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氧舱法规标准体系_第1页
医用氧舱法规标准体系_第2页
医用氧舱法规标准体系_第3页
医用氧舱法规标准体系_第4页
医用氧舱法规标准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用氧舱法规标准体系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郑逸翔MOBILE:2021/3/29星期一1医用氧舱的发展史1医用氧舱的类型2医用氧舱的法规、标准体系3医用氧舱的检验42021/3/29星期一2一、医用氧舱发展史1960年,我国第一台用于人体试验及模拟深潜的大型高气压舱在北京建成。1964年我国第一台用于临床的医用高压氧舱在福州协和医院建成,它是当时世界第三大舱。(φ3000×7000mm)64年到81年的这十几年,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共建了180余台舱。1984年11月在福州市召开的第四届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后,由于其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收到与药物治疗无法相比的效果,此后高压氧舱的数量发展迅速,到2007年全国已有近4000台氧舱。2021/3/29星期一3随着我国高压氧舱数量的增加,由此产生的安全事故数量也愈发增多,尤其是1994年,连续发生了四起医用氧舱着火的重大恶性事故,共造成25人死亡。在这一年的10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新华社记者所写的氧舱事故的报道上批示:“要把高压氧舱严格象高压容器那样管起来……从生产、安装、人员培训都要严格管起来”。为了贯彻邹副总理的指示精神,为使氧舱安全监察更规范化,原劳动部明确将医用氧舱划为固定式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级别为AR5级,其设计、制造和使用管理的要求也明显高于一般压力容器。目前,医用氧舱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七个环节已完全纳入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范畴。2021/3/29星期一4氧舱分类单人氧气加压舱双人氧气加压舱透明氧舱单人舱多人舱氧气加压舱空气加压舱二、医用氧舱的类型介质分2021/3/29星期一51、氧气加压舱的特点及构成氧气加压舱是将医用氧气作为氧舱的加压介质,经减压、湿化处理后,通过供氧系统管路,直接输入进舱,并将舱内压力升至使用压力。舱内的患者在不使用吸氧面罩的情况下,自由呼吸,很适合于昏迷及瘫痪病人的单独治疗。由于这种氧舱舱内充满高浓度氧气,存在着火灾的潜在危险,故应重点防止静电火花和其它火种进舱。氧气加压舱的内径一般为900mm,舱容约为1~1.5m3;有机玻璃氧舱的内径为500mm,舱容为0.4m3左右。氧气加压舱的结构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除需配备供氧的氧气间和氧气汇流排外,一般不再需要配备其它设备。2021/3/29星期一6钢制氧气加压舱的舱体用压力容器板材经卷制、组对、焊接而成,舱体一端与压制的椭圆形封头焊接,而另一端焊有活套门圈,舱门由非标准椭圆封头及法兰焊接而成,被称为快开式外开门结构的舱门。舱体上开有观察窗、照明窗及用于介质和导线进出的各种管口,以保证氧舱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氧舱设备及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每一台氧气加压舱内都应配备人体导静电装置。2021/3/29星期一7氧气加压舱ConceptconceptConcept圆型单人圆型双人椭圆型双人2021/3/29星期一8有机玻璃氧舱(也称透明氧舱)分为成人氧舱和婴儿氧舱,两者结构相似。透明氧舱具有便于观察、监视,又能避免舱内患者的恐惧感等特点。透明婴儿氧舱,是针对婴幼儿的特点设计的。氧舱舱体材料选用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管材,舱内最高工作压力为0.1MPa。由于婴儿氧舱体积较小,且考虑到使用方便的原因,多数使用单位将氧舱直接放在操作台上。婴儿舱成人舱2021/3/29星期一92.空气加压舱的特点及构成空气加压舱比氧气加压舱复杂的多,这不仅是因为氧舱舱体自身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为保证氧舱正常工作,还增加了配套压力容器等。由于多人氧舱可同时容纳多人治疗,效率高,且舱门加压介质为压缩空气,与氧气加压舱相比,舱内氧浓度不易快速升高,在使用过程中相对较为安全。但氧舱自身结构比较复杂,造价高,需配套的设备和仪器仪表也多,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有合格的医护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操作、维护和保养。多人空气加压舱,是将压缩空气作为加压介质,向舱内加压,使舱内压力升至0.15MPa左右,患者依靠舱内供氧调节器,调节吸氧压力,再通过吸、排氧面罩,呼吸到高于舱压0.4±0.05MPa的高浓度氧气。由于舱内压力是由压缩空气进行调节,因而空气加压舱就必须要有一套供、排气系统来维持。另外,空气加压舱的舱内需要进行装潢,这又给氧舱的制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21/3/29星期一104舱11门舱群空气加压舱内景2021/3/29星期一11空气加压舱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⑴舱体⑵电气系统⑶空调系统⑷供、排气系统⑸供、排氧系统⑹消防系统⑺控制台及仪器、仪表⑻配套压力容器⑼空气压缩机2021/3/29星期一121.氧气汇流排2.空压机3.气水分离器4.空气冷却器5.空气过滤器6.储气罐7.安全阀

8.空气减压器9.呼吸面罩10供氧调节器11数显测氧仪12舱内压力表14供氧压力表15供气压力表16氧源控制板17氧气湿化器18液氧罐19电动加压阀20供氧阀21铜氟阀22排氧阀23电动减压阀24氧舱2021/3/29星期一132021/3/29星期一142021/3/29星期一153、安全阀2021/3/29星期一16三、医用氧舱的主要法规、标准体系(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法律)(明确了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负责,并负有对特种设备的报废义务,发生事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法规)(3)现行规程、规定(规章)《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1999.9.18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以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联合颁发,2000.1.1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4)安全技术规范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TSGR7004-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R5002-2013《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2021/3/29星期一17(5)相关标准GB/T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1989、1995)GB/T19284-2003《医用氧气加压舱》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7134《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棒材和管材》GB3836.4《爆炸环境防爆电器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器设备》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替代GB9706.1-1995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19904-2005医用氧舱用电化学式测氧仪GB8982-2009《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代替GB8982-1998《医用氧》和GB8983-1998《航空呼吸用氧》,是对GB8982-1998和GB8983-1998的修订与合并。GB150-2011《压力容器》替代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021/3/29星期一181、《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医用氧舱安全监察、检验及管理工作的基本规章,共有七章68条:⑴总则⑵设计⑶制造与安装⑷使用与管理⑸定期检验和维护⑹罚则⑺附则2021/3/29星期一19(1)第一章总则,共5条。确定医用氧舱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七个环节必须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同时还规定医用氧舱的适用范围是指:①医疗用空气加压舱和氧气加压舱;②兼作高压氧治疗用途的多功能载人压力舱。而不包括飞行器、船舶、海洋上作业的载人压力容器。另外,《氧舱规定》还明确了医用氧舱包括的内容,即:舱体、配套压力容器、供、排气系统、供、排氧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及所属的仪器、仪表和控制台等。并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卫生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021/3/29星期一20(2)第二章设计,共17条。该章针对医用氧舱的结构特点、材料的选用、电气系统的设计、安全附件以及设计资料等方面的设计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主要包括:①规定了对氧舱舱体的无损检测要求,即舱体的A、B类焊缝按JB4730的要求,进行100%的射线探伤,照相质量不低于AB级,焊缝质量不低于Ⅲ级(此要求已更改)。对特殊结构的角焊缝,还应按JB4730的要求,进行100%的表面检测,且应符合该标准要求。②所有医用氧舱都必须配置测氧仪,对于空气加压的氧舱还应配备氧浓度超标报警装置(氧气加压舱配置的测氧仪量程为0~100%;空气加压舱配置的测氧仪量程为0~30%)2021/3/29星期一21③规定了医用氧舱上的安全附件的配置要求,对多人氧舱舱体上的安全阀,应选用带扳手的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但不得装设爆破片④对氧舱电气系统的设置方面:a、医用氧舱舱内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不得大于24V;b、氧气加压舱的舱内电线应暗装,且必须设有人体导静电接地装置;c、多人舱舱内电线应带有金属保护套管,导线接头的连接型式必须采用焊接并裹以绝缘套管,且导线的敷设(特别是接头部位的装饰层应可拆卸)应便于检修;d、医用氧舱的照明必须采用(冷光源)外照明,不得使用内照明;e、舱内不得装设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元件,空调装置的电机及控制装置必须设置在舱外;2021/3/29星期一22(3)第三章制造与安装,共12条。首先规定了医用氧舱的制造、安装单位必须取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AR5级压力容器制造可证》,才能从事医用氧舱的制造和安装工作(现在许可证级别为A5级)。第二,提出了对医用氧舱产品实行制造和安装质量监督检验制度(只限多人舱)。第三,对氧舱制造、安装人员的资格提出了要求,即:从事医用氧舱舱体和配套压力容器及管路的焊工,必须取得相应项目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从事电器安装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第四,规定医用氧舱制造、安装单位在氧舱安装前,应向其使用单位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安装申报手续。第五,明确规定了医用氧舱制造、安装单位应对所制造的医用氧舱质量负责,并应向使用单位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第六,医用氧舱安装完毕后,使用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安装验收,验收后还应出具医用氧舱验收报告,交使用单位留存。2021/3/29星期一23(4)第四章使用与管理,共15条。规定了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在购舱、安装后、使用前、使用中、日常维护管理、转让过户等过程中,应遵守的一些要求,如:医用氧舱正式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领取《医用氧舱使用证》,方可开舱使用;对于氧舱的操作人员、维护管理人员提出了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要求;对于医用氧舱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卫生部指定的机构进行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医用氧舱维护管理人员必须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局认可的机构培训、考核,取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程序和岗位责任制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案和措施,且应每半年做一次演练。还规定氧舱操作人员严把进舱关,严禁将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带进舱内;空气加压舱舱内的氧浓度必须控制在25%以下,超过时,必须采取置换或停舱处理措施。2021/3/29星期一24(5)第五章定期检验和维护,这一章共有9条。是检验在用氧舱的依据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医用氧舱的定期检验分为一年期和三年期两种,具体见后述。(6)第六章罚则,共8条。主要强调的是对医用氧舱的制造、安装单位、使用单位、检验单位进行处罚的基本原则,如违反了本规定,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检验单位若因检验工作质量造成医用氧舱事故的,还将依法赔偿其经济损失。(7)第七章附则,共2条。主要强调了解释权及实施日期。总之《氧舱规定》是以保证医用氧舱使用的安全性为基本原则的。因此,《氧舱规定》提出了对医用氧舱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各氧舱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等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该规定;各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就理顺了医用氧舱安全监察与管理的关系,也体现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卫生部门今后将联手对医用氧舱进行安全监察管理的机制。2021/3/29星期一252、GB/T19284-2003《医用氧气加压氧舱》2003.9.11.发布,2004.3.1.实施。标准明确规定了医用氧气加压舱的材料、设计、制造、安全附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的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加压介质为医用氧气、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0.2MPa、指进舱人数为1人的成人和婴幼儿(含新生儿)的氧舱。检验分为:型式试验和出厂检验2021/3/29星期一262、GB/T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

于2005.9.14.发布,2006.4.1.实施。它是以保证医用氧舱产品安全性能为主要原则而制定的,是我国空气加压舱制造、安装、检验的技术标准,也可称为产品标准。该标准详细地阐述了对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技术要求,并对氧舱的各主要系统(如供气系统、供氧系统、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制造、检验要求及合格标准,是医用氧舱制造、安装、调试、检验的依据。《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标准适用于加压介质为空气,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0.3MPa的氧舱。标准共分九部分,即: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在这里将着重介绍其中的部分内容。2021/3/29星期一27(1)要求,这部分内容,是对医用氧舱制造、安装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本标准的主要内容。要求共分6个方面分别对医用氧舱制造、安装中的各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①规定了氧舱舱体及配套压力容器的设计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GB150-1998的有关规定,对特殊结构的受压元件的设计应满足的要求。②舱体部分,规定舱体的构成主要是由壳体、递物筒、舱门、观察窗和安全阀等部件组成。对氧舱各个部件的控制内容及制造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如,壳体对接接头的对接焊缝的探伤比例与《氧舱规定》有所放宽,仅要求进行20%射线探伤;对递物筒的尺寸及附件进行了规定;用于治疗的每一舱室应设置不少于2只弹簧式安全阀,不作治疗用的过渡舱至少应设置1只弹簧式安全阀;多人氧舱应设有过渡舱,单独作治疗用的相邻舱室可互为过渡舱使用;单人氧舱的人均舱容≥1.0立方米,多人氧舱的人均舱容≥3.0立方米;多人氧舱应设有独立的水灭火装置等等。2021/3/29星期一28③供气系统,针对医用氧舱的特点,对供气系统提出了要求,主要包括:氧舱供气系统的空压机应选用无油润滑空压机,多人氧舱应配置不少于2组空压机,每组空压机的排量应满足对1组储气罐充气时间不超过2小时;应急排气阀的配置要求及紧急排气的合格指标;噪声控制;升、降压速率的控制等内容。④供氧系统,介绍了供氧系统的组成。带有普通吸氧面罩的氧舱,要求对每位患者配备吸氧动态显示装置,强调了必须配置带有记录功能的测氧仪。测氧仪应有两个采样口,分别与舱室和定标气体连接,舱室采样口的位置应在舱室中部,且伸出装饰板外。舱内氧浓度必须控制在23%以下,当氧浓度超标时,测氧仪应能同时发出声、光报警。由患者呼出的废氧,必须直接排到舱外,且排废氧口的位置应高出地面3米以上;供、排氧管路材质,应采用紫铜管或不锈钢管,密封垫片必须采用铜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供排氧系统管路和管路附件安装前应作脱脂处理等。⑤空调系统,主要强调了空调系统的电机必须设置在舱外,禁用有明火的电热设备,空调控制部分应安装在控制台上;舱内禁止安装采用电加热的设备;控制台上必须配置温度监视仪表,以监控舱内温度,温度传感器应设在舱室中部的装饰板外等。2021/3/29星期一29⑥电气系统,电气系统控制,无论是在《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还是GB12130标准中,都对医用氧舱制造、安装提出了既严格又明确的要求,如照明必须采用冷光源、外照明型式,并应配有应急照明系统;舱内应有无触点的应急声、光报警系统;医用氧舱必须设有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电阻值应不大于4Ω;进舱电压要控制在24v以下;所有可能产生电火花的元、器件,必须移到舱外;氧舱进舱导线不得有中间接头,导线应敷于金属保护套管内,舱内导线与舱内电器接点应焊接并裹以绝缘材料。(2)试验方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用什么方法来检查、确认医用氧舱在制造、安装过程中,是否正确执行了GB12130标准中技术要求的所有规定,提供了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验与试验的方法、要求及合格标准。与前面技术要求的有关条款相对应,做到前后呼应一致。(3)检验规则,规定了医用氧舱检验为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和出厂(交付)检验。2021/3/29星期一301、医用氧舱定期检验的重要性进行医用氧舱定期检验,是医用氧舱安全监察七个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在用医用氧舱进行定期检验的目的,是为了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医用氧舱安全经济运行,尤其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通过对在用医用氧舱的定期检验,还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可以及时发现清除事故隐患,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2)及时发现医用氧舱在设计、制造、安装中留下的“先天性”缺陷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缺陷;(3)及时发现并解决医用氧舱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管理和操作水平。四、医用氧舱的定期检验2021/3/29星期一312、医用氧舱定期检验的期限及内容按照《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医用氧舱的定期检验,分为年度检验和全面检验两种。此外,对于因种种原因非正常使用的医用氧舱,可按特殊情况对待,进行非正常期检验以及医用氧舱安全性能综合技术鉴定。2021/3/29星期一323、医用氧舱的年度检验

根据《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医用氧舱年度检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即:资料审查氧舱舱体及内装饰供、排氧系统和供、排气系统电气和通讯系统安全附件测氧仪及测氧记录仪消防系统舱体气密性试验检验的方法以宏观检验为主,并借助仪表及检测工具对安全装置、设备的完好和可靠性进行确认。2021/3/29星期一33(1)资料审查资料审查的重点及要求如下:1.与医用氧舱及配套压力容器安全有关的制造、安装、修理、改造等技术资料应当齐全,并且与实物相符;2.医用氧舱的管理制度应当符合要求(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医用氧舱操作规程、医护、操舱、维护管理人员的职责、患者进舱须知、应急情况处理措施、氧源间管理规定、安全防火规定等);3.使用(升、降压次数)记录、维护保养记录;4.安全附件校验记录等是否齐全真实;5.维护管理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资格证书的有效性;6.查阅历次检验资料,特别是上次检验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指整改后免于现场复检的)是否已解决或已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2021/3/29星期一34(2)氧舱舱体及内装饰对氧舱舱体的检查,主要包括有:有机玻璃、舱门及递物筒、舱内设施及装饰、氧气加压舱的导静电保护装置等。1、有机玻璃安装在氧舱上的有机玻璃,分为照明玻璃和观察窗玻璃两种,由于工业有机玻璃自身硬度较低,因此,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极易造成擦伤或划痕,对于照明窗而言,若照明灯具选用不当,也会使有机玻璃温度偏高,加速老化,出现玻璃发黄、变脆、透光度下降及银纹等现象。检查氧舱上的有机玻璃,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光线充足的室内,打开氧舱的照明,在舱内、外,分别距有机玻璃200~300mm处,与有机玻璃平面形成一定夹角,用目视(不要正对着有机玻璃)观察,也可借助放大倍数≥5的放大镜检查,看其是否出现老化现象,有无产生银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应重点检查观察窗、照明窗周边的老化情况,如果发现银纹及其它老化现象应进行更换。除此之外,对于有机玻璃的使用时间超过10年或加压次数达到5000次的,即使未发现超标缺陷,也应按规定进行更换。2021/3/29星期一352、舱门氧舱舱门密封性能的好坏,是舱门质量的关键,它不仅取决于舱门自身的加工、装配质量,更主要的是舱门密封圈的选择。氧舱舱门的密封圈,一般为橡胶制品,如果使用时间较长或维护保养不当,容易老化,失去弹性,降低密封性能。对于密封圈的检查,一般除了观察和手感外,必要时,还可通过对舱体进行气密试验,检查舱体泄漏率是否符合要求,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密封圈或调整舱门。目前,单、双人氧舱及部分小型氧舱,仍采用快开式外开门结构的舱门,而最常见的快开门型式有:啮合式(也称回转环式)、撑挡式和卡箍式等。针对这种快开门式的结构,原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在制定的《快开端盖式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早有明确要求,即:对以非手动方法开闭端盖的快开门容器必须设置安全联锁和报警装置,并应满足在锁紧件未完全闭合前,容器内不能增压;容器内部压力未泄放完毕之前,锁紧件不能松开的要求。因此,在检查这种结构的舱门时,重点应检查舱门上的连通阀及安全联锁装置是否完好、可靠;是否能满足安全联锁的锁定压力≤O.02MPa,复位压力≤0.01MPa的要求。对于电动开门的安全联锁装置,应保证在舱内压力>0.01MPa时,电源自动断开,舱门锁紧。2021/3/29星期一363、递物筒医用氧舱上的递物筒,多数也是采用了快开式外开门的结构,因此,递物筒上均配有与舱门相同的连通阀和安全联锁装置。除此之外,为便于观察到递物筒的受压情况,递物筒上还专门配有压力表。对递物筒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检查递物筒的连通阀和安全联锁装置的可靠性,能否达到锁紧压力≤0.02MPa,复位压力≤0.01MPa的要求;②检查递物筒的内、外门盖的密封性是否符合要求,密封圈是否出现老化现象;③检查递物筒上配备的压力表的精度、量程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是所配压力表的起始刻度(0位)与第一刻度线(应不大于0.02MPa)之间应有明显间距;④对在内、外端盖上设有观察窗的递物筒,还应检查有机玻璃是否满足要求。2021/3/29星期一374、舱内的设施及装饰材料对舱内的设施及装饰材料的检查,主要内容有:①舱内的装饰板、地板、座椅、床、柜具及油漆是否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有无证明;床垫、座套、衣服是否为纯棉制品,并经阻燃或抗静电处理;②氧气加压舱应配置舱内导静电装置;③检查舱内活动床的滚轮材质和锁紧装置是否符合要求;④检查舱内配备的灭火器种类是否满足低毒高效能的要求;⑤舱内氧气采样口是否设在舱室中部并且伸出装饰板外,有无堵塞现象,采样管路与测氧探头、流量计连接是否可靠;⑥氧气加压舱舱门液压传动装置中的润滑剂是否采用抗氧化油、脂;有机玻璃舱体的氧舱还应该检查舱体的连接、舱门的结构及材料。5、舱内应急排气阀对于空气加压舱来说,由于舱内的应急排气阀长期处于关闭状态(一般不动作).因此要重点检查排气阀动作的灵敏可靠性,可实际操作一下排气阀,以确定是否有动作不灵活和锈死的现象。另外还应检查排气阀的标记是否清晰、醒目。2021/3/29星期一38(3)对供、排氧系统的检查根据供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不同,检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以气态氧为氧源时,首先应对提供氧源的氧气瓶(氧气储罐)进行检查,瓶体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定检,并在有效期内。2、检查氧气汇流排所用的各种管件、阀件的选用是否正确,如:管件、阀件的材质是否为铜质或抗氧化的不锈钢材质:其次检查它们的动作是否灵活、可靠,全闭时的密封性是否良好,全开时能否畅通:再者要求开关氧气瓶的工具要做到专用,不得随意使用,避免沾染油脂。3、对排氧装置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确认排氧装置的管路及其附件的材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②检查排氧系统的管道有无积水、堵塞现象,排氧是否畅通;③对于设有集水管的排氧装置,应检查排水阀是否灵活;④检查室外排废氧管口是否高出地面3米以上,确保不会产生废氧聚集的现象。2021/3/29星期一394、对供、排氧管路的检查主要包括:①应对管路、密封元件的材质进行确认,即:管路的材质应为紫铜或不锈钢管,密封元件的材质应为铜制或聚四氟乙烯等难燃材料;②检查管道敷设是否合理,如:供、排氧管路是否远离火源、油管、电缆等;穿墙管或地下走管有无套管保护;③检查供、排氧管路的管子有无严重的机械损伤或明显变形,管卡、支架有无松动,供氧时有无振动现象;④对于单、双人氧舱,当供、排氧管路采用氧气软管时,应检查其是否有老化现象产生。2021/3/29星期一40(4)对供、排气系统的检查1、对供气系统的检查包括检查罐体上装设的安全阀、压力表是否在校验期内,根据排污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更换空气过滤器内填料。一般情况下,填料应每年更换一次。2、对供、排气系统管路的检查①供、排气系统管路是否采用无缝钢管;②供、排气系统管路上的弯头不得采用直角对接焊形式;③供、排气系统管路上的密封元件不得采用石棉制品;④检查管路的支架或管卡箍有无松动或损坏,正常送气时有无振动现象;⑤检查管子与管件、阀门的连接情况以及密封是否良好;⑥供、排气系统的管路是否存在影响正常使用的严重机械损伤、管路明显变形及腐蚀等情况。2021/3/29星期一41(5)对电气和通讯系统的检查医用氧舱的电气系统主要包括:氧舱照明、通讯对讲、应急报警以及接地装置等。下面就电气系统主要装置的检查,分别介绍如下。1、氧舱的照明对氧舱照明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①氧舱的照明是否采用外照明型式,且照明必须采用冷光源;②检查氧舱是否配备了应急照明系统,且在供电中断时能否立即自动投入使用;③应急电源持续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④检查舱内的照度和照度不均匀度,均应符合规定的要求。2、氧舱的通讯系统氧舱通讯系统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有:①对讲机及紧急呼叫装置的进舱电源是否符合要求;②检查舱内的连接导线有无破损情况、导线的金属保护套管是否完好、各接头及与电器元件的连接点之间是否采用焊接型式连接,有无松动或脱落现象③检查舱内紧急呼叫按钮是否选用了无电气触点的按钮,应急声、光报警系统是否灵敏、可靠;④检查应急电源在供电中断时,能否自动投入,并支持对讲机和紧急呼叫装置(应急照明及测氧仪)的正常工作。2021/3/29星期一423、接地装置及保护接地阻抗检查接地装置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检查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是否采用焊接型式,且连接点应无漆防锈;②接地线与舱体的连接一般可采用螺丝连接,但应保证接触面的良好接触;③实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欧姆;④当采用金属导线作为接地线时,应采用铜导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10mm2),不宜采用铝导线;⑤对不用电源软电缆或软电线的氧舱,其保护接地端子和为保护目的而与该端子相连接的任何其他部分之间的阻抗,不得超过0.1欧姆;⑥对使用电源软电缆或软电线的氧舱,其网电源插头的保护接地脚和为保护目的而与该点相连接的任何其他部分之间的阻抗,不得超过0.2欧姆。2021/3/29星期一434、氧舱的电源应重点检查的内容:①应严格禁止氧舱舱内装设熔断器、继电器、转换开关、镇流器和电气、动力控制器等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元件;②对多人氧舱应重点检查:a、舱内电线是否带有金属保护套管,进舱电线的布置不能无序且过长;b、舱内电线的敷设是否便于检修,特别是在有接头的部位,应在装饰板上留有检查口;c、舱内所有电线接头及电器元件与导线的连接,都必须采用焊接型式连接,同时还应裹以绝缘材料,各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d、如有信号盒,应检查盒中的接头,不能是插接头连接。③氧气加压舱的舱内电线是否采用暗装形式,舱内除通讯及信号传感元件外,不得设置任何电器元件:④医用氧舱舱内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不得大于24v;⑤检查舱内空调装置的电机及控制装置是否设置在舱外;⑥各种通舱电缆(线)与舱体的绝缘是否可靠。每台氧舱还必须配置应急电源,当供电中断时,应急电源能否自动投入使用,并维持相应的电器工作规定的时间。2021/3/29星期一44(6)对安全附件(安全阀和压力表)及测氧仪的检查对安全阀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审查校验报告,确认报告的有效性;②检查核实安全阀的整定压力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③检查安全阀上的铅封是否完好;④确认安全阀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对压力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检查压力表的精度、量程和数量是否满足GB12130标准对压力表配置的要求;②对在检验周期内更换的压力表,应检查更新的压力表是否满足介质(如:供、排氧系统上应使用专用的“禁油”氧压表)及使用的要求;③核对压力表的检定合格证,确认其是否在检定周期内;2021/3/29星期一45

对测氧仪测氧仪是监测舱内氧浓度的重要仪表,是保证空气加压舱安全使用的关键(对于氧气加压舱而言,则主要体现在治疗效果方面)。对测氧仪的检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对测氧仪进行调试,观察是否出现:无法定标,定标后有明显漂移,反应迟钝,数字显示不稳等现象;②测氧仪的精度与测量范围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实测测氧仪的示值误差应不大于3%,报警误差应不超出1%;③核对氧电极(传感器)的制造时间,确认其是否在有效期内;④对于空气加压舱的测氧仪要根据设定的报警上、下限,实际测试测氧仪的声、光报警功能是否符合GB12130的规定;⑤对于多舱室的大、中型氧舱,要核对每个独立使用的加压舱是否均单独配备了测氧仪及测氧记录仪(氧气加压舱可以仅配备测氧仪);⑥检查与测氧仪配套使用的测氧记录仪能否正常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对与测氧仪连接的管路进行检查,由于测氧仪的采样口与舱内气体出口的连接多采用医用软胶管,时间一长,容易老化、变脆、开裂或脱落,使测氧仪失去了应有作用。2021/3/29星期一46(7)对消防系统的检查应检验空气加压舱舱内灭火器的种类是否符合要求(无毒清水型),并且在使用有效期内,设有水灭火装置的氧舱,对其进行动作性试验,确认其是否能处于工作状态(8)舱体气密性试验按照产品标准规定的试验压力、试验介质、试验温度等要求进行舱体气密性试验,检验舱体的密封性能(舱体的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分别取该舱的使用压力与0.17Mpa二者中的较大值和0.03Mpa,检查舱体的密封性能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2021/3/29星期一47(9)对其它设备的检查除对医用氧舱上述各系统的检查外,还应对医用氧舱的配套和辅助部件进行检查,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检查管路上各阀门的启闭是否灵活、可靠,能否在全闭合状态下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而在全开状态下各阀门及管路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现象;②检查自动操作系统的手操机构动作情况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电动机构或气动机构启闭的外开式舱门应配有手动机构,且手动开门时间不得超过60秒;③检查舱内温度传感器是否安装在舱室中部(有些是安装在舱外的排气管上),传感器是否设置了防护罩且安装在装饰板外;④监控舱内温度的监视仪表,其温度示值误差应不大于2℃;⑤应核实采用液压传导机构启闭舱门的氧气加压舱的液压工作介质,是否为抗氧化油、脂,并检查液压装置的密封情况;2021/3/29星期一484、医用氧舱的全面检验医用氧舱三年期定期检验的内容,是在一年期定期检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氧舱的使用情况,相应增加了部分检验内容,所以医用氧舱年度检验的内容是氧舱全面检验必不可少的内容。下面对全面检验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1)医用氧舱年度检验的内容(2)医用氧舱的配套压力容器医用氧舱的配套压力容器主要包括:气液分离器、储气罐、空气过滤器(空气净化器)等。这些配套压力容器的全面检验项目、要求、结论及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有关条款进行。(3)电气系统检验上次检验后,氧舱的电器元件等进舱导线的布置发生改变的,检验其隐蔽性和防护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