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方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贵州省大方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贵州省大方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贵州省大方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贵州省大方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贵州省大方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书写水平(5分)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中国人历来崇尚气节和优秀的精神品质。“两弹”yuánxūn①邓稼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埋首戈壁,为了原子弹事业鞠躬尽瘁,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闻一多先生不仅对中国古典文学具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而且对国民党反动派当面逢迎,英勇无畏;端木蕻良怀抱对祖国深切的爱,抒发了自己对国土lúnsàng②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春恋之情……奉献精神、战斗精神、爱国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宝责的精神财富,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习、继承和发扬这些伟大的精神。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鞠躬尽瘁B.锲而不舍C.逢迎D.压抑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①独坐_______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②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④,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⑤我亦无他,。(欧阳修《卖油翁》)⑥,见往事耳。(《孙权劝学》)⑦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写木兰行军速度快,雄姿矫健的诗句“,”。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B.《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C.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D.古人交往言谈注重敬谦之分,谦辞类如“贵庚”“令堂”“赐教”等,敬辞类如“敝人”“寒舍”“犬子”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6.下面语段中的“他”是(3分)()他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着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A.曹先生 B.祥子 C.刘四爷 D.小福子7.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出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2分)ABC(二)现代文阅读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徐鲁①前不久,省作家协会安排去嘉鱼采风,我首先想到这次,应该有机会看一看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前辈、民间文艺专家谢忠告先生了。不料,一到嘉鱼就得到谢老几年前就去世的消息。我难过了好些日子。②一个动人的画面,常常在我脑海浮现:狭窄的斗室里,一盏小小的台灯下,数叠高耸的稿件央缝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铁画银钩、字斟句酌、一丝不苟……③这位深情而执着的老人,这位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志愿军老兵,这位从此以后孜孜不倦地从事着群众文化工作的“老文化战士”,就是常年居住在嘉鱼县的谢忠告。我们都称他为“老谢”。④老谢是湖北省民间文艺界出了名的“机智人物”。这得益于他三十多年的民间文化的濡染。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各地市的群艺馆和各县文化馆,都接受了采集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任务。“三大集成”分别是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⑤我当时在阳新县文化馆工作,也全力参与了“三大集成”的采集和编辑工作。老谢当时是嘉鱼县文化馆副馆长,当“三大集成”的主编任务落到了他肩上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他像一个老兵接到了上级命令一样,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下乡去了。⑥那些年里,有好几次,我去嘉鱼看他,有如“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一样,文化馆的人,谁也不知他是在哪一带“打游击”,很难找到他。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老谢。他给我讲了一些他的趣事,我记忆尤深。⑦东吴古镇陆溪口,有位民间老艺人叫杨鹏。老谢常常和他结伴采风。两人凑在一起,一对“半瞎子”,两个“老顽童”。夜里走路,一根绳子上拴着两人,活像“耍猴儿”。⑧有一天采风归来,天色已晚,老谢想要赶回县城去。杨鹏劝阻说:“黑灯瞎火,明天再走吧!”⑨老谢却坚持说:“约好了今晚有作者来谈稿子的。”杨鹏只好执手相送。⑩两个老顽童在夜晚布满泥泞的田埂上边走边谈,兴之所至,禁不住手舞足蹈。但乐极生悲,老谢一步踩空,整个人摔进了水沟里,眼镜没了,头部也摔伤了。杨鹏急着大声喊叫着,摸索了半天,先摸到了一只棉鞋,然后才摸到满身泥浆、满脸是血的老谢。天寒地冻,夜色漆黑。杨鹏赶紧为老友包扎好伤口,老谢套上透湿的棉鞋,磕磕碰碰连夜步行了二十多里,总算赶回了县城。也正是这一次,他收集到了《长毛港》等几个很有价值的民间故事。⑪同志们得知老谢受伤的消息,纷纷前来探望,老谢竟乐乐呵呵地说:“这有什么呢?打从抗美援朝起,我不就是这样泥里雪里、摸着滚着走过来的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⑫按说,快要迈入古稀之年,又孤身一人,应该坐下来享享清福,可他偏不服老。有时开会见面,我问他:“尊体近来可好?”他眨巴着眼睛,似乎要咂摸出某种“潜台词”来,笑着说:“托福,托福,昨天没死,就意味着今天还好好活着”⑬为了使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早日出版,老谢可谓殚精竭虑。他说,有一天,他半夜里睡不着,爬起来给当时的县委领导刘书记写了一封长信,诉说出版经费的艰难。刘书记看完老谢恳切的长信,当即批了字,让财政局予以支持。刘书记还拿着他批了字的长信,对老谢说:“老谢,你眼睛不好使,我念给你听听吧。”仅仅这一句话,就把老谢感动得眼眶里噙出了泪水。他拿着批示,恭恭敬敬地给书记鞠了一躬。⑭后来,当三大本厚厚实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送到全县各界的手上,老谢喜笑颜开。他说,捧着墨香扑鼻的新书,那些耿耿难眠的夜晚,那些鼻青脸肿的摔打,又算得了什么呢?⑮这是一位老战士的华发雅歌,是一位“最可爱的人”的黄昏之献。我想,一个人生命的魅力,也正如太阳的光辉,不仅在黎明时是绚丽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黄昏,同样也喷射出迷人的光华。(选自《文艺报》,有删改)8.下列选项在文中未出现的一项是(3分)()A.“老谢”在几年前去世B.“老谢”从事的主要工作C.“三大集成”的内容D.“老谢”向朋友筹集经费9.电视台计划拍一部关于“老谢”的纪录片。编剧为了塑造“老谢”的形象,采选出下列拍摄镜头。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充两个镜头。(4分)镜头一:年余花甲,承担收集任务镜头二:收集故事,到处“打游击”镜头三:镜头四:殚精竭虑,寻求经费支持镜头五:10.下面语句生动刻画了“老谢”的形象,请从人物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具体分析。(4分)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11.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画线句的理解。(3分)妈妈是党的人阿睿①周六下午放学,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小雨蹦蹦跳跳回到家里,一进门就高喊:“妈妈,我回来了!”②在阳光社区任书记主任的龚爱群打里屋出来:“哟,干嘛呐,这么高兴?”③小雨放下书包,抓起桌上的茶杯,掀开盖,咕咚咕咚几口,一抹嘴巴:“今天呢,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啦,放的片子是《闪闪的红星》,那个潘冬子真厉害,才比我大多少呀,就是小红军战士啦,每次部队出发,他总是走在队伍最前头,昂首挺胸的,可神气啦……”小雨绘声绘色,连珠炮似的说个没完,小脸涨得通红。直听得妈妈爱群也露出笑颜,连连点头。④【甲】顿了顿,小雨突然问妈妈:“妈妈,那个潘冬子的妈妈也很了不起,有一回大坏蛋胡汉三进到村里欺压老百姓,他妈妈一点儿也不害怕,站出来跟坏蛋斗,好勇敢,连自己的命都不顾啦,这是为什么呀?起初潘冬子也想不明白,后来才听妈妈说:‘妈妈是党的人,不能让群众吃亏。’不对呀,妈妈是潘冬子的妈妈,怎么成了党的人啦?党是谁?在哪儿呀?”⑤【乙】党是谁?党是组织,是群体,是思想理念、精神信仰和真理道义的化身,而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可这些大道理,孩子才五岁半,怎么跟他说呢?他才上幼儿园大班,这么小也听不懂呀,但又不能不回答。正在迟疑,一低头,看见自己胸前佩戴的那枚闪光发亮的党徽,心里一动,抬手朝胸前一指:“哦,小雨,你问党在哪儿呀,瞧,这就是啊!”⑥小雨上前,仰起小脸,望着妈妈胸前亮闪闪的党徽,又问道:“妈妈,你也是党的人吗?”【丙】⑦“当然是啦!”爱群一脸认真地说。⑧“怪不得妈妈天天戴着呢!好啦,我该做作业去啦。”说着,小雨拎起书包转身朝自己的小房间走去。⑨没过多会儿,爱群忽然想起了什么,对着房间喊道:“小雨,小雨,来一下,我还有件事要你去办哪!”⑩“哎,来啦!”小雨应声跑了出来。⑪爱群说:“这里有一条毛裤,一件棉背心,给你刘爷爷送去,刘爷爷,你知道吧?”⑫“知道。”小雨接过妈妈手中的提兜,沉沉的,扭身出了家门。⑬龚爱群说的刘爷爷,是住在社区西园17栋楼的刘明,是个退休老工人,他老伴死得早,膝下又无儿无女,老人又不愿去养老院,孤身一人居住,腿脚又不大灵便,眼看深秋已过,冬天将临,爱群想到该给老人送些保暖的物品过去。小雨知道刘明爷爷的住处,妈妈曾派他去过。⑭刘爷爷家住得不算太远,过了马路,再转拐几个楼道就到了。进了家门,见到刘爷爷,小雨递上提兜,说明了来意。刘明好生感动,赶忙让小雨坐下,回头端出水果和糕点,朝小雨面前一放,说:“孩子,你妈妈是社区的领导,对我们这些孤寡老人真是太关心照顾啦,什么事都想得那么周到,你看,上回送来的鸡蛋和挂面都还没吃完呢!”⑮小雨睁大眼睛,听刘爷爷说完,随口冒出一句:“我妈妈是党的人,不能让群众吃亏。”⑯“什么?”刘明一听,一下怔住了。这小小年纪,怎么会说出这么大的话,连忙问道:“小雨啊,你这么小,也知道党啊,党是谁呀?”【丁】⑰小雨把小脑袋一偏,一本正经地说:“知道啊,就在我妈妈胸前戴着呐!”⑱“呵呵,说得好,说得好哇!”刘明走上前去,一把搂过小雨,两颗泪花瞬间弹出眶眸……(选自《淮南日报》2021.6.10,有删改)1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的原句,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是(3分)()只这一问,把正听得入神的龚爱群给问住了。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3.第⑬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14.文章以《妈妈是党的人》为标题,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15.文章中小雨的妈妈和教材中杨振宁笔下的邓稼先都是共产党人,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请结合两篇作品的内容,概括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美好品质。(4分)(三)古代诗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①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②牵牛来责蹊③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⑥若不见。(节选自宋濂《王冕传》)【注释】①垄:田埂。②或:有人。③蹊:践踏。④曷:同“何”。⑤依:这里是寄居之意。⑥恬:心神安逸。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B.恬若不见

孰若孤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冕因去

一狼径去17.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B.【甲】文孙权循循善诱,耐心劝导吕蒙读书,分别从“卿今当涂掌事,自以为大有所益”三个方面进行劝诫。C.【乙】文中王冕“听学忘牛”遭“挞”说明他虽然很爱读书,不过也有点不负责任。D.【甲】【乙】两文围绕“读书”来写人记事,通俗易懂,意味深长。

18.从吕蒙和王冕两人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甲】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苏轼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①解②与月徘徊。【注释】①风船:风里飘荡的船;②解:能够,会。19.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诗首句写竹里馆即诗人所在地的环境,塑造了一位身居茂密竹林的独处者形象。B.甲诗第二句中诗人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孤单寂寞难以消解。C.乙诗一、二句描绘自由成长的鱼鳖和荷花,突出表现了夏日湖中特有的野趣。D.从诗题和内容来看,乙诗是诗人在望湖楼酒后描绘夏日湖景的七言绝句。20.两诗写月都别有情趣:甲诗将明月与深林置于同一画面,突出了环境①___________的特点,乙诗中则将月拟人化,描绘了一幅这样的画面:夏日的夜晚,②______________。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爱祖国·我宣传】21.本次活动共设计三个版块,其中一个名为“讲述爱国人物故事”,请你仿照这个版块,再设计两个版块并命名。(6分)(1)(2)22.下面是小涵收集的关于“天下家国”的材料,但不小心被打乱了,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②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赞美祖国的河山,热爱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