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三套期中综合检测题(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2分)A.脑畔(pàn)眼眶(kuànɡ)海棠(táng)戛然而止(jiá)B.羁绊(jī)登时(dēnɡ)陨石(yuán)天衣无缝(fènɡ)C.凫水(fú)怅惘(wánɡ)山麓(lù)豁然开朗(huò)D.凋零(diāo)家眷(juàn)沼泽(zhǎo)窈窕淑女(zhào)【点拨】B项“陨”应读yǔn;C项“惘”应读wǎnɡ;D项“窕”应读tiǎo。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C)(2分)A.腐蚀劫难嘱咐海枯石烂B.两栖稀疏磅礴草长莺飞C.瞄准萌发油漠大彻大悟D.争讼燎原思慕目空一切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2分)(1)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________。(2)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________的搏击!(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__。(4)在人生道路上,________敢于突破、奋勇前行,________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A.家喻户晓惊心动魄销声匿迹只要……就……B.妇孺皆知惊天动地销声匿迹只有……就……C.家喻户晓撼天动地无影无踪不仅……而且……D.举世闻名惊心动魄石沉大海虽然……但是……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2分)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点拨】A.语序不当,将“圆梦”放在“追梦”之后;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D.缺少宾语,在“灵活”后面加上“的特点”。6.名著阅读。(4分)(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①傅聪(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②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2)《苏菲的世界》的作者是挪威(填国籍)作家乔斯坦·贾德(填姓名)。7.古诗文默写。(7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8.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7分)(1)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3分)环节一:开场白环节二:讲手机的故事环节三:演手机入校园的情景剧环节四:小组辩论会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环节六:班主任或主持人总结(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示例:①如果将手机带入校园,交给老师保管。②把手机当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3)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2分)示例:小明,上课玩手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上课期间,我们应该放下手机认真听讲才对,你说是吗?二、阅读理解(42分)(一)(4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注释】①榫卯(sǔn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1)、(2)题。(4分)(1)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种功效。(2)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另两种功效。而榫卯的另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16.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3分)【材料】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示例一:可以。应该放在第④段中。因为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的连接功用,而选文第④段也正好说明的是榫的连接功用。示例二:不可以。因为材料主要说明榫在家具结构中的重要的作用,而选文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作用。17.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榫卯所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18.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功臣”一词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应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9.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意。(2分)“一榫一卯总关情”关联着人的情感。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奇、伟大,让作者深深为之折服;并由此领悟到,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意思对即可)(四)(13分)拴在琴凳上的十年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⑪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⑫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⑬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⑭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⑯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⑰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⑱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⑲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⑳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20.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时间情节“我”的心理4岁半①开始学琴怯弱学琴的十年往返银川学琴②辛酸痛苦考完业余十级之后③放弃学琴如释重负多年后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④“感激”或“感谢”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一是强调耗费在学琴上的时间长。二是表达了精力、思想完全被学琴束缚的痛苦。三是“我”对学琴有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女俩”比喻成风中飘揺的“两片树叶”,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的艰辛。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2分)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E.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23.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3分)【链接材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练琴,打!……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第一问:“虎妈”就是那类以打骂方式教育孩子的妈妈,而“我”的妈妈在“我”学琴时也是以打骂的方式对待“我”。第二问:示例一: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虎妈狼爸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在孩子尚不能完全自觉自主时,父母监护其成长,采取一些方式促进孩子成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时候也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是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果使用过激的打骂教育方式,损害其身心健康,也很可能酿成悲剧,是不可取的。示例二:“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题,但透过表象,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等浮躁的社会现象,也是促使父母采取极端教育方式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改变“虎妈狼爸现象”,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三、作文(5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自选;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不要原文照抄提示语;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检测卷一、积累与运用(2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凫水(fú)脑畔(bàn)点缀(zhuì)无人问津(jīn)B.亢奋(kàng)褶皱(zhě)追溯(sù)风雪载途(zài)C.潺潺(chán)冗杂(lǒng)磅礴(pàng)黄发垂髫(tiáo)D.踪迹(zōnɡ)疲乏(pí)褪色(tuì)矫首昂视(jiā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狩猎邀请鸡犬相闻草长鹰飞B.挑衅沼泽人情世故阡陌交通C.滑翔羁拌周而复始叹为观止D.闭塞粗糙海枯石烂嘎然而止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那天,谭老师给我讲了好多好多,使得我豁然开朗。B.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天衣无缝,就必须培养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C.他命运多舛,这些年辗转反侧很多地方,依然居无定所,朝不保夕。D.一阵微风吹过,桃树上粉红的花瓣顿时飘落下来,落英缤纷,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端午节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______消化。(2)我单位原公章已作废,自2018年1月1日起______新公章,特此通告。(3)渝贵铁路贵州境内所有车站站名,经贵州省地名委员会______,已经正式确定。A.咀嚼启用审查B.品尝启用审察C.咀嚼起用审察D.品尝起用审查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2分)A.“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B.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D.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④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A.⑥①②⑤④③B.②①⑥⑤③④C.⑥②⑤①③④D.②⑥①⑤④③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生旦净末丑”是戏剧的行当,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B.《小石潭记》《核舟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出自“唐宋八大家”的作品。C.《诗经》中有不少篇目被改编成歌词,如歌曲《在水一方》的歌词就出自《蒹葭》。D.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10.初二(1)班的班主任白老师,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积劳成疾,患病住进了医院。有四位同学代表全班去看望老师,他们都说了一番慰问的话。下列不太讲究说话分寸的一项是()A.白老师,您一心为了我们,把身体累坏了。我们的心里都非常难过,愿您早日康复。B.白老师,你太不注意身体了,一工作起来就没日没夜的,以后一定要劳逸结合。C.白老师,您安心在医院养病,我们会自觉地把班级工作搞好,努力做到您在和不在时一个样。D.白老师,您要注意按时吃药,注意休息,病很快会好的。二、综合性学习(共8分)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某校开展以“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1.【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品味美文】朗读是体会语言美的重要途径。如要让你从老舍、朱自清、冰心的作品中选一篇朗读,你会选谁的哪篇作品?请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3分)作者: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巧妙劝说】为了提高朗读能力,李超同学打算周六晚上收看一期《朗读者》,却被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止。假如你是李超,会如何劝说妈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气蒸云梦梦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3)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与理解(分)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共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阡陌交通____________(2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B.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9-21题。(共10分)一张车票她迈着沉重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蹒跚地向汽车站走去。她没有带一点儿子平日喜欢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忏悔、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劳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她径直走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__________________。耳边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喧闹声,眼角晃动着急匆匆的人影,这是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来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妈妈好!妈妈好!”小男孩抱着妈妈的头,甜甜地说。“妈妈不好!”她的声音在颤抖,嘴唇在嗫嚅,双脚不由自主地跨出了长长的队伍,一下站到这对陌生的母子身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年轻的母亲有点愕然,用睥睨的目光望着她问道:“你是说谁呀?”“我是在说我自己,也是在说你!”她内疚而又真诚地说。“我有什么值得你说的,真是奇怪!”年轻的母亲气恼地回答。“妈妈,我们走!”小男孩摇着妈妈的头撒着娇催促。“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你凭什么不让我走?”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语气是那样凝重。“什么?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年轻的母亲惊诧不已地问道。“是的!”她坚定地说,并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拙文,不,尝尝这颗苦果吧!”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小男孩,好奇地接过报纸,猛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道。“不,不能走,我们补票去!”年轻的母亲说道。18.填在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A.一张巨大的罗网B.一根粗大的绳索C.一条闪光的皮鞭D.一个醒目的感叹号19.为什么“她”感到陌生的小男孩的声音“熟悉而又可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第一自然段的人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当年轻的母亲看了报纸以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试揣摩一下年轻的母亲当时的心理并把它写出来。(3分)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