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维果斯基认为3岁前的儿童,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故教学具有很大的自发性,称为()。2.“不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不包括()A、适应作用B、准备作用C、加速作用D、可塑作用3.根据行为的发生,华生将人的行为分为哪两类?()A、习惯行为B、非习得行为C、习得行为D、非习惯行为E、去习惯行为4.皮亚杰认为 ,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始终保持着什么状态:()A、自我中心    B、思维混乱     C、不守恒      D、迷信鬼神5.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是()A、运算B、自我中心C、动作逻辑D、对应逻辑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霍妮D、华生7.山羊在出生5分钟内就必须与母山羊建立联系,否则,再回到母山羊身边就要受到攻击。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物种具有()A、敏感期B、关键期C、生存本能D、社会智力8.斯金纳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了()A、成功教学法B、程序教学法C、强化教学法D、累计教学法9.格塞尔认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能进行()调节。10.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心理机能的起源B、心理机能的发展C、心理机能的范围D、心理机能的概念11.高级心理机能就其起源而言,是()发展的产物。12.儿童起先使用一只手,然后两只手一起使用,接着更喜欢使用另一只手,然后又一起使用,最后形成固定的优势手,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发展的()A、发展方向原则B、相互交织原则C、机能不对称原则D、个体成熟原则13.皮亚杰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什么?14.可知度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之间的关系。15.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A、实用性的B、实验性的C、实例性的D、实质性的16.提出认知结构的机能和结构演变的规律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格塞尔D、班杜拉17.简述鲍尔毕理论中婴幼儿的行为系统。18.爱因斯沃斯认为,抗拒型依恋儿童的母亲具有的特点是()A、拒绝B、敏感C、合作D、冷漠19.研究发现依恋是亲子之间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儿童依恋对象只有一个最亲密的照料者。20.霍妮认为,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是一切神经症的根源,而一切神经症的核心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困扰。21.皮亚杰认为,下列属于儿童发展影响因素的选项是()A、适应B、同化C、顺应D、平衡化22.儿童心理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心理形态的演变,其外显的特征是()A、行为模式B、行为差异C、个别差异D、行为周期变化23.鲍尔毕认为,儿童的依恋发展经过四个阶段,依次为:无分化阶段、低分化阶段、高分化阶段和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4.弗洛依德的两本代表性的著作是什么?()A、《释梦》B、《精神分析新论》C、《同一性发展》D、《女性心理学》E、《精神分析引论》25.吉布森认为儿童知觉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6.班杜拉的理论注意到认知的作用,其实质属于那一流派?()A、成熟论B、精神分析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27.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原来自主客体的()28.格赛尔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了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原则()、()。29.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A、保持距离B、不交往C、不理睬D、不加入活动30.视崖实验表明知觉活动具有()A、主动性B、选择性C、回避型D、敏感性31.霍妮认为,形成儿童基本焦虑的原因是什么?()A、人际关系缺乏B、人际关系短暂C、人际关系单调D、人际关系困扰32.儿童坦然承受周围敌意,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决心抗争,企图成为击败对手的强者,这一儿童应对外界的手段是:()A、从众B、逆众C、趋众D、离众33.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起步于()A、假设B、实验C、分析D、调查34.习性学强调对行为的起因和功能的看法,因此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学习B、发展C、行为D、适应35.在知觉过程中,一面要抽取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要排除杂乱的、不相干的“噪音”,这就需要()。36.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37.超我的来源是()A、快乐B、良心C、自恋D、自居38.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A、自我中心B、动作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39.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A、教育B、交往C、行为D、个性40.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所有生物体结构共有的机能是()    A、适应B、顺化C、认知结构D、智慧41.本我得以与外界接触的唯一心灵之路是() A、人格B、自我C、超我D、梦境42.简述“不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43.人的心理的发展所受的制约因素是()A、生理发展水平B、所受教育水平C、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D、遗传44.维果斯基认为思维和言语的发生根源和发展路线是()。45.简述霍妮基本焦虑理论中防御策略的种类。46.儿童早期的动作,最终会内化为()A、表象和运算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观经验47.下列哪两个概念属于同一学派?()A、强化B、同化C、平衡化D、自我同一性E、成熟48.根据鲍尔毕的研究,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49.人们对霍妮理论的评价中,往往对其蕴涵的泛性论给予批评,认为泛性论的实质抹杀了人的本质特征。50.人们现在对霍妮理论的评价中往往对其的泛性论倾向给予批评。51.华生认为 ,情绪是一种:()A、复合行为B、内隐行为C、外现行为D、简单行为52.内化的可逆的动作是()A、平衡化B、组织C、相互作用D、运算53.一位大学教授退休了,在一个小山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批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教授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教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每天早上在他住所外吵闹有奖励,谁的声音越大,磚碍到的报酬就越多。果然,一连几天,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就这样,孩子们已经习惯于吵吵闹闹也能获取奖励的时候,教授却开始逐渐减少所给予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教授一分钱也不给了。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他们想“不给钱谁还叫给你听”,再不到教授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教授终于得到了清静。针对以上材料,分析教授通过减少奖励彻底消除儿童吵闹的行为;结合观察学习理论,分析该案例运用的相关原理。54.以下表述中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特性的是()A、随意B、概括C、直接D、主动55.皮亚杰把机体不断追求平衡的过程称为什么?()A、自动化B、平衡化C、机能不变性D、结构化56.根据依恋理论,在熟悉的环境里,陌生人的出现可能激活的行为系统是()A、陌生焦虑B、交往C、依恋D、警觉一恐惧57.把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称为什么?()A、随机化B、适应C、构造主义D、建构性58.斯金纳认为,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对反应的概率都能()A、保持不变B、减弱C、增强D、守恒59.论述皮亚杰理论中影响发展的因素,并简单谈谈因素之间的关系。60.维果斯基认为所谓发展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和()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61.华生认为习惯的思维应用完全习惯化了的()A、言语B、动作C、习惯D、格式62.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原来自哪两个方面的相互活动?()A、主观世界B、主体C、客观世界D、客体E、意识63.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A、节约原则B、经济原则C、快乐原则D、压抑原则64.根据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环境模型,最内层的微观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深远。65.家庭、学校、同伴群体这三个微观系统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微观系统之外的()A、外部系统B、中间系统C、同伴网络D、依恋行为系统66.知觉特异性的增加是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知觉与刺激信息之间的()增加。67.低级心理机能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都是直接的、()的 68.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焦虑可以分为: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69.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有哪些原则?70.霍妮看来,环境中的哪些不利因素会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71.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最主要的来源是()A、家庭成员B、学校老师C、影视剧D、内心幻想72.习性学与皮亚杰理论一样,也是一种阶段发展理论。73.弗洛伊德的两本代表性著作是什么?()A、《释梦》B、《精神分析新论》C、《同一性发展》D、《女性心理学》E、《精神分析引论》7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发展理论的指导思想是()A、精神分析学B、行为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遗传决定论75.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A、强化B、习惯C、塑造D、改造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是()A、操作B、强化C、增强D、守恒2.行为主义者认为()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围。3.3-6岁儿童的教学处于自发型和反应型教学的中间,称为自发-反应型教学。4.习性学强调研究方法的科学化,提倡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因此儿童发展心理学应该全盘接受此类方法。5.皮亚杰认为语言与思维在发生上是(),思维起源于(),而语言来源于()6.格赛尔认为,年龄是儿童发展变化的原因。7.简述皮亚杰理论中知识的本原来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8.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学习和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9.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洛伦兹B、埃里克森C、爱因斯沃斯D、J.鲍尔毕10.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外在行为的心理学家是()A、维果茨基B、华生C、弗洛伊德D、皮亚杰11.发展理论中,认为心理发展是量变的心理学家是()A、格塞尔B、皮亚杰C、埃里克森D、华生12.简述格塞尔成熟势力说包括哪几个方面。13.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心理活动的社会性越来越强。14.根据格塞尔的观点,儿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15.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一个特别吝啬之人其可能的解释为肛门期退化行为的表现。16.假概念不是真正的概念,但是不仅是儿童特别重要的财富,也经常出现在成人的日常生活中。17.乐乐是我班的一个小男孩,喜欢看书,喜欢做游戏,也喜欢唱歌。可他总是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游离于集体,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  午睡时,角落里忽然传来乐乐的歌声,我提醒他不要发出声音,以免影响别人。可等我一转身,又听到了乐乐的歌声。  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乐乐对老师的要求很不敏感,总是我行我素,似乎对任何东西都无所谓、不在意。但我深信,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总有一处是他在意的角落。 一次集体活动时,我拿出相机捕捉孩子们的活动瞬间。  乐乐依旧动作缓慢,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扭来扭去。我灵机一动,说:“爸爸妈妈肯定很想知道你们在幼儿园的表现,我把你们的坐姿拍下来,拿给爸爸妈妈看看吧。”话音刚落,乐乐立马坐得笔直,眼神不再茫然,而是专注、认真地看着镜头。  下午离园时,我把抓拍的乐乐坐得笔直的照片给他妈妈看,并当他妈妈的面表扬了他。 乐乐妈妈一直以来得到的信息大多是负面的,今天听到老师表扬乐乐非常高兴,也当即表扬了他。这时我看到乐乐笑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抓住乐乐的这一心理特点,进一步引导他,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在集体中表现的机会。一次,在“故事妈妈讲故事”活动中,我们特意邀请了乐乐妈妈,并以此激励乐乐:“你要好好表现哦,从现在起就要养咸好习慣,让妈妈看到你最棒的一面。”  乐乐表现特别好,我在全班幼儿和他妈妈面前表扬他:  “我们要向乐乐学习,他虽然听过这个故事,但依然很认真地和小朋友们一起又听了一遍。我相信妈妈不在的时候,他也能一样表现得很棒。”得到表扬的乐乐坐得更端正了。     后来,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和激励下,乐乐慢慢地进步着,特别是行为习惯上有了大的变化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如何积极运南强化原理,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18.简述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核心思想。19.下列哪两个概念属于同一流派?()A、观察学习B、强化C、焦虑D、平衡E、可知度20.皮亚杰关于知识的本原来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启示?21.自我是本我与外界接触的唯一心灵之路。22.典型的生态学的心理发展理论是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儿童社交模型。23.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松紧带、弹簧、蹦蹦床、乒乓球等材料,让图图他们一群孩子探索弹性的特征。在他们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了弹性的概念,接着引导图图他们区分弹性材料。果果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图图立刻反驳道:“乒乓球没有弹性。”乒乓球究竟有没有弹性呢?教师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教师解释说,因为乒乓球弹起来时并未改变形状,所以乒乓球没有弹性。可果果坚持说乒乓球能弹那么高,就是有弹性。 我们知道,弹性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形状,在力消失后物体又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的概念(如“弹性”“力”等)讲深了孩子们听不懂,讲浅了不科学、模糊。请运用发生认识论的理论观点分析案例中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24.维果茨基提出的低级心理机能具有哪些特征?25.斯金纳方程式:R=f(S•A),其中A是什么变量?()A、第一变量 B、第二变量C、第三变量 D、第四变量26.安思沃斯认为,回避性依恋儿童的母亲,往往具有哪两个特点?()A、拒绝的B、放纵的C、不敏感的D、粗暴的E、蛮横的27.斯金纳认为,在儿童眼中,是否多次得到外部刺激的()是衡量自己行为是否妥当的唯一标准。28.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A、同一性B、生本能和死本能C、行为矫治D、基本焦虑29.由良心和自我理想构成的人格结构部分是()A、自我B、超我C、本能D、本我30.下列人物中,哪两位属于同一学派? ()A、班杜拉B、皮亚杰C、劳伦兹D、华生E、鲍尔毕31.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A、量变B、个别差异C、质变D、相互作用32.弗洛伊德认为,梦是()A、性欲的表现B、愿望的达成C、本能的冲动D、要求的反映33.华生认为,适用于人所熟悉的材料,例如浏览一段熟悉的诗歌,这种思维应用属于()A、习惯的思维B、无声的思维C、计划性思维D、动作性思维34.下列不属于爱因斯沃斯评定母亲照看方式行为特征的选项是()A、敏感性一不敏感性B、接受一抗拒C、合作一于涉D、热情一易接近35.鲍尔毕将婴幼儿的行为分为四个系统,分别为警觉-恐惧系统、探索行为系统、指向他人的交往行为系统和()A、固定反应行为系统B、目标矫正系统C、刺激-反应行为系统D、依恋行为系统36.论述班杜拉理论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起因。37.老师问:“除了家里的门,还有些什么门?”同学们纷纷说:“人家的门”“铁门”“天安门”“玻璃门”“冰箱门”“脑门”等。这种思维属于()A、假概念B、复合型复合C、链状型复合D、弥漫型复合38.典型的过滤与抽取作用的事例被称为()A、鸡尾酒宴会现象B、课堂现象C、长跑现象D、演唱会现象39.论述皮亚杰理论中认知发展阶段特征的性质。40.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中心要素是()A、母亲照看方式的接受性B、教养行为的适应性C、母亲照看方式的合作性D、教养方式的敏感性41.简述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42.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教学就是发展,它们是两个同等的、平行进行的过程。43.运用行为强化原理,举例说明如何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44.如果一个患者试图通过武断地宣称自己一贯正确来“一劳永逸”地平息冲突,这种行为属于()A、过分自控B、自以为是C、捉摸不定D、犬儒主义45.依恋的最重要的生物功能就是保护作用,使儿童与成人之间保持一个可以接受的距离,保护儿童不受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伤害。46.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是()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D、社会条件47.下列不属于精神分析法的三个要点的选项是()A、自由联想B、精神分析暗示C、升华D、移情48.习性学家洛伦茨通过鸟类的印刻现象,认为在某一特定阶段中,儿童身上也存在着对某一种经验特别敏感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A、依恋B、学习倾向C、关键期D、进化49.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A、发展周期B、始终周期C、生命周期D、循环周期50.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实行的原则是()A、现实原则B、经济原则C、节约原则D、开放原则51.蕾蕾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但她常常不按老师的安排做事。她的评比栏上没有一颗星星。这天,李老师上课的內容是童谣《西游记》,蕾蕾听得特别认真,边学童谣边做里边角色的动作。当老师邀请小朋友来表演这首童谣时,蕾蕾立即跑向老师:“我来,我来!”老师示意大家坐端正,说:“谁坐好了就请谁来。”蕾蕾立马坐正举手,她的身子有些前倾,手举得比别人都高,眼神急切。她获得了老师的允许,表演得很生动。  老师当即表扬她:“今天蕾蕾小朋友学得可认真啦,她的表演很生动,还学会了举手示意,真棒!我要奖励她一颗学习之星,大家为她鼓鼓掌!”蕾蕾从老师手中接过星星,小心地贴在评比栏上自己的名字后面。这是她第一次得到“学习之星”。一直到该活动结束,她都积极地参与表演,并遵守了规则。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教师如何运用强化物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52.维果茨基认为,我们应当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叫作儿童现实发展水平,第二种叫作()A、关键期B、转折期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53.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A、递增B、递减C、越少D、越多54.在搜集宝宝照片、探讨“我是怎样长大”的活动中,凡凡和大伟在看照片时发生了争执。凡凡相信小孩是不会变老的,因为故事《一寸法师》是这样说的。小伙伴大伟却反对,大伟;问:“你爸爸会不会变老?”凡凡回答:“会!”大伟再问:“那你会不会长成你爸爸那么大?”凡凡回答:“会尸‘那你会不会变老?”大伟追问。凡凡回答:“不会!”两人相持不下。  老师面对这场争论处于两难境地:是否定凡凡让他提前从童话中醒来,还是支持凡凡的童话梦想否定大伟的理性思考?  老师难以解决的问题被另一个孩子巧妙地解决了,一直“观战”的景炎对大伟说:“等他变老了他就知道了!”这就是同理心的作用。凡凡非常高兴地跑了,因为自己没有被否定;大伟如释重负地笑了,因为他找到了知音。请运用发生认识论的理论观点分析案例中儿童的思维特点与教师的教育方式。55.华生认为,人格是由我们的系统构成的,这一系统是()A、环境系统B、能力系统C、知识系统D、习惯系统56.认为人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环境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班杜拉C、巴甫洛夫D、斯金纳57.弗洛伊德将儿童的焦虑分为真实性焦虑、道德焦虑和()A、神经病焦虑B、投射性焦虑C、防御性焦虑D、压抑性焦虑58.试析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59.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A、埃森克B、埃里克森C、弗洛依德D、班杜拉E、霍夫曼60.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哪两方面形成的适应状态?() A、同化B、顺化C、主体D、客体E、相互作用61.所有运算系统的集合,构成人的()62.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A、心理的实质B、量变与质变C、遗传与环境D、心理与生理63.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典酌实验,详尽地描述了儿童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化的发展事实,最后归纳出年龄常模和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华生C、格塞尔D、班杜拉64.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65.结合实际分析“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这一观点对早期教育的启示。66.一个年轻妈妈来到儿科医院里,问儿科大夫:“我儿子现已四个半月大,早在两个多月时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我看书上说,6个月前吃手指,应该让他尽情地吃,6个月以后反而不会再吃,所以我们目前并不阻止他吃。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女儿一吃手指就打一下,现在已经不吃了,但不知道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呢?”  儿科大夫回答说:“孩子的生长发展从用口来感知事物开始,吃手是这一过程的前奏。四个月的孩子正在练习将手伸到嘴里并将手留在那里,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因为在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孩子的手和腿完全不受大脑的控制,随便地踢蹬,而吃手是第一个被大脑控制的有目的的行为。那个孩子一吃手就打孩子的妈妈,等于亲手用镰刀割断了孩子发展的幼苗,这就像把山上的树木砍掉一样,是对自然的破坏。”请运用发生认识论的理论观点分析案例中儿童的发展特点与家长的教育方式。67.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记忆、词的()、抽象思维等。68.依恋的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不分依恋对象的导向和信息阶段”,也称为:()A、无依恋阶段B、无分化阶段C、前依恋阶段D、前分化阶段69.论述在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中,青年期必须兼顾哪些方面,才能确保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70.在儿童早期(1.5-3岁)又要儿童一方面保留高度依赖性,另一方面又在努力表现自主意志,所以儿童与养育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71.低级心理都是随意的、被动的、由客体引起的,包括感觉、知觉、冲动性意志等。72.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哪两个大纲之间的转变?()A、先天的大纲B、自己的大纲C、后天的大纲D、教师的大纲E、社会的大纲73.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74.根据爱因斯沃斯的研究,婴儿产生分离焦虑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    A、失望B、反抗C、超脱D、回避75.班杜拉认为,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的效果称为:()A、交替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间断强化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自发型教学2.参考答案:C3.参考答案:B,C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自我10.参考答案:A11.参考答案:社会历史12.参考答案:B13.参考答案:皮亚杰认为,语言在动作内化为表象和思想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语言和思维在发生上是异源的,思维起源于动作,语言产生于经验,思维不能归结为语言,也不能用语言去解释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14.参考答案:环境特性15.参考答案:B16.参考答案:B17.参考答案: 鲍尔毕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把婴绌儿的分为四个系统: (1)依恋行为系统。 (2)警觉一恐惧行为系统。 (3)探究行为系统。 (4)交往行为系统。18.参考答案:D19.参考答案:错误20.参考答案:错误21.参考答案:D22.参考答案:B23.参考答案:错误24.参考答案:A,E25.参考答案: 吉布森从儿童知觉发展的复杂变化中,分析出三种发展趋势: (1)知觉特异性增加。 (2)注意实现最优化。 (3)信息获得更加经济有效。26.参考答案:D27.参考答案:相互作用28.参考答案:发展方向;个体成熟原则;自我调节原则29.参考答案:A30.参考答案:A31.参考答案:D32.参考答案:B33.参考答案:A34.参考答案:C35.参考答案:过滤36.参考答案: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1)本我。 (2)自我。 (3)超我。37.参考答案:B38.参考答案:A39.参考答案:C40.参考答案:B41.参考答案:B42.参考答案: (1)它有适应作用。 (2)它有准备作用。 (3)它有可塑作用。43.参考答案:C44.参考答案:不同的45.参考答案: 霍妮认为,人际关系的困扰引起基本焦虑,而焦虑则导致防御策略的形成。防御策略可归类为七种: (1)盲点作用(盲点现象)。 (2)分隔作用。 (3)合理化作用。 (4)过分自控。 (5)自以为是。 (6)捉摸不定。 (7),犬儒圭义。46.参考答案:A47.参考答案:B,C48.参考答案: (1)无分化阶段。 (2)低分化阶段(3-6个月)。 (3)依恋形成阶段(6个月—2岁半)。 (4)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岁半后)。49.参考答案:错误50.参考答案:错误51.参考答案:B52.参考答案:D53.参考答案: (1)案例中的教授综合运用了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强化和消退的原理,完美地解决了儿童吵闹的问题。  (2)教授首先运用强化原理,通过给予报酬的方法,提高孩子吵闹出现的概率。慢慢地,孩乎们将吵闹与获得报酬结合起来。  (3)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奖励之后,教授逐渐减少了强化物,并最终完全不给予报酬,这使得孩子们吵闹的行为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了。54.参考答案:C55.参考答案:B56.参考答案:B57.参考答案:B58.参考答案:C59.参考答案: 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即发展的条件有四个,即成熟、物质环境的经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1)成熟。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对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经验。这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包括三类不同的来源:简单的练习、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指语言和教育的影响。 (4)平衡化。皮亚杰注意到,每一个结构的形成,不是两种对立力量的均衡,而是一个自动调的过程。结构的构造主要是平衡化的工作。平衡化是主体对外界干扰所进行的一些积极的反应的一个集合。60.参考答案:教育61.参考答案:A62.参考答案:B,D63.参考答案:C64.参考答案:错误65.参考答案:B66.参考答案:一致性67.参考答案:非中介68.参考答案:错误69.参考答案: 1)小步子前进原则。 2)主动参加原则。 3)及时反馈原则。70.参考答案:环境中存在的下列因素使儿童产生焦虑:过于受支配,难以发挥主动性;得不到重视和关心;缺乏真诚的爱;父母的冲突使儿童受到情感创伤;过早或过晚地承担责任;在同伴中被孤立;环境中充满排斥,难以适应。71.参考答案:A72.参考答案:错误73.参考答案:A,E74.参考答案:C75.参考答案:C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意识3.参考答案:正确4.参考答案:错误5.参考答案:异源的;动作;社会学习6.参考答案:错误7.参考答案: 人们为了获得知识、为了认识物体,必须对它们施加动作,从而改变它们:他必须移动、连接、组合、拆散并再次集拢它们。 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作用于客体,形成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相互作用必然包含着两种活动,一方面,主体在内部协调自己的动作形成动作结构,一方面将外界的客体组织起来形成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种活动是相互依赖的,因为只有通过动作,这些关系才得以发生。这种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客观知识总是从属于某些动作结构,而这些结构是一种构造的结果,它既不是出于客体(因为它依赖于动作),也不天生地存在于主体之中(因为主体必须学会协调他的动作)。 因此,皮亚杰把动作内化和格式外化的过程称为双向建构。在他看来,不仅从感知运动智慧到形式运算的发展,经历了内化和双向建构的过程,而且在个体每一认识关系建立的时刻,也体现着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即一方面,主体把外界信息同化于主体已经形成的结构,形成某种广义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也使主体结构顺化于物,在一定程度上使主体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皮亚杰看来,纯外因的习得是不存在的,具体的、单个的学习只能在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发生。从更概括的层次上讲,主体之所以获得知识,是由于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客体结构的同型关系,主体结构被,应用于客体的缘故。8.参考答案:学习从属于主体的发展水平、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幼儿的主动活动。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D12.参考答案: 格塞尔收集每一个年龄的儿童典型行为,归纳他们的成长趋势,总结出“行为剖面”,从中总结出五个重要观点: (1)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 (2)发展的性质。 (3)发展的原则。 (4)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 (5)育儿观念。13.参考答案:错误14.参考答案:正确15.参考答案:正确16.参考答案:正确17.参考答案: (1)在这个案例中,乐乐的行为习惯一直是老师很头疼的问题。老师基于以往工作经验的屡次“提醒”并不能成为改变乐乐行为的有效刺激。 (2)老师敏锐地发现乐乐对“把幼儿园里的表现给爸爸妈妈看”这一刺激非常敏感。因此老师将这点作为强化物,在乐乐“坐姿端正、专注听讲”这一操作性行为出现后,及时给予强化,把拍摄的照片给妈妈看。妈妈也立刻对乐乐的这一操作性行为给予了强化(表扬)。 (3)接下来,老师不断创设机会,让爸爸妈妈看到乐乐的良好行为。于是乐乐的良好行为在“让爸爸妈妈看”这一刺激的不断强化下,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18.参考答案: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无论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发展应被理解为对心理机能的直接形式的改造和通过各种符号系统对心理机能的间接形式(即文化形式)的掌握。文化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决定性因素,而文化自身则是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的产物19.参考答案:A,B20.参考答案: 1)每一个认知结构都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向内协调主体的侗族,通过反省抽象形成逻辑数理化经验;其二是向外组织外部世界,以产生认知的内容,即形成物理经验。 2)论述对学前教育的启示。21.参考答案:错误22.参考答案:错误23.参考答案: (1)案例中呈现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探索弹性的特征”。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供儿童体验,以期望孩子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弹性的特征。 (2)在活动中,孩子们就“乒乓球是否有弹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中表现出幼儿对于“弹性”这一物理概念的不了解。 (3)这次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弹性”这一物理概念远远超出了幼儿的认识理解范围。 (4)案例告诉我们,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是任何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24.参考答案: (1)这些心理机能都是不随意的、被动的、由客体引起的。 (2)就反映水平而言,它们是感性的、形象的、具体的, (3)就它们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它们都是直接的、非中介的(不需要工具作为中介)。 (4)就心理机能的起源而言,它们是种系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因而它们都受生物学的规律所支配。 (5)它们是伴随生物自身结构的发展,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25.参考答案:C26.参考答案:A,C27.参考答案:强化28.参考答案:A29.参考答案:B30.参考答案:A,D31.参考答案:B32.参考答案:B33.参考答案:A34.参考答案:D35.参考答案:D36.参考答案: 在一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班杜拉对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提出以下观点: (1)当个体有攻击倾向时,任何一种情绪状态的唤醒都可能触发攻击性行为。一般人认为只有愤怒、恐惧等情绪才能触发攻击性行为,但班杜拉认为,除此之外,情绪亢奋、欣快异常等情绪也同样可以引发攻击性行为。班杜拉认为,情绪的唤醒虽然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必然条件,但它能便利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由挫折而产生的情绪唤醒对那些经常以攻击的方式对付生活压力的人来说,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而对其他人来说,并不一定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2)情绪状态的唤醒具有诱发攻击性行为的可能,但情绪唤醒状态的减弱也有助于降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情绪状态的减弱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本身,二是透过认知因素。 (3)班杜拉认为,接触或观察到的攻击性行为能增加观察者的攻击倾向,并不像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的那样,替代性地参加攻击活动可以消耗攻击能量,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37.参考答案:B38.参考答案:A39.参考答案: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以下性质: (1)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 这里所说的连续和恒定不是指时间(年龄),而是指相继的次序。年龄只是一个表示阶段的形式化指标,在某一特定的全域中,研究者可以利用年龄线索来表示这些阶段的特征,但年龄线索是极容易变化的,不仅表现在不同的全域间具有时间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全域中,个体的发展不仅有赖于他的成熟、他的经验,也有赖于社会环境。 阶段的连续性除了表现为次序的恒定外,还必须当作是稳定的。即行为的连续顺序应具有普遍性,否则,就不能确定阶段。 (2)阶段的整合性。 整合性指阶段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某一年龄所构造的结构将成为下一年龄结构的一个整合的部分。 (3)阶段的双重性。 每一个阶段,一方面包括一个准备水平,另一方面包括一个完成水平。这是由于每一个阶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同化和顺化,需要连续地平衡,最后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的结构。所以,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形成的过程和最后平衡的形式。最后平衡的形式,意味着整体结构的形成,40.参考答案:B41.参考答案: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指的是“性”的发展,而“性”的发展指的是力比多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新生儿的吮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快感最集中的区域。 (2)肛门期(1~3岁)。肛门期中儿童的冲动大都是被动的,快感来自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口的:感觉(包括尿道口在排尿中产生的感觉)。 (3)前生殖器期(3~6岁)。该期儿童会产生依;异性父母的伊底帕斯情结,但最终会受到压抑。 (4)潜伏期(6~11岁)。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 (5)青春期(11~13岁)。女孩自1 1岁,男孩自13岁起进入青春期。儿童力争从父母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建立自己的生活。42.参考答案:错误43.参考答案: 如果行为的结果受到强化白的出现概率就会增加。基于该原理的,表扬‘或奖励,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有学者认为,奖励是教给儿童在特定的环境中什么是适宜行为的最快捷和碰有效的方法。 在幼儿园中,最常见的基于强化管理的方法,叫“代币法”,。即通过强化幼儿的某些行为,从而提高这些行为发生概率的一种激励手段。具体地说,就是把幼儿的奖励用虚拟的货币量化,当幼儿表现出某种预期的良好行为时,就能获得-I定数量的代币,幼儿可以用代币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育工作者或家长期望以强化原理增加孩子某行为出现的概率时,应该慎重地选择强化物。可以选择的强化物有以下几种:消费性强化物:指糖果、饼干、饮料、水果、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费物品。 活动性强化物:指看电视、看电影、做手工、踢球、去公园、野餐、旅游、逛街等属于休闲性质的活动。 操作性强化物:指布娃娃、变形金刚、玩具汽车、玩具手枪、图画、卡片、气球等孩子爱反复玩耍的物品。 拥有性强化物:指在一段时间内孩子可以拥有享受的物品,比如小狗、小猫、录音机、光盘、电脑、磁带等。44.参考答案:B45.参考答案:正确46.参考答案:C47.参考答案:C48.参考答案:C49.参考答案:C50.参考答案:A51.参考答案: (1),这个案例中的幼儿平常不易遵守班级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