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戕害(qiāng)铁砧(zhēn)不啻(chì)

嘉猷(yǒu)B.梁枋(fāng)

缂丝(kè)

棕榈(lǘ)

愀然(qiǎo)

C.跬步(guǐ)

起碇(dìng)

平仄(zè)

脚踝(huái)

D.鬓发(bìn)

巷道(xiàng)

癖好(pǐ)

吞噬(shì)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提纲挈领

卑躬屈膝

如法炮制

貌合神离

B.出类拔萃

发人深省

轰堂大笑

天涯海角

C.真知灼见

殚精竭虑

利害得失

英雄倍出

D.相形见绌

自曝自弃

羽扇纶巾

杯盘狼藉

3.下列加点字词的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A.和蔼可亲(和气)

毛骨悚然(害怕)

色彩斑斓(灿烂多彩)B.怙恶不悛(悔改)

汗流浃背(湿透)

筚路蓝缕(柴车)

C.美轮美奂(众多)

旁征博引(广泛)

惨淡经营(谋划安排)D.励精图治(劝勉)

骨鲠在喉(鱼刺)

别开生面(新的面目)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根本与文艺无缘。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和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A.而甚至由于或者因此

B.因此并且由于或者因为C.而并且如果就因为

D.因此甚至如果就因此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社会的呼声看,早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B.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C.近日,国新办发布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其目的是旨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D.从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和清明档的《我的姐姐》两部影片的成功上映中,我们不难发现亲情对中国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4月6日,“沿着高速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在上海启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对此进行了报道。

B.他发觉他们的生活,不是靠了理智,而是——毫不顾虑理智,靠了信仰。这不知有理智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呢?

C.记者从南京市卫健委获悉,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已在南京开始接种(又称重组蛋白疫苗),此疫苗同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借代)

B.工商精神驯化了人野蛮的一面,使人变得温和柔顺。(比拟)

C.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讳饰)

D.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反语)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的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在它的洞外总有一座土堆。(说明)

B.那里总是明亮、干净,好像收拾好准备过节的农舍的上房一样。(描写)

C.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叙述)

D.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议论)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和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的演变》

议论文

吕叔湘

中国

B.《警察与赞美诗》小说

欧•享利

美国

C.《茶馆》

戏剧

舒庆春

中国

D.《神的一滴》

散文

梭罗

法国

10.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装舞会》写了通常意义上的化装舞会以及女仆施蒂娜导演的一出“悲剧”,从而揭示一件童年小事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

B.《伯格曼法则在北极》作者根据自己的考察,介绍了北极动物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以此得出了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法则。

C.《春末闲谈》中以自然界的细腰蜂作比,揭示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理想”施行的种种麻痹术,既形象贴切,又给人深刻的启示

D.《苏东坡传》节选部分主要选择了苏东坡在黄州生活的一些片断,体现了苏东坡处于人生低谷时善寻快乐的特点。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一)①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②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③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加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④但是要把像逐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⑤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⑥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11.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能”体现了作者对生物进化结论的审慎态度。

B.“狭隘”使作者对生物进化变异原因的看法表达更严谨。

C.“仅仅”否定了把啄木鸟构造归因于外部条件的观点。

D.“绝对”肯定了槲寄生需要借助昆虫授粉的事实。

13.关于选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引用说明的方法说明了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B.用引用说明的方法说明了自然学者们的观点有根据,但不充分。

C.举例说明了啄木鸟和槲寄生进化条件的相似性。

D.举例说明了生物变异的原因不能只归于某一方面。

14.下列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各种生物如果有相互亲缘关系,就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B.引起生物进化变异的内在关系与外界条件相互影响。

C.引起生物进化变异的外界条件处于主要地位。

D.世界上无数物种之间适应关系形成的原因已经清楚。

(二)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几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国绕传统文化而发的。(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5.对选文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会随着时间、地域等的变化出现不同的情况。

B.与时俱进和播迁他邦都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C.把传统文化中过时的比作“明日黄花”,很快消失的比作“昙花”。

D.传统文化在发展中有的会被不断创新,有的则被重新发扬光大。

1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都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B.在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是应运而生的,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

C.根据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来接受或拒绝它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D.传统文化所起的积极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弱。17.下列对传统文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这一概念的核心是“文化”。

B.传统文化的内容包括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C.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是相互独立的。

D.传统文化的各个成分都曾产生过不同影响。18.下列关于选文写作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散句结合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

B.运用举例论证使得论证更具体、更充分。

C.简明扼要的语言使选文具有很强的学术性。

D.“烙印”形象地指出了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

19.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

B.对传统文化的分析批判,需要有“拿来主义”的态度。

C.在继承传统文化时,要辩证看待其时代风貌和历史地位。

D.积极发掘抢救传统文化,需要辨明其精华和糟粕。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涂满、涂黑)20.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加之以师旅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21.下列各句,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A.吾得兄事之

B.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2.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否乎

C.徘徊于斗牛之间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3.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是A.泣孤舟之嫠妇

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C.函梁君臣之首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赢得仓皇北顾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与其所以失之者

D.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劝学》中“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的运用,是为了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品性不是先天生成的,是后天通过学习改变获得的。B.《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蔺交欢”表现了蔺相如在对待与廉颇之间矛盾时的隐忍退让、宽宏大度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人恩怨的精神风貌。C.《虞美人》中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进行对比,尤其是通过自然永恒和人事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词人的悲愁悔恨委婉地表达出来。D.《旅夜书怀》写了诗人月夜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首联、颔联描写开阔辽远、气象博大的旅夜之景,颈联、尾联抒写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感伤之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8小题,共20分)

(一)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6.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诗人极力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这样写有何目的?(2分)

28.诗人在描绘田园风光时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至少写出四种。(2分)

29.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二)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共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选自孙犁《亡人逸事》)30.请概括选文中关于亡妻的逸事。(2分)

31.请根据选文归纳妻子的形象特点。(2分)

32.请简析选文第一段的作用。(3分)

33.选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选择三例加以分析。(3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