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2021年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2021年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2021年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2021年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更大的数

第1课时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

学习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2.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观察以及分析能力。

4.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十万以内数的认识。

重点难点

难点: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学习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涉袤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

的祖国到底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又有哪些引以为傲的建筑

呢?现在老师想利用几组数据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组数据。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1370000000

人。

一、激趣导入

2.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

方米。

3.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

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学生说出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并由此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数一数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正方体模具。

师:请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生:有1000个小正方体。

二、提出问题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连续呈现其他的小正方体模具。

&

师: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生:2283个。

二、提出问题(续)3.取出计数器,拨一拨。

(1)学生说数字,教师拨珠。

(2)学生说出各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100个正方体模具。

师:你能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生1:有100个一千。

生2:有10个一万。

生3:有十万个一。

师:我们认识的最高数位是万位,现在万位不够了,怎么办?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和学习更大的数。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下图。

个(一)十

师:谁知道这个图表达的意思?请说给大家听。

生: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

千是一万。

师:那么10个一万是多少呢?

生:10个一万是十万。

教师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

2.用计数器表示。

三、获取新知

生:10个一是十;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师:10个一万是多少?可以怎么表示?

生:10个一万是十万;在十万位上拨一个珠子。

(4)拨到十万。

教师在计数器上显示出“十万”,并在十万位上拨一个珠子。

1IIIII

1万千百十口

然后教师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100000。

三、获取新知(续)3.认识十万。

师: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十万的认识,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课本上的一些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十万到底是多大的数。

(1)在400米的跑道上绕25圈是一万米。

(2)2500个班级大约有十万名学生。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主审题,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

的。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教师在学生多次尝试拨一拨的基础上总结出“满十进一”的规

四、巩固练习

律。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教师拨数,学生思考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4席成“练一缚”第4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请小组代表汇报。

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五、实践作业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六、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I灌极书设计•

第1课时数一数

十万千百十个

计数单位

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

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教学目标2.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

系。

重点:1.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2.了解各数位之间的关系。

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建'表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1.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2口.答。

一、复习导入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0个一百

是(),10个一千是()。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75960580700209000

5.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数据。

(1)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

(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可容纳10万名观众。

(3)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每分钟约为47万米。

师:十万并不是最大的计数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比十万更大的计数

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更大的数

1.回顾“个”“十”“百”“千”“万”“十万”的关系。

师:在你学习的几个计数单位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多少?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认识“百万”“千万”。

师:猜一猜,10个十万是多少?

生:10个十万是一百万。

师:比“十万”再高一位的是什么位?计数单位是多少?

生:是百万位,计数单位是“百万”。

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千万。

3.认识“亿”。

师:比千万位再高一个数位是亿位,你知道多少个一千万是一亿吗?

生: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二、获取新知师:亿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生:亿位的计数单位是“亿”。

4.认识数位顺序表。

(2)填一填。

①学生思考、交流。

②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完整的数位顺序表。

教级.......亿级万级个圾

千百十千百+

亿万千百十个

二、获取新知数位......亿亿亿万万万

住位位位位住

(续)住住<1位位11

计数千百十千百十

......亿万千百十个

单位亿亿亿万万万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主数一数,填一填,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三、巩固练习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计算,说说思考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思考过程,教师指名汇报。

4.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拿出计数器,在小组内拨一拨.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段板书设计•・/

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第3课时人口普查

1.掌握更大数的读数和写数方法,能正确读出和写出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掌握更大数的读数和写数方法,能正确读出更大的数。

重点难点

难点: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我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大家还记得吗?谁能说一说都

有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一、导入新课2.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读出下面这些数

吗?

742460080001000032155095009701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级和亿级数的读法和写法。

板书课题:人口普查

1.认识数位分级。

教师说明: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

-卜、百、千是“个级”,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

“万”O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表。

会级......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千百十

亿万千百十个

效位......亿亿亿万万万

位位住位住<1

位住住住位11

二、探索新知

2.指导读法。

师: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

人。下面是部分省市及特别行政区的普查结果。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普查结果,并指导读数。

(1)全国人口:1370536875人。

指导:先读亿级一一十三亿,再读万级一一七千零五十三万,最后读

个级一一六千八百七十五,合在一起读作: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

百七十五。

(2)练习读数。

①北京人口:19612368人。读作:一千九百六H'•一万二千三百六十

八。

②安徽人口:59500510o读作:五千九百五十万零五百一十。

③香港人口:7097600,读作: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

(3)学生自主写一写广东、台湾和澳门的人口数,教师巡视课堂并指

导。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主读题,教师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30秒内完成连线任务,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师: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数时,遇到某一

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写数与读数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但有关

四、课堂小结

“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不一样。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

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写数时,哪

一位数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极书设计。

第3课时人口普查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不一样。

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

零。

写数时,哪一位数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第4课时国土面积

1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比较较大数大小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分类、概括能力,并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等思维方

式。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4.学生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以“万”“亿”

为单位的数的改写。

5.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发现去掉4个。或8个

0,实际上就是把这个数缩小10000倍或100000000倍,为今后学习小

数点的移动及非整万、整亿数的改写作铺垫。

重点: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和改写较大数的方法。

重点难点

难点: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和改写较大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相关课件。

商莪堂社程。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图,我国面积较大的省或自治区有哪

些?.

一、情景导入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

四川省。

教师出示这些省或自治区的面积。

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

内蒙古:1180000平方千米

西藏:1220000平方千米

青海:720000平方千米

四川:490000平方千米

师:这些都是较大的数,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呢?这些数的数

位比较多,末尾都有几个0,要读写这些0,有些不大方便,能不能换

一种形式表示,使之更为简单、方便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需要学习

的内容。

板书课题:国土面积

1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出上面的数,并说说这些数各是几位数。

2.让学生说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并把这几个

地区的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3.教师板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西藏自治区的面积>内蒙古自治区的面

积〉青海省的面积〉四川省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660000平方千米>1220000平方千米>1180000平方千米>720000

平方千米>490000平方千米

4.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例子:把16600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①先读一读这个数。

1660000读作:一百六十六万。

②观察这个数的特征。

这是一个整万的数,个级上一个单位也没有。

③改写方法。

1660000-166万,写成:1660000=166万。

把个级上的4个“0”省略,添上“万”字,教师要强调“万”字的

重要性。

(2)自主尝试。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12200001180000720000

①学生改写这几个数,并归纳改写方法。

②学生汇报改写结果并说一说改写方法以及改写时应该注意的地

方。

二、探究新知(续)

(3)简要归纳改写方法。

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只要把个级的4个0去掉,

然后在数的末尾写上“万”字。

举例说明“万”字的重要性,如:1660000改写成“166万”和

“166”的差别。

(4)利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①呈现题目要求:把140000000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②学生自主尝试改写。

③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改写方法。

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要把个级和万级的8个0

去掉,然后在数的末尾写上“亿”字。

④学生汇报改写结果及自己的体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主痣数品上标出各数并比较大小,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师生用问答的方法呈现答案。

师:耕地有多少平方千米?

生:1259300(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三百)亩。

3字成"练——冻"第3、4题.

师:将较大遥改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应该怎样

改?

4.完成"练一练"第5题。

对于不同写法的数据比较,可以先统一写法,再进行比较,也可

以直接进行比较。

1.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比较两个数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

同的怎么比?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开始比?如果左起

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四、课堂小结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改写的数的特征、改写的方法、改写

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提问:这些数经过

改写后大小有没有变化?通过提问,学生明确:大数的改写,改变了

计数单位,但数的大小不变。

W板布谀计・|

第4课时国土面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西藏自治区的面积)内蒙古自治区的面积)青海省的面积〉四川省

的面积

1660000平方千米>1220000平方千米>1180000平方千米>720000平方千米>485000平方千米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第5课时近似数

1.经历搜集生活中数据的过程,理解用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2.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重点难点

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矮莪等也程。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们注意过吗?今

一、导入谈

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取近似数的方法。

话,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近似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中国庆60周年阅兵活动的材料。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庆典,在60响礼炮声中开始,国

旗护卫队正步走了169步,寓意着鸦片战争以来169年不平凡的历程。

阅兵式与阅兵分列式共用时间近66分,有56个方队和梯队,约20万人

接受了检阅。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画布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

二、区分精确数

1师.:读一读,说一说,哪些数据是精确数,哪些数据是近似数?

与近似数

(1)判断精确数与近似数。

(2)通过比较,说一说近似数的特点。

2.理解近似数。

(1)从“近2万平方米”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生通过讨论、交流得知:“近2万平方米”说明巨幅国画《江山

如此多娇》画布总面积可能比2万平方米大,也可能比2万平方米小。

“2万”是大约的数据,是近似值。

(2)从“约20万人”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自主回答。(与上面的回答类似)

(3)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明白:

①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精确数;

②这些近似数的实际意义。

二、区分精确数3.举例说明。

与近似数(续)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一些近似数。(如果学生举例有困难,

教师可提供一些数据背景,引导学生用近似数表示。如:全班人数、操

场面积、人的身高等)

1.引导。

师:你知道如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值吗?

生:用四舍五入法。

2.探索交流。

(1)呈现题目: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

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2)提出要求。

①读一读,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

②用四舍五入法把这个数精确到万位。

3.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4.小组间交流,提出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

5.反馈交流结果。

着重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三、取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取值的规则是“四舍”还是“五入”,必须由要求

精确到数位的后一位的数字决定。“满5进1”,“小于5省略”,

即:18000^20000。

(2)有关的应用。

教师结合具体数据说明“七”的意义。

出示题目: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数轴上找出这

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6.教师说明用四舍五入法直接改写,如:224318570公顷七2亿公

顷。

7.完成以上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个数精确到万公顷。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要求学生用自

己的话说说体会以及“略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强调“心”号和

计数单位。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汇报,学生汇报时说说怎样判断精确值和

近似值,以及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巩固与应用

2.完成“练一练”第3、4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重点分析说明哪些是“四舍”的,哪些

是“五入”的。

1.从报纸中找出5个精确数和5个近似数。

五、课外作业

2.学生思考: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师: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六、课堂小结

收获和发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5课时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可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第6课时从结绳计数说起

1.读懂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了解计数的演变过程。

2.渗透数学文化教育,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

教学目标3.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4.知道什么是自然数,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

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重点: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历史,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难点:掌握自然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就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计数的演变过程——从结绳计数说起。

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

一、呈现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教师请小组代表汇报。

1.远古时代人们的计数方法。

师: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工具经过了漫长的

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

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的方法来计

数O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的图

片。

师:这三种计数方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优点是直观易懂,不足之处是这三种

方法只能计数,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数级以及大数。

2.古代计数符号。

师:随着捕猎工具的改进和捕猎经验的增加,人们捕捉的猎物剩余

量也随之增加,原来的计数方法已很难适应计数的需要,于是经过思考

与实践的双重检验,人们化繁为简,开始用一些数学符号来帮助计数。

二、学习新知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三种较为典型的计数方法。

(1)古埃及象形数字

(2)玛雅数字

(3)中国算筹数码

学生自主看图,在小组内交流这些计数符号的用法,教师请小组代

表汇报。

3.认识自然数。

师:从0到9的10个数字,你们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阿拉伯数字。

师:同学们说得对,但是还不准确。我们现在使用的从0到9的10

个数字,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这种数字称为印度——阿拉伯数字。表

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12,…都是自

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自然数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说一说。

二、学习新知生1:1,2,3,…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1。

(续)生2:0是最小的自然数。

生3:自然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计数法,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

间的进率都是十。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提问:“梁上”的珠子表示几?“梁下”的珠子表示几?你是怎样

数的?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观察第例;探究表示方法,教师总结:最上面的珠子表示百

三、巩固练习

位,中间的珠子表示十位,最下面的珠子表示个位。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自主读题并完成连线任务,集体订正。

4.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自主读数找规律,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起板书设计・|

第6课时从结绳计数说起

我们现在使用的从。到9的10个数字,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这种数字称为印度——阿拉

伯数字。

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12,…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二线与角

第1课时线的认识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目标

3.知道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直

重点难点线、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难点: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电筒。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演示教具:教师取出手电筒,打开电源开关,让光线射向窗外。

揭示课题师:看到这条光线了吗?这是什么线?生活中还存在什么线?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线的认识

1.认识直线。

师: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武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谁说

说金箍棒有什么法力?(能随意变长变粗或变短变细)

教师请学生说说金箍棒是向哪个方向变长的,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

箍棒在不断变长,说一说它到底能变多长。

师: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用笔画一画.

学生分组汇报,并说一说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

一条直线,并介绍直线的特征: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教师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并请学生给自己的直线标上名

字。

A/'

读作:直线(或氏4)。

2.认识线段。

(1)教师出示挂图(铁路和人行道),学生观察并感知:铁路--眼望不

到头,所以我们说它像直线一样;而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能看到两头。

(2)让学生用线来表示其中一条斑马线的样子,教师巡视课堂,注意

了解学生的想法。

(3)学生汇报时,教师说明要在线的两端加上“•",限制它无限延

伸,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就是线段的“端点”,同时教师板书出线段

和端点。

二、感知直线、

(4)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线段和射线♦・

A/?

读作:线段/8(或氏4)。

3.认识射线。

(1)教师用手电筒射向教室的某一方,请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独立想办法用线表示出刚才看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

法。

(3)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画射线。

(4)学生自己讨论射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教师强调:射线48和射

线比1不同。

••------

AB

读作:射线力及

4.小结。

(1)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线段、射线和直线。

(2)教师出示表格,师生一起归纳、比较。

线段射线直线

图形ABAHAB

延伸情况有一定的长度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烧点个数2个1个0个

读作线段.48(或A4)射线真线.48(或8A)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三、巩固练习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数一数,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和数的方

法。

三、巩固练习3.完成“练一练”第3题。

(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全班交流汇报。

4克成“碑一绰”第4早页

学生在小庙内各流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师生一起总结。

注:(在比较线段长短时,学生容易受到视觉影响。可以先让学生估

一估哪条线段长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测量方

法。)

5.完成“练一练”第5、6题。

学生自主读题,并画一画、量一量,教师巡视课堂并指导。

1.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11III

四、巩固与应用有()条有()条

2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是哪三种?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

五、课堂小结

么?不同点是什么?

鳖根书设计..

第1课时线的认识

线段射线直线

图形AB\HAB

延伸情况有一定的长度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端点个数2个1个0个

读作线段/8(或BA)射线Z8直线48(或8/)

第2课时相交与垂直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目标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

题。

重点:用三角尺画垂线。

难渡: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

重点难点

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彩笔、三角尺。

承我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摆小棒活动:每位学生拿出2根小棒,摆一摆,使小棒相交。

一、创设情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交的线,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相交有

境,引入新课关。

板书课题:相交与垂直。

1君—•君用―■相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主题图。

师:这是剪刀和卫生标志图案,如果用直线来表示这些图案,应该怎

么画呢?

学生动手画一画,并与同学交流,教师用课件呈现图形。

学生思考:两个图案都是两条直线相交,那么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不同

呢?

生:一个图案相交不成直角,一个图案相交成直角。

教师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学生思考:“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直线的垂线)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学生小组讨论:相交与垂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小组合摆一摆:用小棒自由摆出互相垂直的图形。

作,自主探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

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以便于区分。

学生在小组内折一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折法。

让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所形成的角,观察是否成直

角,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4.找一找、说一说。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咱们教室里或生

活中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吗?

5.找一找。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含有垂直现象的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知道它们是否垂直呢?你还可

以用什么方法?

质疑:你自己也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吗?

学生自己尝试画一画互相垂直的线,并汇报展示各种画法。

全班一起判断是否互相垂直,在各种纠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白错的

原因以及究竟该怎样画。

7.指导具体画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