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2024届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2024届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2024届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2024届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2024届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2024届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如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2.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苹果榨汁B.玻璃破碎C.冰雪融化D.牛奶变酸3.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物质,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然后缩小B.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达到着火点C.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D.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为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B.加强对水资源监测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D.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5.青少年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A.贫血 B.坏血病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B.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C.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7.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8.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9.“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晃10.如图是煤(主要含有碳元素)转化为水煤气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所示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填写序号,回答问题。(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2)上述粒子中,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3)上述粒子中,C元素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28.2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带着搜救犬、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当地投入救援工作,搜救犬的生物学特性是犬的嗅觉发达,对人体或尸体气味的敏感程度相当于人的100万倍,对灾害现场的幸存者和遇难者进行搜救,就是对犬这一特性的运用。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____(选填序号)。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是不停运动的D分之间有间隔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_____。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____。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14.生活中常用铜丝做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_____;铝制品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盐酸除铁锈的原理是_____(写化学方程式)。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实验室里NaOH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之一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现实验室里有一包白色NaOH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确定这样品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了下列探究。⑴(猜想)依据所学知识,兴趣小组同学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没有变质,全是NaOH;②可能完全变质,全是Na2CO3;你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________。⑵(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做了下面实验:实验一: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里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实验二: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泡生成。⑶(结论)由上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分析得到下面结论。结论一:由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白色粉末是NaOH。你认为该结论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综合分析上述两个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⑷(继续探究)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和研究了上述实验及实验结论后,为了确认白色粉末的成分,查阅资料并做了下面的实验三: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里滴加过量的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①你认为滴加过量BaCl2试液的目的是_______;②如何判断BaCl2试液已经过量?________;③你认为还应继续加_________,若________,则说明原NaOH固体已经完全变质。16.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知识后,自己设计并进行了以下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同学们将A烧杯中物质过滤,将所得滤液和B烧杯中物质集中到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同学们将固液混合物过滤后得到C烧杯中滤液和滤渣D。同学们对C烧杯中滤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C烧杯滤液中含有哪些离子?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及所学知识讨论后,甲同学取滤渣D,乙、丙同学取C烧杯中滤液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甲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C烧杯中滤液一定不含有(2)_____(填离子符号)。同学们认为乙同学的实验及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3)______________。丙同学通过实验现象得出C烧杯中滤液一定含有的离子是(4)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综合上述所有实验及推理分析,经小组同学讨论后,最终确定了C烧杯中滤液的离子成分为(5)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总结出,证明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成分的思路是:首先根据实验现象及离子的化学性质等推测出一定存在的离子,并且无需证明,然后再针对可能存在的离子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但是要注意所选试剂不能同时和(6)___________,否则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以及注意事项来考虑,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1.【详解】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A正确。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正确;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C正确;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约为4:31=1:8,不是8:1,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电解水的实现现象和结论,属于实验性简答题,难度比较小,要求同学们都知识掌握牢固,准确。2、D【解析】

A、苹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牛奶变酸为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等物质,有新物质的生成,为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D【解析】

A、铁粉燃烧时放出热量,内部气体受热膨胀,气球体积变大,逐渐膨胀,当反应继续进行,氧气被消耗,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气球体积变小,当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气球被压瘪,选项A描述正确;B、激光手电可以提供能量,加热铁粉,使温度升高,达到铁粉着火点,选项B描述正确;C、生成固体物质温度较高,直接落于瓶底,导致锥形瓶炸裂,底部加入水后,可以起到降温作用,防止过热固体直接接触瓶底,避免炸裂,选项C描述正确;D、铁粉在氧气中燃烧与铁在氧气中燃烧一样,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氧化铁为红褐色固体,所以选项D方程式错误,生成物应该为四氧化三铁,选项D描述错误。故选D。4、D【解析】

A、逐渐淘汰高消耗水生产工艺,能节约用水,选项正确;B、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可以有效防止或及时处理水污染,选项正确;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选项正确;D、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选项错误。故选D。5、C【解析】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错误。

B、人体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所以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钙会使人患骨质疏松或佝偻病,所以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所以错误。

故选:C。6、D【解析】

A、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分别加入熟石灰进行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氯化铵,没有的是氯化钾,不符合题意;B、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对比两支试管中的白磷和红磷,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对比水中的白磷和试管中的白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证明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C、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取相同质量的氯化钠分别放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和汽油中,观察溶解情况,不符合题意;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对比两支试管,第一支试管的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中与水接触,只能证明铁钉生锈与氧气有关,无法证明与水有关,符合题意。故选D。7、C【解析】

A、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B、纸张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氮气用于食品包装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C、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铜用于制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干冰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小苏打受热易分解,能与面粉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反应,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睛】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8、A【解析】

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两种原子,其中每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一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详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A、B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

C、反应后的一个分子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A原子和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个数比是1:3:2,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A。9、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玻璃破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轮胎变瘪,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燃油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座椅摇晃,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C。10、B【解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碳和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详解】A、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参加反应的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2:18=2:3,符合题意;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碳元素由0价变成+2价,氢元素由+1价变成0价,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A、BDSiO2【解析】

(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则为同一种元素,A与B质子数都为9,所以为同一种元素;(2)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最外层电子数为7,而D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A与D化学性质相似;(3)C质子数为14,所以为14号元素硅(Si),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所以化学式为SiO2。【点睛】元素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质子数=元素序数。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90:11:4063.8%18g【解析】

(1)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5×12):22:(5×16)=90:11:40;(2)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8%;(3)28.2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8.2g×=18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过滤把pH试纸放于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纯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加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泡沫为软水,否则为硬水漂白粉(或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等,一种即可)蒸馏10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解析】

(1)因为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搜救犬能够闻到特殊的气味。故填C。(2)①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故填过滤。②可以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填把pH试纸放于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纯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③向水中加入消毒剂,或加热蒸馏都可以消毒。故填漂白粉(或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等,一种即可);蒸馏。(3)设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则:300kg×0.5%=X×15%X=10kg。配制溶液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14、导电性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制品的表面,阻止铝与氧气进一步反应【解析】

铜的电导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用于导线的制作;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隔绝氧气与内部铝的接触,防止其被腐蚀;铁锈主要组分为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化学方程式为。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2NaOH+CO2═Na2CO3+H2O部分变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正确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钡溶液已经过量(合理即可)酚酞试液(合理即可)溶液不变色【解析】

实验室里NaOH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之一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1)①可能没有变质,全是NaOH;②可能完全变质,全是Na2CO3;还有一种可能是部分变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3)结论一:由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白色粉末是NaOH,该结论不正确,这是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综合分析上述两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4)①根据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