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金牌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8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金牌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8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金牌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8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金牌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8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金牌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

第18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

20C40S年代中后期至今课程标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邓小平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一、课标解读1、核心素养解读(1)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通过史料分析,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理解苏联模式的僵化是导致社会主义探索走向误区的根本原因。(2)时空观念:通过对不同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的勾勒与东欧地缘政治示意图的描绘,了解苏联衰落的过程、东欧剧变的经过。(3)家国情怀:通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与中国坚定领导、成功改革并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对比,审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复习重点(1)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背景、进程、影响;(2)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剧变;(3)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二、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32022【河北】15·苏联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重庆】15·苏联改革的特点是是重视军工业【海南】9·体制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0212020【天津】10·中国经济发展【江苏】11·宣传画2019【Ⅰ】4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Ⅱ】35·勃列日涅夫改革命题分析:

近几年高考对于本课内容的考察频率相对较低,但复习时仍需要将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东欧剧变等作为复习的重点,复习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注意联系纲要上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重点关注: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南斯拉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平演变、苏联解体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时空定位】

东欧剧变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20C40S中后期至今)政治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目前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经济上:苏联体制弊端日益明显,苏联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改革最终失败;20世纪90年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可持续发展观念得以形成和发展。思想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四、基础知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苏(俄)联的发展1、历程列宁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191719181921192219241928193619531964198219851991苏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建立列宁去世苏联一五计划苏联宪法斯大林去逝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2、成就(二战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相继爆炸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3、问题(1)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改观;(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缺乏;(2)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个人崇拜盛行(3)科教:科教文化事业发展缓慢四、基础知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②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2)内容:领域改革措施政治①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名)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②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经济农业(重点):①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②大规模开垦荒地,广泛种植玉米;③改革农业计划制度,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限,加强不同工业部门之间企业的横向联系。外交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理论;首次访问美国。三和路线即“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是苏联在赫鲁晓夫任内主张的外交政策。其实际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避免战争;而在和平的竞争中超越美国;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取得政权,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对亚非拉尚未或未完全实现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则积极渗透共产主义思想,以便使这些国家也和平过渡到自己的战略轨道内,扩大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3)评价:积极:①经济体制: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些成效;

②推动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

③思想: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④工业: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局限: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严重失调;

②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导致思想领域的混乱。启示:改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敢于突破僵化模式的束缚。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玉米种植未能结合国情,因地制宜;赫鲁晓夫主观专断、急躁冒进。四、基础知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2)内容:(1)背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国家混乱;斯大林体制弊端突出。领域改革措施结果经济(前期)军事(前期)政治(后期)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严重;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工业上实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发展科技军备竞赛,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前期成效明显,改革后劲不足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四、基础知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3)评价:积极:前期取得一些成效,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抗衡水平。消极:①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②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

③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④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4)失败原因:①勃列日涅夫后期保守专断,国家政治生活与意识形态僵化;②改革重点仍集中于重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③军备竞赛加剧,制约发展;④未从根本上触动和打破斯大林模式。“勋章大王”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晚年开始大搞个人崇拜,嗜好勋章成癖,具有浓重的“勋章情结”,有“勋章大王”之戏称,一生获得至少114枚勋章。四、基础知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背景:①经济:经济困难日益严重,特别是粮食和生活用品短缺;②政治: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交织引发政治危机;③思想:政治腐败与经济危机加上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政策,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普遍动摇。领域改革措施前期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提出“加速发展战略”,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后期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等。思想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造成思想混乱。(2)内容:(3)评价:改革虽然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否定了党的领导,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比较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时间1953-19641966-19771985-1991侧重结果败因相同点农业工业前期经济,后期政治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①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②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都是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的改革;③过程:脱离了苏联的实际,都没有找到适合苏联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④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知识拓展】苏联三次改革的异同【知识拓展】从战后苏联三次改革中获得的启示1、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5、改革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调动人民积极性。6、改革要协调好国民经济的比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四、基础知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三)苏联的解体1、含义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不再是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同时伴随着瓦解,分裂为15个国家。2、经过1990.03立陶宛率先独立(苏联解体的标志)1990.06俄罗斯发布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纷纷效仿1991.08.19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失败1991.12.26苏联解体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1990年3月11日-1991年12月16日)四、基础知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三)苏联的解体3、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4、启示①社会主义建设应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⑥要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四、基础知识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一)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2、成就恢复了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3、问题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八个国家,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东德)四、基础知识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国家措施结果局限南斯拉夫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国家分裂埋下隐患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捷克斯洛伐克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出现“布拉格之春”苏联出兵,扼杀改革波兰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匈牙利实施“新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国民收入递增,人民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民主德国扩大地方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只下达利润指标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水平据东欧国家之首四、基础知识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三)东欧剧变1、背景(1)根源: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束缚;(2)内部: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3)外部: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迷失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2、表现剧:时间短,范围广。

变:社会性质发生变化3、类型方式主要表现相对平稳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流血冲突罗马尼亚国家统一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国家分裂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一分为五四、基础知识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三)东欧剧变4、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知识拓展】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1、是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失败;2、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3、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要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4、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从建立到完善,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四、基础知识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一)社会主义过渡(革命)时期(1949—1956年)——建立起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建立国家2、政治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3、经济制度四、基础知识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1、成就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2、意义(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决策2、内容

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成就(1)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2)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3)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4)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四、基础知识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历史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2、重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3、重大意义激励着中国人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知识拓展】三大社会发展模式西方模式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制单一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工业化道路先轻后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大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课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