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全解全析)_第1页
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全解全析)_第2页
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全解全析)_第3页
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全解全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

历史-全解全析

1、D【解析】根据“在山东龙山文化、河南舞阳贾湖、江苏高邮龙虬庄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

存''可以看出,材料中所涉及的地方已出现水稻种植,反映出水稻种植的范围比较广泛,D项正确;A项过

于夸张,排除A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的结论,排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中

国最早种植水稻,排除C项。

2、D【解析】材料表明西周武王时期,分封商纣王的后代,成王时,将殷的遗民迁到洛邑,加强对

他们的统治。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西周统治者的治理政策有所改变,故D项正确;西周初年分封的诸

侯,大都是同姓子弟,排除A项;材料未能反映礼乐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只指出了从武王至成王时,

对商朝遗民统治策略的改变,并不能说明缩小了分封对象的范围,排除C项。

3、B【解析】由题干信息“秦朝时,中国从……封建制向……郡县制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早期国家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而郡县制下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实现了由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选B项。

4、B【解析】材料反映了唐太宗重视人才,抛开偏见和歧视,唯才是举,体现了统治集团治国方针

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官僚体制的形成,故排除A项;材料与科举制度无关,

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用人情况,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情况,故排除D项。

5、B【解析】由材料“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

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可知,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分工明确,

互不统属,体现出分权制衡的思想;由材料”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可知,

事权归一有利于提高效率,故选B项。

6、A【解析】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经济的发展拓展了社会公共空间,故选A项;中国古代社会

一直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旨在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C项与材料主旨不

符,排除C项;材料旨在说明市场规模的扩大,并非居民区与商业区的时空界限是否被打破,排除D项。

7、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太祖废宰相、六部直属于皇帝,这一措施解决了君权与相权之间

的矛盾,强化了皇权,故选C项;明太祖的措施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排除A项;明太祖的措施使皇权

的独断性加强,导致了决策失误,排除B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是指清朝设置军

机处,排除D项。

8、C【解析】材料显示,清代对新疆的治理改变了之前“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的方针,加强了边疆

与中央的联系,故选C项;材料主题是清代边疆治理的改革,与国家关系联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说的

是边疆治理,并不是国防,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的内政,而民族危机强调外来侵略者对中国的

侵略,排除D项。

9、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蔡和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唯物史观、资本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方面

内容,且三者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缺一不可,这样才称得上是指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蔡和森认

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故C项正确。

10、B【解析】A项说法绝对,材料体现了对一件历史事件的多种说法,无法得出综合多种历史叙

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三种观点都是在关注八路军面对的是否是日军的战斗部队

这一论题,这说明对这一论题的考证将影响对平型关战役的评价,故选B。

11、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开始摆

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在国际交往中重视国家利益,是国家型外交的体现,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

志,符合“过渡性”特征,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革命性”“内向性”,均排除。

12、B【解析】根据材料“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

治、文化体制”可知,基于这种认识,下一步我国将着力发展商品经济和建设更具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

治、文化体制,因而可以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故选B项。

1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黑死病的冲击使得人们对宗教的权威产生质疑,并因此开始放

弃一些束缚进行享乐,追求生活的的享乐,由此人文主义悄然发展,故选C项。

14、C【解析】在全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候,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

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他们支援战争主要靠向贩粮者征税,说明当地政府看到了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

弊端,所以改变了策略,故选C项。

15、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二战期间美英等国实行食品供应配给制和英国政府提出的统一管

理社会保障的原则,这些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进行的调控,故选D项。

16、A【解析】近代以来的国际体系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建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有鉴于此,二战后新兴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通过缔结公约或发表联合宣言等形式积极争取海洋权利,故选A

项;签订这些公约或宣言的国家并非同一地理区域的国家,并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项;欧盟于1993

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经济多极化会推动政治多极化,D项逻辑关系紊乱,排除D项。

17、(1)背景:社会制度转型,冲击传统秩序;贵族曲解法律,社会矛盾尖锐。(4分)

历史价值:成文法按律量刑体现了法律的公开透明;它们的法治观念及实践对后世的法制产生深远影

响,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任答2点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2)基本特征: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注意

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实行律师辩护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任答4点,得4

分)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促进了公民权

利观念的发展。(4分)

18、示例一

时期:秦朝时期和两汉时期。(2分)

简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其中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虽然地位最高、权力较大,但受到了御史大夫的监督,太尉掌管军事但不常设,这就形成了官员之间

相互制约而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的现象。(4分)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中外朝制度,就是让皇帝身边信任的侍中、尚书等中朝官员参与决策,以此来牵

制丞相、御史大夫等外朝官员,这就削弱了外朝官员的实权而加强了君主专制。(4分)

秦汉两个时期的这两项制度都是削弱相权而加强君权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建立和加强。(2

分)

示例二

时期:明朝时期和清朝时期。(2分)

简析:明初沿用元朝的中书省制度,但造成了相权过重的现象,明太祖在诛杀权相胡惟庸后废除了中

书省和宰相,但由于行政事务繁杂,他让身边品级不高的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到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

了内阁。随着内阁大学士拥有了票拟权,其地位日益提高且职权越来越大。但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和顾问机构。(4分)

清代到雍正帝统治时期,为了应付西北地区的战事,设军机处以备皇帝顾问成为定例,军机大臣“跪受

笔录”,只是皇帝的奴仆和政令执行者,皇帝进一步将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4分)

明清两个时期的这两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强化。(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简析图中其他时段言之有理亦可)

19A、(1)有利因素: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和意识逐步增强,孝文帝迁都洛阳;占据传统中国的

政治中心,具有政治地理优势。(3分)

不利因素: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在礼仪文化方面居于劣势地位;北魏政权中的守旧势力较强。(3

分)

(2)特点:吸纳华夏礼仪的同时保留鲜卑旧俗。(2分)

积极影响:增强北魏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汉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民族矛

盾,促进民族交融;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4分)

B、(1)实践:领导二月革命,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发表《四月提纲》,提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

可能;二月流血事件后,果断发动武装起义。(一点2分,总共6分)

(2)依据:《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为巩固政权赢得时机;(2分)满足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1

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力,巩固了政权;(2分)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

径。(1分)

C>(1)不同点: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以陶器和贝类为主,三星堆祭祀坑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