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分项专练(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专题-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分项专练(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专题-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分项专练(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专题-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分项专练(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专题-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分项专练(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古诗词鉴赏(解析版)(六年中考真题)【1-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古诗鉴赏阅读下面的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释)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于景物描绘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面貌。B.“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深秋时节野菊竞相开放、诗人与郡僚举杯畅饮的画面。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D.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2)赏析“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的妙处。【答案】(1)D(2)示例1:“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子群山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示例2:“争”,化静为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D.有误,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特别是从“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潇洒和从容。故选D。(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诗句“霜林落后山争出”的“争”,是争相恐后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又化静为动,赋予了“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傲岸不屈、豪放达观的精神,从而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风骨。据此理解赏析作答。【点睛】赏析与译文:《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间。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译文: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2-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摊破浣溪沙①明·陈继儒梓树花香月半明,棹②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注释)①词牌名,为“浣溪沙”的别体。②棹:用桨划船。③鱼罾:渔网。8.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一句的妙处。9.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的画面。【答案】8.示例1:运用多感官写景的手法,花香是嗅觉,明月是视觉,渔歌、虫鸣是听觉,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示例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梓花、明月是静景,渔歌归航是动景,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示例3: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用草虫鸣叫衬托渔船归航后的宁静,写出了夏夜渔村的宁静、清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9.示例:翠竹修长,茂密成林,茅屋掩映其中。宁静的夜色里,纸窗内亮着一星灯火,不时飞出几句读书声。【解析】8.考查赏析诗句。这两句诗意为:梓树花开,满院清香,月影半明,更显清幽。有渔人唱着渔歌回来了,夹杂着草中不知名小虫的鸣叫声。其中的“花香”是嗅觉,“月半明”是视觉,“棹歌”与“草虫鸣”是听觉。“梓树”“月”是静景,“归去”是动景。作者调动各种感官,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渔村夏夜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联系作者情感可知,这种景物蕴含着作者闲居渔村的愉悦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意。9.考查描绘句中画面。开放类试题,尊重词句原意,描写生动形象即可。如:一间茅草屋的周围种满了修长的翠竹,茅屋就掩映在其中。茅屋的纸窗里有灯光透出,随灯光一起透出的还有几句读书声。【3-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行香子·秋入鸣皋①许古②秋入呜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细数闲来,几处村醪③。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④。【注】①鸣皋:指鸣皋山,在河南嵩县东北。②许古:是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这首词是他辞官归隐后所作。③醪(láo):浊酒。④消摇:即逍遥。A.“窗间岩岫,看尽昏朝”中一个“尽”字,既写出看山时间之久,又写出看尽山峦之变化,表现了词人陶醉于自然的情态。B.“醉模糊、信手挥亳”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摆脱了官场羁绊,恣情饮酒的醉态,借酒消愁,抒发了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之情。C.本词上阅侧重写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下阙侧重写人,通过生活场景和细节表现人物情态志趣。D.这首词所表现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与《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相似的。【答案】B【解析】B项“借酒消愁,抒发了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之情”的理解不正确。“醉模糊”逼真地描绘出词人的酩酊醉态,因为醉,忘怀了一切羁绊,显出任真自适的个性;“信手挥毫”表现了他毫无拘束、纵横骋才的创作特征。结合上下文内容可知,这两句抒发了词人摆脱官场羁绊后对闲适自在生活自得其乐的生活志趣。故选B。【4-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陇头送征客南朝·周弘正朝霜侵汉草,流沙度陇飞。一闻流水曲①,行往②两沾衣。(注释)①流水曲:出自《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知己情谊。②行住:指征客与诗人自己。8.本诗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流沙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氛围。9.赏析“行住两沾衣”中“沾”字的妙处。【答案】8.示例:朝霜汉草凄凉(悲凉、凄清)9.示例:“沾”是浸湿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和好友分别时泪湿衣襟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不舍之情。【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本题要读懂全诗并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朝霜侵汉草”,秋天清晨的霜华侵袭着汉朝故土上的芳草;“流沙度陇飞”,北方大漠上飘扬流动的尘沙,随风越过陇山,纷纷扬扬地向南飞卷而来,诗人以富有特征的陇头景物“朝霜”“汉草”“流沙”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氛围。9.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词语的表现力。解答本题要整体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诗歌炼字题首先要解释该字,其次理解赏析该句,最后点明所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的诗人的情感。也就是首先要答出“沾”字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谈表达作用,一定要答出“沾”字对诗歌所抒发的情感的意义。后两句朋友分手于危难之时,更当想重见之不易;而其所以不得不分别,又与整个时势关联在一起。因而,诗人为友惜别、为国忧惧、为己伤怀,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实难分割。【5-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入直①周必大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7.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_________”“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________”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__________的心情。8.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答案】7.坐赐茶清不寐心绪起伏,难以入眠8.诗人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透过纱窗,看到弯弯的新月爬上半空,正照在庭院那丛紫薇花上,给紫薇花披上一层如梦般的轻纱。【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从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景象或直抒胸臆的慨叹出发,通过分析事物、景象的特征,或找出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中第二、三句“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都是直叙其事,“清不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受到皇帝召见后心绪起伏,难以入眠的激动心情。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解答本题,应具体描写诗句中所写的事物、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末句写深夜退回玉堂后所见,并暗用紫薇省典故,写得含蓄而有味。【6-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3)的心情。(3分)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分)【答案】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参考译文】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解析】12.此题考查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诗歌,根据景物,描绘的画面答题。注意“一切景语皆情语”。故诗人的心情是悠闲自得。【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3.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中考模拟)【1-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释】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雪净”“牧马”“月明”等词语渲染出一种和平宁谧的气氛。B.后两句描绘了梅花纷落的虚景,与前面月明雪净的实景共同营造出一幅美妙旷远的意境。C.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佳作。D.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边关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情,含蓄隽永,深沉而不低沉。14.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画面。【答案】D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D.有误。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此诗不是表达边关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情。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本题时就要紧扣“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表达出来。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描述即可。示例:广袤的胡天北地,冰雪已经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了,天空洒下了明月的清辉,大地一片和平宁谧。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悠扬的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点睛】译文: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2-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初夏游张园戴复古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睛。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17.本诗前两句通过“_____”“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绘了初夏的景致。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的生活场景。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7.乳鸭果农丰收欢乐。18.对初夏景物的喜爱以及内心愉悦、闲适之情。【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诗歌前两句意思是: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乳鸭”在时深时浅的水中戏游,“熟梅天气”似阴似晴,通过“乳鸭”“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绘了初夏的景致,读后使人感到真实生动。18.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初夏游张园》属于田园诗,这首诗写的是江南初夏时人们宴饮园林的生活情景。诗歌前两句里,通过“乳鸭”“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绘了初夏的景致,读后使人感到真实生动。诗歌三、四两句就描写了果农丰收欢乐的生活情景。每一座果园都在庆贺丰收,那满树金黄色的枇杷,带给果农无限欢乐。年成好,果园丰收,理当庆贺,偌大园子,到处是欢笑的声音,到处是陶醉的笑容。表达了作者对初夏景物的喜爱以及内心愉悦、闲适之情。【3-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后面小题。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注释)①新社:指春社,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②斗草: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16.(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清淡的笔触,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传神地绘景写人,内容生动而鲜活。B.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梨花”两句既点明季节,又写出季节与景物的关系。C.词的下片写人,“巧笑”二字通过情态描写塑造了“东邻女”聪明活泼、单纯美好的形象。D.全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情感。17.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画面。【答案】16.D17.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清脆的啼叫。【解析】16.D.此词上片描绘出春天里流动明媚的美,下片写了少女们采桑斗草的乐事,用白描的手法,写出少女的欢欣和快乐,形象鲜明生动,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可见“伤春惜时”是错误的。故选D。17.本题考查描绘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池”“碧苔”“叶”“黄鹂”,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三四点”“一两声”等。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如,三四片碧绿的青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栖息在树叶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4-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诗歌阅读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绝句二首》(其二)①杜甫江碧鸟逾②白,山青花欲③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④。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的意思;③欲:好像;④归年:回去的时候。13.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乐景写哀情。B.诗歌描绘了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C.诗中的“江”“鸟”“山”“花”被涂上了碧绿、莹白、青翠、绯红的色泽。D.景物虽好,但春归人未归,流露出浓浓的乡愁。14.请赏析“山青花欲燃”中“燃”字的表达效果。【答案】B“燃”燃烧的意思,“燃”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遍布的朵朵山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这就将花的颜色写活了,像燃烧一样,有动感,更突出了山花的红艳与灿烂。【解析】本诗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13题详解】B.有误,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不是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燃”燃烧的意思,“燃”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花的鲜红如火,突显了诗句中的浓重色彩,与山的”青”形成强烈对比。描绘出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绮靡,十分灿烂的景象。【点睛】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5-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水仙子•舟中元•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①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②,诗和雪缴缠③。一笑琅然④。【注释】①青荧:青光闪映。②鏖战:激战。③缴缠:纠缠。④琅然:笑声朗朗的样子。(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曲中的孤舟、灯火是静景,朔风、飞雪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生动。B.寂静的深夜,“朔风”骤起,诗人推开船窗,看到了“雪满天”,惊喜顿生。C.全曲始终洋溢着欢畅愉悦之情,是羁旅作品中少有的洒脱、豪放之作。D.全曲写湖上雪景,以情设景,又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语言隽永,生趣盎然。(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的妙处。【答案】(1)D(2)运用拟人手法,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同时也运用了排比手法,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D.“全曲写湖上雪景”有误。诗歌前两句意思是“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这两句主要写夜泊洞庭湖,孤舟与灯火相对的情景,并未写雪,可见不是“全曲写湖上雪景”;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把握要求,从表现手法方面入手。“争先”“鏖战”“缴缠”运用拟人手法,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接连用三个动词“争”“战”“缠”步步递进,把风雪逐渐大作,随着风雪作者诗兴大发,迫不及待要与风雪争先的情景描绘得生动形象。这一幕风、雪纠缠斗争,作者诗性激昂与风雪争先的画面富有动感,不仅写出风大雪猛,更富有一种豪迈的阳刚之美,表现出作者的昂扬激情和博大胸怀。“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这三句诗都采用“……与……”的句式,构成了排比手法,描写作者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作者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的情景,既写出风雪猛烈,风雪翻飞的湖上风光,又写出作者诗兴大发、豪情满怀的激情。这样写富有一种整齐的美感,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6-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宋·辛弃疾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注】这首词是词人被重新起用,出任绍兴知府,经过浙江常山时写的一首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农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早稻丰收的喜悦之情,展现出一幅自然和谐的江南农村画卷。B.“沽酒”和“煮纤鳞”极具画面感,生动再现了农家生活的美好恬静、其乐融融,传神地表现出了淳厚朴实的乡风。C.“卖瓜声过竹边村”一句让人想象到卖瓜人在绿竹丛生村庄叫卖的场面,让人如临其境,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整首词作者运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角度描绘了农家生活,也间接表达了落寞之情。(2)赏析“更无留影霎时云”中“更”字的妙处。【答案】D(2)“更”是“再”的意思,加强了否定的程度,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带雨的云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情景,突出了夏天天气变化之快,诗人宠辱不惊的淡定心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诗文理解。D.《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上片通过选取江南农村独具特色的劳动和生活场景,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达了洋溢在作者心头的喜悦;下片通过夏天风雨不定独特天气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的淡定心态。全词通篇清新淳朴,生活气息浓厚,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初夏农村风光图;D项中“表达了落寞之情”表述有误;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诗句含义:忽然间下了一阵雨,使人感到凉爽,可是一会儿连一点云彩也没有了;理解:下片写忽降微雨,清凉宜人,转眼云影飘散,蓝天当空,卖瓜人在绿竹丛生的村庄推销产品。换头景象一变:“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七言对仗,工稳流利,清新俊爽。忽然凉风吹拂,接着飘来几星细雨;诗人抬头望天,带雨的云一眨眼便无影无踪了。这两句写夏天独特的天气变化,内容倒平常无奇,但表达上有不凡之处,形式上少了几分词的随意灵活,多了几分诗的整饬和表意的含蓄及理趣。“忽有”,“更见”,既见笔势挺峭劲,更觉空灵跳动,生动地表现出夏日多变的山村气象。风雨阴晴变化即是过眼烟云,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的淡定心态。至此,词的境界顿然跃升。(据此回答意对即可)【7-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占诗,完成小题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②红蓼③,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释】①本次写于作者54岁罢官东归途中。②白蘋(píng):蕨类植物,现代称为田字草、四叶菜,多年生浅水植物。③红蓼:长在岸边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游,号放翁,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B.词上阕首二句,点明了作者自己从湓口坐船面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C.上阕叙事写景,作者闲适悠然的心情跃然纸上,下阕心情转而变得低回沉郁。D.“任江南江北”,一个“任”字,既写出了作者的旷达自适,又隐含着内心深处的惆怅之情。(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的画面。【答案】(1)D(2)春夏之交,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欣欣向荣,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船,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D.有误,从“任”字就可以看出这点,如果很自适,他不会使用这个“任”字。平时口头语有“任他去”,“不管他”的意思。这里带有一点无可奈何又赌气的意味。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描绘句中画面。需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再现画面即可。“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这里应该是写的春夏之交时的景色。白蘋和红蓼,色彩就很醒目了,再加上新绿的大背景,多么地美。“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应该是绿色的大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船(一蓑就是代指小船了),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在这二句中表现得非常好,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由此分析,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如,在这春夏之交时,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这绿树、绿草、绿水,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8-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17.自选角度,赏析“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的妙处。【答案】16.C1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天忽然晴了,山原被雾幔遮住了,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但许多云还没有散去,还故意作态,山上没有散去的云像人披了件衣服似的,赋予“山”和“云”人的动作和形态,表达了诗人对雨后春景的喜爱之情。【解析】1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C.“谁似田家知此乐”,诗人“乐”包含以下内容:首联写早春时节下了一场及时雨;领联写雨过天晴,山石之景美好;颈联写黄鹂鸣叫,紫燕飞舞,生机勃勃;尾联写田家早耕归来,呼儿吹笛骑牛。全诗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的春景图。诗中始终没有用反衬手法。故选C。1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的意思是天忽然晴了,山原被雾幔遮住了,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但许多云还没有散去,还故意作态,山上没有散去的云像人披了件衣服似的。“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山”和“云”人的动作和形态,写天忽放晴后四山的景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雨后春景的喜爱之情。【9-2021年山东省济南南部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17.自选角度,赏析“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的妙处。【答案】16.C1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天忽然晴了,山原被雾幔遮住了,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但许多云还没有散去,还故意作态,山上没有散去的云像人披了件衣服似的,赋予“山”和“云”人的动作和形态,表达了诗人对雨后春景的喜爱之情。【解析】1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C.“谁似田家知此乐”,诗人“乐”包含以下内容:首联写早春时节下了一场及时雨;领联写雨过天晴,山石之景美好;颈联写黄鹂鸣叫,紫燕飞舞,生机勃勃;尾联写田家早耕归来,呼儿吹笛骑牛。全诗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的春景图。诗中始终没有用反衬手法。故选C。1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的意思是天忽然晴了,山原被雾幔遮住了,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但许多云还没有散去,还故意作态,山上没有散去的云像人披了件衣服似的。“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山”和“云”人的动作和形态,写天忽放晴后四山的景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雨后春景的喜爱之情。【10-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②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③,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④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释)①真珠:即珍珠。②无由:无法。③欹(qī):倾斜,斜靠。④都来:算来。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的“寒”字兼写物境与心境,既写出秋夜的凄寒,又衬托出词人孤寒的心境。B.“天淡银河垂地”一句,语言凝练,寥寥几字便勾画出秋夜辽远空旷的天宇。C.“残灯明灭枕头欹”通过细节刻画人物,“枕头欹”写出主人公悠闲自在的心情。D.“眉间心上”兼顾外在的表现和内心的感受,突出了思念之情对人折磨之深。17.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的表达效果。【答案】16.C17.示例1: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细碎的声音,衬托出秋夜寒寂,烘托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示例2: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描写纷纷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的树叶和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细碎的声音,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侧面烘托出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解析】16.C.“‘枕头欹’写出主人公悠闲自在的心情”有误,应为:写出主人公孤寂哀愁的心情。故选C。17.考查赏析词句。“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意为: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铺满残花的石阶上,寒夜一片寂静,只听见那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这句词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纷纷坠叶,沙沙作响,更显出夜的寂静。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还可以理解为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作者并未直接表达自己的孤寂难耐之情,而是通过描写寒风吹落秋叶,发现细碎的沙沙之声,更显夜的寂静来渲染环境的清冷,从侧面烘托出作者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虽为写景,却彰显真情。【11-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临江仙·送王缄①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②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③。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注释】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②凭:请,劳烦。③觞:酒杯。④传舍:驿站。13.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14.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答案】13.B14.在送别之际,词人频频劝酒,以解离愁;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也为下文酒后抒发感慨做铺垫。【解析】【13题详解】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B.有误,“凭将清泪洒江阳”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王缄此来,与苏轼盘桓数日,苏轼得知“故山好”,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眼下与乡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一起,不禁悲从中来,并非抒发“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理解能力。“殷勤且更尽离觞”意思是:今日殷勤给你送上离别的酒宴,希望你能尽兴。这里词人借酒浇愁,排遣离怀,无可奈何之意,亦见于言表。同时,这句话也为下文写词人内心的自我排遣做铺垫。【12-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释】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赏心亭所见所感,下片宕开,虽着笔轻快,实则发自积郁。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了词人无边的怅惘,无穷的感慨,寄托深远。C.“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鸟愁是虚,人愁是实,体现人愁之深。D.本词表达了作者对在赏心亭离开叶丞相时的依依不舍之情。1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的妙处。【答案】D示例一: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青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的景象,写出了山之连绵,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示例二: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喻成奔腾的万马,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的景象,写出了山之连绵,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示例三: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将静态的山写活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的景象,写出了山之连绵,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D.“依依不舍之情”错误,表达了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的意思是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青山人格化;同时又有比喻的修辞,将群山比喻成奔腾的万马;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将静态的山动态化。学生解答时可以选取角度结合诗句具体赏析并分析作用。示例:“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的意思是: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青山人格化,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表达了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13-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古代诗歌赏析1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①全无一点尘②。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③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注释]①胸次:胸中,心里。②尘:杂念。③金鞍玉勒,泛指耳鞍、笼头的贵美。(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用写实的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表现了诗人读书时的专心致志,如饥似渴。B.“活水”一句化用朱熹名句,说明坚持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C.“东风”一句说明读书要勤奋,不断增长新知,如同东风催百花,染绿柳,令人心旷神怡。D.尾联以游手好闲的贵公子反衬,显示了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忱乐每相亲”一句的妙处。【答案】(1)A(2)比喻、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从早到晚与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的情景(或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喜爱)。【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颔联用写实的手法”表述有误,颔联不是写实手法,而是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故选A。【小问2详解】考查诗句的赏析。解答时,全面把握诗词内容和主旨,结合诗句翻译进行赏析。“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意思是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运用比喻手法,把书卷比作故人。“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表达诗人对对读书的喜爱。【14-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诗歌阅读1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唐】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注释】①梁穴;即潭州刺史粱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②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此时谪居岳州(巴陵)。③孤峰: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其孤峰突起,景色秀丽。(1).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秋”字,既点明送别的季节,更重要的是借以表达愁情。B.第二句中的“峰”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孤”字的作用是以峰之孤表现送人者之孤。C.第三句中的“不可接”,借君山的传说的虚无缥缈也指代了友人梁六经洞庭湖入朝D.结句“心随湖水共悠悠”是指作者看见美丽的洞庭湖水,心里悠闲自得。(2).本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答案】(1)D(2)前二句是实写写了洞庭湖上的山水景色,后二句是虚写写了虚无缥缈的神仙,心潮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抒发了离别的惆怅、不舍(对朋友入朝的钦羡之情)。【解析】【小问1详解】D.结句“心随湖水共悠悠”意思是:我的心潮随着那荡漾的湖水绵远悠长。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变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不禁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因此,作者心情复杂,既有与朋友离别时的惆怅,也可能含有对朋友入朝的钦羡之情。选项错误;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的能力。首句写洞庭秋色,乃作者目送友人时所见。次句写“孤峰”,反映诗人在送别友人之后的孤独寂寞之情,前二句是实写,写了洞庭湖上的山水景色。后二句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抒情。神仙之说是那样虚无缥缈,洞庭湖水是如此广远无际,诗人不禁心事浩茫,与湖波俱远。岂止“神仙不可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变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不禁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抒发了离别的惆怅、不舍,也含有对朋友入朝的钦羡之情。【15-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个小题。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16.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项是()A.这首诗叙写了诗人在淮上与阔别十年的故人再次重逢的情景。B.从题目中“喜”字可以看出,全诗始终洋溢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C.尾联以“淮上有秋山”作答,含蓄深沉,令人回味。D.诗歌语言自然流畅,凝练概括,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17.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句的妙处。【答案】16.B17.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十年的漂泊经历比作浮云,将岁月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漂泊经历的沧桑及分别多年的伤感之情。【解析】16.本题考查对本诗的赏析。B.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喜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始终洋溢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说法错误;故选B。17.本题考查古诗文修辞手法的赏析。“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句中,“浮云”实际上是指作者自己十多年的漂泊经历,“流水”则是指岁月像水一样流逝。因此这一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作者漂泊经历的沧桑及分别多年的伤感之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16-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五四制)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放慵[宋]陈与义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放慵①真有味,应俗②苦相妨。宦拙从人笑,交疏午自藏。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注]①放慵:疏懒,懒散而不受习惯限制;②应俗:应对仕途俗务。1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了杨柳在和煦阳光的熏陶下,枝条舒展妩媚动人的美景,衬托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歌第二句中的“醉”字是诗眼,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海棠盛开,花色红颜如醉,花醉人亦醉的景象。C.颈联中的“从人笑”“午自藏”表明了诗人与人的交往能左右逢源,深谙官场交际之道。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俗务的厌倦和对自己独立人格的坚守。18.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两句的妙处。【答案】17.C18.运用对比手法,将“放慵”与“应俗”(“有味”与“苦”)作对比,突出了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的苦恼,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解析】17.C.从“宦拙”与“交疏”可知作者为官笨拙,相交之人甚少。“从人笑”“得自藏”表明诗人不喜官场生活,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诗人身在官场的无聊和烦闷。本项“诗人与人的交往能左右逢源,深谙官场交际之道”赏析有误。故选C。18.考查诗句赏析。“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两句意为:无拘无束的生活是多么的有趣,可惜应酬世俗事务却妨碍了如此的开心。运用对比的手法,“放慵”与“应俗”,“有味”与“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放慵”的生活富有生活的情味。应对俗务让自己毫无快乐可言,只是觉得苦恼。前一句表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对俗务缠身的官场生活的厌烦之情。【17-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南轩竹宋·曾巩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①色转明。(注释)①琅玕(lánggǎn):翠竹的美称。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竹子清高脱俗,在旱天、在雨中、在霜雪中,都呈现出潇洒的姿态。B.颌联写风吹竹子飒飒作响,雨洗翠竹明亮干净,诗人烦心消散,心情清朗。C.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了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D.这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南轩竹隐喻了诗人心志。17.赏析“新笋巧穿苔石去”中“穿”字的妙处。【答案】16.C17.穿,穿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破土而出的情景,表现了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其坚韧顽强精神的赞美。【解析】16.C项中说“尾联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属于误判。尾联“万物冰霜后”说明尾联单纯想象历经风霜雨雪后的南轩竹的姿态,属于描写手法中虚写,没有实写的成分。故选C。17.本题考查对“诗眼”的理解。首先应解释词语的含义,接着分析在句中的内容,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新笋巧穿苔石去”的大意是“那新生的竹笋,巧妙的穿过有青苔的石头”,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新笋生命力的顽强。一个“穿”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破土而出的情景,表现了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诗人借此表达了竹子坚韧顽强精神的赞美。【18-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阅读温庭筠的《送人东归》一诗,完成小题。荒戍①落黄叶,浩然②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③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注释)①荒戍:荒废的军队防地。②浩然:豪迈坚定的样子。③棹:划船的工具。此指船。15.首联起笔写“荒戍落黄叶”有何作用?16.有人说尾联中“慰”字用得极好,请说说理由。【答案】15.(1)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和环境,营造了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