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电子教案目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电子教案目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电子教案目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电子教案目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电子教案目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第十章)主编:陈建明副主编:王亭岭孙标1/52第十章基于S7-300/400工业网络熟悉S7-300/400PLC网络类型、普通结构、特点及其配置熟悉利用STEP7软件对S7-300/400PLC网络进行基本组态了解S7-300/400PLC网络应用学习目标:2/52教学内容:

10.1概述

10.2MPI网络

10.3Profibus网络

10.4工业以太网第十章基于S7-300/400工业网络3/5210.1概述返回SIMATIC通信网络类型:

PTP(点对点)通信;MPI(多点接口);Profibus(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4/52名词:10.1概述

连接(connection):指通信点之间逻辑连接,用于确定通信搭档之间应该遵照通信协议,连接类型有各种,需要经过STEP7软件进行组态。5/52名词:10.1概述

单边连接(one-way)与双边连接(two-way):若通信中之一方,被组态为单边连接,则意味着该通信点只能做为服务器来使用,通信功效调用和执行由对方完成。 反之,双边连接是指通信双方均可主动调用通信应用程序,主动建立连接,读取或发送数据。6/52名词:10.1概述

客户端(client)服务器(server): 客户端对服务器进行数据读写操作,服务器只能被动响应。若某通信节点被组态为单边连接,就称其为服务器。数据一致性(dataconsistency): 就其内容而言属于一个整体,而且描述特定时间点过程状态数据称为一致性数据。

7/5210.2MPI网络MPI网络特点:全部S7-300/400CPU及PG/OP设备均集成有MPI接口;物理层为RS-485;相邻节点传输距离最大50m,加中继器可达1000m;通信速率为19.2kbps~12Mbps;MPI网络采取线型结构;MPI网络最大节点地址为126;8/5210.2MPI网络MPI网络特点:

每段最大节点数为32;段两端需要加终端电阻;假如总节点数量超出32,需要加中继器;假如需要延长通信距离,需要加中继器;中继器占用1个节点地址;MPI网络支持全局数据通信、S7基本通信、S7通信以及PG/OP通信等。9/5210.2MPI网络MPI网络结构示意:10/5210.2.1全局数据通信所谓全局数据通信,就是实现一个周期循环数据传送;通信过程由系统程序执行,无需用户编程,无需连接组态;需要利用STEP7对全局数据(GD)进行定义;定义主要内容包含参加全局数据交换CPU、数据发送区、数据接收区以及数据包大小等;全局数据通信只能在MPI网络S7-300/400PLC之间进行。11/52MPI网络组态建立项目;在SIMATICManager界面中选择下拉菜单“Options”→“ConfigureNetwork”选项,或者在SIMATICManager界面直接双击MPI(1)图标,打开NetPro界面。

在NetPro界面右窗口Subnets文件夹中选择子网类型,双击选中子网。因为STEP7项目标默认子网类型为MPI,该步骤可省略。

10.2.1全局数据通信12/52MPI网络组态在Stations文件夹中双击或拖曳选中站,把它们放到左边窗口;在NetPro界面左窗口,分别双击已经添加站,进入硬件组态界面(HWConfig),对各站依次进行硬件组态(见教材第七章);双击MPI(1)子网线条,弹出网络属性对话框,可设置传输速率和最大地址,MPI默认传输速率为187.5kbps;

10.2.1全局数据通信13/52MPI网络组态10.2.1全局数据通信14/52MPI网络组态依次点击各站中表示MPI接口小方框(其颜色与MPI子网线条颜色相同),在属性对话框中,NetPro已经自动分配了MPI地址,允许手动修改;或者,直接点击接口模块,弹出模块属性对话框,在其中选择接口属性;10.2.1全局数据通信15/52MPI网络组态

10.2.1全局数据通信16/52定义全局数据包选中MPI子网,在“Options”下拉菜单中选择“DefineGlobalData”,进入全局数据定义画面;依次双击“CPU选择栏”,进入CPU选择对话框,选择需要加入全局数据通信CPU;定义接收区/发送区起始地址和数据长度;编译生成数据包ID(GDID);10.2.1全局数据通信17/52定义全局数据包选择“View”→“ScanRates”和“GDStatus”,STEP7在GD表中自动插入扫描频率SR行以及状态字存放单元行;再一次编译,将定义好全局数据表在STOP模式中下载至各CPU;当PLC进入RUN模式后,各CPU之间即开始按照定义好数据包格式相互交换数据。;10.2.1全局数据通信18/52S7基本通信(S7BasicCommunication)只能应用在MPI子网中;S7基本通信与全局数据通信不能在同一个MPI子网中混用;无需在STEP7软件中组态连接;用户程序调用SFC,实现通信搭档之间逻辑连接,称为“事件驱动”MPI通信;通信任务结束后,连接保留或取消,取决于用户程序;10.2.2S7基本通信19/52S7基本通信(S7BasicCommunication)每次通信任务最大数据量为76Bytes;在SFC被调用时指明数据发送区和接收区;双边通信:发送方调用SFC65(“X_SEND”),指明对方MPI地址,建立连接并开启发送功效;双边通信:接收方调用SFC66(“X_RCV”),判断是否接收到数据或者将接收到数据保留到数据接收区;10.2.2S7基本通信20/52S7基本通信(S7BasicCommunication)单边通信:客户端调用SFC67(“X_GET”),建立与通信搭档连接,并读取对方数据;单边通信:客户端用户程序调用SFC68(“X_PUT”),建立与通信搭档连接,经过指明位于当地CPU、需要发送数据存放区间(SD),以及位于对方CPU、需要被写入数据区间(VAR_ADDR)等,实现向对方站写数据功效;

10.2.2S7基本通信21/52S7基本通信(S7BasicCommunication)S7-300/400CPU之间可实现双边通信;S7-200CPU与S7-300/400CPU之间只能实现单边通信,S7-200CPU为服务器,S7-300/400CPU为客户端;每调用1次SFC就建立1个连接,每个CPU连接资源是有限,应该释放不用连接;10.2.2S7基本通信22/52S7通信基本步骤在STEP7中组态S7连接;在用户程序中调用功效块SFB/FB。10.2.3MPI网络实现S7通信23/52MPI网络S7连接组态

利用前面组建MPI网络,点击其中PLC站CPU模块,在NetPro界面下方出现连接表(connectiontable);双击连接表中空白行,也可右键选择“InsertNewConnection”,随即弹出“插入新连接(InsertNewConnection)”对话框;10.2.3MPI网络实现S7通信24/52MPI网络S7连接组态

在对话框中选择连接类型为S7连接、选择通信搭档CPU;点击“OK”或“Apply”,弹出属性界面,可查看S7连接详细情况,包含了当地ID、主动连接、当地CPU型号及接口、连接搭档CPU型号及接口、子网类型、站地址等信息;10.2.3MPI网络实现S7通信25/52MPI网络S7连接组态

选择S7连接、选择通信搭档CPU:10.2.3MPI网络实现S7通信26/52MPI网络S7连接组态

S7连接属性:10.2.3MPI网络实现S7通信27/52MPI网络S7连接组态

S7连接表:10.2.3MPI网络实现S7通信28/52MPI网络S7连接组态

网络中各PLC站CPU都有连接表;连接表需要下载到各自CPU才能生效;若某个PLC站只作为服务器使用,不主动建立连接,则其连接表是空;只有S7-300/400CPU支持S7通信;S7-400/400CPU之间可实现双边通信;S7-300/400CPU之间只能单边通信,S-300PLC为服务器。10.2.3MPI网络实现S7通信29/5210.3.1Profibus网络介绍

Profibus(ProcessFieldBus)是一个面向单元级和现场级、采取令牌总线技术主从网络;是一个国际化、开放式、不依赖于设备制造商现场总线标准;适合用于高速数据交换、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场所;10.3Profibus网络30/5210.3.1Profibus网络介绍

Profibus由3个兼容部分组成:Profibus-DP(DecentralizedPeriphery)分布式外设;Profibus-PA(ProcessAutomation)过程自动化;Profibus-FMS(FieldbusMessageSpecification)现场总线报文规范;10.3Profibus网络31/5210.3.1Profibus网络介绍

物理层是RS-485;传输介质为屏蔽双绞线电缆(特征阻抗150Ω),或者采取光缆;采取屏蔽双绞线电缆时,Profibus网络拓扑结构与MPI网络基本相同,所采取总线接头也是一样。10.3Profibus网络32/5210.3.2Profibus光缆通信网络

采取光缆通信时,支持星形和环形拓扑结构,其中环形结构(有冗余功效)只能在采取OLM光接口时才可用;光缆允许长度与通信速率无关,只取决于光缆类型和光接口类型,两个相邻节点之间距离可能在50m~400m之间;SIMATIC光接口模块有3种类型:集成光纤接口通信模块、OLM(光链路模块)、OBT(光纤总线终端)。10.3Profibus网络33/5210.3.3Profibus总线存取技术

Profibus网络是一个主-从结构网络,主站含有总线控制权,对从站采取轮询方式,依次向各从站发出通信请求,称为主动站。在多主站系统中,全部主站之间形成1个逻辑令牌环,令牌环按照主站地址升序排列,令牌在各主站之间依次传递。得到令牌即取得总线控制权,成为主动站。在任意时间只有1个主站是主动站,它能够向从站或其它主站发送通信请求。

10.3Profibus网络34/5210.3.3Profibus总线存取技术

10.3Profibus网络35/5210.3.4Profibus-DP总线设备分类

1类DP主站(DPM1):系统中央控制器,包含集成了DP接口PLC、带有DP主站功效通信处理器PLC站、插有PROFIBUS网卡PC等,注意,S7-200PLC只能作为DP从站。2类DP主站(DPM2)是DP网络中编程、诊疗、管理设备;DP从站负责输入信息采集和输出信息发送,只与组态它DP主站交换数据。10.3Profibus网络36/5210.3.5Profibus-DP网络组态

组态关键任务是构建主站系统(mastersystem);mastersystem由主站和若干分配给它从站组成;1个Profibus子网上能够有多个mastersystem;非智能从站I/O地址由STEP7自动分配;智能从站(比如S7-300PLC)I/O地址需要单独组态;10.3Profibus网络37/5210.3.5Profibus-DP网络组态

主站和智能从站硬件配置过程与前文所述相同;Profibus-DP网络组态过程前期步骤与MPI网络组态过程相同:建立项目、选择子网(Profibus)、子网属性设置、选择加入子网站等;点击将要做为主站PLC,在HW-Config界面组态DP主站系统;10.3Profibus网络38/5210.3.5Profibus-DP网络组态

在HW-Config界面,首先组态主站硬件配置;当选定主站CPU(带集成DP接口)或选定带DP接口CP后,STEP7自动弹出PROFIBUS接口属性对话框,可选择需要连接子网,并设置节点地址;组态完成,在HW-Config界面出现Profibus主站系统画面,经过选择需要分布式I/O设备,能够组建一个DP主站系统;

10.3Profibus网络39/5210.3.5Profibus-DP网络组态

主站系统画面:

10.3Profibus网络40/5210.3.5Profibus-DP网络组态

保留后关闭HW-Config,返回NetPro界面;双击智能从站(比如S7-300PLC),进入该站HW-Congfig硬件组态界面;选择CPU及其它模块,硬件组态完成后,双击DP槽,弹出DP属性对话框,将该站设置为DP从站;

10.3Profibus网络41/5210.3.5Profibus-DP网络组态

智能从站:

10.3Profibus网络42/5210.3.5Profibus-DP网络组态

存盘退出HW-Config,在NetPro界面双击主站,重新进入主站系统硬件组态界面;在右方硬件目录窗口中打开“PROFIBUS-DP\ConfiguredStations”文件夹;首先点击表示主站系统“线形”图标,然后双击文件夹中“CPU31x”,弹出DP从站属性对话框,内中包含了刚才组态过S7-300站;选择其中之一,并点击“Connect”按钮,令选中S7-300站加入主站系统,成为一个智能从站;

10.3Profibus网络43/5210.3.5Profibus-DP网络组态

硬件组态完成主站系统:

10.3Profibus网络44/52工业以太网特点:

使用于工业场所,工况恶劣,网络设备应含有气候环境适应性,要求耐腐蚀、防尘、防水等;

在易燃易爆场所,网络设备应含有本安防爆性能;要求含有较高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EMC);硬件设备模块化,安装简单方便,支持线形、星形、环形结构;含有高速冗余网络安全性,最大网络重构时间(故障连续时间)不超出300ms;支持网络监控,网络模块能够被HMI软件(如WinCC等)监控。

10.4工业以太网45/5210.4.1SIMATICNET工业以太网网络方案SIMATICNET工业以太网提供10Mbps工业以太网和100Mbps高速以太网技术;10Mbps工业以太网采取基带传输技术,传输介质为三同轴电缆、屏蔽双绞线或光纤;100Mbps高速工业以太网基于以太网传输技术,传输介质为屏蔽双绞线或光纤;三同轴网络拓扑结构为总线型,节点之间最大距离500m,站点经收发器与网络连接,1个总线段能够带100个收发器,网段之间由中继器连接。利用远程中继器,最大可扩展到3000m,双总线冗余方式;

10.4工业以太网46/5210.4.1SIMATICNET工业以太网网络方案利用双绞线和光纤组建网络时,网络结构能够是线性、星形和环形(采取OLM),几个拓扑结构能够混用;光纤网络最大扩展能力能够到达150Km,双绞线网络为1400m;对于总线型、星形网络,采取两个网络结构实现冗余;对于环形网络,可经过交换模块冗余管理器构建冗余环形结构。

10.4工业以太网47/5210.4.2网络部件

构建SIMATIC工业以太网络主要连接部件有链路模块和交换模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