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汕头市金平区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汕头市金平区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汕头市金平区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汕头市金平区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汕头市金平区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汕头市金平区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B.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它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进行刻画。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莫泊桑,这篇小说以主人公“我”的见闻为线索,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D.《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往往是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一种外在表现,容易成为比较研究关注的热点和切入口。表面上的相似,并不一定具有多高的比较研究价值,而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有时却存在着内在的可比性。单纯着眼于相似性,或者停留在相似点的罗列,比较研究就会流于肤浅,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A.因为但是而且B.尽管虽然但是C.因而但是所以D.因而而且所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要写这短短几行文字,靠的是相当长时间的观察而取得的。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D.今年运动会的百米比赛,竞争异常激烈,但他还是凭借实力和经验连续蝉联冠军。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卢永根院士,潜心学术,心系教育,令人肃然起敬。B.尽管竞争激烈,依然有大量考生前仆后继地挤上艺考“独木桥”。C.“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D.人们在团城山公园或漫步,或跳舞,或闲坐,怡然自得,其乐融融。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B.《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C.《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俄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项链》《俊友》等。D.《傅雷家书》是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国家、对儿子深厚的爱。6.为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育才中学开展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活动现场需悬挂一副对联,请从下列对联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副。(________)A.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B.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C.发达荣华事业兴;平安如意财源盛。D.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2)学校拟邀请本地作家尚老师,在23日当天下午14:00来学校为全体师生作有关读书方法的专题报告。请你以校团委会的名义拟写一份邀请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活动中某位学生写的一篇读书心得,请你根据要求答题。正是无数共产主义战士的前仆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什么叫坚贞□安逸的生活,容易使人麻痹了精神。一部厚厚的《红岩》告诉我们,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永远不该被遗忘。(A)革命者们坚贞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新时代依然是激励我们奋进。(B)先辈们播下了红岩精神的星星之火,而我们的责任是接过这火炬,让它发出耀眼的光芒,并把这支燃烧的火种传下去,永远地传下去。伟大的英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而“红岩”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①在文中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②(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③(B)处画线句子中几个划线词语使用不当,请调整顺序使其通顺。7.古诗文名句默写。①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②__________,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③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④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⑤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⑥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⑦曹操在《龟虽寿》中用比喻手法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⑧党在三中全会中提出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因此,面对改革上的重重困难,我国人民一定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怀和气魄。(填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8.名著阅读。在我们阅读的名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动物。例如《格列佛游记》中a.(国家名)的主人是动物;《小王子》中小王子在地球上遇见了狐狸,从而知道了“驯服”的意义,明白了一个道理b.;《朝花夕拾》中少年鲁迅最喜爱的动物是隐鼠,后来它却被c.不小心踩死了。鲍鹏山教授认为梁山好汉就人与事的关系而言,有几种类型。有些人是“人遇事”,如鲁智深。有些人是“事找人”,如林冲。有些人是“人找事”,典型代表是李逵。请从这三个人中任选一人,结合《水浒传》具体情节,简要说明。钱锺书先生认为《西游记》是中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因为迄今为止人类两大难以实现的梦想——飞天与入地——只有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得到完全的实现。林庚先生公然表示《西游记》是其“最爱”,称它的理想精神和“童心主义”鼓舞、陪伴自己“度过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请写出《西游记》中的两个具体情节(从“飞天”、“入地”、“理想精神”、“童心主义”四个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应的故事,每则30字左右)①选“”:②选“”:二、阅读9.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陪润州①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宋〕杨蟠试上蓬莱②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天远楼台横北固③,夜深灯火见扬州。回船却望金陵④月,独倚牙旗⑤坐浪头。[注释]①润州:宋朝时润州行政区域为现在的镇江市。②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喻指金山。③北固:指北固山。④金陵:唐宋时,金陵也指润州。⑤牙旗:旗杆顶上饰有象牙的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1.本诗前两联写金山胜景,首联用“长云漠漠鸟飞愁”写出金山山势的______,颔联用“______”“______”两个动词性短语写出金山被江水环绕的地形特点。2.这首诗尾联对江中明月的描写非常别致,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这幅画面。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日啖①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②而驰,其初若不甚疾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③,犹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注:①啖:吃。②介:披上战甲。③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④褫(chǐ):解除。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2)才美不外见(______)(3)故常奇之(______)(4)比行百余里(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解/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B.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C.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D.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4.岳飞认为自己过去两匹马“奇”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甲乙两文作者都借论马来表达对__________的看法,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11.从微博到微信陆高峰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微博和微信以及二者的差异。④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⑤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⑥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⑦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但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1.通览全文,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2.划线句中“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祝勇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对于一位写作者呕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钟书?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聆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选自2017年4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的“均等”一词?3.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面相与品相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赛,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谱。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一“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作者:于文岗,选自《广州日报》)1.揣摩第④段划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2.研读第⑤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3.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说明理由。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4.第⑦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人从文中发现了商机,准备开一家“深度美容院”,请你为这家美容院写一句广告词。三、语言表述14.“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该句放入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我们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B)换句话说,要随处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C)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析出它的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D)这些意思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四、写作15.作文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但总会有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请以“动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C【解析】

C项中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2、C【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空,前后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重在表达结果,因而选用的是“因而”;第二空,从空后的“表面上的相似,并不一定”可知,与前面的语句间是转折关系,应该选用“但是”;第三空,前后句间又构成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据此,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因而-但是-所以。故答案为C。3、B【解析】

A.重复赘余,把“靠的”或“而取得的”去掉其中一个;B.正确;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活动”;D.重复,把“连续”去掉。故选B。【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4、B【解析】

B错误,前仆后继: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不合语境。5、C【解析】试题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6、(1)A(2)示例:邀请函尊敬的尚老师:我们诚挚邀请您于4月23日下午14:00来我校作一场有关读书方法的专题报告,敬请光临指导。育才中学团委会2018年4月18日(3)①;②在句末添加“的精神力量”③先辈们播下了红岩精神的火种,而我们的责任是接过这星星之火,让它发出耀眼的光芒,并把这支燃烧的火炬传下去,永远地传下去。【解析】

(1)BC可以作为春联使用。D表明自己忠贞节操,不屈不挠的爱国诗歌。A写文章讲究文章的精气神充足。与活动主题相符。(2)要求学生牢记邀请函的格式。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居中即可。称谓:邀请函的称谓使用“尊称”,并在尊称前加敬语。如:本题应改为“尊敬的尚老师”或“敬爱的尚老师”。正文:邀请函的正文活动主办方正式告知被邀请方举办礼仪活动的缘由、目的、事项及要求,写明礼仪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地点,并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正文结尾一般要写常用的邀请惯用语。如“敬请光临”、“欢迎光临”。但是不能强迫。“一定”有命令、强迫的语气,应去掉。落款:要写明礼仪活动主办单位的全称和日期。(4)①“幸福的日子……”与“安逸的生活……”是分说的两个方面,故用分号。②缺少与“奋进”搭配的词语,在句末添加“的精神力量”。③划线的几个词语是有先后之分的,先是播种“火种”,然后是形成“星星之火”,火再放出“光芒”,最后是将“火炬”传递下去。7、①青山郭外斜②东隅已逝③赢得生前身后名④问君何能尔⑤禅房花木深⑥出淤泥而不染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⑧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隅”“赢”“淤”“枥”等字词的书写。8、(1)a.慧骃国(贤马国)b.爱就是责任c.长妈妈或阿长(2)示例一: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情节中,鲁达与朋友在酒店豪饮,正在兴头,闻一歌女哭泣,询问后得知是恶霸镇关西逼婚!疾恶如仇的鲁提辖大怒,这才有了拳打镇关西,解救金氏父女一段故事。属于“人遇事”类。示例二:林冲,自从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之后,事事(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看守草料场等)。属于“事找人”。在误入白虎堂情节中,陆谦用计引林冲带刀误入军机重地白虎堂,治其刺杀之罪,刺配沧州。(3)示例:“飞天”:悟空在天宫,吃尽蟠桃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天神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入地”:悟空下海向龙王讨得重如意金箍棒。又入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解析】

(1)《格列佛游记》它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骃国的奇遇。其中“慧骃国”是动物马。狐狸对小王子说的那样:“对于我来说,你还只是个小男孩,和千千万万小男孩都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于你来说,我也不过是只狐狸,和千千万万狐狸都一样。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互相需要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当告诉小王子要懂得爱和责任,珍惜所拥有的东西,用心的去爱在我们周围的人。《朝花夕拾》中长妈妈不小心将鲁迅最喜爱的隐鼠踩死了。(2)从林冲、鲁智深、李逵这三个人中任选一人,结合《水浒传》具体情节,简要说明即可。如选李逵,“李逵闹东京”情节中,李逵在杨太尉厉声喝问后鲁莽地把杨太尉打翻在地,放火烧东西。这纯属无中生事,也彻底暴露了宋江等人的行踪,给众人平添麻烦。属于“人找事”。(3)从四个中选择两个,且结合对应情节分析即可。如,“理想精神”: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九九之难,终于完成取经大业,修成正果。“童心主义”:万寿山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阅读9、1.高大/险峻乱点中分2.示例:金陵上空夜幕沉沉,一轮皎洁的明月正挂在飘扬的牙旗之上,船在江中全速前进,激起大朵大朵的白色浪花,那月亮似乎像是坐在浪头上,跟着船只一起破浪前行。【解析】1.仔细研读这首诗,首联总写金山胜景,诗人用“长云漠漠鸟飞愁”的海上仙山蓬莱岛为喻写金山夜景,十分恰切,夜色朦胧,长云漠漠,连飞鸟也为难以前往而发愁,可见金山山势高峻。颔联动词用得很妙,尤其是“乱点”和“中分”,写金山被江水环绕的特点,把山给写活了,不但有生气,而且有灵气。2.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这句诗意思是:金陵上空的一轮明月,正挂在牙旗上,船在江中破浪前行,那月亮似乎像是坐在浪头上。根据意思发挥想象描写画面即可。10、1.(1)有时(2)通“现”,表现、显现(3)对……感到奇怪、以……为怪(4)等到2.C3.(1)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可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良马不以它的力气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4.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人才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意思对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为: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句中的“或”意思是“有时”。“才美不外见”意思是: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见”是通假字,同“现”,意思是表现,显现。“故常奇之”:过去经常认为它们是奇特的。这里的“奇”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奇特”。“比行百余里”意思是: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句中的“比”意思是等到。2.此题考查的是断句,面对此类试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结合意思断句。“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的意思是“每天吃几斗豆,喝一斛泉水,然而不是精良的饲料、干净的泉水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结合意思应断句为: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故选C。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句中“且”意思是“犹,尚且”,“等”意思是“一样”。“安”意思是“怎么”。(2)“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句中“称”在这里是意动用法“以……著称(出名)”。两个句子属于正常语序,据此翻译即可。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主旨的感悟。乙文中在最后通过议论写出了马“奇”的原因“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意思是: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这两篇文章中的好马都比喻人才,告诉人们既然是好的人才那就应得到赏识和重用。译文:(甲)(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乙)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过去经常认为它们是奇特的。(每天窥视它)吃几斗豆,喝一斛泉水,然而不是精良的饲料、干净的泉水宁愿饿死也不接受,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显出俊逸,从午时到酉时,还能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11、1.首先通过列举生活中两条消息来说明微博和微信的目前状况;接着说明什么是微博和微信及二者的差异;最后猜测二者的未来发展趋势。2.不能删去,“截止本文写作时”表示时间限定,说明作者写此文时姚晨微薄的粉丝数量是38267622,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抓住微博“大众化”,微信尚“私人化”的特点,准确区分出两者的不同之处。【解析】1.试题分析: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这个角度来概括,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答题模式“解释词语的意思+解释句子的意思+如果去掉,则不符合文意(过于绝对化、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从文本找出相关的段落句子作答,本题从文中的④⑤⑥自然段中可得到答案。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1.优点:方便快捷;容量很大。缺点:轻浅化,不能用于阅读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碎片化,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阅读,阅读内容通常短小零碎。2.不再受书写材质的束缚,文字不再要求精简,内容不再限于国家大事,文字的形式变得丰富(可以创作诗词、书札、文章等),表达方式变得多样(可以进行抒情、议论),书写变为自由自在。3.举例论证。论证了手机不适合阅读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手机阅读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观点。4.纸质书是文化的承载和传递者;纸质书具有艺术的美,书依托纸而存在;书店的增加,方便了纸质书的阅读和购买;年轻读者对纸质书有天生的好感。【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可知手机阅读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容量大。根据“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可知手机阅读的缺点是轻浅化和碎片化。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回答此类题目时,应该结合原文,要分析出里面的引申义和比喻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结合文中“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理解分析,“均等”指不再受书写材质的束缚,文字不再要求精简,内容不再限于国家大事,可以创作诗词、书札、文章等,可以进行抒情、议论,书写变为自由自在。据此整理作答。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细读第三段划线句可知,这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所以是举例论证。这种论证方法一般是为了具体有力的证明作者的某种观点。结合本段语境可知,这处举例是为了证明手机阅读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观点。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五段中的“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可知纸质书是文化的传承者。根据第六段中的“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可知纸质书具有艺术的美,是书的依托。根据第七段中的“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可知因为书店的增加,方便了纸质书的阅读和购买。根据第七段中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可知年青的读者对纸质书有天生的好感。13、1.“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议论语言的分寸感。或:“狗拿耗子”使用歇后语,使表达更为生动。2.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面相,不大关注品相”的观点。3.第⑥段4.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品内涵。5.示例:深度美容,美一辈子。【解析】1.考查分析句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先将句子放入文段中,该句在第4段最后一句,前半句“但若”表假设,而划线句中的“该”可理解为应该,表示推测,给表达留有空间,不至于太过绝对;“狗拿耗子”引用歇后语,没有写出后半句,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也是语言富有幽默感。据此作答即可。2.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第5段以“深度美容”和“表层美容”两方面,强调不论男女都应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上去注重品相,而非面相的观点。很显然,正反两方面对比,使中心论点得到更有力的证明。3.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来阐释事例。本题题干已给出相应论据,那么需要先明确已知论据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细读论据可知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