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生活中金属材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熔点高 B.良好的导电性C.硬度大 D.银白色的光泽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ACO2HC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CuCuO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CCaCl2HCl加入足量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D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A.A B.B C.C D.D3.不用其他试剂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I溶液④NaOH溶液,则鉴别出的顺序为()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4.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小苏打 B.加碘盐 C.酱油 D.白酒6.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C.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7.下表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u(NO3)2溶液(AgNO3)加过量铜粉,过滤BKCl溶液(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CFe(Zn)加足量稀盐酸,过滤D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A.A B.B C.C D.D8.以下实验,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压缩空气 B.加热砂糖C.铁的锈蚀 D.粉尘爆炸9.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A.除去氯化银中的氯化钠,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除去氯化钾中的碳酸钾,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C.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壁D.鉴别CO2和SO2,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10.下列实验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甲图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乙图测空气中氧气含量C.丙图探究物体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D.丁图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11.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液中可能有Fe(NO3)3、Mg(NO3)2和Cu(NO3)2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1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童1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包含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水操作,其中明显涉及化学变化的是消毒B.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叫做硬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a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电解水实验不仅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还说明了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会发生改变14.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读液体体积 D.给液体加热15.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转化观: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20%的硫酸,加10mL水后体积为20mL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问题自来水净化过程中用到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牙膏中常见的摩擦剂有碳酸钙粉末,构成碳酸钙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营养丰富的早餐,如牛奶、鸡蛋中重要的营养素是_____。玻璃的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_____。轻轻打开汽水瓶后产生大量气泡,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如表是CO2气体在水中的几组溶解度数据(单位:mL/100mL水)温度(℃)大气压025507510011.790.7520.4230.3070.2311015.927.144.0952.992.282529.3016.209.716.825.73①根据CO2的溶解度表,可以得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_____(填“>”、“<”或“=”)瓶外大气压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①t2℃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②t1℃时,50g水中加入30g乙,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③t2℃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_____(填编号).A加足量溶质乙B蒸发溶剂至晶体析出C降温④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a%,则甲溶液一定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a%的取值范围为_____.⑤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At1℃时溶质质量:甲=乙Bt1℃时溶剂质量:甲>乙Ct1℃时溶液质量:甲<乙D析出晶体质量:甲>乙.18.(8分)碳酸钡广泛用于陶瓷、光学玻璃等行业。有一种碳酸盐矿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钡和碳酸钙,现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钡,并得到副产品氢氧化钙,其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是:温度/℃04080氢氧化钡溶解度/g1.678.22101.4氢氧化钙溶解度/g0.1870.1410.094请回答碳酸钡与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相似,高温下能分解成两种氧化物,碳酸钡在高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氧化钡与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水反应。溶液A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在实验室里完成操作1,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操作2采用的操作方法依次为____________(填序号)。A.过滤B.降温C.加热D.蒸馏E.灼烧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废渣要经过洗涤后才能弃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该碳酸盐矿石中含有40%的碳酸钙,那么50kg该矿石理论上可制得氢氧化钙的质量是________kg。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1)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人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碳,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Na2O和Na2CO3或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常温下饱和Na2CO3溶液的PH值约为12。[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方案1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质为Na2O方案2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物质是Na2CO3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用沉淀法测定纯碱(Na2CO3)样品(只含NaCl杂质)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利用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而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①托盘天平称取样品22.0g放人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②验证Na2CO3已完全反应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__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证明;③过滤、操作X、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20.0g,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__,如果缺少此操作会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④通过以上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A.不是所有的金属熔点都很髙,有一些金属熔点较低,例如:汞,故A错误;B.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B正确;C.不是所有的金属硬度都很大,有一些金属的硬度很小,例如:铅硬度很小,故C错误;D.金属不同,金属的颜色可能不同,如铁是银白色,但铜是紫红色,故D错误。故选:B。2、D【解析】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A错误;B、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可,无需进行蒸发,故B错误;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无需进行洗涤、干燥,故C错误;D、KNO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D。【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加入试剂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3、A【解析】

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鉴别出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A。4、D【解析】

在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因此①正确;实验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但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以再分,因此④正确;而水是一种化合物,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因此②不正确;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电解水实验中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所以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等于电解水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电解水实验中水是液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液体的体积与气体的体积之比不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③不正确。本题中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①④。故选D。5、A【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属混合物。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属纯净物;B、加碘盐是由食盐和含碘物质组成的,属混合物;C、酱油是由水、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属混合物;D、白酒是由水和酒精组成的,属混合物。故选A。6、C【解析】

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没有这样的气味,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不符合题意;B、热固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再熔化,因此破损后不能热修补,不符合题意;C、塑料、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D、蚕丝和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解析】

除去物质中的杂质,要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试剂,既要除去杂质,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除杂的原则【详解】A、Cu(NO3)2溶液中有杂质AgNO3,加过量铜粉,AgNO3能与过量的铜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选项A正确;B、KCl溶液中有杂质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CaCl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钾不与Na2CO3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选项B不正确;C、Fe中有杂质Zn,加足量稀盐酸,锌、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反应掉,选项C不正确;D、CO中有杂质CO2,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选项D不正确。故选A。8、A【解析】

A、压缩空气过程中只是气体体积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加热砂糖过程中有碳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的锈蚀过程中有氧化铁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粉尘爆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9、D【解析】

A、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将氯化银中的氯化钠除去,故正确;B、氯化钾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碳酸钾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二氧化碳和水,故可以除去碳酸钾,过滤的氯化氢和水可以蒸发除去,故正确;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液水温度几乎不变,故可以鉴别,故正确;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故都能使溶液变红,故错误。故选D。10、D【解析】

A、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消耗的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物质的种类和状态相同,不能探究物体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11、D【解析】

金属和盐发生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由于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镁>铁>铜>银,把一定量的铁放入AgNO3、Cu(NO2)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首先和AgNO3反应,再和CuSO4反应,而不能与Mg(NO3)2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CuSO4没有全部参与反应,即滤渣中不可能有铁,一定有最不活泼的金属银,可能有铜,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同时也生成了硝酸亚铁,因此在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还有生成的Fe(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详解】A、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Fe(NO3)3、Mg(NO3)2和Cu(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故错误;B、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不可能有铁,一定有最不活泼的金属银,可能有铜,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故错误;C、Fe+2AgNO3=Fe(NO3)2+2Ag56340180Fe+Cu(NO3)2=Fe(NO3)2+Cu561881806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铁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都会使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错误;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还有生成的Fe(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氯化银白色沉淀出现,故正确。故选D。12、D【解析】

A、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分别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钙消耗的盐酸的量更多,正确;B、镁先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镁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少,镁将氯化亚铁中的铁完全置换出来后再与氯化铝反应生成铝和氯化镁,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正确;C、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当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滴加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由于碳酸钠呈碱性,故溶液的pH>7,正确;D、镁的活动性比铝强,故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更快,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消耗的硫酸的质量更多,错误。故选D。13、C【解析】

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包含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水操作,沉淀、过滤、吸附除去难溶于水、有颜色和气味的物质,几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消毒过程利用氯气等物质的氧化性进行灭菌,涉及化学变化,A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叫做硬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B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b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试管收集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为淡蓝色,C选项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实验不仅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还说明了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会发生改变,D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以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考查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考查电解水的结论。以水为载体进行综合考查,识记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电解水的现象及结论是解题的关键。14、B【解析】

A、倾倒液体时,标签应该对着手心,防止标签被药品腐蚀,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瓶塞被污染进而污染药品;瓶口紧贴试管口,防止药品洒出,图示实验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轻轻扇着闻,不能直接将鼻子凑到瓶口闻,图示实验操作正确;C、读液体体积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弯月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实验操作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外焰温度更高,应该使用外焰加热,图示实验操作错误。故选B。15、B【解析】

A.直接用“水”这种说法表示水这种物质,是宏观意义表述,不符合微粒观,A选项错误B.氧气和碳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人员和他经过光合作用又可以生成氧气,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C.氦虽然最外层电子数是2,但已达到该层最大电子排布数,属于稳定结构,而镁的最外层最多可排8个电子却只排了2个,是不稳定结构,C选项错误D.加入水之后,硫酸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则硫酸的密度也会发生改变,当密度不再为之前的密度时,则体积不为原先的两倍,D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吸附Ca2+蛋白质+4隔绝氧气压强煮沸【解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可吸附异味和色素等;(2)碳酸钙中的阳离子是钙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a2+;(3)牛奶、鸡蛋中重要的营养素是蛋白质;(4)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6)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7)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使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将硬水软化。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压强相同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相同时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甲70AB不饱和0<a%≤37.5%CD【解析】(1)①由题目中提供的数据可知,影响CO2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与压强,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压强相同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压强减小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从水中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大于瓶外大气压强;(2)①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甲;②由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t1℃时,50g水中放入30g乙,只能溶解20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20g=70g;③③由图示信息可知t2℃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加足量溶质乙;蒸发溶剂至晶体析出;④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乙的溶解度是60g,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a%,其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甲,a%的取值范围是不大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即:;⑤A、由上述分析可知,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质质量:甲<乙,错误;B、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剂质量:甲<乙,错误;C、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剂质量:甲<乙,t1℃时溶质质量:甲<乙,故t1℃时溶液质量:甲<乙,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正确。18、BaCO3=BaO+CO2↑Ba2+、Ca2+烧杯CABa(OH)2+CO2==BaCO3↓+H2O充分利用原料,保护环境14.8【解析】

(1)碳酸钡与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相似,高温下能分解成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BaO+CO2↑;(2)氧化钡与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水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溶液A中存在的阳离子是Ba2+、Ca2+;(3)操作1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所以操作为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4)操作2要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分开,根据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