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读网络自拍文化_第1页
论解读网络自拍文化_第2页
论解读网络自拍文化_第3页
论解读网络自拍文化_第4页
论解读网络自拍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解读网络自拍文化摘要:当自拍遭遇网络,无数个体的影像在网络上被展现,创造着“网络自拍亚文化”,承载着网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网络自拍文化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发展,草根对抗精英,女性主义对抗传统男性主流文化,网络自拍文化解构主流文化,还是被主流文化所收编?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解读网络自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剖析其中各种力量的博弈和对抗,展望网络自拍文化的前景和未来。【关键词】网络自拍;自曝隐私;文化解构;女性主义;亚文化收编;自拍,英文名为self-timer,网络自拍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繁荣并成为时尚,成为人们舒缓压力、展现自我的方式,也成为人们追名逐利的渠道。天涯社区的网络自拍栏目“天涯真我”自创立两年时间以来,帖子已经超过50万,猫扑的贴吧、网易相册也有着惊人的点击率。[1]QQ空间相册、人人网,还有各大婚恋交友网站,网民也都乐此不疲地上传自己的自拍照,网络自拍图片以女性为主,其中不乏一些性感挑逗的自拍照。网络自拍带来了巨大的点击率和商业利益,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经营网络自拍。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渗透网络自拍既是私人行为,又是公共行为。新媒体的发展使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交织,并模糊了私人和公共的界限,出现了公共空间私有化和私人空间个人化的特征,梅洛维茨将其称之为私人情境并入公共情境,自媒体的发展使人们的后台行为前台化,使人们积极地进行自我呈现,建构虚拟空间的自我身份认同。网络自拍是网民自我展现的方式,博客等个人主页虽然属于私人领域,但是却有公共领域的性质。批判学派的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意指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共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证。网络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网络自拍使私人领域不断向公共领域渗透。传统上,裸露身体的自拍照属于个人隐私,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网民开始敢于展示自己的身体和隐私,网络的匿名性推动了网络自拍的发展,众多网络美女以自拍的方式迅速蹿红,也刺激着人们通过个人化的隐私书写成为新的文化精英,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把隐私锁在自己心里,而是开始寻求欣赏自己的观众以及和有着相同志趣的网民互动。他们只是把网络自拍看作是一种展示自我和寻求认同的方式,由此导致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是新媒体时代互动、参与、分享精神的体现。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入侵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也是艳照门等各类事件产生的原因。文化解构与身份建构网络自拍其实是一种解构主义的后现代文化。它打破了传统的精英垄断文化的局面,网络上不再仅仅是明星、政客们的面孔,草根和精英都是平等的互联网用户,社会资本不容易带入,普通网民也可以通过网络自拍展现自己,更有人借此成为网络红人。网络自拍是一种文化解构,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的特征是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追求多元化与差异,以无中心反中心,以解构消解结构,以互文代替模式,以游戏攻击精神,以读者抗拒文本,网络自拍文化即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点。网络自拍文化体现了草根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和对身份平等的追求。网络自拍文化在解构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自我身份认同,建构了青年亚文化。网络自拍族勇敢、自我的风格诠释了新媒体时代打破文化霸权的勇气。传播学者阿伯克隆比和朗斯特提出“观展、表演”范式,描述了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变化,认为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文本的阐释者,而且他们也在利用媒介进行表演,并经由这种表演建构自我身份和寻求他人的认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手机、相机等越来越普及,降低了媒介的技术门槛,自媒体为用户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这种积极的自我呈现与表演体现了公民主体意识的增强,也体现了现代人的自恋文化,网络自拍族不仅展示自己的自拍照,同时也表达自己的个性、理想、追求等,与志同道合的网友进行互动,建构虚拟社区中的自我身份认同,促进了虚拟社区的发展。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部落化—脱离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进程,网络自拍的社区化即是经历了脱离部落化后重新部落化的阶段,只是从传统的联系紧密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社区向跨越时空限制的、结构松散的、以趣缘为基础的虚拟社区转变。他们在积极的自我展示中收获使用的满足,建构自我身份认同。隐私保护与自曝隐私隐私是人类本身所固有的天性。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然而网络自拍的兴起对隐私权的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追逐功利,隐私自曝的尺度不断增大,而网民的边缘需求增多,更热衷于绯闻、艳遇、色情信息,网络自拍即迎合了这种需求。人们依赖隐私保护自我、实现自我,同时也窥探他人隐私以追求快感体验。网民有权利公开自己的隐私,但是公开的隐私还是隐私吗?自曝隐私是为了与别人互动、分享,然而自我暴露应当缓慢到温和的程度、缓慢到足以使双方都不感到惊讶的速度。自曝隐私满足了别人的偷窥欲,也满足了自己渴望被接纳、被欣赏的心理需求。大多数网民自曝隐私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有的人自曝隐私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宣泄,而是基于一定的目的,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炒作行为,其背后甚至是网络推手的操作。网络自拍也逐渐变成吸引国民目光的手段,网民的媒介素养仍有待提高,隐私的自曝与保护都需要有一定的限度,我们也应该注重培育网民积极健康的隐私文化,而不是刺激他们热衷于消费隐私。把自由和责任统一起来,尊重别人的隐私,也珍惜自己的隐私,才能促进网络自拍文化的良性发展。网络自拍文化中的女性主义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