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标解读及实践:设计教问题和任务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1页
英语新课标解读及实践:设计教问题和任务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2页
英语新课标解读及实践:设计教问题和任务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3页
英语新课标解读及实践:设计教问题和任务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4页
英语新课标解读及实践:设计教问题和任务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新课标解读及实践:设计教问题和任务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重要部分。本文指出目前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厘清批判性思维的内涵,阐明英语学习中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与学生批判性思维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且通过教学案例指出英语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的有效策略,即以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动机,以思辨性任务促进英语语言与思维发展相互结合,基于科学的价值标准培养学生的判断与评价能力。■关键词:英语学习;批判性思维;相互关系;结合策略引言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的核心能力及教育的重要目标(OECD,2015)。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全球化公民,思维能力的教学是大势所趋(Abramietal.,2014)。《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与知识整合,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育部,2018)。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课标》要求,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努力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然而,目前英语教学领域中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对批判性思维内涵的理解不清晰,不能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实落实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思维品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教师未能厘清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习与思维培养的关系,经常片面强调语言或者批判性思维培养,以致难以达成英语学科育人目标。此外,教师认可语言与思维相结合的重要性,但却缺乏有效的结合策略,在教学中难以将语言学习活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活动有效结合,导致课堂教学活动耗时且内容割裂,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等。为探讨和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厘清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分析英语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一个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探讨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相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一、英语学习与批判性思维1.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也称思辨能力、审辩式思维,是思维能力中的关键部分,批判性思维培养已成为目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20世纪90年代,美国德尔菲项目组提出,批判性思维分为认知能力与情感特质两个维度。其中,认知能力包括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情感特质则包括好奇、自信、开朗、灵活、公正、诚实、谨慎、好学、善解人意等(Facione,1990)。Paul和Elder(2014)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人们为了决定一件事情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而采取恰当的评价标准,以实现对事物的准确评价;批判性思维具有自主性、自律性、自我监控性及自我纠正性,强调以改善思维为目标而对思维进行系统性监控。文秋芳等(2009)提出思辨能力层级模型,指出思辨能力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元思辨能力是指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第二层次思辨能力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处于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受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的管理与监控。借鉴以上研究,本文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包括思维技能及思维倾向,能够帮助人们按照合适的评价标准进行有价值和意义的判断,能够帮助人们理性地看待问题,并有效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2.英语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相互关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从思维到言语和从言语到思维的连续往复运动。外部言语是思维向言语的转化,是思维的具体化和客观表现。内部言语则是言语向内在思维的转化(维果茨基,2010)。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不同文化,认识外部世界,发展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反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批判性思维与特定主题和具体内容有关,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标准和论点存在差异,因而批判性思维在不同学科领域的表现也不同(Mahanaletal.,2019)。苗宁和苗兴伟(2015)提出由思辨技能、人格倾向和思辨标准三个部分组成的语言学课程思辨能力层级模型。陈则航和邹敏(2022)建构了指导阅读活动设计的思辨技能框架,该框架将思辨能力的三个核心技能——分析、推理、评价在阅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描述和说明。这些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在英语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在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背景下,英语学科中批判性思维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英语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相互融合。批判性思维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课标》提出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育部,2018)。立足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英语教育应“语文并重”,既注重语言本身的学习和使用,同时兼顾人的全面发展(徐浩,2015)。因此,学生要学会在英语语言交际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在文化学习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又能够推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在语言方面,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知识与批判性思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两个维度:探究性学习任务和语用知识。探究性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性学习任务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即学生认知水平、语言能力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进行设计。当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时候,探究性或挑战性的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并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在交际活动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语用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在语用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多思考语言的实际运用,尤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蕴含的不同含义。教师在促进学生进行有效交际的同时,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倾向和情感。语言的运用是思维的外显化过程,思维的发展能够促进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在文化方面,学生借助语篇学习文化知识,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分析、推理、评价,发展批判性思维,思维发展则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深度学习。文化知识与批判性思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即对语篇的深度学习和评价标准的确立。首先,语篇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语言单位,为英语学习提供文化知识的素材。语篇理解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即基于语篇的问题、深入语篇的问题、超越语篇的问题。这三个层次的问题分别表现为基于事实和容易理解的问题、高层次推断性问题以及思辨反思性问题。其中第二类问题要求学生联系自身知识经验进行符合逻辑性的分析与推断,第三类问题则要求学生对语篇中的人物或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论证(Applegateetal.,2006)。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语篇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语言交际建构有意义的对话,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基于语篇的主题意义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能够使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与倾向,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课标》中包含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3个主题语境,下分10个主题群,不同学生对这些主题群之下的32个主题语境内容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这些主题内容理解的维度和深度影响他们对于问题的评价,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任务设计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落实。教学实践中,教师帮助建立对语篇主题的科学评价标准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从科学、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分析、论证和评价语篇的主题意义,促使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思维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为学生的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意义,对于文化知识的深入探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学生通过探究性任务,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通过深度挖掘语篇内容和意义以及进行理性的评价,理解文化,发展批判性思维,同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与倾向又进一步推进了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在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发展推动了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英语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相互关系见图1。图1.英语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相互关系二、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案例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笔者以北师大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3的拓展阅读教学为例,具体阐述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本单元围绕“conservation”话题来展开听、说、读、看、写活动,通过不同的语篇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在本单元Lesson1“TheSixthExtinction”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选择了有关“de-extinction”(反灭绝)的一篇文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目前在科技方面开展的三个“de-extinction”主题的项目研究和对这项研究不同的看法与评价。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现在科学家正开展的三个复活已灭绝生物的“de-extinction”项目,然后针对是否应该进行“de-extinction”的科学尝试进行讨论,进而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2.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能够比较准确地梳理和获取文章的信息,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而且,在对教材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相关语言方面进行一定的输出。但是,“de-extinction”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知识,学生对于文本中讨论的主题欠缺深入思考,在文本内容理解和结构分析方面仍然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教师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即学生在完成本节阅读拓展课的学习后,能够:(1)梳理文本信息,分析文本结构,阐释文中“de-extinction”的含义;(2)理解文本内容,辨别文本中的事实及不同的观点,表述观点背后的理由并对观点进行评判;(3)依据价值标准进行判断,提出自己对于“de-extinction”的看法及依据。在教学目标中,教师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分析语篇、学习新知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将学习重点设定为梳理和理解“de-extinction”信息和内涵;学习难点为依据评价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4.教学设计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以探究性问题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再设计思辨性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篇内容,构建结构化知识。最后,教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入理解主题意义。(1)基于语篇主题,设计探究性问题促进思考教学中要通过引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探究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而不只是通过某种外部刺激来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徐浩,2018)。探究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搜集、使用与主题相关的语言,初步理解该语篇的内容与主题意义。本课的主话题是“de-extinction”,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主题,教师使用有关该主题的科普视频引入教学,并提出以下问题:●Whatisde-extinction?Isde-extinctionreal?●Howdoesde-extinctionworkinthisvideo?Doyoubelievethecontentinthevideo?Ifnot,whatisyourownopinion?●Whathaveyouknownaboutde-extinction?Whatdoyouwanttoknowmoreaboutde-extinction?[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线索,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按照“是什么—怎么做—更想知道什么”的主线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使用语言和相应信息进行交流,为本课的语篇分析和主题研讨做好准备。此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单词“de-extinction”的含义并解释“de-”的前缀所表达的含义,推动学生对所学语言的积极思考。(2)解析文本内容,设计思辨性任务促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英语教育新时期,英语学习是学生不断进行主题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英语学习能够建构促进学生自身成长的主题意义,也必然是一系列“用”英语的过程,“用”英语探究,“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等(徐浩,2018)。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搭建相应的思维发展支架,帮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用”英语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分以下三个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一步,教师引领学生梳理语篇的内容,理解概念性知识和意义。教师在学生进行第一遍阅读之后,提出以下问题:●Whatisthegoalofde-extinctionprojects?Inthede-extinctionproject,whataregeneticistsdoingtoturnAsianelephantsintowoolymammoths?(识别、区分、阐释)●Isde-extinctionthesameascloning?Why?(比较、归类、阐述)●Whatdoadvocatesargue?Whatistheauthor’sopinion?Whatisheworriedabout?(评价论点、论据、结论)[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语篇大意,梳理文中阐述的相关事实,通过识别、区分、阐释、比较、归类、提炼、评价等思辨技能,提炼不同的论点和论据,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该语篇的内容和意义。第二步,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对语篇的合理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语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梳理文本框架,建构语篇的结构化知识(见图2)。从语篇结构上面来看,该语篇由三部分组成,正在进行的“de-extinction”科研项目以及对于该研究的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图2.结构化知识图(点击图片可放大)第三步,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实际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文中科学项目事实、赞成以及反对“de-extinction”的观点和理由。教师通过对语篇中语句和段落的解析,帮助学生识别并区分事实,即现在正在开展和将要开展的“de-extinction”研究项目,以及正反两方和作者的观点以及理由,通过对比、归类与阐释进一步明晰双方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提升语言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3)确立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