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市桥象圣中学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市桥象圣中学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市桥象圣中学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市桥象圣中学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市桥象圣中学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市桥象圣中学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是化合物,Z、W是氧化物B.该反应中反应物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C.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2.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只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Cu2+、Fe2+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3.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稀释浓硫酸C.闻药品气味 D.测溶液的pH5.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NaNO3中的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B除去铁粉中的铜粉加入足量稀硫酸C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分别加少量水溶解,触摸容器外壁D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A.A B.B C.C D.D6.常温下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pH,酸性最强的是()A.苹果汁~3.1 B.番茄汁~4.2 C.牛奶~6.5 D.玉米粥~7.57.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4Fe+3O22Fe2O3 B.CuO+CCu+CO↑C.CuSO4+2NaOH=Na2SO4+Cu(OH)2↓ D.CO2+Ca(OH)2=CaCO3+H2O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弃的塑料焚烧处理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之前,做灯火实验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细铁细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10.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将短文中加点部分内容用化学用语表示: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___________)、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多为硫酸雨[二氧化硫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___________],少为硝酸______雨。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纯碱在生成过程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11g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稀盐酸64.7g,烧杯中没有残留物,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71.3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为测定标有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小明实验时先在烧杯中加入2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测定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请认真看清上图信息后回答以下问题。①当滴加盐酸到C点时,所消耗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_____。②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到0.1%)_____。③导致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原因是_____。④当滴加盐酸到图像中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14.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所示。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丁的化学式为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写字母序号)。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实验室有一瓶存放很久的生石灰,小轩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轩同学对样品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1.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2.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3.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假设4.是CaO、Ca(OH)2、CaCO3的混合物。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直接看出,其中假设____________不合理。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他继续进行实验::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由此可否定假设____________。: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于是小轩同学得到结论:只有假设4合理。但你认为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小轩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向滤液D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小轩最终得出假设4成立,请根据所给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推测他所称取的生石灰样品的质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某同学在复习中和反应知识时思考,除了通过酚酞变色说明氧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还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同学们讨论后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方案一:测定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前后的pH。(实验探究)甲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匀混合后测定此时溶液的pH=1.(得出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且该反应中__________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乙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匀混合后测定此时溶液的pH=2.同学们认为该数据也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小林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所示。同学们认为根据该图象也能判断出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请你根据图中曲线判断大约____________秒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思质疑)小涛同学通过测定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小组同学一致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实验拓展)化学实验中还有很多物质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如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证明反应可以发生.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液面上升,同学们认为该现象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有同学认为该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请你再设计出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

A.X是化合物,Z、W是氧化物,选项A正确;B.该反应中反应物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选项B错误;C.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选项C正确;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选项D正确。故选B。2、D【解析】

A.

c点时锌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Fe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Cu,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Ag+、Zn2+、Cu2+、Fe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锌和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Zn+65Zn+65由以上关系可知,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C【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下雪的场景,下雪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的是水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4、C【解析】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有气体参与反应,需要在密闭装置内进行,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不得敞口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A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酸缓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选项B错误;C、闻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内,闻得气味,选项C正确;D、测试溶液pH值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加到pH试纸上,不得将pH试纸加入烧杯内,选项D错误。故选C。5、C【解析】

A、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钡,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溶液,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错误;B、混合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溶液,剩余固体为铜粉,有效成分铁粉被除去;故选项错误;C、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明显的吸放热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容器外壁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D、加入稀盐酸,有有气泡冒出,可能是活泼金属单质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不能检验固体中是否有碳酸根;故选项错误;故选:C。6、A【解析】

A、苹果汁的pH为3.1,小于7,显酸性;B、番茄汁的pH为4.2,小于7,显酸性;C、牛奶的pH为6.5,小于7,显酸性;D、玉米粥的pH为7.5,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7、C【解析】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4Fe+3O2Fe3O4,故A错误;B、氧化铜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C2Cu+CO2↑,故B错误;C、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该化学方程式正确,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化学式右边应有沉淀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故D错误。故选C。【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8、B【解析】

A、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错误;B、二氧化碳不供给人类呼吸,久未开启的菜窑,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故正确;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错误;D、铁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错误。故选B。9、D【解析】

A、中和反应的反应物要求是酸与碱,生成物要求是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a(OH)2+CO2=CaCO3↓+H2O,生成物是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错;B,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臭氧和氧的混合物,该物质中只含氧这一种元素,但它是混合物,所以不是单质,故错;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带电但不是离子,故错;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种物质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正确;故选D。10、D【解析】

B、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分析;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分析;D、CO2+H2O=H2CO3,CO2+NaOH=Na2CO3+H2O,据此分析。【详解】A、将等量的蔗糖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水、植物油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试管内剩余固体的量,可以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中,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了,且所处温度相同,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该实验可以达到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的目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与空气接触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左侧试管中含有水,右侧试管中没有水,一段时间后,左侧试管中的铁钉发生明显锈蚀,而右侧试管中的铁钉几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该实验可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必须与水接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而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且两支瓶子均为玻璃瓶,若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消耗,瓶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因此该实验中无明显现象,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是设置单一变量,不同实验组之间进行对照,以此得出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HNO3【解析】

元素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表示为:。二氧化硫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反应方程式为:;硝酸的化学式为HNO3。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4.496.4%【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64.7g-71.3g=4.4g。(2)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11g×x4.4g=,x=96.4%。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点睛∶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8g。(1分)(2)①7.3克(1分)②29.2%(2分)③盐酸有挥发性。(1分)④HCl、NaCl。(2分,各1分)【解析】(1)NaOH的质量=20g×40%=8g(2)①C点时,PH=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既20克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设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是X.NaOH+HCl="NaCl"+H2O4036.58克X40:36.5=8g:X解得:X=7.3g②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7.3g/25g×100%═29.2%.③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溶液的中的溶质逐渐减少,溶剂不变,因此稀盐酸的浓度逐渐变稀.④滴至D点时,溶液呈酸性说明盐酸已经过量,这时溶液的溶质有生成的NaCl,还有过量的HCl。14、H2OCO2+3H2CH4O+H2OD【解析】

(1)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2)A由上述反应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B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丙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氢气,都是无机物,生成物中的甲醇是有机物,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13Ca(OH)2+Na2CO3=CaCO3+2NaOH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0.76g<m<0.94g【解析】

[实验1](1)根据实验1,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钙,因此假设1不合理,故填1;(2)[实验2]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由此可否定假设3,故填3;[实验3]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故填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3)由实验流程可知滤液D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碳酸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最终得出假设4成立,即样品是CaO、Ca(OH)2、CaCO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