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课件_第1页
清洁生产课件_第2页
清洁生产课件_第3页
清洁生产课件_第4页
清洁生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洁生产1、清洁生产概述2、清洁生产审核简述3、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和方法1、接受清洁生产理念2、了解清洁生产审核方法3、了解企业清洁生产的工作程序内容目的环境环境:相对于主体的客体称为主体的环境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矿藏、草原、野生生物等

.(1979年我国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经修订后正式实施)环境理解:资源、能源、环保;

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可持续发展:为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原材料

非产品输出概念(NPO)

工艺

设备

控制

管理

员工

产品输出

废弃物

废弃物排放(非产品输出)循环/回用生产/服务过程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线性经济循环经济

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基础上发展经济。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有人称之为3R原则。循环经济的发展,从企业角度看有两种形式,一是企业内部,二是企业之间。

消费资源生产废弃物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世界上没有垃圾

温室化肥厂养渔场水泥厂农场炼油厂电厂制药厂石膏板厂热水剩余燃气石膏冷凝水余热蒸汽蒸汽剩余燃气冷却水热水粉煤灰硫污泥肥料肥料热水市区工业共生体系区域循环经济

一、清洁生产的背景

二、清洁生产的概念

三、清洁生产的意义

四、国际清洁生产状况

五、国内清洁生产情况

六、清洁生产政策法规清洁生产概述

一、清洁生产的背景

发达国家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对策。例如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等,以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开始面对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重新审视经济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公害名称时间症状后果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0.12胸闷喉痛几千人发病,60人死亡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10腹泻咳嗽6000人患病,17人死亡伦敦烟雾事件1952.12呕吐胸闷累计12000余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43开始头痛红眼病65岁以上死亡400多人水俣病事件1953开始麻木痴呆180人患病,50人死亡富山事件(骨通病)1955开始到1972年关节痛骨痛、骨折超过280人患病死亡34人四日市事件1961年支气管病患者500多人,死亡10人米糠油事件1968.3眼皮肿肌肉痛5000多人患病,死亡16人,实际受害者超万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时间地点简况后果1949伦敦烟尘和SO2较上周多死75人1952.12伦敦烟尘和SO2、无风死亡12000余人1956.1伦敦烟尘和SO2死亡1000余人1957.12伦敦烟尘和SO2死亡400多人1960.12伦敦烟尘和SO2死亡750多人英国伦敦污染大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在雾天和晴天的比较日本水俣病事件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但是不能不看到,在这种连年的高速增长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隐忧,正面临着来自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挑战,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2003年中国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产出的GDP仅占世界GDP总量的4%。我国创造1万美元GDP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5倍,水耗高8~20倍,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3%。

上述情况表明,如果我国仍以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会使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

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使经济增长现象成为短期行为,难以维持。所以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历史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1)能源、原辅材料的单耗过高,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缺乏最优参数;

(3)设备陈旧,维护欠佳;

(4)废物的回用率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这不仅使大量的产品或原料白白流失,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5)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性;

(6)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高,经济的发展多为粗放型;

(7)员工素质和技能不高,培训制度不健全。

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因素很多,除上述原因外,最重要一条是十几年来将污染控制的重点放在末端治理上,忽视了源头削减和污染预防问题(清洁生产)。

污染治理发展过程随着工业化程度加深,污染物排放已经超过环境自净处理的限度。通过治理污染以减少对环境损害的“污染治理”被证明是昂贵且不值的。随着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资源的价格上涨,有关“最优化生产力”和通过“循环利用”等技术降低成本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强调预防污染源的污染防治理念出现。

清洁生产----更加全面和广泛将工业引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时间直接排放稀释排放

末端治理工业污染防治发展历程被动式环境保护战略反应式环境保护战略主动式环境保护战略末端治理和末端治理的弊端

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只放在环保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上。具体对企业来说只有环保部门来处理这一问题,所以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侧重末端治理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末端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造成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末端治理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末端治理存在污染物转移等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

清洁生产是要引起研究开发者、生产者、消费者也就是全社会对于工业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资源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

污染预防原材料替代

改进生产过程控制

设备更新改造

更新工艺技术

重复使用

产品改进改善管理人员培训主动式环境保护战略

-清洁生产末端处理与清洁生产末端处理采用废物处理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当工艺和产品已经开发出来了,环境问题已经产生时,才考虑污染控制污染控制及环境改善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清洁生产通过综合手段在源头预防污染物的产生污染预防作为产品及工艺研发活动的组成部分污染物及废物被当作潜在资源并可能转变为有价值的产品和副产品

“三废”处理与处置往往只有环境效益而无经济效益,因而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企业难以承受。目前各企业投入的环保资金除部分用于预处理的物料回收、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外,大量的投资用来进行污水处理场等项目的建设。由于没有抓住生产全过程控制和源削减,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量很大,所以需要污染治理的投资很大,而维持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也非常可观。根据废水水质、处理工艺流程及基础设施情况不同,处理1吨水/时需要基建资2~6万元。据统计:处理1吨化工废水需要1~4元,而去除1公斤COD则往往需要2~6元。目前许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使物料流失严重,提高了物耗和产品成本,已经造成经济损失,而流失到环境中的物料还需要很高的费用去处理、处置。使企业受到双重的经济负担。

任一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实际上都是物料,如农药、染料生产收率都比较低,这不仅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的浪费了资源。国外农药生产的收率一般为70%,而我国只有50~60%,也就是一吨产品比国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因此改进生产工艺及控制,提高产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减轻了末端治理的负担。又如硫酸生产中,如果认真控制硫铁矿焙烧过程的工艺条件,使烧出率提高0.1%,对于10万吨/年的硫酸厂就意味着每年由烧渣中少排放100吨硫,多烧出100吨硫,又可多生产约300吨硫酸。因此污染控制应该密切的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末端控制的环保管理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资源不仅不能充分利用,浪费的资源还要消耗其它的资源和能源去进行处理,这是很不合理的。如废渣堆存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废物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废水处理产生含重金属污泥及活性污泥等等,都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成本环境绩效成本环境绩效末端处理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与末端处理对比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比较项目清洁生产系统末端治理(不含综合利用)思考方法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产生时代80年代末期70~80年代控制过程生产全过程控制,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控制效果比较稳定受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产污量明显减少间接可推动减少排污量减少减少资源利用率增加无显著变化资源耗用减少增加(治理污染消耗)产品产量增加无显著变化产品成本降低增加(治理污染费用)经济效益增加减少(用于治理污染)治理污染费用减少随排放标准严格,费用增加污染转移无有可能目标对象全社会企业及周围环境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关系

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两者并非互不相容,也就是说推行清洁生产还需要末端理,这是由于:工业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不能避免产生污染物;用过的产品还必须进行最终处理、处置。因此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永远长期并存。只有共同努力,实施生产全过程和治理污染过程的双控制才能保证环境最终目标的实现清洁生产简介清洁生产指导思想:“预防胜于治理”

关注焦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废物污染产生的最少化最终结果:提高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二、清洁生产概念(UNEP,1989)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缩写CP),是一种创新思想,该思想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有毒原材料,减少或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要求减少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

促进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第二条: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定义的解读思想本质:环境战略、发展理念核心要素:整体预防、持续运用(结果是持续改进)基本特征: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预防性、持续性适用对象: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运用要求:对生产过程—节能降耗、替代淘汰、减量降毒;对产品—权衡整个生命周期;对服务活动—纳入环境因素宗旨: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Cleaner: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比较而言,持续改进,更优化的理念生态效率含义:其一,在资源投入不增加甚至减少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其二,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清洁生产三个基本内容清洁及高效的能源和原材料利用。清洁利用矿物燃料,加速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清洁的生产过程。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物料的再循环;优化生产过程和实施科学的生产管理;进行必要的污染治理,实现清洁、高效的利用和生产。清洁的产品。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产品本身及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或少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产品失去使用功能后,应易于回收、再生和重复利用等。

清洁生产的内涵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强调“源削减”,尽量将污染物消除或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且对最终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从改造产品设计、替代有毒有害材料,改革和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物料循环和废物综合利用的多个环节入手,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工作和技术进步,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清洁生产谋求两个目标: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以减缓资源的耗竭;

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三、清洁生产的意义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它借助于相关理论和技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采取“预防”措施,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及产品等方面与物流、能量、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优化运行方式,从而实现最小的环境影响、最少的资源能源使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清洁生产可以带来的明显好处清洁生产的好处是什么?改善环境状况

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生产力取得竞争优势持续的环境改进清洁生产益处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环境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减少企业的环境风险四、国际清洁生产状况起源: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工行业的污染预防审核概念出现:1976年欧共体在巴黎的一次“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消除造污染的根源”的思想,79年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发展: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