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药二单味药】_第1页
2016【中药二单味药】_第2页
2016【中药二单味药】_第3页
2016【中药二单味药】_第4页
2016【中药二单味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只要想学,永远都不迟!别犹豫了,别只想不做,有梦就去圆,有目标就去奋斗!

坚持的终点就是成功的实现目标的彼岸!!

赶紧开始学习吧,坚持下去,胜利就是我们的!!!

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拼命的自己!

中药专业知识二章节分值

章节分值

第一部份单味药

第1章解表药4

第2章清热药9

第3章泻卜药2

第4章祛风湿药4

第5章芳香化湿药1

第6章利水渗湿药3

第7章温里药3

第8章理气药3

第9章消食药1

第1章驱虫药1

第11章止血药3

第12章活血祛瘀药4

第13章化痰止咳平喘药5

第14章安神药1

第15章平肝息风药2

第16章开窍药1

第17章补虚药9

第18章收涩药3

第19章涌吐药0.5

第20章杀虫燥湿止痒药0.5

第21章拔毒消肿敛疮药1

第二部分常用中成药

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41

第2章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3

第3章妇科常用中成药5

第4章儿科常用中成药4

第5章眼科常用中成药1

第6章耳鼻喉、口腔科常用中成药4

第7章骨伤科常用中成药1

水酒冰整理120

本文以药圈讲义为基础整理的个人学习版。以记忆功效为主。

希望各位圈友批评指正,我们共同进步

谢谢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单味药

第1章解表药(26种)

功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性味归经: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

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表证。

分类:

辛温解表一外感风寒

辛凉解表一外感风热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14种)

一、发汗:麻黄、桂枝、香葡、紫苏、生姜

二、祛风:荆芥、防风、羌活、藁本

三、通鼻窍:辛夷、细辛、苍耳子、白芷

了解:西河柳

麻黄

【功效】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

【主治病证】

风寒表实无汗证

水肿兼有表证者。

香菁

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素称“夏月麻黄”。

【功效】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

【主治病证】

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浮萍(辛凉解表药)

(与麻黄、香需对比记忆)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透疹止痒。

桂枝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阳虚水肿

紫苏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病证】

气滞胎动证。

生姜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病证】

“呕家圣药”

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荆芥

解表散风通用药

【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防风

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风湿所致病证,也无论兼寒兼热,皆可投用。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主治病证】

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羌活

善治表证夹湿、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

善治表证夹湿、风寒湿痹与颠顶头痛/厥阴头痛。

【功效】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最宜少阴头痛。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用量】1〜3g。

温肺化饮只有两个药(细辛、干姜)

白芷

阳明头痛最宜,牙痛鼻塞效良。

【功效】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参考记忆:白芷同志发疯失踪了。

【主治病证】

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苍耳子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肌肤,内走筋脉

辛夷

散风寒,通鼻窍。

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宜用纱布包煎

西河柳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12种)

一、透疹:薄荷、牛蓍子、蝉蜕、(升麻、葛根)

二、明目:桑叶、菊花、(蝉蜕)

三、升阳:柴胡、升麻、葛根

了解: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薄荷

[功效]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江苏产为道地药材

薄荷易挥发,入汤剂当后下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牛薯子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发汗不如薄荷,长于清热解毒和滑利二便

蝉蜕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开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动物药,相当一部分有息风止痉的功效

桑叶

【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凉血止血,清肺润燥。

菊花

【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为和解少阳,疏肝解郁调经及升阳举陷之要药

【主治病证】

柴胡配黄苓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升麻

记忆参考:发生死

【功效】发表透疹,升举阳气,清热解毒。

葛根

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淡豆豉

解表,除烦。

浮萍

(与麻黄、香需对比记忆)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透疹止痒。

木贼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第二章清热药(58种)

功效:清解里热。

性味:大多寒凉,味多苦。

适用: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12种)

1、除烦:石膏、桅子、芦根、淡竹叶、竹叶

2、除烦利尿:(桅子、芦根、淡竹叶、竹叶)

3、润燥:知母、天花粉

4、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

5、明目退翳:谷精草、密蒙花、青箱子

石膏

石膏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煨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石膏配知母:治肺胃火热津伤

桅子

善清心、肺、三焦之火。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入气分泻火而除烦,入血分凉血解毒而止血疗疮

桅子配淡豆豉: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果佳

芦根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淡竹叶

为治热病烦渴及火炎口疮之要药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竹叶

竹叶=淡竹叶+生津

为治热病烦渴、心火上炎之要药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生津。

知母

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润。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知母配黄黄治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制成注射剂又能引产。(孕妇忌用)

半萎贝薮及攻乌

夏枯草

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壕病肿结之要药

【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

为治目赤肿痛及目暗不明之要药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

明目退翳,清热养肝。

谷精草

明目退翳,疏散风热。

为治风热目赤翳障之要药

青箱子

明目退翳,清肝泻火。

为治肝热目赤或翳障之要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5种)

黄苓、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

黄苓

善清上焦肺与大肠之火。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证】

胎热胎动不安。

黄连

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为治湿热火郁之要药。

黄柏

作用偏于下焦。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阴虚盗汗遗精,骨蒸潮热。

龙胆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治带状疱疹

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诸参辛芍叛藜芦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6种)

一、养阴:生地黄、玄参

二、活血:牡丹皮、赤芍、紫草

三、水牛角

生地黄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对比记忆:熟地黄一补血药一补血滋阴、补精益髓

玄参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记忆参考:藏阴毒

玄参一浙江产为道地药材

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一发汗

杜仲、茯苓、续断、玄参、厚朴发汗,多选题

参考记忆(杜甫续弦厚发汗)

牡丹皮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主治病证】

无汗骨蒸。(对比记忆地骨皮有汗骨蒸)

赤芍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

对比记忆:白芍:养血调经,收敛止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紫草

【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定惊,泻火解毒。

记忆参考:水牛清凉定火毒。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30种)

一、疏散风热:金银花、连翘

二、利咽:大青叶、板蓝根、木蝴蝶、射干、马勃、山豆根

(大青板上的木蝴蝶,射在马勃上的山豆根)

三、止痢:秦皮、马齿览、白头翁、鸦胆子(秦马白鸭)

四、消痈: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野菊花、紫花地丁

(1英2草2花)

其他:青黛、牛黄、重楼、白鲜皮、土茯苓

了解:穿心莲、半边莲、大血藤、白花蛇舌草、熊胆、金芥麦、垂盆草、半枝莲

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

“疮家圣药”之称,为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

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大青叶=山豆根+凉血消斑

山豆根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逊,利咽。

射干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马勃

清肺,解毒,型医,止血。

木蝴蝶

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马齿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参考记忆:马死两只淋

鸦胆子

清热解毒,腐蚀赘疣,燥湿杀虫,止痢截疟。

有小毒,不宜入煎剂

秦皮

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参考记忆:秦皮失明死

蒲公英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以治乳痈最佳。

鱼腥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为治肺痈之要药。

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

后下

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主治肠痈腹痛。

野菊花

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为治热毒疮痈之要药。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善治疔疮肿毒。

白头翁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又为治阿米巴痢疾所常用

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善清肝泻火。

熊胆

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牛黄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重楼

清热解毒,息风定惊,消肿止痛。

穿心莲

清热解毒,燥湿。

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土茯苓:解毒,利湿,通利关节。

治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之要药。

半边莲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为治毒蛇咬伤与热毒疮痈之要药

半枝莲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散瘀止血。

半枝莲=半边莲+散瘀止血

大血藤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又称红藤

.含“藤”的中药基本上有祛风通络的作用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利湿,消痈。

垂盆草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金养麦

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第五节清虚热药(5种)

一、凉血:青蒿、地骨皮、白薇

二、除疳热:银柴胡、胡黄连

青蒿

【功效】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青蒿配鳖甲:善清热退虚,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地骨皮

【功效】退虚热,凉血,生津,清肺降火。

地骨皮:有汗骨蒸;

牡丹皮:无汗骨蒸

白薇

【功效】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

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疳热。

治疗虚热骨蒸治专药。

第三章泻下药(13种)

适用: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

廖科素有将军之称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生大黄:攻下。入汤剂应后下;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酒大黄:上部火热之证。(目痛)

制大黄:活血作用较好。

大黄炭:凉血止血化瘀。

大黄配巴豆:善治寒积便秘

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强难下晓佳。

芒硝

【功效】泻下,篁坚,清热,回乳(外用)。

为治实热内结、燥屎结坚硬难下之要药

芦荟

【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癣疮(外用)。

番泻叶

【功效】泻热通便(大量),消积健胃(少量)。

缓下:1.5-3g;

攻下:5-10g

第二节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

火麻仁

既善润燥滑肠通便,又兼补虚,为治肠燥便秘之要药,兼体虚者尤宜。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枯肠燥便秘。

郁李仁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一、逐水力强:甘遂、京大戟、芫花

二、泻下消积:巴豆、牵牛子

了解:红大戟、千金子

甘遂=京大戟=红大戟

甘遂

善行经隧之水湿而泻水逐饮,为治水肿、风痰癫痫及疮毒之猛药。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治病证】

风痰癫痫。

醋制可减低毒性

藻戟芫遂俱战草

甘遂、京大戟,芫花均有毒,内服宜醋制

京大戟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治病证】

瘪病痰核。

藻戟芫遂俱战草

芫花

为治胸胁停饮、寒痰喘咳及顽癣秃疮之要药O

[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主治病证】

寒痰咳喘。

藻戟芫遂俱战草

[功效]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主治病证】

寒积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装胶囊,0.1〜0.3g,不入汤剂。止泻必须炒炭服。

外用:适量,研末敷。宜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

巴豆畏牵牛子

巴豆有夺门斩关之功。

牵牛子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红大戟(茜草科)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同京大戟)

千金子

泻水逐饮,破血消瘤。

第四章祛风湿药(25种)

功效: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麻木不仁、腰膝酸痛、下肢痿弱,或热痹关节红肿。

一、风寒湿痹:独活、威灵仙

二、风湿热痹:防己、秦芜

三、强筋骨:五加皮、桑寄生

四、舒筋、止痛:伸筋草、木瓜、徐长卿、桑枝

五、其他:靳蛇、乌梢蛇、轴苍草、臭梧桐、路路通、川乌、丝瓜络

六、藤类:雷公藤、络石藤、海风藤、青风藤

了解:千年健、香加皮、鹿衔草、穿山龙

独活

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主治病证】

风寒湿痹。

威灵仙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鳗(geng)。

【主治病证】

风寒湿痹。

为治痹痛拘挛麻木之要药。

防己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

【主治病证】

风湿痹痛,尤以热痹为佳。

木防己至少包括三个品种,即防己科木防己,马兜铃科的汉中防己和广防己。

秦为jiao

为治痹证通用药,但以风湿热痹最宜。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桑寄生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病证】

肝肾虚损,冲任不固所致胎漏,胎动不安。

为治风湿痹痛兼肝肾不足之要药。

五加皮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为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

木瓜

舒筋活络,生津开胃,化湿和中。

善治吐泻转筋。

木瓜一安徽宣城产为道地药材

伸筋草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川乌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川乌内服一般应炮制久煎

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

雷公藤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穿山龙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

徐长卿

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止痒,解蛇毒。

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

新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中药鉴定学中: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用于靳蛇、乌梢蛇的鉴定

乌梢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靳蛇=乌梢蛇

桑枝

祛风通络,利水。

善治风湿肩臂痛与四肢拘挛。

臭梧桐

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猫苍草

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清热解毒。

稀茶草=臭梧桐+清热解毒

路路通

通经下乳,祛风活络,利水,止痒。

丝瓜络

祛风通络,化痰解毒。

络石藤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海风藤

祛风湿,通经络。

青风藤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千年健

祛风湿,强筋骨。

香加皮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鹿衔草

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8种)

功效:化湿运脾。

性味归经: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

适用:脾为湿困,运化失职。

芳香化湿药

一、燥湿力强:苍术、厚朴

二、解暑:广董香、佩兰

三、温中行气: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

苍术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为治湿阻中焦证之要药。

厚朴

【功效】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为治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脱腹胀痛之要药。

广董香

【功效】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呕吐,尤宜湿浊中阻者。

佩兰

【功效】化湿,解暑。

砂仁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主治病证】

妊娠恶阻,气滞胎动不安。

白豆蔻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

胃寒呕吐。

草豆蔻

【功效】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

寒湿

草果

【功效】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20种)

功效:通利水道、渗湿利水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性味归经: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凉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肠经。

适用:小便不利、水肿、淋浊、黄疸、水泻、带下、湿疮、痰饮等水湿内盛之病证。

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茯苓、猪苓、泽泻、惹葭仁

二、利尿通淋:金钱草、海金沙、木通、通草、滑石、石韦、车前子、地肤子、瞿麦、

篇蓄、草薜、灯心草

了解:冬葵子、广金钱草、连钱草

三、利湿退黄:茵陈、(金钱草)

猪苓

【功效】利水渗湿。

为治水湿内停之要药

泽泻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茯苓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慧以仁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车前子

[功效]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

布包入煎剂

冬葵子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金钱草

为治石淋之要药

[功效]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广金钱草:

利尿通淋,除湿退黄,清热。

通草

【功效】通气下乳,利水清热。

产后乳汁不下。

木通

【功效】通经下乳,利水通淋,泄热。

【主治病证】

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为治湿热淋痛与水肿之要药

滑石

参考记忆:尿暑

[功效]利尿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湿敛疮。

细粉者宣布包

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

石韦

参考记忆:尿血

治淋证涩痛及血热出血常用,血淋、尿血尤佳。

[功效]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清肺止咳。

地肤子

【功效】利尿通淋,祛风止痒。

为治热淋及疮疹湿痒之要药

篇蓄bianxu

【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海金沙

【功效】利尿通淋,止痛。

瞿麦

【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灯心草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革薜bixie

为治膏淋、白浊及湿盛带下之要药。

【功效】利湿浊,祛风湿。

连钱草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茵陈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

第七章温里药(9种)

功效:温里散寒。

性味归经:性温热,味多辛,或兼苦,或兼甘,主入脾、胃、肾、心经,兼入肝、肺经。

适用:里寒证,包括中焦寒证、心肾阳衰之亡阳证、肾阳虚证、寒滞肝脉之疝痛、风寒

湿痹、经寒痛经等。

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小茴香、花椒、丁香、高良姜

了解:草芨

附子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

干姜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为温中散寒之要药

肉桂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为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要药

中药引火归元就这一家。

吴茱萸

[功效]散寒止痛,燥湿止泻,疏肝下气。

【主治病证】

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为治经寒痛经、寒湿脚气及虚寒泄泻之要药。

花椒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丁香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小茴香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高良姜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草芨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第八章理气药(20种)

功效:疏畅气机。

性味归经:辛苦,气多芳香,性多偏温,主归脾、胃、肝、肺经。

适用:脾胃气滞、肝气郁滞、肺气壅滞。

理气药

一、脾胃、肺:陈皮、木香、沉香、枳实、枳壳

二、肝:青皮、香附、川楝子、佛手

三、心:瘫白

四、温肾:乌药、(沉香)

了解:荔枝核、甘松、化橘红、橘红、柿蒂、玫瑰花、梅花、青木香、香椽

陈皮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壳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化橘红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橘红

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枳实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为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痹之要药

香附

被李时珍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为调经止痛之要药。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为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

沉香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川楝子

既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诸痛,兼热者最宜。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乌药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甘松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青木香

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青皮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佛手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香椽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香椽=佛手

梅花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玫瑰花

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建白

为治胸痹之要药;下能行大肠之滞气,为治胃肠气滞、泻痢后重之佳品。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荔枝核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睾丸肿痛

柿蒂

降气止呃。

第九章消食药(6种)

功效:消食化积、增进食欲。

性味归经:味多甘,性多平,少数偏温,主归脾、胃经。

适用:食积不化。

消食药

山楂、神曲、麦芽

莱瓶子、鸡内金

了解:稻芽

山楂

善消食化积,治油腻肉积。

【功效】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麦芽

宜米、面、薯、芋等积滞者。

【功效】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神曲

治外感表证兼食积者尤宜。

【功效】消食和胃。

莱瓶子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鸡内金

[功效]运脾消食,化坚消石,固精止遗。

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稻芽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第十章驱虫药(8种)

功效:驱除或杀灭肠道寄生虫。

性味归经:味多苦,多入脾、胃或大肠经。

适用: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蟒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

驱虫药

一、消积:使君子、槟榔、雷丸

二、苦楝皮、贯众

三、了解:南瓜子、鹤草芽、棍子

使君子

既为治蛔虫、烧虫病之佳品,又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

【功效】杀虫消积。

不宜与热茶同服

雷丸

治绦虫病之佳品。

【功效】杀虫,幽。

槟榔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苦楝皮

【功效】杀虫,

贯众

【功效】杀虫,止血,清热解毒。

南瓜子

杀虫。

鹤草芽

杀虫。

fit子

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第H^一章止血药(20种)

功效:制止机体内外出血。

适用:咳血、吐血、蚂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瘢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

疮肿及胃寒等证。

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四类。

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芝麻根

二、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

三、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檎炭、血余炭、藕节

四、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

了解:景天三七、鸡冠花、紫珠叶

大蓟ii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

小蓟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地榆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槐花在花蕾期芦丁含量最高,应在花蕾期采摘。

侧柏叶

【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为治疗内外伤出血之要药。

白茅根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芝麻根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三七

言虚而强体,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兼体虚者更宜。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蒲黄

【功效】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利尿通淋。

白及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

【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

棕楣炭

收敛止血。

专收敛止血,治出血无瘀者最佳。

藕节

收敛止血。

止血不留瘀

血余炭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艾叶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

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

炮姜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主治病证】

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为治虚寒出血之要药

第十二章活血祛瘀药(29种)

功效: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

性味归经:味多辛苦,多归心、肝经而入血分,善走散通利,促进血行。

适用: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多种疾病。

活血祛瘀药

一、活血止痛:川萼、郁金、延胡索、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

二、活血调经: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益母草、牛膝、川牛膝、王不留行、虎杖、

刘寄奴、北刘寄奴

三、活血疗伤:土鳖虫、自然铜、苏木、血竭

四、破血消瘤:三棱、莪术、水蛭、穿山甲、(土鳖虫)

了解:西红花、月季花、干漆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川苜

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最宜,“血中之气药”。

治头痛,属风寒、血瘀者最佳,“头痛不离川苜”。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为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郁金配石菖蒲:癫狂、癫痫等证

没药=乳香

乳香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被誉为外伤科要药。

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姜黄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丹参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实为祛瘀生新、凉血清心之品。

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为治血瘀诸证之要药。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鸡血藤

【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益母草

[功效]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牛膝

[功效]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为治腰膝酸软、筋骨无力之要药

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一为四大怀药,道地药材产地为河南

川牛膝

【功效】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通利关节。

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参考记忆:虎杖皇上死,活鱼咳泻。

王不留行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刘寄奴

破血通经,散寒止痛,消食化积。

北刘寄奴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前半部分功效同丹参

土鳖虫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苏木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血竭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血竭=三七+生肌敛疮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为伤科要药。

三棱=莪术

三棱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莪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

破血逐瘀,通经。

为破血逐淤消^之良药,血瘀重症每每投用。

穿山甲

通经下乳,活血消瘤,消肿排脓。

西红花

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月季花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干漆

破血祛瘀,杀虫。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33种)

功效:祛痰或消痰;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

性味归经:或辛或苦,或温或寒,多入肺经。

适用: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曝疡瘦瘤、阴

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分类: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两类。

第一节化痰药

一、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芥子、旋覆花、白前

二、清化热痰: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篓、竹茹、竹沥、天竺黄、海藻、昆布、黄

药子、前胡

了解:瓦楞子、海蛤壳、海浮石、磁石

半夏

[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为治湿痰、寒痰抬n、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

[功效]燥湿化痰,消肿散结,祛风止痉。

白附子

【功效】燥湿化痰,解毒散结,祛风止痉。

白前

【功效】降气祛痰止咳。

芥子

善治寒痰及痰饮诸证,尤以痰在皮里膜外及经络者最宜。

【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旋覆花

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功效】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旋复花配赭石:治气逆呕恶、喘息效佳。

桔梗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功效】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

瓜要反乌头

瓜篓皮长于清热化痰,利气宽胸,

瓜篓仁长于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全瓜篓兼具两者功效

浙贝母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川贝母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

为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之要药。

竹茹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

【主治病证】

胎热胎动。

为治胃热呕吐之要药。

竹沥

善清热滑痰,药力颇强。

既为治痰热咳喘、胶结难出之要药,

又为治痰热蒙蔽清窍之佳品。

【功效】清热滑痰。

前胡

【功效】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昆布=海藻

昆布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海藻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天竺黄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为治痰热癫痫与中风痰壅之要药。

黄药子

化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瓦楞子

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消痰化瘀。

海蛤壳

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清热化痰,利尿消肿。

海浮石

软坚散结,清热化痰,通淋。

为治痰热咳喘之要药。

磁石

消痰下气,平肝镇惊。

为治痰积惊痫之良药。

第二节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紫苏子、胖大海、百部、紫荒、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拿茜子、白果

了解:马兜铃、洋金花

苦杏仁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苦杏仁+降气化痰

胖大海

【功效】清宣肺气,清肠通便。

百部

为治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痹嗽及百日咳。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苑=款冬花

紫荒

凡咳嗽无论外感、内伤皆可酌投。

【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款冬花

凡咳嗽无论外感、内伤皆可酌投,寒嗽最宜。

【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桑白皮=拿芳子

桑白皮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拿茄子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果

【功效】敛肺平喘,止带缩尿。

枇杷叶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马兜铃

止咳平喘,清肺化痰,清肠疗痔。

洋金花

平喘止咳,解痉,定痛。

第十四章安神药(10种)

功效:安定神志。

性味归经:多入心、肝经。

适用:神志不安的病证。

分类:重镇安神药和养心安神药。

第一节重镇安神药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珍珠

朱砂

善重镇安神,为治心火亢盛诸证之要药。

【功效】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0.1〜0.5g;

不入煎剂。

忌火忌。

磁石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

与牡蛎对比记忆

牡蛎(平抑肝阳药)

【功效】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琥珀

【功效】安神定惊,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不入煎剂

不入煎剂:琥珀、朱砂

珍珠

【功效】安神定惊,明目除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

第二节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欢皮、远志

酸枣仁

为治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怔忡之要药。

【功效】养心安神,敛汗。

柏子仁

【功效】养心安神,止汗,润肠通便。

夜交藤

【功效】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合欢皮

【功效】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既助心阳、益心气,使肾气上交于心而安神益智,善治心神不安或痰阻心窍诸证。

【功效】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13种)

功效:平抑肝阳、息风止痉。

性味归经:入肝经,多为介类或虫类药,古有介类潜阳、虫类搜风之说。

适用: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肝风内动、癫痫抽搐、小儿惊风、破伤风等证。

分类:平抑肝阳药和息风止痉药两类。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牡蛎、赭石、珍珠母、蓑藜、罗布麻叶

石决明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为治肝阳上亢及肝热目疾之要药。

珍珠母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安神定惊,收湿敛疮。

珍珠母=石决明+安神定惊,收湿敛疮。

牡蛎

【功效】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赭石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蓑藜

【功效】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散风止痒。

罗布麻叶

平肝清热,降血压,利水。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钩藤、天麻、全蝎、娱蚣、地龙、僵蚕

羚羊角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

钩藤

【功效】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主治病证】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2)肝经有热之头胀头痛。

(3)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功效】息风止痉,祛风通络,平抑肝阳。

主产地贵州

全蝎=娱蚣

全蝎

〒高效】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研末,每次0.6-lg

娱蚣

【功效】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地龙

【功效】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僵蚕

【功效】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第十六章开窍药(5种)

功效:开窍醒神。

性味归经:本类药辛香行散,性善走窜,主入心经。

适用:热陷心包或痰浊阻蔽所致的神昏澹语,以及惊痫、中风等病出现的突然昏厥之证。

分类:

温开药一寒闭证

凉开药一热闭证

开窍药

—*、凉开:冰片

二、温开:麝香、苏合香、石菖蒲

三、寒热皆宜:安息香

冰片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为治神昏窍闭之要药

为治热毒肿痛之良药

0.15-0.3g

麝香

【功效】开窍醒神,消肿止痛,活血通经。

0.03-0.1g

石菖蒲

【功效】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主治病证】

痰湿蒙蔽心窍之神昏。

苏合香

【功效】开窍辟秽,止痛。

安息香

既通闭开窍、辟秽醒神,治闭证神昏,无论寒热皆宜。

【功效】开窍辟秽,止痛,活血行气。

安息香=苏合香+活血行气。

第十七章补虚药(56种)

功效:补充人体物质亏损、增强人体功能活动,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

性味归经:补气和补阳类药大多药性甘温;补血和补阴类药药性甘温或甘寒不一。

适用:各种虚证。

第一节补气药

一组: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

二组:黄黄、白术、白扁豆、山药

三组:甘草、蜂蜜、大枣、饴糖

了解:刺五加、红景天、绞股蓝

人参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为补气强身之要药

人参配附子:治亡阳气脱效果佳

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吃白萝卜

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虎子、皂荚。

煎汤3-9g大补元气15-30g研粉一次1g一日两次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西洋参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太子参

【功效】补气生津。

黄甚

[功效]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益卫固表,托毒生肌。

黄茜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

6-30g

补气升阳蜜制用,其余生用。

白术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山药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白扁豆

【功效】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甘草

【功效】补中益气,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缓和药性,养血安神。

为气血双补之品。

蜂蜜

【功效】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

15-30克,冲服。

饴糖

【功效】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红景天

益气,平喘,活血通脉。

绞股蓝

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刺五加

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第二节补阳药

一、益精血:鹿茸、肉灰蓉、锁阳

二、强筋骨:淫羊蕾、巴戟天、狗脊、仙茅、杜仲、续断

三、固涩: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

了解:蛤蛇、骨碎补、冬虫夏草、核桃仁、紫河车、海马

鹿茸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冲服,1〜2g,或入丸散。

为血肉有情之品

肉灰蓉=锁阳

肉灰蓉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锁阳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淫羊蕾=巴戟天

淫羊蕾

又名仙灵脾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6-10克

巴戟天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3-10克

为治肾阳虚衰或兼风湿之要药

狗脊

【功效】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仙茅

【功效】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寒除湿。

杜仲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病证】

肝肾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降血压

续断

内科补肝肾、妇科止崩漏、伤科疗折伤之要药。

【功效】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

补骨脂

又名破故纸

【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益智仁

[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菟丝子

【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

【主治病证】

(4)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沙苑子

【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蛤蛇

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

骨碎补

补肾,续伤,活血,止痛。

冬虫夏草

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为治肺肾亏虚之要药。

3-9克

核桃仁

补肾,温肺,润肠。

紫河车

温肾补精,养血益气。

海马

补肾助阳,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煎汤3-9克研末1-1.5克

第三节补血药

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

当归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即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又为内科补血之佳品。

熟地黄

[功效]补血滋阴,补精益髓。

为治血虚精亏或阴液不足之要药

何首乌

【功效】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白芍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阿胶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为血肉有情之品

为治血虚、阴虚诸证之要药。

3-9克

龙眼肉

【功效】补心脾,安心神,益气血。

为治心脾两虚,心血不足之良药。

第四节补阴药

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天冬、石斛、黄精、枸杞子、龟甲、鳖甲、玉竹、百合、

墨旱莲、女贞子

了解:桑松、哈蟆油、楮实子

南沙参

益气、祛痰,善治肺胃阴虚有热诸证,兼气虚或夹痰者尤宜。

【功效】清肺养阴,祛痰,益气。

北沙参

治肺胃阴虚有热诸证。

【功效】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麦冬

【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麦冬=北沙参+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6-12克百合科

天冬

【功效】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

石斛

【功效】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

黄精

【功效】滋阴润肺,补脾益气。

为滋补良药

枸杞子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龟甲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凉血止血。

鳖甲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玉竹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古名威蕤

百合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墨旱莲

【功效】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楮chu实子

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

女贞子

【功效】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

女贞子配墨旱莲:治肝肾阴虚之证。

桑棋

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哈蟆油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5-15克

第十八章收涩药(19种)

功效:收敛固涩。

性味归经:味多酸涩,主入肺、大肠、脾、肾经。

适用:久病体虚、正气不固所致的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久咳、虚喘,以及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之证。

收涩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