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课件03新能源汽车触电的危害与急救_第1页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课件03新能源汽车触电的危害与急救_第2页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课件03新能源汽车触电的危害与急救_第3页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课件03新能源汽车触电的危害与急救_第4页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课件03新能源汽车触电的危害与急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三

新能源汽车触电的危害与急救任务一触电危害任务二触电急救的原则任务三触电急救心肺复苏任务一触电危害学习目标1.熟记触电、电击和电伤的概念。2.掌握影响触电危害程度的物理因素。3.掌握安全电压等级与电动汽车的电压等级划分。4.熟记常见的触电形式,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任务引入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能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所有领域,电能成为最基本的能源,也是国民经济及广大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虽然电能这种优越的能源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造福,但它潜在的危害却不能被忽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也备受公众关注与质疑,因此人们需要了解触电的相关知识及其危害,才能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知识讲解一、触电的概念及类型人体组织中有60%以上是由含有导电物质的水分组成的,因此人体是良导体,所以说当有电压施加于人体并形成电流通路时,就会有相应的电流从人体中流过,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果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和维修者对高压系统缺乏了解,在对车辆进行清洗或维护保养时,很可能会因操作不当引发触电,对人员造成伤害甚至死亡。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电弧放电时,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或是进入其他导体构成回路,电流对人体所造成的生理和病理伤害。触电事故时常发生,触电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根据伤害的性质不同,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1.电击电击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的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或者遭遇雷击或电容放电,都可能导致电击。电击使人致死的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流过心脏的电流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而致死;二是电流作用使人窒息而死亡;三是电流作用使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发生触电事故后务必请医生治疗,以便检查所有身体功能是否正常,因为后续伤害可能在触电数日才出现。发生电击时,电流通过人体内部造成人体器官的损伤,破坏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麻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窒息、心室颤动等症状。心室颤动是小电流电击使人致命最多见和最危险的原因。发生心室颤动时的心电图如图3-1所示。发生心室颤动时,心脏每分钟颤动1000次以上,但幅度很小,而且没有规律,血液实际上已终止循环。当由于电流的瞬间作用而发生心室颤动时,触电者呼吸可能持续2~3min,在丧失知觉前,有时能叫喊几声,有的还能走几步,但其实此时血液已停止循环,大脑和全身迅速缺氧,病情急剧恶化,如不及时抢救将很快死亡。当人体遭受电击时:如果有电流通过心脏,可能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室颤动;如果没有电流通过心脏,也可能经中枢神经系统反射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室颤动。图3-1发生心室颤动时的心电图知识链接电击棒电棍主要由一体化高质量集成块及可充镍氢电池组成;外部主要结构主要由ABS硬胶压注成型和金属材料组成,一般在产品的前部有一对或数对金属电击头,后端有电击保险开关,按电击开关,即能产生强烈电击。知识链接电击预防最重要的是普及用电知识和重视安全用电教育。保证所有电器用品正确设计、安装、维护,有助于防止家庭或工作场所的触电事故。凡有可能接触身体的电器,都应有可靠的接地并有断路保护装置线路。能在大地漏电电流小于5mA时断开线路的断路器是很有效的安全装置,并已广泛使用。预防雷击要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雷电时,不要在露天场地、棒球场、高尔夫球场站立,寻找避雨场所,但不要在容易吸引闪电的大树下或金属顶棚下停留,应离开水潭、池塘或湖泊。躲在汽车内是安全的。知识链接电击类型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单相电击是指人体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大部分触电事故都是单相触电事故。单相触电的危险程度与电网运行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比不接地电网的危险性大。两相电击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其危险性一般是比较大的。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体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即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叫跨步电压触电。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都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2.电伤电流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的伤害称为电伤。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等对人体外表造成的局部伤害,它常常与电击同时发生。电伤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电灼伤。灼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两种情况。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流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分为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两种情况。直接电弧烧伤是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有电流流过人体的烧伤;间接电弧烧伤是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的烧伤,包括熔融化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2)电烙印。电烙印是指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斑痕处皮肤失去弹性,表皮坏死。(3)皮肤金属化。皮肤金属化是指由于电流的作用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渗入人体的皮肤,使皮肤坚硬、粗糙并呈现特殊的颜色。皮肤金属化多是在弧光放电时发生和形成的,一般情况下,此种伤害是局部性的。(4)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是指电流作用于人体,由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5)电光眼。电光眼是当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造成的伤害。电光眼表现为角膜炎或结膜炎。二、影响触电危害程度的物理因素电危及人体安全的直接因素是电流,而不是电压。电流对人体的电击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触电时间、人体阻抗大小、流经途径、电流频率和人体状况等有关。1.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烈,从而引起心室颤动,其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就越大。(1)不同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反应。统计资料表明,当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在10mA以下,或直流电流在50mA以下时,触电者感到神经刺激,呼吸困难,但能自己摆脱电源,因此确定工频电流10mA和直流电流50mA为安全电流。也就是说人体通过的电流小于安全电流时,对人体是安全的,超过以上数值(人体的安全电流)时,便不能自己摆脱危险,会感到呼吸麻痹,继而心脏停止跳动有可能导致死亡。一般认为,人体可以忍耐的极限电流为30mA。不同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反应见表3-1。表3-1不同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反应(2)通过人体电流的分级。按照人体呈现的状态,可以将流过人体的电流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3个级别。①感知电流。感知电流是指在一定概率下,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感知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感知阈值。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当电流接触时间长,表皮被电解而电流增大时,感觉增强,反应加剧,可能造成坠落等间接事故。②摆脱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加剧,刺痛感觉增强,感觉部位扩展。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收缩、痉挛,人将不能自行摆脱带电体。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该概率下的摆脱电流,摆脱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摆脱阈值。摆脱电流与人体生理特征、电极形状、电极尺寸等因素有关,如图3-2所示,对应于概率50%的摆脱电流,成年男子约为16mA,成年女子约为10.5mA;对应于概率99.5%的摆脱电流则分别为9mA和6mA,儿童的摆脱电流较成人要小。图3-2不同概率下的摆脱电流摆脱电流是人体可以忍受,但一般尚不致造成不良后果的电流。电流超过摆脱电流以后,人会感到异常痛苦,恐慌和难以忍受,人摆脱电流的能力随着触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如电流超过摆脱电流时间过长,人可能会出现昏迷等状况、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可以认为摆脱电流是对人体有较大危险的界限。③致命电流。致命电流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也即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室颤电流,致命电流的最小值即致命阈值。致命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需要注意的是,交流电压引发人体内的交流电流,而该电流会触发肌肉和心脏颤动,交流电压的频率越低,其危险性越大,交流电会非常早地引发心室纤维颤动,如不能及时救助,伤者就会有生命危险。室颤电流受电流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mA;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为数百毫安;当电流持续时间在0.1s以下时,如电击发生在心脏易损期,500mA以上的电流可引起心室颤动;而接触30mA以下的电流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2.触电时间人的心脏在每一收缩扩张周期中间,有0.1~0.2s称为易损伤期。当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时,引起心室颤动的可能性最大,危险性也最大。人体触电时,电流通过的时间越长,对生命的危害越大。据统计,触电1min内开始急救,90%有良好效果。电流在人体内作用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主要原因如下。(1)人体电阻减小。电击持续时间越长,人体由于出汗、击穿、电解而使电阻下降,电击危险性越大。(2)能量增加。电流持续时间越长,体内积累外界的电能越多,伤害程度增高,表现为室颤电流减小。(3)中枢神经反射增强。电击持续时间越长,中枢神经反射越强烈,电击危险性越大。3.人体阻抗当人体接触带电体时,人体就被当作一电路元件接入电路,人体阻抗通常包括外部阻抗(与触电当时所穿衣服、鞋袜以及身体的潮湿情况有关,从几千欧到几十兆欧不等)和内部阻抗(与触电者的皮肤阻抗和体内阻抗有关)。(1)人体电阻。人体阻抗不是纯电阻,主要由人体电阻决定。人体电阻的大小是影响触电后人体受到伤害程度的重要物理因素。人体电阻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包括体内电阻和皮肤阻抗两个部分。体内电阻基本稳定,约为500Ω。皮肤阻抗包括皮肤电阻和皮肤容抗,因为皮肤容抗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皮肤阻抗近似等于皮肤电阻。皮肤电阻的大小取决于诸多因素,如皮肤的潮湿程度、触及电压值、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温度等。一般认为干燥的皮肤在低电压下具有相当高的电阻,可达104~105Ω。表皮具有这样高的电阻,是因为它没有毛细血管,手指某部位的皮肤还有角质层,角质层的电阻值更高,而不经常摩擦部位的皮肤的电阻值是最小的。皮肤潮湿或外伤破坏皮肤角质后,人体电阻下降到800~1000Ω。人体触电时皮肤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越大,人体电阻越小。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见表3-2。接触电压为220V时,人体电阻的平均值为1900Ω;接触电压为380V时,人体电阻降为1200Ω。经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确定人体电阻的平均值一般为2000Ω左右,而在计算和分析时,通常取下限值1700Ω。表3-2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2)人体电阻的影响因素。人体电阻最小时只有几百欧,正常情况下有几千欧,但偶尔较大时也会达到几万欧甚至几十万欧。研究表明,以下因素影响了人体电阻的大小。①人体皮肤的干燥程度。当人体在皮肤干燥且无损伤的情况下,人体的电阻就要比皮肤潮湿时大些。②人体两端的电压。人体的电阻事实上可以看出是电解质的电阻,而电解质的电阻会随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越大,人体的电阻就越小,如果较大的电压使人体皮肤的角质层被击穿,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为几百欧。③电源的类型。如果加在人体两端的是交流电,相比于在同等电压的直流电,人体的电阻就会显得稍小些。④电流的大小。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电阻就会越小,而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小时,人体电阻则会比较大,这就是用万用表测出来人体电阻较大的主要原因。⑤其他因素。人体电阻大小还与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包括皮肤是否有损伤)、情绪、通电时间等诸多因素有关。4.电流流经人体的途径电流流经人体的途径中,经过心脏的有从左手到右手、从左手到脚、从右手到脚等,其中电流经左手到脚流通是最危险的一种情况,因为这一路径的电流最易损伤心脏。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通过神经中枢会引起中枢神经失调,这些都会直接导致死亡;电流通过脊椎,还会导致半身瘫痪。5.电流的频率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比直流电大,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也不同。人体对工频交流电要比直流电敏感得多,接触直流电时,电流强度为250mA有时也不引起特殊的损伤;而接触50Hz的交流电时,只要有50mA的电流通过人体,持续数十秒便可引起心脏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导致死亡,见表3-1。交流电中28~300Hz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最大,极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20000Hz以上的交流电流对人体影响较小,故可用来作为理疗之用。人们平时采用的工频交流电源为50Hz,以设计电气设备角度考虑是比较合理的,然而50Hz的电流对人体的损害是较严重的,故一定要提高警惕。6.人体状况人体对电流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儿童较成年人敏感,女性较男性敏感,患有心脏病者触电后的死亡可能性更大。三、安全电压从安全的角度来看,确定对人的安全条件不用安全电流,而用安全电压,因为影响电流变化的因素较多,电力系统的电压通常是恒定的。安全电压是指人体与电接触时,对人体各部分组织(如皮肤、心脏、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为了使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安全电流值,我国把安全电压的额定值分为6V、12V、24V、36V和42V这5种等级,安全电压的等级和选用见表3-3。当设备采用安全电压做直接接触防护时,只能采用额定值为24V以下的安全电压(包括24V);当做间接接触防护时,则可采用额定值为42V以下(包括42V)的安全电压。在安全电压范围内,如果周围环境条件(如人体在汗湿、皮肤破裂等)发生了变化,安全电压也会变成“危险”电压,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换句话说,安全电压并不是绝对安全的。表3-3安全电压的等级和选用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一些具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使用移动式或手持式电气设备时(如手电钻、手提照明灯等),必须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凡是在危险环境里使用的局部照明灯、手提灯、携带式的电动工具,均应采用36V安全电压;凡是在特别危险环境里以及在金属容器、矿井、隧道里使用的手提灯,均应采用12V安全电压。关于安全电压值的规定,各国并不相同。如美国规定为40V,荷兰和瑞典规定为24V,法国规定交流电为24V、直流电为50V,波兰、瑞士规定为50V。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安全电压和危险电压是不能与普通的电压(对地电压小于250V)或高压(对地电压大于250V)混为一谈的。有时偶尔触及220V的电源并没有造成伤亡事故,那是因为触电者穿着绝缘性能良好的鞋和站在干燥的地板上。否则,站在潮湿的地上,赤手赤脚触及220V电源是必然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的。四、电动汽车的电压等级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中的第4条电路的电压分级中明确规定:根据电路的工作电压,将电路分为A和B两级,见表3-4。表3-4电动汽车的工作电压等级划分在车辆系统中,高压系统线束和插头均为橙色。图3-3所示为北汽EV160纯电动汽车的整车高压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组、高压控制盒、DC/DC转换器、车载充电机及接口、直流快充接口、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检修开关等高压部件及其连接高压部件的高压线束,还有电动空调压缩机、PTC加热器等高压附件及其线束。上述所有电器部件或线束,工作电压均高于直流60V和交流30V,在带电作业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图3-3北汽EV160纯电动汽车整车高压系统触电防护应包括防止人员与任何带电部件的直接接触和在带电部件基本绝缘故障的情况下的触电防护。对于A级电压的电路不要求提供触电防护。对于任何B级电压电路的带电部件,都应为人员提供危险接触的防护。直接接触防护应由带电部件的基本绝缘提供或由遮挡、外壳或两者结合来提供。所有防护及规定都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防止人体及电气设备因触电或短路发生故障、造成事故,人员应遵循车上零部件所附的所有警告标签的要求。五、人体触电的方式触电方式主要有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通常跨步电压触电属于间接触电,同时还有其他一些方式的触电,如雷电、感应电等。1.直接触电直接触电是指人体的任何部位直接触及电源的相线所形成的触电。此时,人体触及的电压为电气系统相对于大地之间的电压或相间电压,危险性最高,后果最严重。常见的是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除了隔离和加强绝缘外,一般来说较难进行其他保护,特别是两相触电,更是几乎不可能进行保护。(1)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电源的一根相线或与相线间相接的带电物体的触电事故。单相触电的危险程度与电源中性点是否接地有关。图3-4所示为三相电源中性点接地的单相触电情况,电流从一根相线经过电气设备、人体再经大地流到中性点,此时加在人体上的电压是相电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可由下式计算:式中,为通过人体的电流;为电源相电压;为人体电阻;Ro为供电系统接地电阻,一般为4~20Ω;为人与地面或其接触面的绝缘电阻。可见,越小,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危险程度也越大;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小,也就越安全。因此,电工工作时都要穿绝缘胶鞋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图3-4中性点接地单相触电图3-5所示为三相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触电情况,立于地面的人体触到任何一相带电体时,电流经电气设备,通过人体到另外两根相线对地绝缘电阻和分布电容而形成回路。此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取决于人体电阻与输电线对地绝缘阻抗Z的大小。若输电线绝缘良好,输电线不长,对地分布电容C不大,则阻抗Z较大,对人体的危险性较小;若输电线较长,对地分布电容C较大,或输电线绝缘不良,阻抗Z降低,则触电电流大,几乎是致命的,加上电弧灼伤,情况更为严重。图3-5中性点不接地单相触电(2)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系统的两根相线,电流从一根相线经过人体,流至另一根相线,如图3-6所示。若人体触及一相线一零线,则人体承受的电压为220V;若人体触及两根相线,则人体承受的电压为线电压380V。由于通过人体的电流只取决于人体电阻和与相线接触处接触电阻之和,因而两相触电非常危险,触电者即使穿着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台上,也起不到保护作用。图3-6两相触电(3)造成直接触电的原因及防护措施。除了误触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外,已停电的设备突然来电也是造成直接触电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停电检修时,由于作业人员准备不足,一旦停电后设备突然来电,就可能造成群伤事故。因此,即使在停电检修时,作业人员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已停电的设备有突然来电的危险,应认真采取预防措施,并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远离(间距)防护。即通过保持带电体与地面、其他带电体、其他设备和人体范围之间一定的安全距离,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电气安全距离的大小应符合有关电气安全规程的规定,在具体条件下确定防护间距的大小,应考虑日常工作或生活的安全。②屏护(障碍)防护。即用屏障、遮拦、围栏、护罩、箱盒等将带电体与外界相隔离。③绝缘防护。即用绝缘物防止触及带电体,可将带电体加以绝缘,或将工作者加以绝缘,或者在带电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加以隔离来实现这种保护,但绝缘有失效的可能。④采用安全特低电压。即在触电危险的场合采用相应电压等级的安全电压,当额定电压在24V以下时,通常不必另行采取防止触电的措施。⑤装漏电保护装置。即采用一些高灵敏、快速动作的保护装置(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或漏电开关等),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或绝缘损坏漏电时,在数毫秒内切断整个电路,使人体避免造成严重伤害,这种保护只用作附加保护,不应单独使用。2.间接触电间接触电是指人体的任何部位间接触及电源的相线所形成的触电,如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形成的触电。(1)金属外壳带电触电。电气设备因老化绝缘损坏或绝缘被过电压击穿等,致使其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人体的任何部位触及电气设备带电的外露部分,或与其相连的可导电部分形成触电,如图3-7所示。图3-7金属外壳带电触电(2)跨步电压触电。输电线断路落地或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漏电时,电流经过接地体向大地做半环形流散,并在落地点或接地体周围地面产生强大电场,当有人走过落地点周围时,其两步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跨步电压的大小与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两脚间的跨距、触地电流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当跨步电压大于一定数值时,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安全值就会造成跨步电压触电,如图3-8所示。图3-8跨步电压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时,电流从人的一只脚经下身通过另一只脚流入大地形成回路。电场强度随离断线落地点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距断线点1m范围内约有60%的电压降;距断线点2~10m范围内约有24%的电压降;距断线点11~20m范围内约有8%的电压降。如果人体双脚距离以0.8m计算,那么在10kV的高压线接地点20m以外、80V火线接地点5m以外才是安全的。如误入危险区域,应双脚并拢或单脚跳离危险区,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事故。(3)间接触电的防护。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①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接地故障保护)。②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Ⅱ级电工产品)。③将有触电危险的场所绝缘,构成不导电环境。④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保护,或采取等电位均压措施。3.静电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静电指的是一种附在物体表面,能对周围的其他物体产生影响的电流不平衡现象。静电是通过摩擦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的,也有由于电荷的相互吸引,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形成。静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其造成的危害主要可归结为静电放电造成的危害和静电引力造成的危害两种,其中静电放电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可采用接地、增加湿度、使用抗静电添加剂、使用防静电器具等手段进行静电防护。知识链接静电危害知一二对孕妇的危害持久性的静电可引起人体血液的pH值升高,尿中钙排泄量增加,血钙减少,对孕产妇的健康危害最大,静电可致孕产妇体内孕激素水平下降,让她们容易感到疲劳、烦躁和头痛等,因此有必要适当防范。静电对宝宝的危害首先,它会使血液的碱性浓度升高,而钙质减少,这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来说实在是大忌讳。还有,静电吸附的大量尘埃中含有多种病毒、细菌与有害物质,它们会使宝宝的皮肤起斑发炎,抵抗力弱的宝宝甚至有可能引发气管炎、哮喘和心律失常等等。知识链接生活中防静电1.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还有尽量不穿化纤的衣服。2.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触碰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3.穿全棉的内衣。4.准备下车的时候,用右手握住档,然后用手指碰着下面铁的部位,然后开车门,把左手放在车门有铁的位置,但是左手别松,然后把右手放掉,下车,这时候再用右手抓着门就不会被电到了。……4.感应电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工作时,由于电流不断变化,会在其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导体在变化的磁场中会感应出电势,这种产生电动势的过程称为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在靠近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附近导体上产生的电压称为感应电压。感应电压在形成导电回路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未形成导电回路时存在安全隐患。感应电压应该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正常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和装置,由于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的作用,会在附近的停电设备上感应出一定的电位。当人体触及时,不同大小的感应电压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甚至会造成触电死亡。在超高压双回路及多回路网杆架设的线路中,此问题较为严重,应特别引起注意。知识链接感应电防护措施仔细检查控制电路,避免电缆布线过程中可能与高压电缆并排走线。只要插上电源,不管开关接火接零,电源接通关断,由变压器引起的感应电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是否有麻手感这是取决于电源的接入方式和人体接入电阻的大小。接入的电阻越大麻手感越厉害,而反接断零比接通电源麻手感更强,而正接断火一般却无麻手之感。至于接通电源后,究竞是正接还是反接,是否有麻手之感这将要取决于等效电容的位置避免有麻手之感的有效办法是仪器外壳接地,使人体接入电阻短路,当然最好是将电源开关接在火线上。知识链接感应电的小知识人们认识误区:只有接触到高压线路才会触电,因而对高压输电线路附近没有接触高压线却发生了触电事故的现象迷惑不解。因为在高压输电线和高压配电装置周围存在着强大的电场,处在此电场内的导体会因静电感应作用而出现感应电压,当人们触及这些带有感应电压的物体时,就会有感应电流通过人体流向大地而使人受到电伤害。因此,大家在下雨天尽量使用没有金属部件的雨伞。如果雨伞有金属部件,当打伞路过高压线下时,千万别碰雨伞金属部件,以免发生“麻电”情况。离开线路区域后,也别急着碰金属部分最好先让雨伞金属部分,和地面接触一下,再用手触摸。平日里,路过高压线路下时,也最好别举金属物品。5.雷电在雷雨天气,带有几十千伏到几十万伏不同电荷的雷云相互接触或靠近,或当雷云与地面或突出物接触或靠近时便出现放电现象,发出强烈的闪光和声响,其放电温度达20000℃以上,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雷电是一种自然界放电现象,多发生在雷云之间,小部分放电发生在雷云对地面或地面物体上。若人体正处在或靠近雷电放电区域附近,则很可能遭到雷电袭击。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体遭受雷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因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电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灼伤。雷电击伤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知识链接雷击易发生的部位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本等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知识链接预防雷击应急要点1.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2.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3.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寻找低洼之处(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高度。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6.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到。知识链接避雷技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通过消除雷击危险性,使保护目标不再遭受雷击的新一代避雷技术,称为“智能避雷技术”。以原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电学组专家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开发,从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实验测试、模型实验、工程实用化研究、外场实验等各个角度和方法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期间经多次大小各类专家会议的评审鉴定,得到充分肯定,被誉为“21世纪防雷事业的曙光”。6.剩余电荷电气设备的相间绝缘和对地绝缘都存在电容效应。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荷的性能,因此在刚断开电源的停电设备上都会保留一定量的电荷,称为剩余电荷。如此时有人触及停电设备,就可能遭受剩余电荷电击。另外,如大容量电力设备和电力电缆、并联电容器等在摇测绝缘电阻后或耐压试验后都会有剩余电荷的存在,设备容量越大、电缆线路越长,这种剩余电荷的积累电压就越高。因此,在测绝缘电阻或耐压试验工作结束后,必须注意充分放电,以防剩余电荷电击。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触电事故时常发生,触电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根据伤害的性质不同,触电可分为

两种。2.电流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的伤害称为电伤。电伤主要有

几种形式。3.为了使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安全电流值,我国把安全电压的额定值分为

5种等级。4.按照人体呈现的状态,可以将流过人体的电流分为

3个级别。5.直接触电是指人体的任何部位直接触及电源的相线所形成的触电。常见的是

。6.灼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

两种情况。二、判断题1.电伤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的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伤造成的。()2.直接电击也称为正常情况下的电击,间接电击也称为故障情况下的电击。()3.如果加在人体两端的是交流电,相比于在同等电压的直流电,人体的电阻就会显得稍小些。()4.如误入跨步电压触电危险区域,应快速跑离危险区,以免发生触电事故。()5.感知电流是指在一定概率下,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0.7mA,成年女性约为1.1mA。()三、选择题1.电伤中()是指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斑痕处皮肤失去弹性,表皮坏死。A.电灼伤B.电烙印C.皮肤金属化D.电光眼2.人体的体内电阻基本稳定,约为()Ω。A.100B.500C.1000D.20003.经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确定人体电阻的平均值一般为()Ω左右。A.100B.500C.1000D.20004.当设备采用安全电压做直接接触防护时,只能采用额定值为()V及以下的安全电压。A.24B.30C.36D.425.以下最危险的是(),几乎不可能进行保护。A.静电B.剩余电荷C.单相触电D.两相触电四、简答题1.什么是触电?2.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哪几种?3.决定人体通过电流所造成危害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试述电动汽车的工作电压等级划分。任务二触电急救的原则学习目标1.了解触电事故的特点。2.认识人体触电后的表现,掌握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3.掌握脱离电源的方法。任务引入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发并推广新能源汽车,“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也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高电压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最大区别之一是新能源汽车电压等级可高达200~600V。如北汽EV160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额定电压为320V;特斯拉动力电池额定电压达到366V;丰田普瑞斯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额定电压为201.6V;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高达500V。如此高的电压在带电作业时,如果防护不当,将会引起触电事故。因此,掌握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处理方法是必要的。一、触电事故的特点触电事故具有多发性、突发性、季节性、高死亡率等特征。1.触电事故多发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触电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国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0%,仅次于交通事故。随着电气化的发展,生活用电日益广泛,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机会也相应增多。2.触电事故有明显季节性从统计资料分析来看,每年的二、三季度触电事故较多,特别是在6~9月事故最为集中。其主要原因如下。(1)这段时间多雨潮湿,地面导电性增强,构成电击电流回路,而且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容易漏电。(2)该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衣单而多汗,皮肤电阻下降,触电危险性较大。(3)该段时间工作人员工作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绝缘护具多穿戴不齐,所以触电概率大大增加。(4)该段时间正是农村农忙时节(农业排灌、收种季节),农业用电增加,触电事故增加。3.触电事故因行业性质不同而不同据资料统计,触电事故的死亡率,工业部门为40%,电业部门为30%,比较起来触电事故多发生在非专职电工人员身上。冶金、矿山、建筑、机械等行业,由于存在潮湿、高温、现场混乱、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或现场金属设备多等不利因素,因而触电事故较多。4.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低压触电事故占触电事故的比例要大于高压触电事故,据统计,低压电源所引起的事故占总数的90%以上。其主要原因如下。(1)低压设备多,低压电网广,与人接触机会多。(2)设备简陋,管理不严,思想麻痹。(3)群众缺乏电气安全知识,许多人不重视、不警惕。但是,这与专业电工的触电事故比例相反,即专业电工的高压触电事故比低压触电事故多。5.触电事故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主要原因是农村用电设备因陋就简,技术水平低,管理不严,电气安全知识缺乏。6.触电事故“因人而异”中青年工人、非专业电工、临时工等触电事故多。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这些人多是主要操作者,接触电气设备的机会多;另一方面多数操作者不谨慎,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电气安全知识比较欠缺等。7.触电事故多发生在电器连接部位

触电事故多发生在接线端、压接头、焊接头、电线接头、电缆头、灯头、插头、插座、控制器、接触器、熔断器等分支线、接户线处。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接触电阻较大,绝缘强度较低,以及可能发生化学反应。8.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出现事故多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出现事故多,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在设备和电源处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而且经常在被紧握的状态下工作,操作者一旦触电就难以摆脱电源。9.违章作业和误操作引起的触电事故多违章作业和误操作引起的触电事故多,主要原因是安全教育不够、安全规章制度不严和安全措施不完备,还有就是操作者素质不高。触电事故往往发生得很突然,且经常在极短的时间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死亡率较高。触电事故有一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于安全检查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安排其他的电气安全工作有很大意义。二、人体触电后的表现1.假死所谓假死即触电者丧失知觉,面色苍白,瞳孔放大,呼吸、心跳、脉搏、血压等生命指征十分微弱,从表面看几乎完全和死人一样,如果不仔细检查,很容易误认为已经死亡。假死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心跳停止,尚能呼吸;二是呼吸停止,心跳尚存,但脉搏很微弱;三是心跳、呼吸均停止。因为触电时心跳和呼吸是突然停止的,虽然中断了供血、供氧,但人体的器官还存在微弱活动,有些组织的细胞新陈代谢还在进行,加之体内重要器官未受损伤,所以只要及时进行抢救,触电假死者极有被救活的可能。触电者是真死还是假死,可以用下列简单的方法鉴别。(1)用手指压迫触电者的眼球,瞳孔变形,松开手指后,瞳孔能恢复的,说明触电者没有死亡。(2)用纤细的鸡毛放在触电者鼻孔前,或者用肥皂泡沫抹在触电者鼻孔处,如果鸡毛飘动或者气泡有变化,就说明触电者有呼吸。(3)用绳扎结触电者手指,如指端出现青紫肿胀,说明触电者有血液循环。2.局部电灼伤

电灼伤是人体接触电源或被雷电击时所发生的皮肤及其他组织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触电局部主要表现为电灼伤,常位于电流进出人体的接触处,进口处的伤口常为一个,出口处的伤口有时不止一个,以电流入口处损伤最为严重。电灼伤的面积有时较小,但较深,有时可深达肌肉骨骼,大多为三度灼伤,局部皮肤出现焦黄色或褐黑色干燥灼伤、炭化,伤面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界限。如电击伤同时伴高温电弧闪光或电火花,其周围皮肤可出现广泛热灼伤,可继发感染,如局部血管损伤可导致出血。依电灼伤的轻重不同,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轻者仅感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四肢软弱、全身乏力、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可有抽搐、休克症状甚至死亡。3.轻度伤害触电者神志清醒,只是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但未失去知觉,出冷汗或恶心呕吐等。三、触电急救的原则

进行触电急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八字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1.迅速迅速就是要使触电者迅速、安全地脱离电源,这是现场抢救的关键步骤。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触电伤害越严重,伤害到一定程度,生命就无可挽救。同时,特别要注意:必须采取正确的脱离电源方法,并将触电者移到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忙中出乱,发生连锁触电。2.就地就地就是在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立即在现场或附近就地进行抢救。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抢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只有在现场对施救者的安全有威胁时,才需要把触电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再进行抢救,但不能等到把触电者长途送往医院再进行抢救。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在5min以内能进行现场抢救,救生率可达90%;在10min以内能进行现场抢救,救生率可达60%,在15min才进行抢救,则希望甚微。实现就地抢救的关键是普及触电急救的方法,使在场群众中有人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抢救,以避免延误时机,提高成功率。3.准确准确就是在脱离电源后,必须立即准确地判断触电者受到的伤害程度,看其是否能自主呼吸。对不能自主呼吸者,应进行人工呼吸;对能自主呼吸者,不能强行做人工呼吸。如果触电者神志清醒,仅心慌,四肢麻木或者一度昏迷还没有失去知觉,应让他安静休息。也就是说抢救的方法和施行的动作姿势要正确。4.坚持坚持就是坚持抢救到底,这是触电者复生的希望。在发生的触电伤害中大多数都为“假死”状态,因此,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万分努力,全力以赴,做好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工作,只有在触电者出现死亡症状方可停止抢救。死亡症状的一般表现为:心脏呼吸停止、瞳孔放大、出现尸斑、尸僵、血管硬化。这5个症状中如果有一个未出现,也应当作假死来尽力抢救,急救必须坚持到底,直至医务人员判定触电者已经死亡,再无法抢救时才能停止抢救。知识链接动物假死与真死在形态和生理上的区别假死的动物通常肢体僵直不动,附肢关节强烈收缩维持一定的肌紧张并紧贴于身体腹面,呼吸变弱,频率放慢,对外界刺激无明显反应。自然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动物的肢体末端,如足、尾须、触角等首先恢复活动,随后完全觉醒。而真正死亡的个体,除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外,其附肢不会紧密收缩于腹面,而是处在一定的弯曲状态,失去肌紧张。四、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触电急救时,首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对各种电气设备的触电场合,脱离电源的措施有所不同,具体操作如下。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1)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座时,应立即拉下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如图3-9(a)所示。但应注意,普通的电动开关只能断开一根导线,有时由于安装不符合标准,可能只断开零线,而不能断开电源,人身触及的导线仍然带电,不能认为已切断电源。(2)如果距开关、插座较远,或者断开电源有困难,应迅速用绝缘性能良好的钢丝钳或断线钳等利器将电源线切断,以断开电源,如图3-9(b)所示。此时应防止带电导线,断落触及其他人体。(3)对于由导线绝缘损坏造成的触电,当导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绝缘拆装工具、干燥的木棒、竹竿等挑开导线,使其脱离电源,如图3-9(c)所示。(4)救护人员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裹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木桌椅或绝缘胶垫等绝缘物上,用一只手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如图3-9(d)所示。千万不要赤手直接去拉触电人,以防造成群伤触电事故。(5)如触电者由于肌肉痉挛,手指紧握导线不放松,或导线缠绕在身上时,可首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然后采取其他方法切断电源,如图3-9(e)所示。总之,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一般有拉、切、挑、拽、垫。图3-9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2.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2)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拆装工具,拉开高压跌开式熔断器或高压断路器。(3)抛掷裸金属软导线,使线路短路,迫使断电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但应注意抛掷金属线时,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并且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3.脱离架空塔杆线路的触电电源的方法对于触电发生在排挤线塔杆上,如系低压带电线路,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登杆,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如系高压带电线路,又不可能迅速切断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的适当长度的金属短路线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抛挂前,将短路线一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线上,另一端系重物,但抛掷短路线时,应留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身安全。注意:不论是何种电压线路上触电,救护人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都要留意防止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和再次触及其他有电线路的可能。4.脱离断落在地的高压导线上的触电电源的方法假如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当尚未确认线路有无电时,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8~10m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伤人。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也应迅速带至8~10m以外,并立即开始触电急救。或者救护人员做好安全措施跑到触电者身旁,紧靠触电者头部或脚部,把他拖成躺在等电位地面上(身体躺成与触电半径垂直的位置),即可就地静养或抢救。5.脱离电源注意事项

(1)应当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出现的摔伤事故。当触电者站立时,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防止摔伤;当触电者位于高处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脱离电源后坠落摔伤。(2)未采取任何绝缘措施时,救护人员不得直接接触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以免自己也触电。(3)救护人员不得使用金属和其他潮湿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4)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员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救护人员触电。(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解决临时照明问题,以便在切断电源后进行救护,同时应当防止出现其他事故。(6)若是在维修动力电池组或更换电芯时触电,触电者受到电击后极易因麻痹、昏厥或休克而倒在电池上,由于电池内部的带电部分裸露较多,为避免触电面积增加,进而对触电者的伤害加大,施救时可用绝缘隔板、干木板或绝缘塑料板插于触电者与电池之间,再进一步将触电者脱离开,同时施救者也要保护自身安全。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进行触电急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死亡症状的一般表现为:

。这5个症状中如果有一个未出现,也应当作假死来尽力抢救,3.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一般有:

。二、判断题1.据统计,高压触电事故所占触电事故比例要大于低压触电事故。()2.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员最好用两手一起操作。()3.从统计资料分析来看,每年的一、四季度触电事故较多。()三、选择题1.假如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如尚未确认线路有无电时,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m范围内。A.3~5B.8~10C.15~20D.20~302.()常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止血,但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A.指压临时止血法B.加压包扎止血法C.加垫屈肢止血法D.止血带止血法3.止血带使用的总时间不能超过()h,否则远端肢体难以存活。A.1B.5C.10D.204.()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使用。A.指压临时止血法B.加压包扎止血法C.加垫屈肢止血法D.止血带止血法5.()适用于四肢非骨折性创伤的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措施。A.指压临时止血法B.加压包扎止血法C.加垫屈肢止血法D.止血带止血法四、简答题1.什么是假死?2.触电事故具有哪些特征?3.脱离低压电源和高压电源的方法分别有哪些?任务三触电急救心肺复苏学习目标1.掌握触电急救的正确步骤及方法。2.学会伤情判断的方法。3.学会心肺复苏的规范操作方法。4.学会外伤处理的正确方法。任务引入无论是电击还是电伤,都会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同时,如何保证驾驶人员、乘车人员、汽车保养和维修人员的安全,将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而触电的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急救技术。触电急救的正确步骤是将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进行伤情判断,选择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急救过程中进行伤情判断,学会紧急处理外伤。采取正确的触电急救步骤,进行正确的急救操作,既要熟记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反复的实际技能训练。一、伤情的判断

抢救触电者使其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就近移至干燥、通风的场所,再根据情况迅速进行现场救护。同时,应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并做好送往医院的准备工作。1.判断触电者意识(1)拍:轻拍触电者肩部,高声呼叫触电者。(2)按: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3)叫:大声呼叫“来人啊,救命啊!”。(4)放:放好触电者体位,使触电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解开上衣,暴露胸部。当呼之不应,刺激也毫无反应时,可判定为意识已经丧失,该判定过程应在5s内完成。2.判断触电者呼吸(1)看:看触电者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2)听:用耳贴近触电者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3)试:用手指测试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气道开放位置,观察时间不超过5s。3.判断伤员心跳探:一只手置于伤员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指尖在靠近救护者一侧轻轻触摸喉结旁2~3cm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对伤情的检查判断时间不超过10s4.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抢救(1)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者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经清醒过来,应使其就地平躺在通风保温的地方,这时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暂时不要站立和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2)如触电伤员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3)如触电伤员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情况,用“探”的方法判断触电者的心跳情况。(4)如果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周围不要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于其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防止感冒或冻伤。同时,要速请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稀少或发生痉挛,应准备好心跳或呼吸停止后立即做进一步的抢救。(5)如果触电者已无知觉,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都停止,应立即就地正确使用心肺复苏法,包括人工呼吸法和胸外按压心脏法进行抢救。触电者如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应立即采用人工呼吸法进行救治;触电者如有呼吸,但心脏跳动停止,则应立即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救治;触电者如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瞳孔放大,失去知觉,这时需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进行救治。注意:急救要尽快进行,同时应立即与附近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及早接替救治。做人工呼吸要有耐心,尽可能坚持抢救4h以上,直到把人救活或者一直抢救到确诊死亡时为止。如需送医院抢救,在途中也不能中断急救措施,未经医生许可不得放弃救治。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指采用急救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及循环功能(用心脏按压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心肺复苏是急救技术中最重要而关键的抢救措施。心肺复苏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已经提到复苏方法:“救自缢死……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心肺复苏的详细描述。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写道:“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这更直接描述了人工呼吸。唐代孙思邈所撰《千金要方》对心肺复苏术在方法与细节上有所改进。至明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复苏技术被广泛应用,甚至已普及于民间,发展至清代的心肺复苏技术,日渐正规和完善。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首先建立了现代心肺复苏理论和技术体系。1956年,美国ZOLL等成功实施了第一例电击除颤和心脏起搏术;1958年,美国PeterSafar(心肺复苏术之父)提出了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1960年,Kouvenhoven提出了封闭式胸外心脏按压,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制定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标准,并于1980年、1986年、1992年多次修订再版;2000年,美国心脏协会颁布了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CPR-ECC)指南,为及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此后每五年修订一次。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3项基本措施是通畅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循环)。1.通畅气道采用仰头举颌法疏通气道,用一只手置于伤员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处,两手协同使头部后仰90°,如图3-10所示。伤员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图3-10通畅气道2.人工呼吸呼吸是人生命存在的征象,当人体发生意外伤害,呼吸困难甚至停止时,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急救,则很快会造成死亡。人工呼吸就是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触电者进行呼吸,最后使其恢复自主呼吸的一种急救方法。人工呼吸是在触电者呼吸停止后应立即采用的急救方法。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对口(鼻)吹气法、仰卧牵臂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各种人工呼吸法以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效果最好,简单易学,容易掌握,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而且由于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部,此时又必须同时做人工呼吸,而仰卧牵臂式、俯卧压背式、仰卧压胸式人工呼吸法就不易实施,只有做口对口(鼻)吹气式人工呼吸时,两项措施可以十分协调地同时进行,一人做心脏按压,另一人做口对口(鼻)吹气。1)口对口(鼻)吹气法(1)抢救体位。①单人抢救体位:施救者位于触电者一侧肩部,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间距,跪于该侧肩胸部水平位。避免在实施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时来回移动膝部,利于操作。②双人抢救体位:一人跪于触电者头部水平位,进行人工呼吸;另一人跪于触电者胸部水平位,进行胸外心脏挤压。(2)操作要领。①清除口内异物:如触电者口鼻内有呕吐物、泥沙、血块、假牙等异物时,抢救者使触电者仰卧,然后将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包住食指深入其口腔进行清除,使口腔内无异物。②保持气道通畅:采用仰头举颌法疏通气道。松开伤员衣领、裤带、内衣等。③口对口吹气:触电者仰卧位头后仰,颈部用枕头或衣物垫起,口盖两层纱布,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并用自己的嘴唇包住触电者微张的嘴,接着做捏鼻动作,快而深地向触电者口内吹气并观察触电者胸部是否隆起,以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度。④自然排气:吹气停止后,施救者头微偏转脱离触电者之口,并立即放松捏紧触电者鼻孔的手,让气体从触电者的肺部自然排出,同时再吸一口新鲜空气,准备下次口对口呼吸。此时应注意触电者胸部复原的情况,倾听呼气的声音,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⑤坚持不懈,如此反复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具体操作要领如图3-11所示。图3-11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具体操作要领(3)操作频率。①对有心跳而无呼吸者:每5s吹气一次(12~16次/min),每次吹气2s,手放松3s,5s内完成。施救者可在进行动作的同时,在心中默数:1、2、3、4、5,使动作不疾不徐,以达到最高的效率。②对呼吸心跳均停止者:需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每按压胸部30次后,吹气2次(30∶2)。(4)注意事项。①清洗触电者口鼻异物后,口对口呼吸前先向触电者口中吹两口气,以扩张已萎缩的肺,以利气体交换。②每次吹气量成人约800~1200mL,过大量易造成胃扩张。无法衡量时,急救者不要吸入过多的气体。③在对触电者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必须注意两点:a.在吹气时,触电者胸部是否隆起;b.吹气后,触电者的口、鼻是否有气体排出。若胸部不隆起,无气体排出,就要在吹气时,用一手压放在伤者腹部,以防止气体进入触电者胃中。④婴幼儿的面部较小,施救者对小儿进行人工呼吸时,可用嘴同时罩住口和鼻吹气。⑤如遇牙关紧闭者,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方法与口对口基本相同,此时可将触电者嘴唇紧闭,施救者对准触电者的鼻孔吹气,吹气时压力应稍大些,时间也应稍长,以利于气体进入肺内。⑥施救者必须不时注意触电者的状况,触摸触电者的颈动脉有无脉搏,如果其心搏、呼吸全无,则必须立即加做心肺复苏术。⑦如果在室外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应给予触电者毛毯或衣物保暖,如果触电者逐渐清醒,也不要让他起身,等待医护人员的处理。⑧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2)仰卧牵臂法(1)将触电者的脸朝上仰卧,肩胛下垫柔软物品,使头后仰,清除口腔内的异物,拉出舌头并不让其缩回,保持气道通畅。(2)施救者在触电者的头前屈膝跪地,两只手分别握住伤员的手腕。(3)施救者使触电者的两臂弯曲,压在前胸两侧,形成呼气;然后将其两手拉直伸向头部,使触电者胸廓变大,形成吸气。(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2~18次。操作方法如图3-12所示,该方法适用于老人及孕妇。图3-12仰卧牵臂法人工呼吸3)俯卧压背法(1)触电者取俯卧位(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2)施救者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员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7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4指稍开微弯。(3)施救者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员的肩膀与伤员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伤员4胸廓自动扩张,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2~18次。操作方法如图3-13所示,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触电者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施救者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图3-13俯卧压背法4)仰卧压胸法(1)触电者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清除口腔内的异物,拉出舌头并不让其缩回,保持气道通畅。(2)施救者屈膝跪地于触电者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6、7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4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3)向下稍向前压,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领与俯卧压背法相同。操作方法如图3-14所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触电者不宜使用。图3-14仰卧压胸法3.胸外按压胸外心脏按压,依传统的观点是“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体循环的动力不单是心泵机制,主要还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的变化,心脏骤停触电者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1)按压部位胸外按压正确的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具体定位方法如图3-15所示,施救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沿肋弓向中间滑移至两侧肋弓交点处(胸骨下切迹),然后将食指和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的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放在触电者胸骨上,再将定位之手取下。2)按压手势胸外按压正确的手势如图3-16所示。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搭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只能用掌根部与触电者的皮肤接触(压力局限在胸骨,面积越小越好),定位手的5个手指必须全部翘抬起来,不允许接触到触电者胸部皮肤,以免将按压力量作用于触电者的两侧肋骨上,造成肋骨骨折。图3-15胸外按压位置图3-16胸外按压手势3)按压操作要领1)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膝跪地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不得偏斜,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施压(利用杠杆原理)。要求双臂必须绷直,肩、肘、腕三关节成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无晃动或摇摆,并且手臂这条直线须与触电者胸部形成90°直角不能倾斜。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部按压部位,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施救者的目光应始终盯着触电者脸部,全程观察其面部表情和面色改变,以便及时评估胸外按压是否有效。胸外按压操作要领如图3-17所示。图3-17胸外按压操作要领4)注意事项(1)胸外心脏按压术只能在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2)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向下错位时则受压部位为剑突,可至剑突受压折断,肝脏受冲击破裂或胃部受压导致呕吐;定位向两旁偏移或按压时手指没有翘起时,则易致肋骨骨折,导致气胸、血胸。(3)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4)冲击式按压、猛压、揉面式、摇摆式、搓搓板式、按压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导致下次按压部位错误等情况,均可由此引起骨折。(5)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s,以免干扰复苏成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应为30∶2。(6)不可对触电者轻易注射肾上腺素等强心针,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急救方法。肾上腺素虽有使停止跳动的心脏恢复跳动的作用,但肾上腺素也可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因此对上有心脏跳动的触电者不得使用肾上腺素。只有当触电者经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急救无效,并用心电图仪鉴定心脏确已停止跳动又备有心脏除颤装置的条件下,才可以注射肾上腺素。4.抢救过程中的再判断(1)按压吹气1min后,应用“看、听、试、探”的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触电者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断(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12次/min)。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用心肺复苏法抢救。(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应超过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5.施救前对出血性外伤的处理触电者同时发生外伤时,应区别情况酌情处理。对不危及生命的轻度外伤,可放在急救后处理;对于严重出血性外伤,应优先处理。如伤口出血应予以止血,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应尽可能地用消毒纱布予以包扎。对于因触电摔跌四肢骨折的触电者,应首先止血、包扎,然后用木板、竹竿、木棍等物品,将骨折肢体临时固定,并尽快送医院处理。三、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复苏

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在急救中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可以根据以下4个方面综合考虑。(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则说明复苏无效。(2)面口: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由紫绀转为红润。如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如若停止按压,搏动也消失,应继续进行心脏按压。如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触电者心跳已恢复。有条件时,按压时可测到血压在60/40mmHg左右。(4)神志:复苏有效时,可见触电者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2.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现场心肺复苏应坚持连续进行,在现场抢救中不专断地做出停止复苏的决定。符合下列条件者,现场抢救人员方可考虑终止复苏。(1)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有良好恢复,可以停止心肺复苏,密切观察。(2)脑死亡,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判断:①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②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脊髓反射除外)。若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停止心肺复苏。(3)心脏死亡。从理论上讲,心肌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间为30min左右,如超过30min,神经细胞和心肌都会发生不可逆病变,因此在常温下,如经30min心肺复苏抢救,心脏毫无电活动,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停止心肺复苏。(4)有其他人接替抢救,或有医师到场承担了复苏工作。(5)有医师到场,确定触电者死亡。四、外伤出血急救由于外伤引起的出血,当失血量达全身血量的20%以上时,会出现休克症状: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到。如不及时予以止血与包扎,会严重威胁人的生命。1.外伤出血的分类(1)外伤出血按血管的种类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如图3-18所示。图3-18外伤出血①动脉出血:由于动脉血管内压力较高,所以出血时血液随心脏搏动而喷射涌出,来势较猛,尤其是大的动脉血管破裂,血液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常在短时内造成大量失血,易引起生命危险。②静脉出血:出血时缓缓不断地外流,呈紫红色,如大静脉出血,往往受呼吸运动的影响,吸气时流出较缓,呼气时流出较快,其后由于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逐渐减慢,危险性较小。③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时血液从创面或创口四周呈水珠样渗出,血色鲜红,出血量少,找不到明显的出血点,多能自动凝固止血,危险性小。(2)外伤出血按出血部位分为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