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下期末语文试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1)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2)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3)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 , 。(4)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诗人因听到故乡的曲子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累赘(zhu) 陡峭(xio) 简陋(lu) 诲人不倦(hu)B契约(q) 俯瞰(gn) 烧灼(zhu) 悲天悯人(mn)C拯救(zhng) 糟糕(go) 愧怍(zu) 忍俊不禁(jn)D震悚(sng) 粗拙(zhu) 挚友(z

2、h) 姗姗来迟(shn)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咳嗽 商酌 赢弱 耀武扬威 可歌可泣B矜持 幼稚 毡鞋 目不窥园 至死不懈C渺小 惆密 钦佩 血气方刚 不耻下问D严谨 概率 模拟 仙露鲸浆 如释重负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去掉“妙语连珠”)B“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兴衰”改为“兴盛”)C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他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自己的 92 岁生日。(把“不再”改为“再次”)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

3、。(去掉“由于”)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ABCD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选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

4、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B.价值千万的珍珠 C.沉没的大陆 D.章鱼班级开展“品桥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 【桥联】小华搜集了咏南京秦淮河淮清桥的一副对联。他故意将下联的几个词的顺序抄乱来考大家。请将你调整好的下联写在下面横线上。上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下联:过客暂留,莫辜负风光九曲下联调整为: (2) 【桥事】3 月 18 日,扬子晚报以“么的了?么的了!桥么的了!”为标题报道了南京水西门高架桥被拆除的新闻。请结合标题中的三个标点,品析标题所流露的对这一事件的情感态度。(注:“么的了”意为“没有了”) (3) 【桥画】请在下面横线上概括漫画独木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阅读下

5、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精舍:寺庙,这里指柏林寺。微径:指小路。霁:雨停天晴。(1) 发挥想象,描绘“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优美意境。(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分析。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

6、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先君:这里指苏洵。祥:吉祥之兆。主:以为主,着重于。当涂:地名。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i 得异石 ii 明年至黄州 iii 求砚不复得 (2)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是 天 砚 也 有 砚 之 德 而 不 足 于

7、形 耳。(3) 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甚喜,以付迨、过。(4)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 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

8、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 2 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使用手机的学生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 10%,现在已达到 40% 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 2007 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信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

9、则将被处以 10 万欧元的罚款;2009 年 1 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 年 10 月 9 日,法国参议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 3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项目上网时间、年龄调查项目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 2 小时10 岁以前“触网”所占比例82.9%70.4%61%(1)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 1 的主要

10、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B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影响。C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2) 你从材料 3 的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3) “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 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

11、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

12、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

13、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

14、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

15、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1) 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2)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3) 请简要赏析第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4) 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

16、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作文 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QQ 登录,电脑开机,自行车开锁,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其实用密码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成功有它的“密码”,走进朋友的内心需要“密码”,与父母的沟通也得输入正确的“密码”请以密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答案1. 【答案】(1) 隔江犹唱后庭花(2) 黄梅时节家家雨(3)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解析】(4)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

17、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庭”“柳”“园”等字词的书写。2. 【答案】D【解析】A、“峭”应读 “qio”。B、“瞰”应读“kn”。C、“禁”应读“jn”。3. 【答案】B【解析】【详解】A.“赢”应改为“羸”。C.“惆”应改为“稠”。D.“鲸”应改为“琼”。4. 【答案】A【解析】A 用词不当。“目不暇接”是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把“目不暇接”改为“极为佩服”。5.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

18、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内容。本题句为起始句,引出雪景;句是总结句。重点对句排序。这几句按诗词所写的时间,从傍晚到第二天的早晨进行排序为。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据此,答案为 A。故选 A。6. 【答案】示例一:选 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这一节里,阿龙纳斯一行三人第一次穿上潜水服,走岀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跟随尼摩船长欣赏海底美景,海水非常清澈,阳光照射下来,可以看见各种美丽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脚踩海底草坪非常柔软,我在阅读时就对这五彩缤纷的

19、海底世界充满了向往。答案示例二:选 B。价值千万的珍珠这一节里,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三人来到印度洋的珠母沙,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场面壮观,他们还见识了洞穴里一只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珠母最后尼摩船长在黑鲨嘴下救起采珠人并送他珍珠。尼摩船长无与伦比的胆略和对一个落难者无私的帮助让我钦佩和感动,我希望在这里游览时能再一次感受到阅读时的那种激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本题考查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理

20、解。7. 【答案】(1) 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2) 流露出对拆桥一事的惊讶、惋惜(或:无奈)。(3) 名校招生,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互不相让,争走名校这道“独木桥”。【解析】(1) 了解对联常识,明确对联特点要求,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等要素。(2) 能从惊讶和惋惜角度理解回答即可。(3) 读图漫话题,从信息说明、寓意评说、设计开放三个角度来考查,学生根据题型设计合理即可。8. 【答案】(1) 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2) 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深松”,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

21、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发挥想象具体描绘诗境。“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意思是: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描绘诗境时要抓住雨后景物的特点,明确写了雨后的山、烟雾笼罩的山。(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窺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

22、初霁”可谓“惊喜”。9. 【答案】(1) i 奇异ii 第二年iii 寻找(2)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3) “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4) 示例一: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这和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示例二:不相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令苏轼遗憾,但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以“德”为重,

23、“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解析】(1) i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ii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明年”:第二年。iii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

24、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译为: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3)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于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的郑重,这两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4)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

25、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可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与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观点是一致的。当然,也可答不相同。理由可从苏轼认为“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而刘禹锡是以“德”为重的角度作答。翻译: 苏轼十二岁的时候,在所住的纱縠寓所空地上,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游戏。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鱼,外表色温润晶莹,呈现浅绿色,里外都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只是没有储水的地方。先父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于是把它还给我,说:“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我十分珍爱地使用它,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一旦接受了

26、上天的造就,就永远不再改变初衷。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法什么?仰人鼻息跪人脚下吗?这样的人世间有很多。”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入狱,全家人流离失所,书籍也丢失散乱。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我那方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以为把它丢失了。元丰七年七月,乘船到到当涂,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非常高兴。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父亲手雕刻的啊,并命匠人按砚的形状做的,不能更换。10. 【答案】(1) C(2) 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上网,且接触网络年龄偏小;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网络游戏等。(3) 不能删去。“几乎”表示十分

27、接近,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中国城市学生手机使用率之高,但并不是全部。删去后则绝对地说明中国城市学生人手一机,这与实际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 略。【解析】(1) C.说法不正确。选项内容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2) 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为陈述对象。找到“项目”“上网时间、年龄”等,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出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的结论。而柱状图表通过对“比例”“目的”及“

28、百分比”的分析,即可得出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网络游戏等。一定要抓住“百分比”的大小值去分析。(3) 考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几乎”本义:差一点,.差不多,接近。一般起限制作用。语境义:说明了中国城市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删去后说法则绝对,不实事求是。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4)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便于学生与家人保持联系。丰富了学生与家长、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形式。体会科技发展的便利,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手机的自身

29、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好处。例如,学习劳累时,可听听歌进行精神调节,舒缓压力;可用拍摄功能,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可用闹钟装置,叫醒自己。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挂 QQ,玩游戏,既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又浪费金钱。不良短信,危害身心;短信诈骗,容易受骗。滋生攀比心理,增加经济负担。中学生使用手机为男女生的早恋提供便利。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增加考试作弊的行为。手机对人有辐射。建议:明白配手机的目的。主要是为方便与家长、老师的联系,互通情况,如果把手机当作“炫耀”手段、“攀比”资本、交友的工具,那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心意,是绝对不允许的。掌握好开机关机时间。教育学生上课

30、时间关掉手机。让学生把作息时间告诉给家长,家长同孩子联系,最好约定时间,比如中午或下午放学后,不要影响孩子的学习。会选择恰当的使用场所。什么地方可以用手机,什么地方不要用手机,这往往反映出使用者的文明素质。教育学生不能在大家静悄悄地听报告或看电影、听音乐等公共场合大声地用手机与别人聊天,这是不文明的表现。交际内容和对象的恰当选择。11. 【答案】(1) 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点明写作内容。暗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2) “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

31、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3) “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岀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 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解析】(1) 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

32、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2) 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即可得分。本句中的“小”是院子的空间小;“大”小院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据此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3)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

33、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本题可以从比喻修辞、化静为动和句式的使用等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4) 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句子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重点筛选文章 411 段中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12. 【答案】密码2013 年 3 月 20 日 星期三 天气:阴 今天,是灰色的一天。早上,桌上热腾騰的食物突然变得凉飕飕的,一股寒气直钻到我的心里。背上书包,走出家门,路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灰暗。路边的花花草草也都冲我耷拉着个脑袋。凛冽的寒风伴随着他骇人的声音,猛烈地冲袭着我。 到了教室里,里面的气氛压抑的让我喘不过气来。连最烦躁的“小喇叭”都不再乱叫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