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23分)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1.试题共8页,满分123分(含3分书写),考试时间120分钟。2.将姓名、学校、班级、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一、书写水平(3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二、积累与运用(23分)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将开展“走进传统民俗文化”主题阅读活动,请你积极参加。活动一:传统节日赏民俗(10分)阅读关于春节年俗的短文,请你完善第2~4题。(7分)①春节,是中国人心头最为浓烈的乡愁,它承载着丰富的年俗与深厚的文化底yùn。追sù春节的源头,我们仿佛能看到古人围炉夜话的温馨场景,那份对家的思念与对来年的期盼,在岁月中沉淀,愈发浓烈。②每到春节,人们仿佛从日常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家家户户A.张灯结彩,彩灯高挂,照亮了整个夜晚。红灯笼、彩旗、福字,每一处都透露出节日的喜庆与祥和。街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新的一年喝彩。③春节的年俗,更是让人B.叹为观止。舞龙舞狮、放鞭炮、拜年等传统活动,无一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这些习俗C.周而复始,代代相传,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④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春节的年俗逐渐D.戛然而止,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发扬并传承春节的年俗,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永远流传下去。2.上面语段中,有几个字音字形拿不准,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A.zài 蕴 朔 fǔ B.zǎi 蕴 溯 fǔC.zài 蕴 溯 fù D.zǎi 蕴 朔 fù3.上面语段中加粗成语有一处使用不当,请你选出来()(2分)A.张灯结彩 B.叹为观止 C.周而复始 D.戛然而止4.上面语段中画横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提修改建议或写正确语句)(3分)5.班级要撰写龙年新春祝福短信,请选择合适的含“龙”字的成语祝福我们的父母亲人、同学好友或伟大祖国。要求:至少使用两个成语。(60字左右)(3分)成语示例:龙腾虎跃、鱼跃龙门、龙马精神、卧虎藏龙、生龙活虎……活动二:阅读经典探民俗(5分)6.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等密不可分。为了解传统经典著作中有关“民俗文化”的记载情况,请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参考《经典常谈》的目录,分别推荐相关的章节阅读。(3分)《经典常谈》目录《说文解字》第一“春秋三传”第六诸子第十《周易》第二“四书”第七辞赋第十一《尚书》第三《战国策》第八诗第十二《诗经》第四《史记》《汉书》第九文第十三“三礼”第五(1)想了解八卦崇拜的习俗,可以推荐阅读______。(2)想了解周代先民的生活习俗,可以推荐阅读______。(3)想了解战国时期各种礼仪风俗,可以推荐阅读______。7.阅读了以上推荐的相关章节,你觉得下列关于民俗文化的论述不符合《经典常谈》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2分)A.儒家的丧礼,最主要的如三年之丧,也建立在感恩的意味上;却因恩谊的亲疏,又定出等等差别来。这种礼,大部分可以说是宗教仪式。B.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荀子称这些为礼的三本。C.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相传是伍子胥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竞渡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他的,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也是为了纪念的缘故。D.在人家的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活动三:诵读诗文识民俗(8分)8.在我国传统古诗文当中,处处流传着源远流长的民俗。默写有关民俗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8分)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在《诗经·子衿》中“①,悠悠我思”一句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佩玉的着装习俗;从《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②”,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奏乐的婚嫁习俗;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以看出古人有临别赠诗的礼俗,“③,④”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可以了解唐代知识分子有送诗求仕习俗,孟浩然用“⑤,⑥”表明心迹,希望得到引荐,入仕做官;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⑦”可以看出古人的待客习俗;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⑧,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以看出古代文人有记游的习俗。二、阅读与鉴赏(47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6分)送李侍御赴安西①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之作,两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同。B.“行子对飞蓬”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C.颈联既照应“万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D.最后一句中“雄”字颇有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10.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3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①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②熙熙然回③巧献技,以效兹④丘之下。(节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①笼:收拢;②举:全,都;③回:运用;④兹:这。1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皆出酒食”的“皆”与“皆大喜”的“皆”,意思相同。B.“斗折蛇行”中的“斗”,名词用作动词,指像北斗星那样曲折。C.“水尤清冽”的“冽”指凉,“货而不售”的“货”指卖。D.“全石以为底”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3.【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每划对一处给1分,划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1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一段描绘了“珮环”相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说明唐人有佩带玉器的习惯。B.【乙】文划波浪线句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鸟兽献艺的热闹场景,充满生机。C.【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砍伐拦路之物、最终得见美景的经历。D.【甲】【乙】两文在写景上非常相似,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15.【乙】文和《小石潭记》均为“永州八记”中的篇章,两文的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请根据《小石潭记》来推断乙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2024年2月21日,我们迎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冬日景象。这一天,许多人发现天空中飘落的不再是熟悉的雪花,而是晶莹剔透的“霰”。这一奇特的现象立刻引发了人们的热议,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材料一【气象科普】天气预报主持人张泰源:“霰”,其实是冬季降水的一种形态。雪、霰和冰粒都是固态降水,肉眼来看似乎差别并不大。那么如何分辨雪、霰、冰粒呢?南京市气象台的气象专家支招,通过“两看一听”,从形态、大小和声音就可以将它们轻松辨别出来。首先看形态,雪的形态多呈六角形,花样繁多,从天空是一片一片落下,故有“雪花”之称;霰是由冰粒子组成,为白色不透明状,形态为球状或近球状圆锥形;冰粒则是透明的球状或不规则形。其次看大小,雪的个头小,落地不易碎;霰的直径通常在2到5毫米,落地容易破碎;而冰粒的直径通常小于5毫米,质地硬不易破碎。最后听声音,雪落地比较安静,所以常描述“雪落无声”;霰落地会反弹有声,但声音较弱;冰粒则是落地反弹有清脆声。材料二【古人所见】霰,可不是现在才有的分类。对古人来说,霰,可不是什么冷知识。早在《楚辞》里它就出现过:“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无边无际的霰、雪飞飞扬扬,布满天空的浓云阴沉无光。1076年的正月十三日,苏东坡正在山东密州任上,这天夜晚,友人文勋请了他一桌酒席。他即兴作了一首词,起头一句就是:“帘外东风交雨霰。”也正是对霰的熟悉,1095年的秋天,苏东坡才会写出:“朝来庭下,飞英如霰。”花花朵朵像霰一样坠落。同样对霰很熟悉的谢眺,在离开南京出任宣城太守时,也会写下:“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泪水不禁像霰一般的掉落。任谁读到这一句,都会觉得这也太夸张了吧!(摘编自《扬子晚报》2024年2月22日)材料三【观点争鸣】观点一:自然现象无需大惊小怪有些专家认为,“霰”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出现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什么特别异常的现象。在气象学上,“霰”的出现通常与高空温度的变化有关,当高空温度降低时,水汽凝结成小冰粒,随着气流飘浮到地面,形成了“霰”。因此,“霰”的出现只是表明该地区的高空温度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观点二:预示着气候变化的征兆然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霰”的出现可能预示着气候变化的征兆。他们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而“霰”作为一种降水现象,它的出现可能与大气中水汽的分布和流动有关,也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因此,“霰”的出现可能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材料四【深入分析】那么,“霰”的出现究竟是自然现象还是气候变化的征兆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专家们普遍认为,“霰”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出现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唯一的原因。因为气象变化是极其复杂的过程,“霰”的出现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霰”的出现也可能对当地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某些地区,“霰”的出现可能会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些气象灾害。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霰”的出现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应该认真对待它可能带来的影响。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和霰是冬季固态降水的一种形态,但冰雹则不属于降水的形态。B.雪落地比较安静,霰落地声音较弱,冰粒则是落地反弹有清脆声。C.霰的出现属于异常的气候现象,此种信号提醒人们关注气候变化。D.气候变化必然导致霰的出现,但气候变化不是霰出现的唯一原因。17.阅读前三则材料,说说材料从哪些角度说明霰的。(3分)18.分析材料一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19.“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面对“霰”这一自然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6分)闹花灯曹环琴①“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观长的,是龙灯;观短的,狮子灯……”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在《夫妻观灯》中的经典唱段,唱出了故乡闹花灯的欢快场景,也是当地元宵佳节的必演节目。②记忆里,村里人几乎都会哼唱这段折子戏,而且,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花灯。③父亲是一名电力技师,他制作的花灯,在村里堪称一绝。④农历小年前后,父亲便在老屋后面的竹林,伐一株细长的毛竹。将主干和枝丫切成小段,放入水中浸泡片刻,取出,拿出小刀子,像变戏法似的,翻花舞袖,一段段竹干,瞬间,飞出无数条扁平和细长的竹篾,那是制作花灯的骨架。⑤花灯编制中,姐弟五个常围着父亲,手里拿着制作花灯的红纸、浆糊等,兴奋地打转。父亲微笑着,依次接过我们手中的材料,询问想要哪种花灯。于是,在叽叽喳喳声中,一盏盏苹果、鲤鱼、龙等造型的花灯,陆续呈现在我们面前,点亮了童年的星空,羡煞了全村孩童。⑥幼时,花灯是蜡烛芯,遇到大风偶尔会熄灭,正一片欢腾时,会有些沮丧。后来条件改善了,父亲凭借所学的电工知识将灯芯换成了小电珠,并装上了电池。轻轻一推,风再大,摇曳的灯火也不会熄灭。⑦各式的花灯,在元宵节闪亮登场,又把年味推向极致。⑧与现在举办的大型灯会不同,民间灯会是游动的,花灯队伍在各村广场轮流演出,将欢乐洒向每一个角落。⑨主角是村里花灯队,每村出一支队伍,主打龙灯和狮子灯。闹花灯时动静相宜,部分人高举莲花灯、八宝灯、鲤鱼灯等向四周散开,中间则是青壮年托举龙灯和狮子灯起舞。几支队伍或同台竞技,或依次表演。中间休息时,戏班又登台亮相,黄梅戏名段《夫妻观灯》从不缺席。各色的花灯,在人潮中穿梭;欢快的歌声,在灯海里起伏。⑩配角自然是家家户户自制的花灯。如同献宝,又似参赛,每家都拿出引以为傲的花灯。⑪而我们家的花灯队伍,是村里一道最靓的风景。四姊妹着清一色的服饰:绿色的灯笼裤,印花的红褂子,都是母亲用棉布亲手缝制。而且,四人都梳着两个精致的发辫,扎着父亲从城里买的红绸条。长长的红飘带,造型各异的花灯,在人群中欢呼雀跃,到哪里都是焦点。而年幼的幺弟,身着母亲缝制的棉布劲装,两腿架在父亲双肩,手里提着父亲特制的袖珍花灯,一直憨憨地笑。⑫整个夜晚,人声鼎沸,锣鼓喧嚣,花灯主力和散户配角交相呼应,你方唱罢我登场,重现了“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盛况。⑬转瞬离开故乡已多年,旧时闹花灯的场景,已是清浅岁月里的一道流光。去年正月十五,家族微信群里一张大红灯笼的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留学海外的一个亲戚发的。高悬的大红灯笼,莫不是旧时穿越的某个花灯?也许,老祖宗的有些东西,必定是刻入骨血的,不论时空。(选自《新安晚报》2024年2月16日,有删改)2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由严凤英在《夫妻观灯》中的经典唱段,自然引出故乡闹花灯的话题。B.文章略写了父亲制作花灯的场景,详细描写了家乡元宵节花灯队伍演出的热闹场面。C.从第⑪段“母亲用棉布亲手缝制”“父亲从城里买的红绸条”的细节,可见浓浓的亲情。D.第⑬段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对过去闹花灯的场景的难舍之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21.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3分)父亲微笑着,依次接过我们手中的材料,询问想要哪种花灯。(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线句。(3分)你方唱罢我登场,重现了“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盛况。22.父亲是伟大的,父爱是深沉的。请结合文本,探究“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分)23.临清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保护和传承家乡的非遗。(4分)四、写作(5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一曲《上春山》,我们遇见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其实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见许多美好:一次怦然心动的偶遇,一处从未踏足的美景,一个温暖人心的笑脸……请以“遇见美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1.优3分,良2分,差0-1分。(共3分)2.C(2分)3.D(D.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这里可改为“销声匿迹”。)(2分)4.将“发扬”与“传承”顺序对调。(修改正确即可,共3分)5.示例:龙年临,祝福到。我们祝福父母长辈身体康泰,龙马精神;祝福莘莘学子鱼跃龙门,再启新征程;祝福伟大祖国龙腾虎跃,繁荣昌盛。(恰当运用两个含有“龙”的成语,祝福语无错字、表达流畅准确得3分;恰当运用一个含有“龙”的成语,祝福语无错字、表达流畅准确得2分,共3分)6.(1)《周易》第二 (2)“三礼”第五(《诗经》第四)(3)辞赋第十一(《战国策》第八)(每空1分,共3分)7.C(C.不是“伍子胥”应为“屈原”。)(2分)8.①青青子佩 ②钟鼓乐之 ③海内存知己④天涯若比邻 ⑤欲济无舟楫 ⑥端居耻圣明 ⑦设酒杀鸡作食⑧以其境过清(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给分。最后两空所写诗句与黄河有关即可给分,共8分)9.B(B.“行子对飞蓬”的意思是: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以“飞蓬”喻“行子”,表现的是“行子”的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英姿;“征蓬出汉塞”中的“蓬”指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2分)10.示例:“一杯”中饱含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对友人征途的关心与担忧;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每点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共4分)11.B(B.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2分)12.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译对关键词,语句流畅即可,3分)13.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每处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共3分)14.A(从“闻水声,如鸣珮环”可知,“珮环”描写的是水声。)(2分)15.示例一:乙文表现了作者短暂的快乐掩饰不了内心的孤寂(凄凉、哀怨)、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示例二:乙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落寞、苦闷)、怀才不遇的之情。示例三:乙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抑郁孤独、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共3分)【参考译文】【乙】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