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一单元进阶2 单元主题任务探究(共65张)_第1页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一单元进阶2 单元主题任务探究(共65张)_第2页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一单元进阶2 单元主题任务探究(共65张)_第3页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一单元进阶2 单元主题任务探究(共65张)_第4页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一单元进阶2 单元主题任务探究(共65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进阶2单元主题任务探究(共65张)

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文学阅读与写作

进阶二单元主题任务探究

任务一绽放多彩青春

01

任务二把握现代诗歌与小说的阅读方法

02

任务三写作训练:学写诗歌

03

点击右图进入…

谢谢观看THANKYOU!

W

浅仰芹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感悟一诗歌里的青春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创作诗歌的年代和当时的年龄,结合时代背景,完成下面表格。

篇名写作时间艺术形象(年龄)作品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青春情怀

《沁园春·长沙》1925年秋诗人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919年秋新文化运动的个性解放精神

《红烛》1923年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奉献、牺牲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1962年远赴青海,遭受不公正待遇

《致云雀》1820年夏将自然人格化,寄托光明和自由

[答案]

篇名写作时间艺术形象(年龄)作品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青春情怀

《沁园春·长沙》1925年秋“我"32岁诗人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写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919年秋“我”27岁新文化运动的个性解放精神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红烛》1923年“我"24岁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奉献、牺牲精神爱国奉献与赤诚

《峨日朵雪峰之侧》1962年“我”26岁远赴青海,遭受不公正待遇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致云雀》1820年夏“我"28岁将自然人格化,寄托光明和自由对自由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2.请结合表格内容分析以上作者(或作品主人公)的青春特点与时代有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他们的青春特点都打着典型的时代烙印。毛泽东、郭沫若和闻一多所处的时代,中国积贫积弱,他们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所以他们才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自己的赤子之情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昌耀在特殊的年代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没有消沉,所以他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热爱。雪莱生活在英国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感悟二小说里的青春

3.本单元的小说时代背景不同,表达的青春情怀同样感人。请阅读两篇小说,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作品作者写作时间作品主人公时代背景作品抒发的青春情怀

《百合花》

《哦,香雪》

[答案]

作品作者写作时间作品主人公时代背景作品抒发的青春情怀

《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小通讯员解放战争为正义事业献身,真诚、善良

《哦,香雪》铁凝1982年香雪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对文明的追求

◎感悟三我们的青春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截至2019年10月,年轻的中国女子排球队靠着女排精神已五次蝉联世界杯冠军,十次获得三大赛冠军。有人欲采访载誉归来的女排教练郎平,想以“青春”为主题进行报道。

请你思考:此处的“青春"应有哪些内涵?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①女排队员们年轻,英姿飒爽,靠着女排精神,创下一流业绩;②郎平带领女排屡创佳绩,年龄再长也永远青春。(言之成理即可)

5.请给自己写一封三行情书,表达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华丽地跌倒/再若无其事地爬起来/感谢那个脸皮厚、不放弃的自己。

(示例二)哪怕韶华易逝/年少青春不再/心里依然住着一个天真小孩。

◎探究一把握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1.本单元五首诗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请阅读这些作品,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作品所用意象情感(主旨)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答案]

作品所用意象情感(主旨)

《沁园春·长沙》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江、舸、鹰、鱼等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

《红烛》红烛燃烧自己,创造光明

《峨日朵雪峰之侧》雪峰、太阳、山海、罅隙、雄鹰、雪豹、蜘蛛生命卑微,但依然努力;生命渺小,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

《致云雀》云雀、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草地、花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光明的歌颂,体现了为建立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第2课的四首诗歌同属现代诗作,在结构或韵律方面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课四首诗歌虽同属现代诗作,但在结构、韵律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其中,《致云雀》格律较为严格,可划入现代格律诗的范畴。其他三首则可称为自由体诗。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全诗共七行,每行长短不一,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读者低吟浅唱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戛然而止。②《红烛》整首诗诗行长短自由不齐,诗节大小不一,字数也不相同,但整体格局仍然大致是匀整均齐的,九小节中,每节都以“红烛啊!”为开端,复沓式的反复吟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思想情感的不断变化,行节之间层次鲜明,逻辑关系清晰可循。③《峨日朵雪峰之侧》可以看作一首较典范的自由体诗。它不受格律限制,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④《致云雀》极富音乐美感。全诗由二十一个诗节构成,每节五行,前四行较短,最后一行较长,形成了先急后缓的效果,与云雀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构成一致。全诗节奏流畅激昂;诗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韵脚排列整齐,一般是隔行押韵,最后一行重复押韵,给人一种回旋往复的音乐之美。

◎探究二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

3.《百合花》与《哦,香雪》在叙述视角上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效果?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①《百合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即整个故事是由参与到情节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作为故事人物讲述出来的。如在“护送”这一情节中,叙述者“我"作为一个临时被派到前沿包扎所去的女文工团员,性格开朗,落落大方,而刚参军的小通讯员正好相反,叫他护送一个女同志到包扎所,似乎比接受一次战斗任务艰巨多了。由于叙述者“我”参与到事件中,在与人物的交往过程中对人物的行为进行了叙述,并使叙述者“我"的思想感情与隐含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一致,因而,读者能透过作品感受到带有浓重的感彩的人物——一个外表朴素整洁、充满青春活力、纯真可爱的小通讯员形象。②《哦,香雪》则采用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角度,既居高临下俯瞰远观,又探幽入微细品细察,一切景象都自然顺畅而灵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叙述方式既表现出自由性,又表现出精致性。小说不断地调整观察和描写的焦距,由点到面、由面到点地表现台儿沟山村、台儿沟姑娘、台儿沟的香雪和香雪的铅笔盒的既多重又单一的形象,给小说增添了意趣,给读者创造了情境感。

4.《百合花》和《哦,香雪》都刻画了年轻女性的形象(新媳妇和香雪),请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并总结一下她们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是一个美丽、纯洁、善良、高尚的形象。(具体分析见“第3课篇目一《百合花》中[任务设计]T1”)小说不仅写出了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的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

《哦,香雪》中的香雪则是美丽清纯、纯真无邪、渴求进取、淳朴自尊、坚毅执着的形象。①美丽清纯: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②纯真无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③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④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子鸡蛋留下;香雪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⑤坚毅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百合花》和《哦,香雪》刻画了不同时代的年轻女性形象,这些形象都具有纯真质朴的人情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请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回忆。

【范文借鉴】

佳作赏读亮点评析

远方每一次怀念都是情感的一次停顿甚至连五月的遐想,都布满了忧伤是谁按捺住心跳去聆听一朵花远走季节的声音将最瘦最轻的梦悄然失落在孤独的夜里(1)岁月给了我们与整个世界的疼痛与生俱来的虚弱,混迹其中在这浮华的年代喘息苍白心伤,不堪一击而天空中远去的一行飞鸟那声声鸣叫已然正把昨日的温暖轻轻遗忘(2)今天,我不再为五月以及五月里的雨水而伤感只是穿过池塘那一朵盛放如雪的睡莲,呼唤疼痛的人,是否能够相信远方还在——(3)(1)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悲凉,这无疑是诗人真情的流露。“每一次怀念/都是情感的一次停顿/甚至连五月的遐想,都布满了忧伤”,将这种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就是“去聆听一朵花远走季节的声音”。我们有时候很无奈,可能每个人都有过内心的悲凉,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心境。日子就如水般流淌,从快乐到忧伤。(2)在生命中,某一时刻,某一瞬间,我们都会陷在某种情节里做旁观的闲人,想用缄默代表坦然自若。在浮华的年代里,我们都是卑微的尘埃,将岁月留给我们的痛深埋在了心底,“喘息"苍白”无疑是诗人勾勒出来的众生相。即使还可以聆听到远去的鸟鸣,一切却都在冷却。诗人给读者营造了一个现实的情境,生动地说明了我们的困惑和彷徨。诗人也把读者深深地带进了诗里,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岁月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是这些伤痛吗?是这些挫折吗?显然不是。远方,到底有多远?远方有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们。(3)诗人告诉了我们,“那一朵盛放如雪的睡莲,呼唤/疼痛的人,是否能够相信远方/还在——”,此时诗人的潜台词就是——相信。诗人选取“睡莲”这一意象,赋予其圣洁的含义,用一朵“莲"来安抚那些伤痛和悲凉,在淡淡的荷香中,让心灵释放。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真我、寻找快乐,这样生命才有色彩,而那“远方”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只有痛过,才知道珍惜,珍惜心中的远方。人生里有了远方,生命就不再苍白,不再无奈。

写作亮点借景抒怀

亮点评析《远方》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诗人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情感,通过情、景的交互变换再现诗人心中的感伤,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也反映出诗人满怀信心的念头。诗人留给读者的不是无奈,不是失望,而是希望。远方,是希望。把心灵放飞,到远方去流浪,在流浪中拂去阴霾。不是远方有梦想,而是梦想就在并不遥远的远方。

学写诗歌

1.抒写真情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表现出了我们国家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诗人往往要借助诗歌精练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抒写生活感悟。

写诗歌,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这里的情感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如果是虚情假意,是写不好诗歌的。但诗歌里的抒情,也是借助意象来完成的,并不能单纯地靠直抒胸臆来完成。比如写秋天的诗,那么诗歌里必须有秋天的意象,而并不能单纯地喊口号:“秋天,真美!我爱你,秋天!"这不能称其为诗。

2.选择意象

诗歌创作过程中,作者对外界事物心有所感,需要借助于某个特定具象,然后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营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读者阅读时才能在这个艺术天地里进行二次创作(审美过程),还原诗人所见所感,获得内心的共鸣和审美愉悦。

所以,意象的选择和营造是诗歌创作的关键和基础。准确而独特的意象,可以引导读者更便捷更顺畅地进入诗人所营造的艺术天地,更深入地抵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那么,如何选择意象呢?

(1)心中有画面。诗人在下笔之前,如果心中有清晰的画面,就很容易有针对性地选择物象,从而自然地将心中的情感(意)表达出来。如《沁园春·长沙》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画面清晰,意象鲜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美山川的赞美之情。

(2)融情于意象。在诗歌里景是以物象的形式出现的,是意的客观载体,是诗人用来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工具,是为诗人传递“意"服务的。诗人一旦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志、意,寄托在意象上,便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3.注重韵律

从古到今,诗歌语言最大的特点是押韵。押韵是指相关语句末尾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古代诗歌押韵要求严格,现代诗歌就比较宽松。押韵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更富感染力。如“从池塘里掬一捧清凉/从果园里捎一股醇香/秋来了/唱着一支金色的歌/来到城里/来到村庄”“你唱落叶的苦涩和苍凉/但并没有失望和悲伤/你唱秋收的喜悦和辉煌/但并没有自负和狂妄”,读来十分上口。

除了押韵,诗歌语言还讲究新奇精美,富有跳跃性。诗歌写作中用于传达诗歌意象的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熟悉的语言,而是一种新奇的精美的变形语言。初学诗歌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这种诗歌语言能力的贫弱。

请选取一个自己喜爱的物象,如梅花、牡丹、竹子、小草、树林、溪水、雪花、烟花、流星、太阳、月亮、烛光、路灯等,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首诗,把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寓于诗中;立意自定,行数不限。

【写作指导】(1)写作要求:①选择自己喜爱的物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③揭示蕴含在生活中的哲理。

(2)拟题指导:用物象作标题,明示写作主体。

(3)布局构思:首先确定自己喜爱的物象(可以是材料中的示例,也可以另选其他物象);其次围绕选定的物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外形、特性、内在神韵、象征意义等方面);最后确认该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4)分节呈现:可以从内容和句式两个方面确定分节形式。

【佳作展台一】

我是一棵无名小草

我是一棵无名小草,

狂风暴雨之中挺直了腰,

风吹雨打之后依然不倒;

动荡的大地之中落地生根,

苦难的逆境之中不屈不挠。

我是一棵无名小草,

身躯虽矮志气不小,

风雨之中任我招摇;

绿色的赤心一直在燃烧,

梦想比海更远比天还高。

我是一棵无名小草,

容颜不改青春不老,

泪水淹没不了我的骄傲;

生命在匆匆交替中短暂一生,

价值在沧海桑田里绵延荣耀。

【点评】本诗语句生动,意象丰盈,意境诱人,诗意浓郁;在结构上以“我是一棵无名小草”领起全诗,强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字字句句饱含真情。

【佳作展台二】

竹子

竹子,当最深情的笔

触摸你的枝叶

你沙沙的声音

便开始诉说

一个经久的故事

你捅破最后一层土

捅破第一层阳光

来到这个世界

你一节节地前行

旧的节点

被新的节点代替

新的节点

被更新的节点代替

我总是想用自己的脚步

来度量

你走过一节的长度

我的脚步

有时并不从容,而你却是

节节不退

竹子,现在是冬天

我的世界,有可能会下雪

而你的世界

永远没有冬天

这,让我欣慰

【点评】本诗以竹子为描写对象,围绕着竹子的生长特性,赞美了竹子节节向上、永不退却的精神;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竹子和“我"的对比,含蓄地揭示了人生哲理,给人以启示。

11/11单元综合练(一)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题。(13分)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小河"流过“森林”,流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

D.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

C[C项,“大海"暗喻的是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的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的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

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裙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本诗语言特点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运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D[D项,应是运用反复,显得韵味悠长。]

3.请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3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我是一条小河》全篇五节,可分为三个感情层次。第一层次(第一节),一对男女青年“无心”相遇,却一见钟情。第二层次(第二、三节),“小河"一腔柔情地拓展和抒发,充满了爱的愉悦和甜蜜。第三层次(第四、五节),风云突变,情势陡转。年轻人的爱情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爱的甜蜜转为无奈和悲伤,委婉地表达了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哀怨中见执着。

[答案]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

4.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构思新颖、意境优美的爱情诗。它的主要手法是以人拟物,借景抒情。诗作把“我”比作柔波荡漾的“小河”,这是诗人心灵的映像,也是诗作的中心意象。

[答案]①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②而“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每条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3分)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一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儿,一小点儿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儿。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儿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儿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儿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着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看来,是一个聋人。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老乡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老乡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人,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听不见,还不会说话。伍原只得利用自己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老乡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老乡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老乡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老乡。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老乡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老乡挣脱了出来,急忙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转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及时送到部队,始终以执着的信念、乐观无畏的心态勇敢地前行。

B.“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这句话表明如豆的一小点儿光给伍原带来了继续前行的希望,也预示着他会成功完成任务。

C.老乡虽然又聋又哑,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上下打量伍原,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终给了伍原帮助。

D.老乡又聋又哑,出乎伍原的意料,使本来看到希望的伍原感到绝望。一路上的疲惫、辛苦涌上心头,使他放声痛哭。

A[A项,“始终以执着的信念、乐观无畏的心态勇敢地前行”错误,由原文可知,伍原的内心也有过恐惧、挣扎和无助。]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连续运用多个“没有"灰蒙蒙”,暗示了环境的死寂与空旷,与战士伍原不轻言放弃的内心形成强烈的反差,扣人心弦。

B.“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叠词的使用,既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又舒缓了紧张的氛围,表明伍原要顽强活下去的决心。

C.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写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表现了老乡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D.本文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D[D项,“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错,应是给了近乎绝望的伍原以力量、勇气和希望。]

7.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主人公伍原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梳理情感变化,需要从小说结构入手。小说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本小说由环境描写开始,压抑荒凉的自然环境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无助和恐惧,向北走了数小时,还是没有任何与人有关的迹象,加上详细的心理描写,无不表现出主人公的窒息和无望。这是小说的开端。看到“如豆的一小点儿光”,是小说的发展,此时伍原心里燃起了巨大的希望。伍原与老乡“搏斗”是小说的高潮。因为不肯还手,伍原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而且老乡是聋哑人,此时伍原的内心是绝望的。老乡了解了伍原的身份后,给伍原指明了部队前进的方向。这是小说的结局。此时伍原心中充满信心,坚定无畏。

[答案]主人公伍原的心理变化过程:恐惧无助—燃起希望—悲观绝望—坚定无畏。(1分)①小说开篇低沉压抑的环境让伍原感到窒息、恐惧;向北走了数小时,仍旧荒无人烟,让伍原感到无助。②看到不飘忽、不闪烁的一小点儿光,伍原似乎看到了希望。③在与聋哑老乡的“搏斗"中,伍原疲惫至极,内心充满了绝望。④老乡为伍原指明部队前进的方向,使他信心倍增,坚定无畏。(2分)

8.小说中多次提及“泪水”,请简要概括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文中出现过“泪水"的地方圈画出来。其次,结合上下文弄清楚伍原每一次流泪的原因。最后,总结“泪水”的作用,分析其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小说开头,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水;等到发现了灯火,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聋哑老乡无法知道他是共产党,他又流下了委屈无奈的泪水。据此可知,泪水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情节,展现了伍原的心理变化过程,令伍原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答案]①泪水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②泪水使得伍原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③泪水串起了整个故事情节。(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

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征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曰:“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是日,黜万纪,使还家。冬十月,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抟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①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①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在洛阳开天策府,唐俭为天策府长史。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B.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C.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D.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C[“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意思是“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累;收地租,(是)重收赋税”,可见“修洛阳宫,劳人”与“收地租,厚敛"为并列关系,句式对称,应该分别断开,因此选C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壬申,壬为天干第九位,申为地支第九位,古人常用干支相配之法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御史,原为史官,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职能为监督军政要务,正风肃纪,纠劾不法等。

C.加,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可表示官职升迁,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迁、陟、拜等。

D.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记录帝王言行的职官。

C[C项,“拜”指授予官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由工匠谈论何为良弓,唐太宗自知不能尽晓天下之理,随即广开言路,向五品以上京官了解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

B.皇甫上书激怒了唐太宗,魏征认为应体谅臣子的忠贞之心,之后又指出皇帝近来不喜直谏,希望他像原先那样豁达。

C.唐太宗以史为鉴,以尧、舜为榜样,重视贤才轻视银钱,并因此罢黜不进贤才而专言税银之利的治书侍御史权万纪。

D.因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的坏事,唐太宗提出要看一看起居注,结果被褚遂良、刘洎反驳了一通,最后放弃了。

D[D项,“因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的坏事"错误,属无中生有。]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4分)

译文:______

______________

(2)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所乏者非财也,判断句式;但,只;恨,遗憾;利民,利于民众,使百姓获利。每处1分)

(2)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行为,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望君主不敢做坏事,我没听说(君主)亲自取来观看记录的。(书,记录;备,详细;庶几,希望。每处1分,大意1分)

13.唐太宗打猎时,先“笑”后“悦"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笑”是因为拔剑斩豕的得意(嘲笑、讥笑唐俭也对),“悦"是因为唐太宗明白了唐俭话中要在国家政务上有作为(别在打猎上逞雄)的劝谏之意。

【参考译文】

闰三月二十日,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木材’。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笔直,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会直。’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别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怎么能全部通晓呢!”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并且多次延请召见,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累;收地租,(是)重收赋税;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太宗勃然大怒,对房玄龄等人说:“德参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这样才适合他的心意吗!”想要治他诽谤罪。魏征劝谏说:“当汉文帝在位时,贾谊上书,说有可为它痛哭的是一件事,可为之流泪的是两件事。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王的心,所谓狂夫的话,圣人加以选择,希望陛下明察裁断。"太宗说:“朕怪罪德参这类人,那么谁还敢再说话呢?”于是赐给(皇甫德参)二十匹绢。另一天,魏征又上奏说:“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是过去那么豁达了。"太宗于是对皇甫德参另加优厚的赏赐,授予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章说:“宣州、饶州的银矿大加开采,每年可得到银子几百万缗。”皇上说:“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与其多得到银子几百万缗,怎比得上得到一个贤能的人才。你不曾进荐一个贤才,黜退一个不肖之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过去尧、舜把璧玉扔进深山,把珍珠投进沟谷,东汉的桓帝、灵帝就聚集钱财作为私人储藏,你想用桓帝、灵帝的下场等待我吗?"这一天,黜退了权万纪,让他归还家里。冬季十月份,唐太宗在洛阳苑中打猎,有一群野猪突然从树林中冲出,太宗拉弓,连发四箭射死四头野猪。一头野猪突然跑到太宗面前,碰到了马镫。民部尚书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斩杀野猪,回头笑着说:“天策府长史没有见过我搏杀贼寇吗,怎么这样恐惧!”唐俭回答说:“汉高祖凭马上功夫得天下,不以马上功夫治理国家。陛下凭英明威武平定四方,难道还要对一头野兽逞雄心吗?"太宗高兴,因此停止狩猎,不久提升唐俭为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季四月二十七日,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兼管起居注的事,所记载的我可以看看吗?”(褚遂良)答道:“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行为,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望君主不敢做坏事,我没听说(君主)亲自取来观看记录的。"太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记下它了吗?”(褚遂良)答道:“我的职责在于秉笔直书,不敢不记录。"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人也会都记下来。”太宗说:“的确这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6分)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14.下列对本词体裁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词牌是“菩萨蛮”,词题是“黄鹤楼”,属于小令,小令或单片或双片,也有多片。

B.词的开篇,词人以俯仰视角来谋篇布局,凭依高处,纵目落笔,取势辽阔旷远。

C.词的上阕中,词人运用“象征”“叠词"手法,表现出了凄迷、压抑的社会背景。

D.上阕末句中的“锁”字既呼应了前面的“穿"字,又形象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

B[B项,“俯仰”应为“俯瞰"。]

15.词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所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以及决心斗争到底的豪情。②首先,黄鹤楼周围的凄迷沉郁的景象触动了词人的心事:国家和民族不能自主、自由。③然而,很快他便从这种悲郁的情绪中走出来,发出了“心潮逐浪高”的心声,愿意与反动派一决高下,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每点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

(2)《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

(3)《沁园春·长沙》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__,___。

[答案](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交相辉映喧闹无比络绎不绝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喧闹无比连绵不断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热闹非凡络绎不绝汁醇味正

D[第一空,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相互映衬:互相映照、衬托。两者意思基本一致,前者的对象一般为光亮、色彩等,因而更突出“光彩”的特点。根据语境,两者皆可,但前者更好。第二空,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喧闹无比:喧哗热闹。两者都有“热闹"的意思,后者还有“喧哗”之义。根据语境,前者更合适。第三空,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连绵不断:指连续不间断。两者都有“不断"之义,但前者的对象为车马、行人。从对象看,前者更合适。第四空,汁醇味正:滋味、气味浓厚纯正。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前者强调浓厚纯正,后者突出“原来的”。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与“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结构不一致;二是“导致"用词不当,“导致”常用于不好的结果。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全部修改正确。]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分析对偶句的构成,需将对偶句分解,根据其属性指出对应的词或短语。第二问要求分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需根据对偶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构成:“剪纸灯谜"对“秧歌花鼓”是名词对名词,“描绘"对“传播”是动词对动词,“城乡风物"对“时代精神”是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上下联之间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尾字仄起平收。(2)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①,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②,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③,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材料从南极雪变色现象说起,介绍了变色的原因,最后指出这种现象的警示意义。从括号前后内容来看,括号内的句子应为对前面雪变色现象的分析,并能引出雪衣藻这一后文叙述对象,A、B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变色”,C、D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因此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前者说“雪变色是……的结果”,后者说“雪变色是因为……”,前者与括号前的句子衔接更紧密。故选A。]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与“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形成转折关系,从“一旦阳光足够温暖"反向推理可以得出此处答案为“在寒冷的冬季”。②处,由“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可推出此处答案为“生长期呈绿色”。③处是“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的结果,再联系后句“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以推出此处答案为“加快融雪速度"。

[答案]①在寒冷的冬季②生长期呈绿色③加快融雪速度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首诗歌。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请运用单元任务中学到的诗歌的写作知识,选取一种典型意象,选择一个角度,写一首诗歌,抒发对母亲真挚的情感。

【写作指导】写作时,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将思想感情和具体形象有机结合,还要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运用凝练、含蓄的语言,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佳作展台】

拿起煎饼想起娘

赵西伟

看到炊烟升起的村庄

我就想起自己的家乡

拿起煎饼,我总是想起娘

有人说,沂蒙山的煎饼书写着曾经的苦难生活

映照着沂蒙女性伟大母爱的光芒

的确是这样

在那个贫穷的时代

沂蒙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

就是因为有疼我们、爱我们

能为我们烙煎饼的娘

每次烙煎饼的头天晚上

母亲把孩子们哄上床

院子里就响起母亲推磨的声响

直到孩子们全部进入梦乡

有一回,被惊醒的我透过窗户

看到母亲还在推磨

寒冷的院子里已落了一层晶莹的霜

天不亮,母亲就开始烧火烙煎饼

那时候,烧的是树叶麦糠

浓烟弥漫在低矮的厨房

烟熏火燎里,母亲任凭汗水流淌

默默地从鏊子上揭下煎饼一张又一张

那时的煎饼,粗糙又僵硬

围在母亲的身旁,我们却总是吃得那么香

有人说

有烟火的地方才有村庄的景象

有娘才会有家的模样

在那个贫困的时代

是母亲的勤劳,让寒冷的生活热气腾腾

是母亲的煎饼,让苦难的岁月充满欢乐和希望

第一次去外地上学离开家乡

母亲仔细为我挑选了一大包袱煎饼

把我送到村口的路上

站在那里

年少的我没有回头张望

背着温暖的煎饼,我觉得娘就在我身旁

许多年后,母亲说:

那时看着我自己一个人走,她的心像被揪走了一样

刚到学校时,半夜里,有位同学突然放声大哭

他告诉老师,他想娘

借着微弱的星光

看着窗户上那一大包被的煎饼

我的眼泪也不由得滑落脸庞

那晚,喧闹的宿舍没有一点声响

我知道,同学们和我一样在想自己的娘

日子像河水一样流淌

吃着母亲烙的煎饼,带着母亲的期望

我们一天天成长

有的去了遥远的地方读大学

有的翻山越岭去戍守边疆

但无论在天涯,在海角

总会有煎饼寄到我们手上

因为我们在什么地方

母亲的牵挂就在什么地方

她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上煎饼

吃不好睡不香

沂蒙山的煎饼啊

有粮食的芳香,有游子乡愁的忧伤

更有母亲山高水长的念想

沂蒙山的儿女啊,拿起煎饼怎能不想起娘?

岁月像河水一样的流淌

往日冒着炊烟的贫穷的家乡

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那漆黑的鏊子,那曾经打过我们的烧火棍

已经不知去向何方

我们的母亲啊也已经白发苍苍,

每次回家,我们还是像从前那样

捧着买来的煎饼围在娘的身旁

餐桌上的食品是各式各样

但煎饼总是被我们情有独钟地捧在手上

这绝不仅仅是因为饮食的习惯

更不是我们故意做出矫情的模样

因为在我们心里,家乡的煎饼才最有营养

因为在我们心里,家乡的煎饼最能给我们力量

因为在我们心里

一起捧着煎饼围在桌旁

才是一家人的景象

因为,捧起煎饼,我们就想起娘……

【点评】诗歌通过“煎饼"这一意象来抒发对娘的深情。“煎饼”是全诗的线索,使抒情更加紧凑集中。“煎饼"这一意象,承载了作者对娘的深情,比直接赞美娘更含蓄,更能打动人。诗歌的第一节,选择两对相关联的抒情意象,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到浓烈的乡土情感中。结尾部分通过一组排比,蓄积气势,营造了强烈的抒情氛围,对煎饼对娘进行了充分而又深情的讴歌和赞美。整首诗歌押的是“ang”韵,一韵到底,语气舒缓,文脉绵绵不断,情思悠悠不虑,具有打动人心的感染力。

19/19单元综合练(一)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题。(13分)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小河”流过“森林”,流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

D.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的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的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

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裙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本诗语言特点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运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3.请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3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3分)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一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儿,一小点儿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儿。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儿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儿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儿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着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看来,是一个聋人。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老乡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老乡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人,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听不见,还不会说话。伍原只得利用自己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老乡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老乡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老乡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老乡。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老乡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老乡挣脱了出来,急忙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转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及时送到部队,始终以执着的信念、乐观无畏的心态勇敢地前行。

B.“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这句话表明如豆的一小点儿光给伍原带来了继续前行的希望,也预示着他会成功完成任务。

C.老乡虽然又聋又哑,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上下打量伍原,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终给了伍原帮助。

D.老乡又聋又哑,出乎伍原的意料,使本来看到希望的伍原感到绝望。一路上的疲惫、辛苦涌上心头,使他放声痛哭。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连续运用多个“没有"灰蒙蒙”,暗示了环境的死寂与空旷,与战士伍原不轻言放弃的内心形成强烈的反差,扣人心弦。

B.“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叠词的使用,既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又舒缓了紧张的氛围,表明伍原要顽强活下去的决心。

C.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写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表现了老乡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D.本文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7.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主人公伍原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小说中多次提及“泪水”,请简要概括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

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征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曰:“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是日,黜万纪,使还家。冬十月,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抟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①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①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在洛阳开天策府,唐俭为天策府长史。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B.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C.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D.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