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1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第2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秦朝兴亡

1.秦统一六国第3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4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秦始皇巩固统一办法及影响

第5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6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7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秦朝疆域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4.秦朝灭亡——秦末农民战争第8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9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二大一统汉朝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2.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生活富裕起来。这一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第10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第11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第12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丝绸之路(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域→中亚、西亚→欧洲(罗马)。(2)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第13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14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15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16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四三国鼎立形成

1.背景——关键战役2.形成

第17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五江南地域开发

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时期到达第一次高潮。2.江南地域得到开发原因(1)主观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域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主因)。(2)客观原因:江南地域有优越自然条件;江南战乱少,社会安定。第18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淝水之战(1)时间:383年。(2)交战双方:前秦、东晋。(3)概况: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隔淝水对峙。最终东晋军队以少胜多。(4)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乱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了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19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六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鲜卑族建立北魏,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民族融合成为趋势。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办法(1)迁都洛阳:为了便于学习和接收汉族先进文化,深入加强对中原地域控制,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今大同)迁到洛阳。(2)改革办法: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等。3.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一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举措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办法第21页考法一考法二例1作为首次完成全国统一千古一帝,秦始皇对战国时期乱世起因甚为了解,为了处理“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占日作,流血于野……”问题,他采取办法是(

)A.修长城,抗击匈奴B.统一文字、度量衡C.推行郡县制D.实施分封制答案:C解析:由关键信息“为了处理‘分土建邦……流血于野’”可知,秦始皇处理了分封制引发诸侯割据混战问题。为处理这一问题,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故答案为C项。

第22页考法一考法二方法总结史料题——贵在熟读史料题是历史学科比较常见一个题型,它既考查对历史材料了解能力,又考查对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所以是一个比较能表达试题难度题型。解答史料题,需要掌握以下两点:第一,熟读史料,其义自现。史料普通为文言文,所以正确了解史料内容是解答这类试题首要条件。在考试过程中,快速了解陌生文言文史料最好方法就是在有限时间内多读几遍,这么尽管依然不能把每个字每个词都了解透彻,但却能够知其大意,帮助我们解题。第二,另辟蹊径,寻找关键词。对于比较难了解史料,也能够经过寻找关键词方式来分析。结合问题和选项,筛选出关键词,然后有针对性地了解史料中与关键词相关内容。第23页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我们应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他改革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1)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出色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时尚,不顾守旧势力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色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改革家。(2)启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说明中华民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意识;社会进步离不开改革,顺应历史时尚,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要求,要树立勇于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第24页考法一考法二2.怎样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这一历史时期一大特点,其表现在:(1)两大方向民族迁徙:五胡内迁和北方人口南迁。(2)三个阶段民族融合:东汉末至西晋初,五胡内迁后,长城沿线出现民族融合局面;东晋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步伐加紧;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出现高潮。(3)四种民族融合方式:民族迁徙,友好交往,联合斗争,少数民族政权改革。第25页考法一考法二例2以下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交融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答案:B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统一黄河流域后推行,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排除A、D两项。改革只是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并没有“完成封建化”,排除C项;北方民族大交融,为孝文帝改革提供了条件,孝文帝改革深入加强了民族大交融,故选B项。

第26页1234561.(·甘肃张掖)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国家,各国有自己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度C.郡县制度 D.行省制度答案答案关闭C第27页1234562.(·甘肃庆阳)“丝绸之路”是沟通东方和西方桥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它开通做出了突出贡献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甘英C.玄奘 D.鉴真答案答案关闭A第28页1234563.(·甘肃武威)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历史事件是(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班禅答案答案关闭B第29页1234564.(·甘肃金昌)秦始皇设置中央官制中,含有监察权力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 D.锦衣卫答案答案关闭C第30页1234565.(·甘肃兰州,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书·张骞传》(1)材料反应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