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公同家园第26章第4节建设生态家园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公同家园第26章第4节建设生态家园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公同家园第26章第4节建设生态家园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_第3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公同家园第26章第4节建设生态家园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_第4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公同家园第26章第4节建设生态家园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建设生态家园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一、关于荒漠化1.概念

荒漠化是因为气候改变和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等原因使干旱、半干旱和含有干旱灾害半湿润地域土地发生退化一个过程。1/262.发生过程土地荒凉干旱土地缺水植物稀少土壤受到侵蚀(风沙、暴雨)土壤养分流失土壤丧失肥力最终失去生产力荒漠景观2/263.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干旱(位置地形)气候异常(全球气候变暖)过分樵采过分放牧过分开恳4.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发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3/26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06年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5.危害

给人们生活与生存带来直接危害,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对大中城市工矿及国防设施造成严重威胁,它不但能造成贫困,而且使一些人口被迫离开已荒漠化故土,引发巨大移民浪潮,流离失所.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发生水土流失等等。6.特殊日子6月17日是世界荒漠日0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4/265/26二、世界荒漠化地域分布西亚、中亚、南亚、前苏联亚洲部分、中国西北地域(18个省市区,沙尘暴天气就是经典例证)、非洲北部、非洲南部、南美洲西海岸和南部内陆地域、北美洲美国西部、澳大利亚西部南部东部和内陆地域。6/26三、我国荒漠化地域分布1.分布世界荒漠化地域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地域(南极洲除外)7/26请你说说: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域?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域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98个县(旗、市)。其中主要分布在西北大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及西藏北部等12个省、区、市。荒漠化面积前3位分别是新疆、内蒙古、西藏。西北地区8/26(3)加剧贫困化,加大了东西差距,影响了国家总体战略实现。

(1)蚕食可利用土地,造成土壤贫瘠、生产力下降。

(2)沙暴迭起,埋压村舍,沙进人退,损失严重。

2.危害9/26我国荒漠化地域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干旱和半干旱地域。

3.与干湿地域之间关系干旱地域半干旱地域西北地域10/26四、案例分析——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一)地理背景

1.自然特征:1)位置、范围2)地形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位于我国西北部,范围包含: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内蒙古高原贺兰山河西走廊三山夹两盆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11/263)景观(以贺兰山为界)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距海远近不一样,水分出现了差异,形成了不一样景观12/264)干湿情况西北地域最突出

自然特征是干旱气候区属于:非季风气候区干湿情况:干旱半干旱地域13/261.在干旱区,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地域。

2.在半干旱农垦区周围,荒漠化土地常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3.在半干旱草原牧区,荒漠化土地常在水源地周围呈斑点状分布。(二)西北地域荒漠化分布西北地域荒漠化分布特征:14/26(三)农牧界限北进与荒漠化据统计,近300年间,我国农牧界限已向西北地域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历史上发生“农牧之争”原因以及造成结果:15/26草地变

成旱地农作侵入牧区压缩草场面积造成牧场进一步超载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域转移劳动力需求造成人口增加荒漠化16/26(四)荒漠化防治对策和办法1.荒漠化防治1)三项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退化C.恢复荒漠化土地生产力17/262)两条标准A.维护生态平衡与提升经济效益相结合B.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18/262.详细办法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办法和工程办法构筑防护体系3)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关系4)采取综合办法,多路径处理农牧区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加19/26第二节森林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作用森林有调整气候、稳定大气成份、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总调度室”。20/26

二、世界主要森林分布当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域。现存原始森林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域。东南亚地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21/261.产生气候异常

2.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3.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4.加剧水土侵蚀

5.降低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

6.生态环境恶化三、全球森林降低所带来危害22/26四、雨林全球环境效应1.热带雨林分布地域东南亚地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分布地域,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规律23/262.全球环境效应1)地球之肺2)调整全球水平衡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五、雨林生态脆弱性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