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定襄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定襄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定襄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定襄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定襄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定襄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02与粉尘排放2.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物质,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然后缩小B.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达到着火点C.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D.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反应前反应后ABCDA.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B、C D.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4.下列科学家中,对制碱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张青莲B.侯德榜C.屠呦呦D.袁隆平5.物质的用途既与化学性质有关又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金刚石:切割玻璃 B.二氧化碳:灭火C.活性炭:净水剂 D.氦气:多用途电光源6.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化妆”出来的土鸡蛋,是指生产奸商通过在笼养鸡饲料中添加神秘的红色粉末,让鸡蛋的蛋黄变得红而深,诱骗消费者花大价钱购买加了料的普通鸡蛋。其中有一种添加剂叫斑螯黄,化学式为C40H52O2,是一种深紫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对氧及光不稳定,着色后色调不受pH值影响,对日光亦相当稳定,不易褪色。关于斑螯黄的说法正确的是()A.斑螯黄是由94个原子构成的有机物B.斑螯黄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4g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3:8D.斑螯黄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7.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a=56% B.b=6% C.c=17% D.d=8%8.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苯甲酸溶液能与铜反应生成氢气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9.在化学反应2X+Y=2W+Z中,12gX与18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W,则生成Z的质量为A.1g B.6g C.18g D.28g10.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代替正餐B.严格控制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D.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形象地表示了在加热、催化剂的条件下,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上述过程中,反应物中硫的化合价是______,该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现有2.84g双氢青蒿素燃烧生成6.6gCO2和2.16gH2O,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A.5∶62 B.63∶5 C.5∶36 D.5∶37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铝制品的主要成分是Al和Cu,课外小组将200gNaOH溶液不断地加到50g铝制品中得到如下数据(已知金属铝既可以跟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而金属铜不能与强碱反应,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6.5

23

9.5

9.5

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50g铝制品中含有g铜。(2)求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1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表中空格②内的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表中1至18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表中17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铝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①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②在C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③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分析这两个反应能发生的实质是___。④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___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色。⑤为了判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取容器中少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第④步实验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___,说出你判断的理由___。⑥结合上述实验得出,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两种溶液时,加入所选试剂后,依据产生的___来鉴别。16.某兴趣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甲同学认为易拉罐变瘪,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此结论不合理,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拉罐为什么又鼓起来?是不是反应又产生了气体,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a.该气体可能是CO2

b.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不仅与酸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无明显变化。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产生气泡。该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______成立;在生活中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物质,也不能盛装_____物质。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试题分析: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不能彻底将污染问题解决,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C.考点:环境保护2、D【解析】

A、铁粉燃烧时放出热量,内部气体受热膨胀,气球体积变大,逐渐膨胀,当反应继续进行,氧气被消耗,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气球体积变小,当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气球被压瘪,选项A描述正确;B、激光手电可以提供能量,加热铁粉,使温度升高,达到铁粉着火点,选项B描述正确;C、生成固体物质温度较高,直接落于瓶底,导致锥形瓶炸裂,底部加入水后,可以起到降温作用,防止过热固体直接接触瓶底,避免炸裂,选项C描述正确;D、铁粉在氧气中燃烧与铁在氧气中燃烧一样,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氧化铁为红褐色固体,所以选项D方程式错误,生成物应该为四氧化三铁,选项D描述错误。故选D。3、B【解析】

A、由四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拟图,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该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该说法不正确;

C、4种物质中A、B、C三种物质都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氧化物,故该说法正确;

D、反应前B物质NO中N元素呈+2价而反应后N2中N元素为0价,因此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该说法正确。

故选:B。4、B【解析】

A、张青莲的主要贡献是铟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侯德榜是“侯式制碱法”的创始人,对制碱业做出重大贡献,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发现青蒿素,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主要贡献是杂交育种,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解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详解】A、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其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灭火,利用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C、活性炭:净水剂,利用其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D、氦气:多用途电光源,是其在光的照射下发出色光,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B。6、C【解析】

A、斑螯黄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A不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B不正确;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选项C正确;D、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D不正确。故选:C。7、A【解析】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乙丙。A、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70%-14%=56%;B、乙由14%→11%,减少了3%,图3应减少6%,b=14%-6%=8%;C、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6%+17%=23%;D、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10%。故选A。8、B【解析】

A、根据题意可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苯甲酸显酸性,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之后,不能和酸反应,故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苯甲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D【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相等,所以Z的质量为:12g+18g-2g=28g。故选:D。10、A【解析】

A.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是不含蛋白质、油脂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可以代替正餐,故错误;B.严格控制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做法正确;D.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有效地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利于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故正确;

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4原子2SO2+O22SO3【解析】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前含硫的物质为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由于氧显-2价,则推出硫的化合价为+4价,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原子;(2)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D【解析】

6.6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6.6g×=1.8g,2.16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2.16g×=0.24g,2.84g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84g-1.8g-0.24g=0.8g,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6.6g+2.16g-2.84g=5.92g,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0.8g:5.92g=5:37。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9.5(2)40%【解析】试题分析:(1)数据分析和处理,由于Al会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随着aOH溶液反应的加入,Al不断被消耗,剩余固体的质量就不断减少,且每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减少的固体质量=50g-36.5g=13.5g,但当第四次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该50g铝制品中含有9.5g铜(2)根据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中Al与NaOH的质量关系,可计算出NaOH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设所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2Al+2NaOH+2H2O=2NaAlO2+3H2↑548013.5gx54:80=1.35g:x解得x=20gNaOH%=20g/50g×100%=40%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考点:数据分析和处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4、N2Li、Be、Na、Mg、Al得到AlCl3A【解析】

(1)表中空格②内的元素是氮元素,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氮气,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因此氮气的化学式为N2;(2)表中1至18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Li、Be、Na、Mg、Al;(3)表中17号元素(氯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1,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铝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可以表示为AlCl3;(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CDNa2CO3+Ca(OH)2=CaCO3↓+2NaOHH++OH﹣=H2OCaCO3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溶液还是红色的说明还有氢氧化钠存在不同的实验现象【解析】

①A组中加入稀盐酸两者均能反应但都无现象,B组中滴入酚酞都会变为红色,C组中滴入碳酸钠溶液后,有沉淀生成的为氢氧化钙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的为氢氧化钠;D组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钙溶液,没有变化的为氢氧化钠溶液。故选CD;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③从粒子的角度分析这两个反应能发生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H++OH﹣=H2O;④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纵观AC两组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只要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⑤取容器中少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