江西省抚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抚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抚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抚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抚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必修上册: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人文精神之一,它体现在中华民族每一次整体性的重大历史选择中,也体现在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个体面对困境的坚忍进取中。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对中华美学思想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刚健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特征,以“刚健”为中心生成的“风骨”“雄浑”等传统文论思想,深刻影响着传统文艺各个门类的美学选择和审美风格。“风骨”是刚健美学思想在传统文论中的重要表达之一。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写道:“刚健既实,辉光乃新。……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风”原本指的是人的气质、风度,为“风骨”生成之本;“骨”则决定着人的体格并通过外在肌肤呈现体貌。《文心雕龙》以“风骨”设喻诗文,则“风”为诗文之命意,“骨”以文辞呈现作品的形象实体。刘勰认为真正的好诗文应是“风清骨峻”,倡导明朗洗练而又劲健有力的美学风格。与刘勰同时期的文论家也多以“风骨”谈诗论艺。钟嵘《诗品》提倡诗的“风骨之力”。谢赫《古画品录》论画“六法”中推重“骨法”,并称画家曹不兴画龙“观其风骨,名岂虚哉”!尽管他们对“风骨”美学内涵的理解各有侧重,但明朗刚健、质朴有力始终是“风骨”论的重心指向。将“风骨”作为审美评判标准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对六朝以来文艺中的绮靡之风起到了批判、纠偏的作用。唐代司空图继承刚健美学的基本品格,强调诗人要效法“天行健”精神,积蓄刚健之气,并结合诗歌创作对刚健美学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分类表达,提出“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具体的诗歌美学风格类型。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阐释的刚健美学的风格特征,是对刚健美学丰富形态的系统概括,深深影响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汉魏风骨、盛唐气象,尽管宋元以降空灵淡远成为文人的审美风尚,但司空图所标举的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品格,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学的美学追求。刚健美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受到文论家的重视,并进行了进一步拓展。清人姚鼐指出:“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这里,“阳刚”之美作为刚健美学的新表达,进入文论之中。此后的“壮美”等,都是对刚健美学品格的进一步拓展,对时代文风,诗风产生了引领作用和影响。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引入后,有人认为中华美学思想中的刚健精神可包括在崇高范畴之中。实际上,由于人文基因和文化传统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对比中体现出鲜明的美学价值。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产生于抵抗浩大外力之时人的内在感受,蕴含着感性与理性的不和谐。西方美学家认为,崇高指向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在对崇高范畴的理论阐发中,西方美学家往往注重冲突各方的矛盾对立与分裂,认为崇高感是一种由痛感转化出来的消极快感,起源于人们面临危险时所产生的自我保护心理,恐怖和惊惧是崇高感的心理内容,只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才活跃起来。与西方美学范畴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源自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是正面的、积极奋发的力量表现。宇宙雄浑劲健,运行不息,中华民族的先人从宇宙伟力中感悟永恒并获得启示,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尊严、自信,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人的最大自由。在这和谐的壮美之中,没有偏颇,极端、分裂与毁灭,更无恐怖和惨厉。同时,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既包含着阳刚,壮美的精神追求,也包含着刚柔相济的哲学智慧。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尚书》中就推重“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易传》认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刚健之中蕴含着韧性的追求,这是由中华民族守中致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在中华美学思想中,阳刚之美不仅雄伟,劲健,同时要有内在蕴藉;阴柔之美不仅要秀丽、柔婉,而且要表现出内在的骨力。当然,在两种美之中,阳刚美始终是主导方面,这是中华文化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进程告诉我们,文艺必以气象取胜。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虽然饱经忧患,却能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其内在动力和凝聚力正在于此。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求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倡导、弘扬传统文论和审美范畴中的刚健美学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摘编自叶青《传承“刚建”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画家曹不兴因为画龙有风骨受到谢赫的赞赏,这说明作品是否有“风骨”是当时评判作品优劣的重要审美标准。B.刚健美学思想在宋元时期退出了文坛,文人们转而追求空灵淡远的审美风尚;直至明清时期,它才又受到重视。C.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具有自身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它比西方美学的崇高之美更加具有美学价值。D.中华美学的刚健之中蕴含着韧性的追求,这一特点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中庸之道,追求和谐平衡的思维方式。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尼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写《国语》,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B.钟嵘等文论家对“风骨”美学内涵的理解各有侧重,但也有相同点,就是都把明朗刚健,质朴有力作为“风骨”论的重心指向。C.古人常以“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评论作品,认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在刚健之美中地位同等重要,这和文中的观点一致。D.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在中华民族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3.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有诸多不同之处,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产生于人们抵抗浩大外力时的内在感受,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则源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文化。B.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指向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则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尊严与自信。C.西方美学的崇高感是人们由痛感转化出来的消极快感,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则是人们从战胜自然的成功中获得的积极快感。D.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含有冲突各方的矛盾对立与分裂,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则追求执中平衡,包含着刚柔相济的哲学智慧。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中画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3分)A.《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描写的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窦娥冤》中所塑造的窦娥,孤苦无依,心地善良,临刑前指斥天地,痛发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感。C.《我与地坛》中所描写的落日,“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D.《百合花》中所塑造的通讯员,为了掩护担架员而扑在手榴弹上壮烈牺牲,他生前曾在枪筒里插上了一枝野菊花。5.文章围绕“刚健美学”这一概念,以时间为序阐说了其内涵不断丰富、拓展的历程,请根据文意进行梳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春风里王剑冰(一)我真切感受到了清新的风,温暖的风。我迎着暖阳,整个地浴在了春风里。一路上见到一个个村庄的名字:“田心”“玉溪”“春湾”“马兰”“塘边”“云浮”……读起来像诗一样。家家门口的春联还红艳艳的:“一年好景随春到,四季财源顺意来”“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农村富裕春意满,社会和谐画图新”……清早,有的人家房门还没有打开。高高的篱笆上开着一朵朵花,在阳光里是那么艳丽,像女孩头上的发簪。这里是岭南,群山层层叠叠,忽远忽近。山形有的直立挺拔、豪气雄壮,有的圆润起伏、阴柔秀巧。山头长着高高的树,树干细而长,在春晖中像女子长长的睫毛。一个个村子都不大,粉墙黛瓦错落其间,鸟儿扇动着羽翅在上空掠过。有人早早地起来,蹚乱了一摊露水,来到水田里弯着腰忙碌着。水田刚栽上秧苗,一畦畦泛着青绿。阡陌交错的地块,此时还显得稀疏,再有一场细雨,便会陡然间变得浓绿。日头渐渐升高,总能在田间地头见到幼童。大人在田里忙着,孩子们在一旁自在地玩耍——迎着春风丽日,沉浸于鲜花野草带来的乐趣。(二)粉色、黄色的喇叭花,这里廷,那里展,吹响了山间的早晨。是蒲草,还是“如火如荼”的“荼”?到处都是这些晃动的白色火焰,如翻涌的浪花。看久了,会觉得山在海上。不过几天时间,油菜花就扎起了嫩黄的小辫儿,在这个微雨绵绵的早晨跳荡。只是还没有看到蜜蜂,蜜蜂一定在赶来的路上。再远再深的香,也是藏不住的。阳光从云隙里倾泻而出,洒到哪里,哪里就显得更加明丽。凤尾竹开着美丽的屏,一条小路就从一扇扇屏中穿过。有一种花中间白,四围粉,花不大,但架不住数量多,一朵一朵地形成了阵势。它的叶子飘散着类似薄荷的清香,似可用来炖煮鸡汤。三角梅疯了一般地长,挤在芦丛中,花瓣像纸做的一样,风一吹,满地飘。有一种树,没多少叶子,却长了一树花,花是明艳的黄,显得富贵。问了几个人,都说不上它的名字。这里的山花太多了,即使是当地人也无法分辨出每一种花。唯有在山间,花儿们才能长得这般热烈。有树叫“春砂仁”,花是白的,开起来像大片的雪,在阳春的大地上,可真的是“阳春白雪”了。绿柳如一个个村女,刚濯洗过,在高高的山岗上迎着风。几位身着艳丽服装的女子在山岗的花丛里说说笑笑,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人。迎面而来的,不知是细雨还是风,伴着一股清气。一抹脸,润润滑滑的。在这样的天气里走动,让人心生愉悦。南方水多,水是南方的标配。一条溪水,仿佛从山洞里铆足了劲喷出,咕嘟嘟地冒着水泡,迅疾而自在地流淌。远远地见一股波浪奔涌而来,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大群憨态可掬的鸭子,令人莞尔。(三)进入一个古镇,正逢圩日。赶圩的有老有少,热闹非凡。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家门前望着车水马龙的街市,笑盈盈的。她身后的房屋是新的,身上穿的衣服是新的。房屋前各种农具井然,庭院纤尘不染,竹竿上晾着新洗的衣裳,门口贴着新春的愿景。突然,鞭炮炸响,一座新校舍正在举行落成典礼。大人孩子围拢在一处,欢笑着。也有老人拄着拐棍来看热闹,露着缺牙的口,眼睛笑成了缝。镇子有古香古色的建筑,也建起了一个个现代的农产品加工厂、竹雕厂、草编厂、鞋袜厂……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其间忙碌着,同他们聊了几句,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阳光和自信。每个人的身体里,似乎都住着一只鸟儿,在明媚的春天里,自由而欢快地飞翔。想起古镇的驿道与渡口,千百年来人们的挣扎与苦难,早已成了旧梦。三月的节日里,山里人会围在一起,跳起古老的舞蹈,迎接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每一户人家的院落,都是一幅独一无二的画。他们端着自酿的米酒,一碗碗地劝你喝。他们的话语我听不太懂,音调婉转,像动听的歌。看到一种不曾见过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他们告诉我,这种鱼只有在很亲切的水中才能活。我问,什么样的水才能让鱼感到亲切?原来是“清澈”。大家都笑了。”每一个早晨,采茶姑娘都会早早出门——穿着彩衣,戴着斗笠,背着小竹篓。一走进绿色的茶园,她们的手就变作一对对上下飞舞的蝶,舞得叶片上的露珠叮咚作响。时而也会互相聊上几句,话语中带着笑声,惊起两只白鹭。傍晚,学校放学了,一队队孩子从校园里走出来,校服热烈的红顺着一条条小径,遍布古镇的各个角落。动听的儿歌不时响起,在春风里久久回荡。(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岭南村庄的名字如“田心”“玉溪”“春湾”等富有诗意,家家门口所贴的春联展现出人们富足、祥和的生活。B.放眼岭南,人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刚刚栽上秧苗的水田泛着青绿,纵横交错的地块浓绿逼人,生机勃勃。C.岭南的古镇既有古色古香的建筑,又有现代的农产品加工厂,是一个融传统特点与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古镇。D.岭南的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教育和生态保护,这从对新校含落成典礼、河水清澈的描写中可看出。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了岭南的山,岭南的树,岭南的花,岭南的水等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突出了景物特点。B.开始以为是“一股波浪奔涌而来”,近了才知是一大群鸭子:此处运用误会法,增添了文章情趣。C.文章描写了古镇一个年轻女子住新屋、穿新衣的新生活,为写人们过去苦难的生活作了铺垫。D.文章在写景的同时,也描写了人物活动,如人们在田里劳作、姑娘在茶园采茶等,这升华了文章主旨。8.请简要分析“春风”在文中的作用。(5分)9.文章第二部分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花,请从用词、修辞、句式三个方面各举一例进行赏析点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尸骸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旨。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材料二:丁公①为楚将,逐窘高帝彭城西,帝急顾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而去之。及楚灭,丁公见,高帝斩以徇,曰:“后世毋效丁公。”壮学子②曰:丁公死晚矣!然谲哉,高帝乎?高帝曰:“使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丁公为项王臣不忠,然则为项王臣忠者,宜莫如季布。丁公已戮,而季布方购,高帝非能以公灭私者也。然则高帝曷为斩丁公?曰:高帝之怨丁公,犹其怨季布尔矣。然而丁公斩,季布终赦者,季布数窘高帝,卒无害于高帝,自以为罪而逃之,则非高帝之所甚恶也。丁公能窘高帝能释高帝自以为德而谒之是则高帝之所甚耻也。不然,鸿门之役,使项王失天下者项伯也,而封之,其有词于后世也哉?(节选自周树槐《汉高帝论》)【注】①丁公:丁固,项羽手下的将领。②壮学子:周树槐自号。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丁公能A窘B高帝C能释D高帝E自以为F德而谒G之H是则I高帝之所J甚耻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到……去,和《齐桓晋文之事》“牛何之”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B.乘,乘坐,和《登泰山记》“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中的“乘”意思不同。C.意,料想,和《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中的“意”意思相同。D.封,指帝王封赏臣子,和《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中的“封”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布被高帝悬赏追捕,情势危急,濮阳周氏在征得同意后,把季布假扮为他的家仆,连同他家的数十个仆人卖给了鲁地朱家。B.季布担任项羽的将帅时,多次使高帝陷于困境,朱家认为这不是季布的过错,因为季布只不过是履行作为一名臣子的职责罢了。C.朱家认为,如果不赦免季布,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如向天下之人显示皇上心胸不宽广,季布被逼急了会投奔敌人为敌所用等。D.丁公和季布曾经的所作所为都使高帝有怨恨之心,但丁公自以为有恩于高帝,季布自以为有罪而逃跑,这导致两人不同的人生结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待间,果言如朱家旨。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4分)(2)帝急顾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而去之。(4分)14.材料二的作者认为高帝不是能以公灭私的人,他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雪中梅花汪应辰①风弄芦帘掩复开,闭门一室此徘徊。故人难望扁舟至,远信谁凭驿使回。窗外不知飞霰②集,坐中只觉暗香来。新诗亟报春消息,不待天边看斗魁③。【注】①汪应辰:为人正直,多次忤逆权贵而被贬。②蔽:指雪珠。③斗魁:指北斗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把芦帘放下,风又把芦帘吹开,诗歌中用一“弄”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B.诗中的“扁舟”和苏轼《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中的“扁舟”意蕴基本相同。C.诗题为“雪中梅花”,但诗中无一字正面描写梅花,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D.诗人方正刚直,不阿权贵,诗中的梅花在雪中傲然绽放,这也是诗人品质的写照。16.从诗中看,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公西华说他的志向是,在诸侯祭祀祖先,或者诸侯朝见天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首先描写了战场遗迹,即“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以“人道是”点明,这正是“__________________”。(3)某市要建一个“长江文化”主题公园,其入口处要悬挂含有“长江”字样的古诗文名句。小刚很快就想到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穿过红墙黄瓦,行走于①的昔日皇家庭院,我踏进了奉先殿里的钟表馆。这是一座属于时间的宫殿,宫殿里各式各样的古董钟表②,泛着时间积淀下的光泽。无论设计师的设计,以及工匠的制作,都让人从心里发出由衷的赞叹!钟表馆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是从小就喜欢逛的地方。这里到处都是时间的故事。铜镀金象拉战车乐钟通体金色,大象披着镶满宝石的毯子,金盔金甲的士兵体型不大,却个个③。到了整点,战车就会鼓乐齐鸣,大象迈步前行,士兵击鼓、吹号、舞旗,生动极了。铜人写字钟最让人好奇。一位洋装书生端坐在钟楼里,正在伏案书写,他还会跟着笔画的方向摇头晃脑,真是④。我最喜欢清乾隆时期的彩绘楼阁祝寿钟。山峦重叠,海浪起伏,山石园林中,苍松翠柏下,八位仙人飘然而至,给老寿星献礼。这些几百年前制造的钟表,有的来自英国、法国,瑞士,有的是中国宫廷御用工匠的作品。漫步钟表馆,听着滴滴答答的钟表声,眼中是经历岁月打磨的艺术品,我不仅触摸到时间流动的质感,也感受到东西文化艺术的交汇与融合。我禁不住感叹:北京的时间有着无与伦比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根据下列提示,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①处,形容昔日皇家庭院装饰华丽,色彩亮眼,应填成语____________。②处,形容宫殿里的古董钟表充满了“我”的眼睛,应填成语___________。③处,形容金盔金甲的士兵精力旺盛,精神饱满,应填成语___________。④处,形容写字钟的洋装书生非常生动逼真,应填成语___________。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论设计师的设计,以及工匠的制作,都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我从小就喜欢逛钟表馆。B.无论设计师的设计,还是工匠的制作,都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钟表馆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来说,是从小就喜欢逛的地方。C.无论设计师的设计,还是工匠的制作,都让人从心里发出由衷的赞叹!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我从小就喜欢逛钟表馆。D.无论设计师的设计,还是工匠的制作,都让人从心里发出高度赞叹!钟表馆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是从小就喜欢逛的地方。20.请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符合文章内容,句式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保持一致。(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是题。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①,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但是仔细比较,②。首先,《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差不多等于今天的郊游。孟子则凡事焦虑、忧愁,他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毫不忌讳地斥责“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现实。其次,孔子非常尊重“礼”。颜渊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给颜渊厚葬;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则不大讲究“礼”。孟子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孟子,孟子也不去见鲁平公。孔、孟二人的种种不同,既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有关,也和《论语》《孟子》两部书的取材不同有关,③。“至圣”生于春秋末期,“亚圣”生于战国时期,大致相去两百年。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的局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孔,孟二人的不同产生了重要影响。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下列句子中的“仔细”和文中加点的“仔细”,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王婶勤俭持家,日子过得仔细。B.碰坏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C.地很滑,你走路时仔细一些。D.小明做事很仔细,我很放心。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屠呦呦带领团队研究抗击疟疾的药物。研究过程中,屠呦呦发现青蒿具有治疗疟疾的作用。开始时,屠呦呦采用通常的加热方式对青蒿进行提取,但通过测试,发现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并不明显。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结果依然如此。屠呦呦心想,也许加热提取的方式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青蒿抗疟的有效成分。正是这种改变,使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为青蒿素的发现奠定了重要基础。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上材料对青年学子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抚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B项,“刚健美学思想在宋元时期退出了文坛”错误,原文第三段说“尽管宋元以降空灵淡远成为文人的审美风尚,但司空图所标举的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品格,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学的美学追求”;C项,“它比西方美学的崇高之美更加具有美学价值”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内容的比较,第五段只是说“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对比中体现出鲜明的美学价值”;D项,“这一特点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中庸之道,追求和谐平衡的思维方式”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是说“刚健之中蕴含着韧性的追求,这是由中华民族守中致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2.【答案】C【解祈】“这和文中的观点一致”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是说“在两种美之中,阳刚美始终是主导方面”。3.【答案】C【解析】“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则是人们从战胜自然的成功中获得的积极快感”错误,根据原文意思,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达到和谐的壮美。4.【答案】A【解析】A项,诗中所描写的天姥山是壮美的,只体现了阳刚之美的雄伟,劲健,没有体现“要有内在蕴藉”。B项,窦娥体现了阴柔之美,同时“指斥天地,痛发誓愿”体现了其“内在的骨力”;C项,“落日”的“寂静”体现了阴柔之美,同时把“地上的每一个坎坷”“映照得灿烂”体现了“内在的骨力”;D项,“扑在手榴弹上壮烈牺牲”体现了阳刚之美的雄伟、劲健,同时“在枪筒里插上了一枝野菊花”体现了“要有内在蕴藉”。5.【答案】①南北朝时期,刘勰等人提出风骨论,以“风骨”谈诗论艺,丰富了刚健美学的内涵。②唐代,司空图提出“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具体的诗歌美学风格类型,进一步丰富了刚健美学的内涵。③明清时期,清人姚鼐提出“阳刚”之美,此后又有“壮美”之说,进一步拓展了刚健美学的内涵。(每点2分,其中“时间”“内涵”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6.【答案】B【解析】“纵横交错的地块浓绿逼人”错误,原文第五段是说阡陌交错的地块,此时还显得稀疏,再有一场细雨,便会陡然间变得浓绿”,由此可知,选项把作者的想象当成了作者眼前所见之景。7.【答案】C【解析】“为写人们过去苦难的生活作了铺垫”错误,一是年轻女子的新生活和人们过去苦难的生活没有铺垫关系,二是下文也没有写人们苦难的生活,原文第三部分第四段“想起古镇的驿道与渡口,千百年来人们的挣扎与苦难,早已成了旧梦”,重点还是写现在。8.【答案】①“春风”照应了文章标题,同时,文章以“春风”开篇,以“春风”结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②“春风”营造了温馨的氛围,烘托了人们的喜悦之情。③“春风”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新时代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第③点写“春风”一语双关也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9.【答案】①用词:如“吹响了山间的早晨”一句中的“吹响”,以听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喇叭花开得热烈的情景。②修辞:如“花是白的,开起来像大片的雪”一句,运用比喻,以“雪”喻“花”,写出了花色之白。③句式:多用短句,如“这里延,那里展”“风一吹,满地飘”等,形成跳跃的节奏,写出了“我”心情的欢快。(每点2分;如果所举之例不是描写花的,则不给分。意思相近即可。说明:本题的答案较为宽泛,如句式也可以文中“是蒲草,还是‘如火如荼’的‘荼’”等为例进行赏析点评,只要考生所举例子得当、赏析点评合理即可得分)10.【答案】CEH(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原文标点为:丁公能窘高帝,能释高帝,自以为德而谒之,是则高帝之所甚耻也。11.【答案】D【解析】两个“封”字意思不同,第二个“封”译为“把……作为边境”。12.【答案】A【解析】“把季布假扮为他的家仆”错误,材料一中“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的意思是,把季布假扮成被押解的囚犯。13.【答案】(1)縢公等到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任命他为郎中。(“间”译为“机会”“时机”等,1分;“言”译为“进言”“谏言”等,l分;“旨”译为“意思”“意图”“想法”等,1分;“拜”译为“任命”“让……担任”“授予……官职”等,1分)(2)高帝着急地看着他说:“两个有才能的人难道要互相逼迫吗?”丁公(于是)带领军队离开了。(“顾”译为“看”“回头看”等,1分;“厄”译为“逼迫”“使……陷于困境”“为难”“迫害”等,1分;“引”译为“带领”“率领”等,1分;“去”译为“离开”等,1分)14.【答案】高帝以对项王不忠为理由杀了丁公,但同时又悬赏捉拿忠于项王的季布,这说明高帝杀丁公的真正原因是丁公使他失了尊严。(三个关键点,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行侠义之事,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屡次使汉王刘邦陷于困境。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说胆敢有窝藏季布的人,论罪要株连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周氏家。周氏说:“汉王朝悬赏捉拿将军您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如果能够听从我,我才敢献计;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氏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让他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连同他家几十个奴仆,到鲁地的朱家卖掉。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就买了下来将他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要听从这个佣人,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朱家于是乘车到洛阳,拜见汝阴候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趁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藤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把皇上逼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人呢?”藤公说:“是贤良的人。”朱家说:“臣下各自被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遗,这是他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部杀掉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因为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心胸不广呢!况且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像这样急迫追捕他,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向南逃到越地去了。忌恨壮士来帮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鞭打楚平王尸骸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私下向皇上进言呢?”汝阴侯藤公心里知道朱家是一位大侠,料想季布就躲藏在他那里,于是答应说:“好。”藤公等到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任命他为郎中。材料二:丁公担任楚将,在彭城西多次追逐,围困高帝,高帝着急地看着他说:“两个有才能的人难道要互相逼迫吗?”丁公(于是)带领军队离开了。等到楚灭亡以后,丁公拜见高帝,高帝把他杀了示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