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学第五册教案_第1页
小数学第五册教案_第2页
小数学第五册教案_第3页
小数学第五册教案_第4页
小数学第五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10000以内的数。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5、24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充分考虑了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于教师全面落实本学期数学教学的各项目标。2.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既注意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3.教学内容的编写方面:力求为学生提供现实生动的学习素材,提供清晰的、便于操作的活动线索,提供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数学问题,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开展数学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基本的思路和合适的空间,以利于教师在深入理解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认识“万”,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2)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3)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4)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5)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6)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7)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不等。2.数学思考方面(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3.解决问题方面(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初步体会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2)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对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问题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培养初步的策略意识和创新意识。(3)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学会在交流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的思考,从而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4)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情感与态度方面(1)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三、教学重、难点:本册教学的重点是:乘、除法、加和减、长方形和正方形;难点是:千克和克、24时记时法、观察物体。四、课时安排:序号单元名称课时数序号单元名称课时数1除法117乘法132认数78观察物体33千克和克79统计与可能性54加和减910认识分数6524时计时法511整理与复习76长方形和正方形7第一单元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并初步认识简单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继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也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本单元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以及首位能够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第二段教学除法在验算;第三学段教学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第四学段教学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会用除法与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除法运算意义以及相关运算性质的感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类推、归纳的能力,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3.在进行口算、笔算,以及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主动发现错误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授课9课时,测验2课时,共11课时完成。五.学情分析:课题: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序号:上课时间:【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学案】姓名:学习时间:学习范围:教科书1页中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学习目标: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直接写出得数26×2=25÷5=45÷9=8×3=7×5=10÷2=2.列竖式计算72÷8=54÷9=二、自学例题思考:计算46÷2,先用十位上的4去除以2,商是(),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那个位的6怎么办?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再用竖式计算。你能列竖式计算吗?请写下来。46÷2=(枝)□2)46三、巩固练习4)883)963)95思考:95÷3中个位的5不能除完3怎么办?总结反思学习今天的除法知识,与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案】序号:上课时间: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五册第1-2页教学目标: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2.培养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会话引入1.马上要开学了,为了做好新学期的准备,小红和小兰两位同学到超市一共买了18枝铅笔,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平均每个人买几枝吗?(1)指名口头列式,教师相机板书:18÷2=9(枝)(2)你是怎样想的?会用竖式计算吗?(3)独立用竖式计算,并指名板演。2.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样一组场景。(出示教学挂图)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1.探究整十数除以一位数。(1)仔细观察场景图,看看你从中能知道什么?(2)指名口头列式,相机板书:40÷2=(3)40÷2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4)指名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直接口算;摆小棒。(5)交流讨论:回忆刚才算的过程,说说几十除以一位数你是怎样口算的?(6)师生共同小结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1)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2)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怎样列式?(3)指名口头列式,教师相机板书:46÷2(4)46÷2商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5)分组汇报,可能会出现以现几种情况:用小棒分,口算,用竖式算。(注:如果出现用竖式算,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如果不出现,则由我直接引出,重点说清怎样写。)(6)我们再回顾笔算过程,46÷2,要从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哪里?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过以后再怎么办?商写在哪里?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2)集体校对,重点说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仔细观察插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2)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些,你打算怎么办?(3)独立解答后集体校对。4.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五、板书设计:六.总结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除法的验算序号:上课时间:【除法验算学案】姓名:学习时间:学习范围:教科书3页中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学习目标: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及验算。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直接写出得数66÷3=25÷5=45÷9=96÷3=80÷4=40÷2=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327+299=876-367=二、自学例题1.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2.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三、列竖式计算,并验算4)882)473)95思考: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四、总结反思学习今天的除法知识的验算,你知道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商之间有什么关系?【除法验算教案】序号:上课时间: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五册第3-4页教学目标: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及验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及验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出示场景图),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遇到的数学问题吗?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电脑出示两人的对话情景)。问:明明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算、除法再算一遍等)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⑴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⑵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谈话:芳芳算得对吗?请你也想出一种验算方法帮帮她。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组织讨论:21×3+2=65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又表示了什么意思?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意思?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1.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2.想想做做2把4道题分成两组,每人自选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3.想想做做3同桌两人轮流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想想做做4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算法,并回答: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吗?5.想想做做5先独立读题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再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五、作业:六、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练习一序号:上课时间:【练习一学案】姓名:学习时间:学习范围:教科书第7页第3-8题内容。学习目标: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学习内容:一、我能行1.直接写出得数出示口算题:44÷484÷424÷260÷626÷296÷340÷255÷5(1)观察算式:说说商都是几位数,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2)独立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3)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二、我挑战1.应先填什么数?余数可以填哪几个数?为什么?当余数是1时,这时的被除数应是多少?怎样计算?当余数是2?2.第2小题。应先填什么数?除数可以填哪几个数?为什么?算一算当除数是2.3.……时,被除数各是多少。三、总结反思今天我们进行了除法的有关练习,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练习一教案】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整十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2.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3.能根据问题的指向进行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逐步积累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完整表达思考过程。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笔算及验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问题的指向进行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逐步积累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这两天我们学习了除法的笔算,今天我们来巩固一下,看看哪些同学掌握得好。(板书课题:练习一)二、基础练习,自学反馈1.直接写出得数出示口算题:44÷484÷424÷260÷626÷296÷340÷255÷5(1)观察算式:说说商都是几位数,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2)独立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3)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2.数学门诊里的这些题对吗?若是错的,你能把它们做对吗?(从学生作业中选取)3.用竖式计算,最后两题要验算。出示题目:93÷387÷468÷246÷267÷3(1)估算:商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2)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3)交流评析,说说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三、拓展练习,提高能力1.练习一,第3题。(1)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读出来。(如:红岗小学三年级某小队3个组收集电池情况如下表。第一组3人共收集69节电池,平均每人收集多少节?……)(2)猜一猜哪个组平均每人收集节数最多?哪个组平均每人收集节数最少?(3)说说用什么方法求各组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4)学生独立完成。(5)班级交流回答:哪个组平均每人收集节数最多?哪个组平均每人收集节数最少?2.第4题。(1)仔细观察,独立思考: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用到哪两条信息?(2)小组讨论交流:第二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3)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4)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还能想到什么?3.第5题。(1)仔细观察:有多少人?乘坐几辆车?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说解题思路。(3)全班交流提问:要求“平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要先求出什么?4.第6~8题。(1)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2)审题。“要求……应先求……”(3)独立解答后,完整地说一说解题思路。四、总结评价,质疑问难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序号:上课时间:【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学案】姓名:学习时间:学习范围:教科书7-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1-6题。学习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按要求分一分:1.把4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把5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2.把2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把3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二、自学例题(1)仔细思考: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2)分一分。52个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如果你来分你会怎样分呢?三、巩固练习4)884)763)99四、总结反思学习今天的除法知识,与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7-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1-6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被除数十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的数合起来继续除的方法。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被除数十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的数合起来继续除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展示预习成果2.师问:你是如何分一分的?3.师问:你在分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4.学生讨论并反馈十位有剩余时该怎样继续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图(1)仔细观察: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2.探究算法(1)分一分。52个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如果你来分你会怎样分呢?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反馈:①先分给每班2筒,是20个;余下12个,每班再分得6个,每班共分到26个。②先分12个,每班分得6个;再分给每班2筒,是20个,每班共分得到26个。③引导比较各种不同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好?为什么?(2)用竖式计算①小组交流讨论:根据刚才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计算52÷2该怎样写呢?应先算哪一位?十位上余下的1表示什么?接下来怎样除?试一试。②全班交流:提问:在十位上商几?十位上余几?表示多少?把余下的1写在哪里?十位余下的1与个位上移下的2合起来是多少?12除以2商几?写在哪一位上?③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3)除到十位有余数或个位有余数时要注意什么?(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十位上的余数要和个位合起来继续除)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汇报并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2.想想做做3。先说出各题哪些十位除后带余数,哪些十位除后不带余数。反馈并提问:这两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3.正误辨析。余数要比除数小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序号:上课时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9-10页中例题,练习1-6。学习目标: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原理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计算81÷263÷553÷52.列竖式计算83÷6=68÷4=二、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86÷293÷366÷474÷5三、巩固练习生活中的问题:想想做做第5题。说出图中的信息,尝试解决问题一,思考问题二,小组交流读书安排表。每日读书计划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四、总结反思学习今天的除法知识,与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页中9-10页的例题,练习的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原理,掌握计算的方法,正确理解商的个位商0的道理。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完成学案纸复习铺垫内容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从画面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你有办法解决图中的问题吗?自己动手试一试。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自主探究:(1)生展示竖式计算。(2)预设问题:2.除以3不够怎么办?商的个位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师问:在计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的问题大家有解决的办法吗?生反馈,小组探究。指导从书中获得方法。3.师问:商的个位上为什么写0?0有什么作用?你能说说是怎样一步一步计算的吗?4.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没有剩余,接着除个位上的数不够商1时,必须在商的个位上写0。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基础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比较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法指导:从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两方面去比一比。生完成后全班交流。3.改错完善建构: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先反馈错误原因,再改正过来。4.生活中的问题:想想做做第5题。说出图中的信息,尝试解决问题一,思考问题二,小组交流读书安排表。每日读书计划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了除法,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练习一(2)序号:上课时间:【练习一(2)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11页中的练习1-3学习目标:解除法竖式计算的原理,掌握计算的方法。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估算99÷383÷675÷568÷490÷285÷82.列竖式计算83÷6=68÷4=二、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86÷293÷366÷474÷5三、巩固练习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情境图想一想结果是多少?再试试用竖式算一算。计算时,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把它及时记录下来。四、总结反思学习今天的除法知识,与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练习二(2)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页中11页的练习的1-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发展估算意识。2.继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能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性计算策略。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200千克

300千克

400千克

⑴5筐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2筐香蕉呢?⑵几筐苹果的重量正好是一筐香蕉的重量?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做练习七第9题3.揭示课题二、课堂交流、质疑探究1.展示复习成果。2.提问:说说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引导:你是如何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三、精讲练习、矫正反馈1.完成练习七5

以组出示每题,要求学生进行口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2.练习七6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并指名说出估算方法。

再进行计算,并将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照。3.完成习题7、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4.完成思考题:

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去想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1.小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作业:补充习题第页的第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复习序号:上课时间:【复习学案】姓名:学习时间:学习范围:教科书12页,复习题1-5题。学习目标: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试商方法。学习内容:一、我能行1.口算下面各题20÷260÷380÷484÷226÷269÷384÷244÷460÷288÷468÷236÷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2.笔算下面各题89÷467÷268÷698÷346÷268÷2二、我挑战1.对比练习48÷364÷296÷648÷464÷499÷6对比每组题目,说说有什么不同,明确试商的方法。通过计算,我发现了:2.估算99÷383÷692÷485÷868÷490÷275÷552÷3三、总结反思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你还有什么疑惑?【复习教案】序号: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12页,复习题1-5题。教学目标:1.经历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及验算方法的过程,沟通知识间的联系。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自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算一算,比一比80÷424÷252÷461÷3说说本单元有怎样的收获。二、课堂交流1.展示预习成果,选择一题为同学讲解下。2.师问:几题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处理的?三、质疑探究1.师问:几种习题的相同之处是什么,验算方法怎样2.学生讨论并反馈。四、精讲练习1.完成习题1说说口算的方法。2.完成习题2学生完成后重点交流两题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不同的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比一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五、矫正反馈1.完成习题32.复习验算的方法。3.完成习题4学生审题,说说单价的含义讨论如何求单价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六、迁移应用□□÷4=21……□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几?七、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八、布置作业,加深巩固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复习(二)序号:上课时间:【复习(二)学案】姓名:学习时间:学习范围:教科书12页,复习6-9题及思考题。学习目标:1.让学生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商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2.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内容:一、我尝试1.直接写出得数21×2=3×22=40×4=72-8=36÷3=80÷4=2.列竖式计算86÷2=93÷3=66÷4=74÷5=3.算算比比84÷2÷2=78÷3÷2=84÷4=78÷6=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二、我能行独立完成复习7-9题。学习提示:1.首先明确条件和问题2.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独自列式解答4.组内交流想法三、我挑战完成教科书13页思考题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四、总结反思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哪些疑惑?【复习(二)教案】序号: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12页,复习6-9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形成必要的技能。2.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继续复习除法及在实际中的运用。二、解决问题1.做第6题(1)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两道算式,说说有什么联系(2)学生计算,2.做7-8题(1)先看图说说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2)学生列式解答3.做第9题(1)先看图说说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2)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租船方案,组织交流(3)比较选择合理方案三、精讲练习1.完成习题9学生完成后重点交流自己设计的租船方案,还可以计算一下你的方案一共要花多少钱2.思考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2)根据学生思考的情况进行点拨(指导:提示学生根据题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并通过相应的试验和调整逐步解决问题)(3)学生尝试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解题思路。四、总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课题:农村新貌序号:上课时间:【农村新貌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14-15页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口算下面各题。80-25=46+27=30+19=44-15=400+700=25=36=14+37=17+39=28+40=62-44=二、自学例题你能根据书中的情景图提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它吗?三、总结反思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请写下来?【农村新貌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14-15页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情境,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情境,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自学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村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我们江苏的新农村,更是走在全国农村发展的前沿,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演示农村新貌全景,整体感知画面内容。学生自学。二、交流反馈,深化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请大家边参观,边根据所给信息提出问题,看看哪组提的问题多而且好。学生分组活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能提哪些问题,并进行整理。2、全班交流,选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各组的汇报,把共同的问题,师进行出示。看看哪组提出的问题和老师出示的问题相同的多。三、质疑探究,教师精讲1、谈话:经过大家的仔细观察、开动脑筋,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还需要我们自己解决。请你选出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好吗?2、生独立解答问题,师进行巡视并给予适当的帮助。3、解答后先在小组里交流,并相互评价。再在班里组织交流,说出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师即使给予评价。四、拓展迁移1、谈话:今天,我们不仅参观了你喜欢的农村风貌,而且还用你学到的知识解答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吗?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请你回家后注意观察,找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整理。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第二单元认数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想: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数感,发展学生估算的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的数位顺序表。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的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态度。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难点: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授课5课时,测验2课时,共7课时完成。五.学情分析:课题:认识整千数序号:上课时间:【认识整千数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16-1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学习目标: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认识数位顺序,会读写整千数及一万,能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回忆:一个10元,10个这样的闹钟()元。一个100元,10个这样的录音机()元。2、自学:课本16-17页,你从书中发现了哪些学习问题?用序号标出。借助观察书中的和,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除此之外,你还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可以把它记录在横线上。3、试一试:对照图,算一算7000-1000=10000-7000=5000+2000=8000+2000=二、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有疑惑吗?请记下来,大家一起来帮助你!【认识整千数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16-1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在数整千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直观地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的含义。2、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会读、写整千数和一万。3、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4、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和万位,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整千数。教学难点:体验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自学质疑自学内容:认识整千数及一万复习在数轴上填数(整百数及一千),选择一个数在计数器上画出来。阅读数学书16—17页,通过阅读你了解哪些数学知识?把它写下来。3、运用你自学到的知识,填一填。数位顺序表……()位()位()位()位()位自学时你有什么困惑吗?把它记录下来。二、交流展示、互动探究1、课前,老师为自己这个周末设计了活动时间安排,想了解吗?2、从老师的这张周末生活安排表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后,小组内先交流1、生交流复习内容。2、生交流所学知识。预设:会一千一千的数数。会用计数器表示数。预设探究问题:一万有多大?三、探究点拨、交流反馈1、师问: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位?如果把它们排列起来,该怎样排?表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千位是第几位?……2、生在书上填写数位顺序表。修正自学内容。1、数数:想想做做1(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2)小组讨论:7000接近1000,还是接近10000?为什么?2、读数:想想做做2(1)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同桌互相读一读横线上的数,并说说读了这些数有什么想法?3、写数:想想做做3(1)图上画的是什么?(2)请写出横线上的数。写了这些数,你想到了什么?4、口算:想想做做4(1)学生尝试计算。(2)反馈说说是怎样想的?(3)还能算出哪些整千数的加减法?四、迁移应用、加深理解想想做做7(1)学生尝试完成,反馈。(2)预设会出现两种结果,小组讨论用画图的方法说明结果的合理性。五、课堂小结、总结评价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学习收获。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1)序号:上课时间:【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1)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第19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想想做做1-5题。学习目标:使学生理解非整千的四位数的具体含义及其组成,掌握它们的读法和写法,并学会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回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其它几位是什么位?用计数器拨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再说说每个数的组成725

10000

406

510

6000

365二、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有疑惑吗?请记下来,大家一起来帮助你!【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1)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非整千的四位数的具体含义及其组成,掌握它们的读法和写法,并学会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2.通过学生用计数器表示不同类型(各位上都不是0、百位上是0、中间连续有两个0、末尾连续有两个0)的四位数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不同类型四位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非整千的四位数的组成特点和读、写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非整千的四位数的组成、中间有0数的读、写方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回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其它几位是什么位?用计数器拨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再说说每个数的组成725

10000

406

510

6000

365二、交流展示、探究点拨展示预习成果。2、师:今天就按照上面的步骤即“先拨数-----说组成-----写数------读数”来学习今天的内容,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师板书)3.、师问:你是如何认识2365这个数的?你是如何认识3052这个数的?你是如何认识3002这个数的?三、精讲点拨、巩固练习1、2365的读法与写法讲解小结:读数和写数时,都要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开始。2、3002和302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总结:一个数的中间无论有一个0还是两个0,都只要读出一个零。结合3052和3002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当某个数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写数时要在相应数位上写0.4.完成“试一试”(1)学生独立完成(2)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5.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先说说每个数的组成,在依次写一写、读一读。6.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读一读,再全班交流。7.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三生板演,其余自做。四、课堂小结、总结评价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学习收获。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2序号:上课时间:【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2)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第20页想想做做6-11题。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读、写非整千数的方法。能熟练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2、5个千,8个百,4个一组成的数是()。写数:三千一百九十四()一千二百()一千三百八十九()一万()计算:7200-70007000+30008000-20006700-700600+300010000-6000二、导学菜单独立尝试完成练习七第6-11题,把你的解答方法写下来,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三、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有疑惑吗?请记下来,大家一起来帮助你!【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2)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想想做做6-11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读、写非整千数的方法。能熟练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促进数感的发展。3、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能熟练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自学质疑按规律填数想想做做第8题。按要求写数想想做做第9题。二、交流反馈、精讲点拨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第8题是根据什么规律填写的。第9题让学生交流比较每组两个数在读写中的不同点。找规律的重点要找出发生变化的关键数位。三、矫正反馈、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6题。(1)6428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2)7005里面有7个()和5个()。(3)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2、做“想想做做”第7题。完成前两组题。练习后可以进行对比,让学生领会每组3道题之间联系。练习第三组题。(注意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后进行交流)做“想想做做”第11题。第11题让学生完成后,交流从练习中得到的体会。进一步感受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做“想想做做”第10题。(同桌合作完成)一人摆数,另一人读出这个数;也可以一人先说出一个数,另一人再摆出这个数。四、迁移应用、加深理解1、拓展练习:找规律填数3700、3800、3900、()、()、()4997、4998、4999、()、()、()1050、1100、1150、()、()、2、阅读“你知道吗?”(1)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想。(2)要突出数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人们劳动和生活的需要。掌握用算筹表示的数字有两种摆法:纵式摆法和横式摆法。五、课堂小结、总结评价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学习收获。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比较数的大小序号:上课时间:【比较数的大小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24-26页学习目标:探索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感受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红光小学有女生643人,男生634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2)一台电风扇290元,一台微波炉608元,一只电饭锅328元。请比较这三件电器的价格,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学练习看图写数,并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2、说一说。【比较数的大小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24-26页,例题及想想做做1-8题。教学目标:1、体会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数感。2、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能判断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培养估计意识。3、增强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比较。教学难点:增强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1、生独立完成学案。2、写出练习中的疑惑和收获。3、展示自学成果。4、说说三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二、互动探究、交流讨论1、9999为什么小于10000?2、怎样估数?三、精讲点拨、加深理解1、电视机和空调比(1)哪台价格低一些?你是怎样比的?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比较方法(2)数学符号怎样表示它们价格的大小关系用“>”“<”表示比较的结果2、电视机和冰箱比(1)电视机和冰箱价格的千位上都是2,该怎样比?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比较方法(2)数学符号怎样表示它们价格的大小关系用“>”“<”表示比较的结果3、任选两种商品同桌各选一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如:我选(),价格是(),我选(),价格是(),()(),因为……4、比较所有商品的价格按大小关系排列起来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排列方法四、矫正反馈、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2、3全班交流题意和比较结果2、想想做做6动手操作:同桌两人每人拿出4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四位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3、想想做做7(1)口答哪天售出的书最多,哪天售出的书最少。(2)口答第2个问题,指名说一说估计册数的方法。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练习三序号:上课时间:【练习三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第27-28页。学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876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2、6个千,3个百,5个一组成的数是()。写数:三千一百九十四()一千二百()一千三百八十九()一万()计算:3200-30006000+30009000-20006400-400500+300010000-4000二、导学菜单独立尝试完成练习三第1-6题,把你的解答方法写下来,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三、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有疑惑吗?请记下来,大家一起来帮助你!【练习三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练习三1-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会用万以内的数来正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3、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培养其估计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口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数感的发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自学质疑1、第7题学生自由读一读出示的卡片。这些数有大有小,任意选出两个数比一比,用合适的语言说说他们的大小关系。2、第5题独立完成。二、交流反馈、矫正反馈交流展示学习成果。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2、第2题学生读出各数,并说说每个数中的“6”使学生明白,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3、第4题学生独立口算,统计口算正确率。三、迁移应用、加深理解1、第8题走迷宫。学生看图,找规律。找到规律后,在书上填一填,然后小组里交流一下每组数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写的。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四、课堂小结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学习收获。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第三单元千克和克一.单元教材分析: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全单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难点: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授课4课时,测验2课时,共6课时完成。五.学情分析:课题:认识千克序号:上课时间:【认识千克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第29-32页例题“试一试”,完成想想做做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逛一逛超市,注意观察包装袋上显示的重量,可以适当的记录下来,观察它们的单位是什么。选几样物品,试着比较它们的重量,说说你用怎样样的方法进行比较收集生活中你能见到的秤的资料,观察他们的特点。秤一千克的东西,看看秤有怎样的变化观察生活中那些地方还“千克”,他们表示什么三、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有疑惑吗?请记下来,大家一起来帮助你!【认识千克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2页例题“试一试”,完成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自学质疑逛一逛超市,注意观察包装袋上显示的重量,可以适当的记录下来,观察它们的单位是什么。选几样物品,试着比较它们的重量,说说你用怎样样的方法进行比较收集生活中你能见到的秤的资料,观察他们的特点。秤一千克的东西,看看秤有怎样的变化观察生活中那些地方还“千克”,他们表示什么二、交流展示、应用新知1、出示:一本小的新华字典和一本大的成语词典。问:哪本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看。2、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包装食品(一袋红枣和一袋薯片)问:猜猜哪袋重?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掂。刚才××同学点出了一袋红枣重一些,那么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指名回答。师板书:掂。三、探究点拨、加深理解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

尝试称一称红枣有多重。师示范称。秤面上指针指着“1”,到底1什么呢?看来我们需要对秤研究一下。电脑出示盘秤。生仔细观察,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指名说。1、认识“千克”。提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吗?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板书:认识千克(kg)。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公斤。现在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说明了什么?指名说。如果指针指着“2”呢?指名说。谁能在秤面上找到3千克?4千克?5千克?指名上台指。谁能看出这个盘秤最多能称几千克?指名说。2、进一步感受和体会1千克。(1)学生拿出课前带来的1千克的物品。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2斤的物品,生活中常说的2斤就是1千克。选几名学生的物品称一称,看看是否有1千克。(苹果、梨子、橘子、红薯、大米、两份鸡蛋)(2)感受1千克。请用手拎一拎自己的物品,用心好好感受一下1千克,你有什么感觉?同桌互换了拎一拎,边拎边闭上眼睛再次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四、课堂小结、总结评价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学习收获。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认识克序号:上课时间:【认识克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第33-35页练习三1-9题。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你们来估估老师准备的这包薯片,是比1千克重呢?还是比1千克轻?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比1千克轻?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探究问题:1、称轻的物体用什么秤?2、生活中哪些物体重1克?3、千克与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三、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有疑惑吗?请记下来,大家一起来帮助你!【认识克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练习三1-9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选用恰当的质量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自学质疑1、你们来估估老师准备的这包薯片,是比1千克重呢?还是比1千克轻?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比1千克轻?2、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探究问题:1、称轻的物体用什么秤?2、生活中哪些物体重1克?3、千克与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交流展示、应用新知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三、探究点拨、加深理解探究问题:1、称轻的物体用什么秤?2、生活中哪些物体重1克?3、千克与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学生认识天平及各部分名称,掌握使用方法。(1)认识天平各部分名称,重点认识砝码,并对照每个小组拿到的砝码,说说挂图上的砝码各种多少克。(2)根据师的讲解演示,学生掌握天平使用方法。左盘一般放物品,右盘一般放砝码。当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两端平衡,两边重量相等;指针偏向左端,说明左边重;指针偏向右端,说明右边重。(3)称一称2、探索千克千克与克的关系师:一包盐重500克,两包盐是多少克?我们称一称是多少千克呢?师板书:1千克=1000克,指导读法。四、矫正反馈、拓展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掂一掂掂一掂一克,你的感受如何?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估一估橡皮筋、纸巾、铅笔刨花,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2、“想想做做”第1题。进一步认识包装袋上的标注“净含量”。3、“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练习四序号:上课时间:【练习四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第36~37页练习四。学习目标: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导学菜单独立尝试完成练习四,把你的解答方法写下来,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三、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有疑惑吗?请记下来,大家一起来帮助你!【练习四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练习四。教学目标: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教学重点: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建立1千克和克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相关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自学探究、交流展示1、口答:1千克=()克4千克=()克3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2千克○160克550克○1千克3千克○2500克10千克○8000克2、做练习四第1、2题1、展示复习成果。2、师:说说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是怎样做的?3、揭示课题今天进一步学习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二、质疑探究、精讲练习1、第4题(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提问: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策略?(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4)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2、第6题(1)理解题目含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提问:你能算出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吗?怎样算?(3)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重量。(4)提问:你能估计出2号杯和3号杯里的水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小组讨论)(5)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小结:用2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估一估2号杯中的水大约重多少克?(90克)用3号杯里的盛水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大约是多少克?(120克)。三、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完成习题5题1、思考题:(1)学生自己思考。(2)小组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四、课堂小结、总结评价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学习收获。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课题:称一称序号:上课时间:【称一称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38页。学习目标: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你已经认识了哪些重量单位?2.如何进行相邻重量单位间的换算?二、导学菜单独立尝试完成教科书38页,把你的解答方法写下来,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三、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有疑惑吗?请记下来,大家一起来帮助你!【称一称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对物品重量的估计。教学难点:形成较为准确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自学质疑1、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商店调查一下,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的,体会一下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举例说明,并做好详细的记录。2、准备一些水果、蔬菜。二、交流展示、探究点拨1、展示自学成果。2、讨论:为什么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3、师预设问题。三、精讲点拨、矫正反馈(一)、分组活动称水果和蔬菜。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并且填写表格。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集体交流。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从数量上发现规律。)(二)称体重1、先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2、介绍体重秤的使用方法。老师重点讲清看数据的方法。(不是整千克数的学生用“重一些”、“轻一些”来描述)谁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分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记录员记录下来,在组内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4、班内交流,把各组的记录数据展示到黑板上。四、迁移应用、加深理解我们的体重可以用秤来称,还可以用一种方法算一算,你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请同学们看书上的“你知道吗”,书上会告诉你一种方法。学生用“重一些”、“轻一些”讲出大约的重量。在组里每人都说清楚自己的体重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复备栏复备栏复备栏第四单元加和减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授课7课时,测验2课时,共9课时完成。五.学情分析: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序号:上课时间:【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学案】姓名:_________学习时间:______学习范围:教科书第39-40页例题,完成想想做做。学习目标: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口算下面各题。53+2036+4028+3057+2076+343+265+231+457+876+648+529+4提问:口算时,十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