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方案历史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_第1页
中考复习方案历史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_第2页
中考复习方案历史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_第3页
中考复习方案历史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_第4页
中考复习方案历史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命题规律命题规律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关键点整合1/36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2/36要点整合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一、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经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3/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以来,因为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2)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3)内容:国家认可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人,可免去徭役;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4)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停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5)启示: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主要伎俩;要顺应时代时尚,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学习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意识。3.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北魏建立和北方统一: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5/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②民族融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长久接触与交往中,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大趋势。(2)目标:学习和接收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控制。(3)内容: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深入实施改革,主要办法包含: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眷必须穿戴汉族衣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勉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取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风气等。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6/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4)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衣饰、生活习惯上逐步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4.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2)背景:《马关条约》签署,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7/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3)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勉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输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变法失败。(5)教训: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走不通。(6)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传输;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传输奠定了基础。8/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5.新中国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1)土地改革①背景:解放前遗留下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妨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②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全部制,实施农民土地全部制。

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9/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③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域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去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地租。农民真正取得了解放。④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毁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取得了快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10/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2)社会主义改造①时间:1953—1956年。②方式和政策: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赎买政策,逐步发展企业公私合营,实现和平过渡。③历史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一次历史性巨变。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11/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1)开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对内改革①目标: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管理体制和政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2/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②内容: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施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施分田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在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把原来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各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施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施经营责任制;实施按劳分配为主各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1992年,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紧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企业制、股份制,向建立当代企业制度前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各种形式,加紧企业改革步伐。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13/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③作用:提升了工人、农民生产主动性,促进了工业、农业生产快速发展。(3)对外开放①目标: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以后,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置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么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14/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③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二、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1.伯利克里改革和查理·马特改革(1)伯利克里改革(雅典,公元前5世纪)①内容: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能够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勉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②意义:雅典到达全盛,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开创了古代社会民主政治典范,使雅典成为“全希腊学校”。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15/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王国,8世纪)①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做法,实施有条件土地分封,得到封地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②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底层。2.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1)大化改新①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拥戴孝德天皇改革。16/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②时间: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效仿中国隋唐制度实施改革。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④历史作用:确立了一套在当初颇为先进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趋于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标志。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17/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2)明治维新①背景: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封建国家,幕府统治危机四伏;以中下级武士为关键改革派力量形成;美国等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中下级武士领导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②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勉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18/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③影响: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命运,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军国主义道路。3.俄国1861年改革(1)背景:农奴制危机妨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暴乱频繁,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加剧了社会矛盾。(2)时间: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为缓解社会矛盾,维护沙皇统治,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19/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3)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生活;农奴在取得“解放”时,能够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4)性质: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改革。(5)评价①主动性: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防止了革命发生,也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转折点。20/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②不足:改革实质上是沙皇政府与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敲诈和掠夺,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俄国封建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广大劳感人民依然缺乏基本民主权利。俄国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迟缓。4.美国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告实施新政。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1/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2)目标: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4)内容:整理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调整工业(中心办法),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强化国家对工业调整和控制,预防出现盲目竞争引发生产过剩;兴建公共过程,扩大就业,刺激生产和消费。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2/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5)评价: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迟缓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显著增强;是美国资本主义一次自我调整,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先河,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个里程碑。不过,产生经济危机根源依然存在,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3/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5.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东欧改革(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时间:1918—1920年。b.内容:实施余粮搜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中小型企业实施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4/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c.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迫于国内战争和严重经济困难而实施政策,在当初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军民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供给,对于打退内外敌人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但经济上高度集中做法,违反了价值规律,不利于人民群众生产主动性连续发挥。②新经济政策a.目标: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调感人民群众生产主动性。25/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b.内容:从1921年开始,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搜集制;除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c.特点:允许各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历史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水平。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络起来,对小农占优势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含有深远指导意义。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6/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e.历史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要遵照客观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感人民群众生产主动性,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①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同时,苏联加紧了实现农业集体化步伐。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7/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②斯大林模式a.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b.实质: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c.特点:经济上,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贸易关系,否定市场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升生活水平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略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8/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d.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主动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为以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不过这种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妨碍了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连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29/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3)二战后苏联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a.开始: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b.内容: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把农业作为改革突破口,削减农业税,提升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业投资;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扩大农业企业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推广玉米种植。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扩大加盟共和国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经营权。政治领域,反对个人崇敬,批判对斯大林个人迷信;平反冤假错案;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文学作品公开发表。30/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c.评价: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从总体上讲,只是对斯大林模式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②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结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加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深入下降。戈尔巴乔夫又将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今后,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改变,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趋势随之加强,1991年底,苏联最终解体。专题(九)┃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31/36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知识网络关键点整合命题规律【历史感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停提升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应遵照社会发展规律,保持社会稳定;坚持党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