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预测及导写:过去与未来_第1页
高考作文预测及导写:过去与未来_第2页
高考作文预测及导写:过去与未来_第3页
高考作文预测及导写:过去与未来_第4页
高考作文预测及导写:过去与未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预测及导写:过去与未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北京大学一位教授说:对过去,我不说“如果”;对未来,我不说“不可能”。这位教授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名师解题】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泛关系”?指不具体不明确的关系,如大与小,舍与得等,这类关系只列出了双方,却没有明确指出具体是什么关系,或者在什么情境下的什么关系。立意时,就需要另外设定条件或情境,进一步具体明确其关系,而不能只在“大”与“小”、“舍”与“得”两者的表面纠缠不清。如立意“做人应知大义,舍小节”,把“大”与“小”具体化为“大义”与“小节”,进而明确为取舍关系。如立意“成就人生价值,需要有舍眼前之利的胸襟”,把“舍”与“得”的关系限定在“成就人生价值”的讨论范围,并具体为条件关系。这样不仅观点明确、集中,而且论述也方便。结合本题讲,教授的前半句话的意思是过去无法重来,所以“说如果”没有意义,即不必纠结或不必沉湎于过去。后半句的意思是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即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可见,此题的写作范围是谈“如何对待过去与未来的关系”,但过去与未来的关系还是比较空泛,我们立意时可以从限定化、具体化和情境化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名师支招】1.附加限定,使立意更加集中。如“要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豁达与信心”,这个立意把“过去和未来”的关系限定为只谈个人如何处理人生的过去与未来,即“心存豁达,不念过去的荣辱得失;着眼未来,保持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论述时,先论述为什么不能沉湎于过去的得失,再论证为什么要面向未来,把握当下,以及如何做。最后联系现实,谈当代青年的具体做法。2.具体关系,使立意更加明确。如“未来可期,所以应自拔于过去的痛苦”,这个立意把“过去和未来”的关系具体化为因果关系,而且只谈“自拔于过去的痛苦”,不涉及过去的辉煌等。这个立意也可以理解为“告别过去失败的阴影,自信面对未来”。立意切口小,论述时只要从“过去的失败的阴影对现在和未来有不良影响”“总结经验,认清失败原因,走出阴影”“为什么未来可期”等方面展开论述即可。3.加设情境,使立意更加不凡。如“成长的道路上,只有把握当下,才能告别过去,迎接未来挑战”,这个立意把“过去和未来”的关系情境化为只谈在成长的道路上的过去与未来,两者是条件关系。可以从个人成长和国家成长两个层面,重点论述把握当下对“告别过去”“迎接未来”两者的意义与做法。也可以,从“告别过去对成长的意义”“保持信心对成长的意义”和“如何把握当下的做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佳作借鉴】不悔过往得失,拥抱未来华章读罢教授之言,不禁浮现一幅历史画面:滚滚车尘,声声楚歌。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楚狂人一番苦心,未劝得孔子知难而退,却劝得后世陶渊明迷途知返。的确,时光无法倒流,过去已定格为历史,遑论追回或弥补的,我们应该学会一切向前看,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方能拥抱未来之星辰大海。遥望过往,应自拔于失败与挫折,才更好迎接诗和远方。尽管有“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的古训,但过去再好,永远也回不去;过去再差,永远也不会再来。所以,既然昨日辉煌无法重现,又何必痛苦于曾经的失败?可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前仍纠结于因兵败而使“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的面子,而不思东山再起的长久之策;可慰的是晚年王维,在经历了仕途的荣辱后,告别宦海沉浮,于辋川置业,隐于山水田园,向诗画邀趣,朝佛理寻安,另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般的艺术成就。其实,人生就是一条单行道。站在生命的起点瞻望,滚滚长江,不见尽头;站在生命的终点回顾,烟花易冷,转瞬即逝。谁人能步步无悔?既悔之,又奈何?而频频回头者,往往困于过往,难以远行。林清玄有言:“历经万般红尘劫,犹如凉风清拂面。”若将过往释怀,岂不迎接诗和远方?追寻未来,应踏实践行心所向,才能高挂云帆济沧海。鲁迅说:“时光永是流逝。”尽管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但我们能够选择如何面对和利用它。我们渴望未知的明天,更要像加缪说的那样“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尽管不能像黄文秀一样,只身投入脱贫攻坚最前线,但可以学习她用热情与执着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精神;尽管一时达不到像黄大年那样,为祖国科研事业呕心沥血,勇于创新,但可以高扬“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奉献之旗。因为,时代的发展是一代代人的接力赛,国家的富强更要一辈辈人加油干!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孔子“以天下为自任”,挥手昨日游说之挫败,毅然奔波于诸侯间;吾辈青年如红日,应接时代的接力棒,心向未来,不悔过往,奋斗当下,以大无畏的勇气,跨越大江大河,奔赴星辰大海,共谱海清河晏之华章!【总评】1.立意明确,观点集中。论点句“时光无法倒流,过去已定格为历史,遑论追回或弥补的,我们应该学会一切向前看,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方能拥抱未来之星辰大海”很明确把“过去”与“未来”的关系确定为取舍关系,并强调“一切向前看,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的做法。2.结构精致,思路清晰。标题统领全文,文章从“不悔过往得失”和“拥抱未来华章”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两个分论点照应标题。开头巧妙引述材料,亮出观点;结尾又照应开头,提出号召。3.论述充分,语言典雅。分别运用事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各类名言古句信手拈来,多用对偶句,增强论述气势,杂以文言句增添雅韵。历览过去云与烟,未来可期临绝巅过往如云烟,萦绕心间;未来有奇峰,人间一流。在成长发展的航途中,过去犹如身后的翻腾浪花东逝水,现在恰似身边的滚滚波涛助我行,而未来仿佛是远方的灯塔,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成长中,我们偶尔回望过去之余,更要盯紧远方的光芒,奋然前行。自我成长的路上,沉湎过去看似是情怀,何尝不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确,人常有怀旧之心、后悔之意。于是有些人动不动就说“如果我年轻十岁”“如果我容颜不改”。可事实是,十年去,人已老,珠更黄。这种躲在过往云烟里的想法,要么是遭受打击后的一蹶不振,要么是经历辉煌后的一心躺平,要么是现实不顺的自寻安慰,要么是没有价值的极力自证……毕竟,过去无论充满鲜花、掌声,还是汗水、血泪,都已逝如云烟,我们要做的只有面对现实,一路向前。罗素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仍乐观面对。”我想说:“世界只有一种积极态度,就是品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后,仍乐观向前。”所以,不妨放下执念,放过自己。挥手过去化云烟,执手向前看未来。社会发展的程中,回观历史看似是虚妄,更增对未来的信心。翻开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充满希望的历史。春秋战国,天下纷乱;秦统天下,两汉承平;三国魏晋,鼎力对峙;隋唐一统,天下太平,以至宋元明清。表面看似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则生产力不断发展,文化不断丰富。尽管偶有迂回之势,那也是螺旋式地朝着更高级更文明的社会状态前行。王羲之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同理,回观过去,我们更可对未来充满期待!立稳当下的脚步,挥别过去云烟,迎接未来的挑战。有人说,人是现在的,也是未来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根据现实而谋划未来。确实,“佛系”不能等来幸福,“躺平”不能实现理想。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描绘未来。近年来,“北大保安”群体再度成为“网红”,他们化羡慕之情为刻苦学习之行,实现了从保安到大学本科生的华丽转身。同样,在世界变局中,我国经过几十年的韬光养晦式的发展,才从“落后挨打者”变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因此,完成从过去到未来的平稳过渡,靠得是扎扎实实的千里之行。总之,成长的过去,为现在与未来打下基础,才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成长的未来,为过去续写美丽华章,于是展望未来信心多;而脚踏实地的当下,更是铺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桥梁!翻篇过去成基石,展望未来挂云帆普希金说:“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的确,有的过去,正如李商隐眼中的锦瑟,一弦一柱都让人“思华年”,然而,如果一味沉溺于对过去的幻想而无法自拔,无疑于自铸牢笼,又如何面对未来?人生如书页,唯有洒脱翻篇,总结经验,重整心绪,才能翻开崭新的一页页。不深陷于“如果”的无底洞。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或因留恋,或因不甘,或因悔悟等,而对自己说:如果当初我奋力一搏,如果那时我不犹豫,如果那年没有选择……然而,人无两度再少年,“如果”就像一个精神“黑洞”,让我们迷失自我,失去未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不应该被过去束缚,只有打破束缚,才能描绘自己的未来。”如何打破?用“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式的洒脱,寻得历史这堆灰烬深处的余温之后,再挥挥衣袖,拂去灰烬。否则,就会像鲁迅笔下用“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的阿Q一样,沦为笑柄。所以,汲取教训,忘记过去,是对未来最好的交代。虽然时间无法倒流,但张爱玲说:“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可见,过去可以影响现在与未来。未来终将来,所以,我们更不能以“不可能”为由,犹豫不决,踟蹰不前。在生活中,我们常为某些观念或边界所束缚,认为“不可能”,从而产生失望沮丧的情绪。实际上,“不可能”往往只是暂时的停顿,更是我们对自身能力和潜力的低估。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媒体曾报道:“中国不可能造出原子弹或人造卫星。”国人甚至也一度认为中国不可能成功。但短短几年后,中国成功创造了这个“不可能的奇迹。现如今,我们的5G技术遥遥领先,我们的新源汽车遥遥领先,我们自己的北斗导航遥遥领先……可笑的是,这些曾经都被称之为“不可能”。由此看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行,而是少了点敢于突破自我的信念,少了一点引领未来的自信。过去与未来,犹如硬币的两面。我们如何对待过去,将影响未来的发展。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却一生逍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坐标,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轼总是主动与过去挥手,转而拥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