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七校联考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六安市七校联考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六安市七校联考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六安市七校联考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七校联考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六安市七校联考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2:1C.有五种分子参加反应D.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2.液态水变成气态时体积膨胀,此过程中水分子发生的变化是()A.体积增大 B.质量增大 C.个数最多 D.间距增大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为12B.核外有3个电子层C.带12个单位正电荷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uO+COCu+CO2 B.CaCO3CaO+CO2↑C.CO2+Ca(OH)2=CaCO3↓+H2O D.Zn+2HCl=ZnCl2+H2↑5.《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C.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7.某饮料的主要成分为脂肪、蛋白粉、钾、钙等。该饮料不能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A.蛋白质 B.维生素 C.无机盐 D.油脂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干燥氧气 B.测定溶液pH C.量取9.0mL液体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轮胎易爆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子可以再分C.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结构不同10.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 B.风力发电C.牛奶变酸 D.海水晒盐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所用的方法或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方法或试剂A鉴别铁粉和木炭粉硫酸铜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加水C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碳酸钠粉末D除去CO2气体中的CO氢氧化钠溶液A.A B.B C.C D.D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我们任重而道远。下列做法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不符的是A.焚烧秸秆,增加肥效B.乙醇汽油,缓解能源C.共享单车,绿色出行D.一水多用,节约水源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夜幕降临,街道两旁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14.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常遇到除去物质中的杂质。下列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除杂质的试剂和方法不合理的是A.CO气体(CO2):通过石灰水B.Na2SO4溶液(Na2CO3):滴加稀盐酸至不发生气泡为止C.Cu粉(Fe):滴加稀硫酸至不发生气泡为止,再过滤D.KCl粉末(MnO2):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将滤液蒸干15.具有“天下第一洞”美誉的织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化学反应有Ca(HCO3)2=X↓+CO2↑+H2O(方程式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是A.CaO B.CaCO3 C.Ca(OH)2 D.CaO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g。(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_____g。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我们的胃液呈酸性,是因为胃腺壁细胞能分泌出盐酸。胃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其易于被消化吸收。你知道吗?深受人们喜欢的早餐食品燕麦中常添加颗粒极小的铁粉,它既可以作为双吸剂(起到干燥和减缓食品变质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人体补铁剂。要把铁粉变为人体需要的、能吸收的营养元素,就离不开胃酸的帮助。健康人胃液的pH在0.9~1.5,胃液的pH不仅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对伴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各类病菌的繁殖有影响。某医院对99位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胃液的pH及胃液中的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分组胃液的pH受检患者人数胃液中检出病菌的人数及比例A≤2.070B2.0~4.0133(23.19%)C4.0~6.02617(65.4%)D>6.05345(84.9%)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并使人感觉反酸或烧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能和胃酸反应;二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因此,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酸类和抑酸类药物。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_____。铁粉可以减缓食物变质,是因为铁可以和_____反应。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抗酸药是_____。关于文中提到的几种抗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均属于盐类或碱类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C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钙下列关于胃液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pH越小越利于人体健康B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所以胃液pH越大越利于人体健康C胃液pH越大越有利于病菌生存18.(8分)厨房中,蕴藏着很多化学知识:活性炭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是利用了它的_____性。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_____。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米饭和馒头B.花生油和大豆油C.鸡蛋和牛肉D.水果和蔬菜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序号)。A.食醋B.食盐水C.食用油D.洗洁精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天然碱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为测定其组成,称取一定质量的天然碱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已知:①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时不分解;②2NaHCO3Na2CO3↑+CO2↑+H2O;③图中B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1关闭,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打开进空气,A2关闭。实验步骤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反复推拉注射器③称量E、F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D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称量E、F的质量。问题探究:分别写出NaHCO3、CO2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E中的药品为_____,E的作用是_____。C、F、G中装有碱石灰(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则C的作用是_____,F的作用是_____,G的作用是_____。实验步骤②与③能否颠倒_____(填“能”或“不能”)。若不进行步骤⑤的操作,则所测得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该操作中推注射器时缓缓的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2个分子和1个分子反应生成2个分子,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2:1,正确;C、该反应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故错误;D、该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反应,形成了化合物,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故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错误。故选B。2、D【解析】

液态水变成气态时体积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距增大,故选D。3、C【解析】A核电荷数=质子数=12,此项正确。B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此项正确。C该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所以不显电性。此项错误。D该原子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此项正确。考点:结构示意图点评: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解答。4、B【解析】

分解反应为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详解】A、CuO+COCu+CO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CaCO3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C、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Zn+2HCl=Zn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分解反应为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5、A【解析】

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A错误,但符合题意;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铜粉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消失但氧原子经反应存在于二氧化碳中,并未消失,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解析】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A不正确;B、碳在氧气中燃烧不生成黑色固体,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B不正确;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溶液温度应该升高,选项C不正确;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太低,只有在氧气中或氧气含量很高的时候,铁丝才能燃烧。7、B【解析】

A、蛋白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能为人体补充营养素蛋白质,不符合题意;B、上述配料中的物质都不含维生素,该饮料不能为人体补充维生素,符合题意;C、钾、钙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属于无机盐,该饮料能为人体补充无机盐,不符合题意;D、脂肪属于油脂,该饮料能为人体补充油脂,不符合题意。故选B。8、D【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用于干燥氧气;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0mL液体,应使用1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9、C【解析】

A、夏天自行车爆胎时因为夏天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原因,与分子本身的体积无关,选项错误;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只是将混合在一起的几种物质分离开来,属于物理变化,各物质的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选项错误;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选项错误,故选C。10、C【解析】

A、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11、A【解析】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粉,单质碳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用硫酸铜溶液可以鉴别铁粉和碳粉,A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石灰石与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加水不能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二者的现象一样,不能用碳酸钠粉末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C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CO,D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12、A【解析】

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会严重污染空气,故A选项说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B、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危机,故B选项说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C、共享单车出行,不消耗化石燃料,绿色出行,故C选项说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D、爱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一水多用,节约水资源,故D选项说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故选:A。13、B【解析】A、霓虹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侯氏制碱法”,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错误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14、B【解析】

A、CO2能与通过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Na2SO4溶液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符合题意。C、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铁会与硫酸反应而溶解,最后就只剩铜粉了,过滤后滤纸上就只有铜粉,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KCl和二氧化锰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能溶于水,再过滤,将滤液蒸干,可以得到氯化钾,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15、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C原子2个,反应后1个,反应前后氢原子个2个,反应前O原子6个,反应后氧原子3个,反应前钙原子1个,反应后没有,故X的化学式为CaCO3。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40不饱和10【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图知:在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2)5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40g,这样40g该物质加入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该物质在20℃时溶解度为30g,将该物质的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0g-30g=10g。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Al(OH)3+3HCl=AlCl3+3H2O氧气碳酸氢钠和碳酸钙BCC【解析】

(1)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是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2)Fe与水蒸气、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水合物,故填:氧气;(3)胃里面有胃酸(主要成分是HCl)与碳酸氢钠、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态的二氧化碳放出时会膨胀,使胃部分胀大,而胃溃疡患者胃上有疮面肌,肉胀大会导致胃穿孔,故填:碳酸氢钠和碳酸钙;(4)A.氧化镁属于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是正确的,符合题意;C.碳酸钙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