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从《蜀相》看咏史诗课件17张_第1页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从《蜀相》看咏史诗课件17张_第2页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从《蜀相》看咏史诗课件17张_第3页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从《蜀相》看咏史诗课件17张_第4页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从《蜀相》看咏史诗课件17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找出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2、抓住感情线索读懂咏史怀古诗。3、熟悉常见题型,快速规范答题

蜀相问题探究

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写武侯祠,是因为“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曰“蜀相”,而不是“诸葛祠”?为什么?答: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尽管春光明媚,却无人欣赏;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可见丞相祠庙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

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步骤3步骤4步骤1步骤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答题技巧:1、解释字。2、解释句子。3、答手法。4、答思想感情。2、诗歌中写景句分别写到哪些意象?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为什么?祠堂、翠柏、碧草、黄鹂。营造出一种肃穆、寂寞的意境。

诸葛亮

杜甫时代才情理想付出结果不同人物角度战争频频动荡不安战争不断安史之乱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致君尧舜上,志在匡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拼尽全力,不遗余力统一大业未成内心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终遭贬谪志向未就壮志未酬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孙吴,北拒曹魏。仕途屡遭贬谪,失意难耐。3、诗歌中叙事抒情的句子是哪些?写了诸葛亮那些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惟“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清吴乔中国传统文学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咏史怀古诗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者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2、结构上: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其志3、写法上:咏史怀古诗常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或含蓄等4、内容特点: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5、情感上: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用典(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对比(眼前的衰败荒凉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对比、文本中的人物与作者的对比)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哀景衬哀情)景情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哀乐景情)渲染氛围以小见大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才能的文人,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后随军攻入契丹。因进言被降为军曹,于是登幽州台作此诗

对比怀才不遇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古人”“来者”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礼贤下士的明君苍凉悲壮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3、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4、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对比怀才不遇三、学以致用,点击高考【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八声甘州①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②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③。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②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③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一、1、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2、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二、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方法归纳:(1)懂。即写什么?①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用典。②要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既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③要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④要分析作者的写法。咏史抒怀诗的写法多样。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⑤要学会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2)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