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案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案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案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案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案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试验研究

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

段继扬

1/125一、问题和目标2/125

本试验研究中创造力是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综合素养。3/125创造力是创造型人才关键特征,而创造型人才是促进科技发展关键原因。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主要目标,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结果。4/125这些研究结果对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变革起了主要推进作用。5/125在我国,广泛开展培养学生创造力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很多问题,都还难以作出有说服力回答。6/12590年代末,当“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被确定为素质教育“重点”时候,广大教育工作者思想认识和实际操作都显得准备不足,产生了一些疑问。7/125比如:创造力能培养吗?创造力需要培养吗?教学中怎么做才能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时,既传授知识、技能又不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学业成绩呢,等等问题。8/125本研究目标就是要用实证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建构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学策略,为我国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客观依据。9/1251.基本假设。

(1)智力正常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创造力发展有赖于培养教育。(2)学科知识教学含有培养学生创造力功效,只有在实施以推进学生创造力发展为目标教学策略时,它才能更加好地发挥。10/125(3)培养学生创造力不会降低学生学业成绩,相反,它会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升。11/1252、预期目标(因变量)。

在确保试验组学生学业成绩不低于对照组前提下,试验组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发展,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12/1253.操作定义。

(1)创造性思维品质:

①思维流畅性,即能在短时间内发表较多概念;

②思维变通性,即能变换类别,看问题不局限于某一个角度;13/125③思维独特征,反应与众不一样,能提出聪明处理问题方法;

④思维精巧性,即能修饰观点,扩展主意,完善自己看法;14/125⑤思维拓展性,即能保持足够开放,延迟封闭,有可思维拓宽空间。15/125(2)创造性倾向特质:

①好奇性,即富有追根究底精神,肯深入思索事物奥妙;

②想象性,即能超越感觉和现实界限,幻想还未发生过事情,视觉化和建立心象;16/125③挑战性,即愿意探究复杂问题,喜欢寻找各种可能性,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

④冒险性,即勇于面对失败和批评,勇于推测,勇于为自己观点辩护,能在杂乱条件下完成任务。17/125二、研究对象和方法18/125本研究采专心理测量、学业成绩测量和教育试验相结合方法。心理测量包含创造性思维测量、创造性倾向测量和智力测量;19/125学业成绩测量包含语文、数学和自然3科知识技能测量。教育试验主要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20/1251.研究对象。

从10所小学四年级教学班中,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出12个班为试验组,12个班为对照组。试验组学生653人(男347人,女306人),对照组学生559人(男310人,女289人)。试验周期3年,四年级开始至六年级结束。21/125试验开始前,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同时分别进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倾向、智力和学业成绩测验。22/12510所试验学校分3批进行:第一批3所学校,1995年9月开始;第二批3所学校,1996年9月开始;第三批4所学校,1997年9月开始。这么分批实施、滚动进行是为了边试验边总结,后试验学校吸收先试验学校经验教训,也是为了便于详细指导。23/1252.测量方法。

(1)工具:创造性思维测验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A,上海师大教科所主持修订);创造性倾向测验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台湾师大林幸台主持修订);24/125智力测验用《瑞文智力测验图册》(北师大张厚粲主持修订);学业成绩用各试验学校所在市区期末统考成绩代替。25/125(2)步骤:以教学班为单位,用团体施测方式,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同时进行上述各项测验。26/125测验后,先依据规则和常模手工评出每个学生TTCT和IQ成绩,按评分要求评出每个学生创造性倾向和学业成绩,然后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各项数据小数点之后保留2位)。27/125(3)时间:前测在三年级结业后进行,后测在六年级结业前一个月进行。28/1253.教学策略(自变量)。

在试验中,教学形式有以下几个:

(1)学科教学渗透。试验班在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倾向。29/125(2)创造性思维训练。试验班利用活动课时间,每七天开设一节创造性思维训练课。

(3)开展创造活动。试验班组织学生进行小创造、小制作、小试验、小创作、小论文、小演出等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习惯。30/125试验班教学,不论是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还是课外活动,均落实以下教学标准:31/125(1)主体主导标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为创造性而学”主动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有“为创造性而教”自觉性,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前提。32/125(2)求异求优标准。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不一样角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一样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并从“异”中求“优”。这是创造性教学灵魂。33/125(3)启发探索标准。重视学生处理问题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结论和处理问题方法。要引导学生经过自己探索,发觉结论和处理问题方法。34/125(4)实践操作标准。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事创造实践,在创造实践中学习创造技能,增加创造才能,发展创造兴趣,强化创造精神。35/125(5)民主友好标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和思绪,与学生平等对话,相机诱导,不搞“一言堂”。36/125(6)因材施教标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兴趣兴趣,为不一样学生提供不一样学习帮助,重视发展学生个性专长。37/125(7)成功激励标准。帮助学生实现创造性成功,高度珍视学生每一个哪怕是极其微小成功。用适当方式启发学生认识自己创造性成功,发展他们创造性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等追求成功创造心理品质。38/125(8)主动评价标准。努力发觉学生在学习态度、方法、结果方面创造性闪光点,坚持表彰、勉励;对不足之处,甚至错误地方,要采取宽容态度。39/125(9)全体全方面标准。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满腔热忱地善待“差生”。在教学目标上,不但要注意创造性智能原因培养,还要注意创造性人格和品质培养。要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40/125(10)不悖伦理标准。创造性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并勉励学生异想天开,大胆求异,但要注意伦理要求。41/125试验班教师要依据学科性质、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选取以下教学方法:42/125(1)发散提问法。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各种答案问题。

(2)延迟评价法。在学生提出自己各种构想、答案或处理问题方法时,在场全部人都暂时不作任何评价。43/125(3)集体讨论法。针对一个共同问题,全体参加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使答案或处理方法臻于完善。

44/125(4)思绪提醒法。在向学生讲授一条定理、一个作品或一个处理方法时,同时向学生说明该定理、作品和处理方法提出者当初思绪。45/125(5)急骤联想法。引导学生由一事物(如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名称、一件东西等)快速地想到另一事物,包含相同联想、靠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及遥远联想等。46/125(6)结果预测法。提供一定情境,让学生说出或写出可能产生一个或各种结果。

47/125(7)多向求解法。给学生提供一定问题情境或作业任务,要求学生找出多层次、多角度处理方式。48/125(8)快速猜测法。勉励学生在不进行逐步逻辑分析条件下,快速说出问题答案,允许学生跳跃式思索。49/125(9)分割组正当。从已知事物中取出若干部分,组合成新事物。50/125(10)激疑存疑法。激发学生对看似明白事物产生疑问,勉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一些不马上回答却更有利于激起学生探究精神问题,有意地不予回答。51/125(11)逻辑推理法。包含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和回溯推理。

(12)问题处理法。向学生提供某种不能用已经有知识经验直接处理问题,引导学生努力以新方式利用已经有知识处理。52/125(13)定势突破法。向学生提供某种“功效固着”和“习惯定向”性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了解并突破思维定势消极影响。53/125(14)指导发觉法。在教规律、原理、法则、概念时,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结论,而是组织学生独立思索、改组材料,让其自行发觉。

54/125(15)试验观察法。指导学生进行小试验,勉励学生自己设计小试验,以发觉或证实某种原理和规律。55/125(16)创造创造法。组织学生学习创造技法,进行小制作、小创造、小创作和写小论文等活动。56/125(17)参观展览法。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向他们介绍展品价值、创造创造过程,介绍创造者在创造创造过程中所碰到困难和他们在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创造性智慧、热情、责任心及顽强意志。57/125有计划地展览学生自己创造

性产品,让学生相互观摩,取得激励。58/125(18)文体演出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文艺、体育演出,发展学生特殊才能。

除此之外,提倡试验教师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创造自己教学方法。59/1254.干扰变量控制。

(1)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人数、性别百分比大致相等;

(2)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创造力水平大致相当;60/125(3)试验组和对照组任课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无太大差异;

(4)试验组和对照组所使用教材相同,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时间相等,不另外增加课时;61/125(5)保持正常教学秩序,不造成人为竞争气氛。

62/125三、结果与分析

63/1251.试验组(A)和对照组(B)学生TTCT前、后测成绩与分析。64/125TTCT(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包含词汇和图画两个部分。词汇包含7个项目(提问题、猜原因、猜结果、产品改进、不寻惯用途、不寻常问题和合理想象),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评分,3项均分为词汇分。65/125图画包含3个项目(图画构制、图画完成、平行线上作画),按流畅性、独创性、标题抽象性、精巧性和抗过早封闭性评分,5项均分为图画分。词汇分和图画分均分为TTCT成绩。66/125试验组(A)和对照组(B)TTCT前后测成绩见表1:67/125表1学生TICT前后测成绩比较16.10100.10599B13.80**19.49114.40653A后测13.5388.80599B0.9313.1489.50653A前测ZSN*P<0.05;**P<0.01,下同68/125表1说明:试验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TTCT水平基本相同,均分(X)和标准差(S)都相差无几;但在试验结束时,两组水平则有了非常显著差异,试验组非常显著地超出了对照组,均分(X)超出试验组近14分,Z检验值高达13.80

(P<0.01)。69/125深入分析显示,作为TTCT两个组成部分词汇创造性和图画创造性,发展态势均与表1相同:前测时无差异,后测时差异极为显著。尤其是词汇分,Z检验值前测时为0,而后测时竞达12.98。70/125试验组思维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抗过早封闭性等8个项目分,也全部十分显著地超出对照组(P<0.01),无一例外。71/1252.试验组(A)与对照组(B)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与分析。72/125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验包含冒险性、好奇性、想象性和挑战性4项内容。这4个项目分之和为总分。总分代表创造性倾向水平。试验组(A)与对照组(B)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比较见表2:

73/125表2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比较

11.31112.70599B7.78**11.03117.60653A后测10.53108.50599B1.2711.67109.30653A前测ZSN*P<0.05;**P<0.01,下同74/125表2显示,试验开始时,两组学生创造性倾向水平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学生虽略高于对照组学生,但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3年下来,试验组学生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学生(Z:7.78,P<0.01)。

75/125深入分析显示,组成创造性倾向冒险性、好奇性;想象性和挑战性4个项目,均由无显著差异而变为差异非常显著,Z检验值高达5.00-6.36,P<0.01。76/1253.试验组(A)与对照组(B)学生学业成绩前后测结果与分析。

为了满足“等组”试验要求,也为了研究培养学生创造力对学业成绩影响,我们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了考查,考查以试验学校所在市区“统考”分数为依据。77/125两组学生学业成绩前后测比较见表3:78/125表3学生学业成绩前后测比较18.2982.00599B4.17**15.4186.00653A后测11.9083.20599B-1.1612.2582.40653A前测ZSN*P<0.05;**P<0.01,下同79/125从表3能够看出:试验开始时,对照组学生学业成绩略高于试验组学生,即使还没有到达“显著差异”程度,但Z检验值已达1.16,不可忽略。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学生学业成绩反而非常显著地超出对照组(P<0.01)。80/125值得注意是,不但均分(X)由低于对照组学生0.8分变成了高于对照组4分,而且标准差(S)也由高于对照组0.35变成了低于对照组2.88。这说明试验组学生学业成绩不但大大提升了,而且成绩分布也较对照组集中,较少两极分化。81/1254.试验组(A)与对照组(B)学生智商(1Q)前后测比较。82/125《瑞文智力测验图册》(CRT)包含6组共72道题目,主要测量学生知觉区分力,图形比较、想象、组合、套合能力,类同、推理、比拟能力,系列关系认识能力以及交换、交织等抽象推理能力。83/125

试验组(A)与对照组(B)学生IQ前后测比较见表4:

学生IQ前后测比较

84/125学生IQ前后测比较14.46105.80599B3.33**14.46108.50653A后测15.63104.90599B0.1115.98105.00653A前测ZSN*P<0.05;**P<0.01,下同85/125表4显示,试验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IQ水平是相当一致,均分(X)和标准差(S)都几乎相等,但3年下来,试验组十分显著地超出了对照组。86/125能够看出,3年中间,对照组学生IQ平均增加不到1分,而试验组学生却平均增加了3.5分。检验表明,试验组学生IQ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差异非常显著(r:0.55,Z:6.23一);而对照组IQ后测成绩与其前测成绩差异却不显著(r:0.46,Z:1.45)。87/125这说明试验期间,试验组学生智商提升速度远快于对照组。88/125四、讨论与结论

89/1251.关于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

在培养创造力问题上有两种主要认识障碍:一是遗传论;二是自发论。遗传论认为个人创造力是“基因显露”,不能培养;自发论认为个人创造力是“自然而然”形成,无需培养。90/125本试验研究结果与他们观点相左。表1和表2事实说明,创造力培养是必要,不培养就发展迟缓、停滞,甚至萎缩。91/125托兰斯研究证实,创造力发展存在着“四年级下降”现象。本研究证实,这种现象经过理智地利用教材教法和激发学生创造动机是能够克服。92/1252.关于促进小学生创造力发展教学策略问题。

试验组学生创造力发展显著超出对照组学生,归因于本试验研究教学策略。正是因为采取了这些教学策略,才使分布于不一样地域、不一样学校试验组学生创造力得以快速发展。93/125这证实: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造力培养、在活动课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创造活动这三种创造性教学形式,94/125在一切形式教学活动中落实全体全方面、主体主导、求异求优、启发探索、实践操作、民主友好、成功激励和主动评价等创造性教学标准,95/125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取发散提问、延迟评价、集体讨论、结果预测、多向求解、激疑存疑、指导发觉和问题处理等创造性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小学生创造力发展是行之有效教学策略。96/125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主渠道这一命题,只有在实施这种教学策略条件下才能成立。97/1253.关于小学生创造力培养重点问题。98/125表1和表2所显示结果,在使我们看到试验组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快速发展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他们创造性倾向发展显著地比创造性思维要慢。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前者Z检验值为7.78,而后者竟达13.80。99/125本试验研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培养,是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进行。一样内容、一样策略、一样时间和一样教师,为何二者发展速度竟如此悬殊呢?100/125我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个认知操作性心理品质,而创造性倾向属于个性心理品质范围。即使它们都含有经常性和稳定性特点,但创造性倾向这种特点较创造性思维更为突出,培养起来比创造性思维需要花更多时间。101/125这使我们有理由提出,在培养小学生创造力过程中,应该尤其注意加强对创造性倾向培养。102/125培养学生创造力要以培养学生创造倾向为重点,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创造力研究者,尤其是创造性社会心理研究者一致主张。103/1254.关于培养小学生创造力会不会降低他们学业成绩问题。104/125表3所显示结果告诉我们,试验组学生学业成绩原来是略低于对照组,但3年下来反而超出了对照(P<0.01)。不但均分(X)由低于对照组0.8分变成高于对照组4分,而且标准差(S)也由原来高于对照组0.35变成为低于对照组2.88。105/125这证实:培养学生创造力不但不会降低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能够显著地地提升他们学业成绩。这是愈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106/125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①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在确保完成“双基”教学任务条件下,依据教材特点有机地、恰如其分地进行,创造力培养不会减弱学科教学。107/125②学生学习是一个主体性主动智能活动,试验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而采取那些教学内容、标准和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活动品质也是有利。108/125③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了——流畅、变通、独特,就会对学习内容想得更灵敏、更灵活、更深刻;109/125学生创造性倾向发展了——求是、求优、敢想、敢说,就会对学习任务更含有主动性和主动性。创造力发展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产生了主动影响。110/1255.关于小学生创造力培养能不能促进其智力发展问题。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进入学龄期之后,智商是相当稳定,7-18岁之间智商改变很小。依据这一观点,小学生创造力培养不大可能同时促进他们智力发展。111/125本试验研究结果使我们意外地发觉,创造性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