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检验科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检验科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检验科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_第4页
检验科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检验科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见附录)

A、临检室

A1、血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A2、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标准操作规程------------------------------

A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A4、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A5、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

A6、一小时尿沉渣计数标准操作规程----------------------------------

A7、尿乳糜定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8、大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

A9、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0、隐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All.脑脊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A12、浆膜腔积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3、精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4、前列腺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5、阴道分泌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6、胃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B、生化室

B1、血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B2、17-KS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B3、17-0H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B4、VMA标准操作规程---------------------------------------------

B5、InsulinAutoantibadies(IAA)胰岛素自身抗体标准操作规程------------

B6>IsletCellAutoantibodies(ICA)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标准操作规程--------

B7、脯氨酸肽酶测定(ProlidaseTestKit)标准操作规程-------------------

B8、I型糖尿病检测(诊断酶联试剂盒)标准操作规程-------------------

B9、血清IV胶原蛋白(PANASSAYW.C)标准操作规程---------------

B10、血清蛋白电泳标准操作规程-------------------------------------

Bll、N-乙酰葡萄糖苗酶(NAG)标准操作规程---------------------------

B12、腺首脱氨酶(ADA)标准操作规程---------------------------------

B13、尿肌酸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B14、肌钙蛋白(TNT)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B15,肿瘤相关物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免疫室

Cl、HAVAblgM标准操作规程-----------------------------------------

C2、PreSl标准操作规程-----------------------------------------------

C3、HBSAg标准操作规程---------------------------------------------

C4、HBSAb标准操作规程---------------------------------------------

C5、HBEAg标准操作规程---------------------------------------------

C6、HBcAb标准操作规程---------------------------------------------

C7、HBcAblgM标准操作规程------------------------------------------

C8、HCVIgG标准操作规程--------------------------------------------

C9、HCVIgM标准操作规程--------------------------------------------

CIO、HDVAg标准操作规程--------------------------------------------

Cll、HDVIgG标准操作规程-------------------------------------------

C12、HDVIgM标准操作规程-------------------------------------------

C13、HEVAblgG标准操作规程----------------------------------------

C14、HEVAblgM标准操作规程-----------------------------------------

C15、HGVAb标准操作规程--------------------------------------------

二、检验科工作流程图

住院病人就诊检验流程

医生在电脑网络中申请检验项目

各类穿

刺液等护士工作站打印条码粘贴

]大小便

血液

穿刺标本按

嘱病人按要

要求处理

求留取标本

按有关要求抽

取血液样本

A检验科各实验室V-----

签收

具体实验室进行检验

1各实验室检验后签发报告单I

送回各病房并签收

门诊病人就诊检验流程

到医生处诊疗

附录:检验科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A、检室

A1、血常规检验

(1)标本

用EDTA-KO2ul抗凝静脉血1ml,门诊病人在CD-1700仪器上做三分类

测定,住院病人在COULTERHMX仪器上做五分类测定。

(2)试剂及仪器

COULTERHMX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用COULTER4CPLUS

全血质控品,COULTERHMX五分类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用

COULTER5C全血质控品。(血液细胞自动化分析仪介绍)

(3)操作

1)门诊:

a)收到血常规标本后,查看核对检验项目,立即编号,放混匀器上混匀

3分钟。

b)如有Ifif型立即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测定血型,输入电脑。

c)血标本在ABBOTCD-1700上检测,结果入库。

d)对于中间细胞比较多的应当手工涂片染色分类,对于血小板等图形不

好或结果异常较大的应手工复查。

e)结果核对后,在半小时内报告。

2)病房:

a)采集血常规标本后,立即编号,试管加盖后放于专用试管架上放入

HMX上自动混匀,

b)如有血型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测定血型,输入电脑。

c)血标本在COULTERHMX上机检测,结果入库。

d)对于分类图形不好的结果应当手工涂片染色分类,对于血小板等结果

图形不好或结果异常较大的应手工复查。(复查条件)

e)结果核对后,签发报告单。如果急诊则电话报告,有血型的话,通知

病房来拿报告单。(血液项目)(4)项目

代号中文名单位

WBC白细胞计数X1O9/L

LY%(LY)淋巴细胞分类%

MO%单核细胞分类%

NE%(GR)中性细胞分类%

LY#淋巴细胞计数X1O9/L

MO#单核细胞计数X1O9/L

NE#中性细胞计数X1O9/L

RBC红细胞计数X1O12/L

HGB血红蛋白g/L

HCT红细胞压积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fl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g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

RDW红细胞分布宽度|

PLT血小板计数X109/L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fl

PCT血小板比积%

PDW血小板分布宽度

EO%嗜酸性细胞分类%

BO%嗜碱性细胞分类%

EO#嗜酸性细胞计数X1O9/L

BO#嗜碱性细胞计数X109/L

(5)特殊规定

在检验血常规时,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及同志如发现以下样本结果过高可过低,务必

作登记,复查和及时报告,以备查询。

1.血红蛋白低于100g/L.

2.白细胞低于3000/ul.

3.血小板低于8万/ul.

4.发现白细胞分类异常图形时.

5.发现其中一项过高时,或是临床指定要镜检时.

(6)临床意义

(6.1)WBC计数

参考范围

4-10X107L

1、增加

(1)生理性: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

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2)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

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

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

2.减少

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

严重感染、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后、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6.2)白细胞分类计数

(6.2.1)染色液

1.瑞、一姬姆萨复合染色液

I液||取瑞氏染粉1g、姬姆萨染粉1g,加入甲醇(分析纯),充分振摇,第二

_天加甘油10ml,混匀即能使用。

II液|pH6.4—6.8磷酸盐缓冲液(或用H2。替代缓冲液)

磷酸二氢钾(无水)6.648

磷酸氢二钠(无水)2.56g

|加少量蒸储水溶解,用磷酸盐调整pH,加水至1000ml。

染色置玻片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约Imin

后,滴加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对准血片吹气,与染液

充分混和,5—lO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或染色液盖满血片后

半分钟即可水洗镜检。

2.快速染色液

I液:磷酸二氢钾6.648

磷酸氢二钠2.56g

水溶性伊红Y4g(或伊红B2.5g)

蒸储水1000ml

石炭酸40ml

煮沸,待冷备用。

II液亚甲蓝4g

蒸储水1000ml

高锦酸钾2.48g

煮沸,待冷备用。

染色

把干燥血片浸入快速染色液的I液中30s,水洗,再浸入H液30s,

水洗待干。

注:本染色法除了能快速用于急症外,对玻片质量要求也不高。随

着染液多次使用,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或更换新液。

3.30s快速单一染色液

贮存液瑞氏染粉2.0g

姬姆萨染粉0.68

天青EO.6g

甘油10.0ml

聚乙烯D比咯烷酮(PVP)20.0g

甲醇1000ml

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6.648

(pH6.2-6.8)磷酸氢二钠0.268

石灰酸4.0ml

蒸储水加至1000ml

应用液1液、2液按3:1比例混合放置14天后备用。

染色将染液铺满血膜或将血片浸入染色缸内,30s后用自来水冲洗。

注:加表面活性剂PVP可增加染料的溶解度并起稳定作用,加入天青E可缩短

染色时间。

(6.2.2)参考范围

LY:18.7%-47%LY#:(1.0—3.3)xl()9/L

MO:3.5%-7.9%MO#:(0.2—0.7)xl()9/L

GR:46.0%—76.5%GR#:(1.8—6.4)X109/L

1.增多

(1)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

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2)嗜酸性粒细胞: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

病、手术后、烧伤等。

(3)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

钮中毒等。

(4)淋巴细胞;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5)单核细胞: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

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2.减少

.(I)中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

线和镭照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障、粒细胞缺

乏等。

(2)嗜酸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6.3)常见的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变化

在外周血象中,除了各类白血病幼稚细胞外,通常能见到一些细胞形

态上的异常变化。

(6.3.1)中性粒细胞

1.核象变化: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杆状

核细胞出现,它与分叶核细胞之间的比值约占1:130

(1)核左移:是指杆状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如晚幼粒、中幼

粒等细胞增多为核象极度左移,多见于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

病。

①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核左移:称再生性左移,常见于

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等。

②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减低的核左移:称退行性左移,

常见于严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如伤寒、伴感

染中毒性休克的败血症等。

(2)核右移:是指不仅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且分叶过多,常

见4叶、5叶(正常时多分3叶),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

血物质缺乏的表现。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

用抗代谢药物后。止匕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

移,表示预后不良。

2.毒性变化:

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症

时,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异。

(1)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2)毒性颗粒:胞浆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的分布及大小

不等。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

(3)空泡:可在胞浆或核中出现,常为多个,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未

能着色所致。

(4)Dohle体:脑浆内出现嗜碱性点、线、梨形或云雾状物质,可能为核

浆发育不平衡所致,为细胞严重毒性变的表现。

(5)核棘突:胞核有各种形态的芽状突出,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可能与

中毒、癌转移、严重放射损伤等有关。

3.退行性变:

表现为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胞核可呈固缩、肿

胀、破碎、溶解等变化,退行变可以是细胞衰老死亡的表现。

(6.3.2)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形态变异在多种疾病如各种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最为常见。此外,疟疾、过敏性疾病、淋巴结炎等亦可见,统

称为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常可出现3

种异型淋巴细胞,即空泡型、不规则型和幼稚型。

(6.4)血红蛋白

[参考值]

男:120T60g/L

女:110T50g/L

(6.5)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常以所测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

系数(CV%)来表示。它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为客观、

准确。RDW增大时有临床意义。

(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缺铁性贫血时RDW增大,尤其是MCV尚处于参考值范围时(缺铁性贫血

时MCV应下降)RDW增大更是早期缺铁的指征;MCV减小时,RDW增大更

为显著,当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将比给药前更大,以后逐渐降

至正常水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补铁后产生网织红细

胞,及正常红细胞生成并释放人血与给药前的小红细胞并存,故RDW

先增大,随着正常红细胞的增多和小红细胞的减少,RDW便逐渐降至

参考范围。

(2)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IDA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时,MCV均可减小。但IDA时RDW增大,而

轻型地中海性贫血时RDW正常。

(3)用于贫血的分类(Bessman分亲法):

MCV只能反映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不能代表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

性,对红细胞体积大小的评价,过去靠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的观察,

这种观察常受血涂片制作以及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不

能定量,RDW能较好地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把MCV和RDW结合

用于对贫血的分类将更为完善(表1—1—2)。

表1-1-2BessmanMCV/

RDW贫血分类

类别MCV________RDW

正常—►—►

缺铁性贫血T

巨幼细胞性贫血TT

溶血性贫血tT

铁粒幼细胞贫血―►T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1->

注:一无变化;t增大;I减少

(6.6)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的临床意义要结合PLT变化才有价值。

(1)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①当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血小板减少时,MPV减少;

②当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多时,导致血小板减少,MPV

增大;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MPV正常。

(2)MPV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征: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

制越严重,功能恢复时,MPV增大常先于PET升高。MPV

越小;当造血

(3)其他方面应用:

①MPV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痰

(ITP)、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

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②MPV减小:见于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6.7).血小板比积(plateletcrit,PCT)

参考范围

男0.108%-0.272%

女0.114%—0.282%

PCT与PLT和MPV正相关,所以PLT、MPV的增减均可使

PCT发生变化。

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粒等。

减低:见于再障、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等。

(6.8)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volumedistribution

width,PDW)

参考范围

0.155-0.181(15.5%T8.1%)

(以血小板体积变异系数CV%表示)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

参数。

增大:

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而桧样癖病辱

(6:9)血'细'胞在积分布直方图的应用

(1)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将MCV和RDW配合直方图分析,可直接观察红细胞体积的分布情况。

①只现一个峰:见于正常人、缺铁性贫血(峰左移)、巨幼细胞性贫血

(峰右移)。

②可现两个峰: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可出现一个小红细

胞峰和另一个正红细胞(或网织红细胞)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给

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有效时亦可见两个峰。

(2)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静脉血比毛细管血白细胞数量略低。中档的血细胞分析仪-一般为

三分群,它是根据加入溶血剂后,白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而发生皱

缩,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皱缩后体积有明显差别,每个皱缩白细胞

通过血细胞分析仪的微孔时产生的脉冲信号经放大、甄别后,微

机处理数据得到其体积分布直方图。

淋巴细胞群为35—90fl大小

中间细胞群为90—160fl大小

粒细胞群为160—450fl大小

三群细胞的百分比与白细胞数量的乘积为其绝对数

正常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可见两个明显分离的峰,左峰为

小细胞群(淋巴细胞),右峰为大细胞群(粒细胞),两峰之间为中

间细胞群的分布。

急性白血病时,由于异常的原始、幼稚细胞增多,可见中间细胞

明显增高,这时直方图上见一个峰,峰值常在90—160fl之

间。这时必须推片染色镜检。

(3)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

正常人血小板体积主要分布在2—20fl之间,21—30fl之间有少

量大血小板,一般仪器以30fl为最大的分析界标。

血小板体积增大时,直方图会出现明显拖尾现象。有小红细胞或红

细胞碎片干扰时,直方图尾部会抬高。

(6.10)三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的计算

]、原理

根据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积,计算红细胞平均容量、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用作贫血的形

态学分类。

2、计算方法

(1)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corpuscularvolume,MCV):是指每

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每L血液中红细胞体积(L)xl()i5

每L血遐红细胞数(个)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

MCH):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

位。

每L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xl()i2

MCH=-------------------=xxpg

每L血留红细胞数(个)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是指平均每L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g/L)o

每L血液中血红蛋白g数(g/L)

MCHC=-------------------=xxg/L

每L血液红细胞比积(L/L)

3、临床意义

正常人和各型贫血时红细胞平均参考值表

平均值MCH(pg)MCV(fl)MCHC(g/L)|

正常27-3182-95320-360

大细胞性贫血t?-

正常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注:-正常;f增大;I减少

(6.11)红细胞参数

1,红细胞(redbloodcell,RBC)

男(4.0-5.5)X1012/L

女(3.5-5.0)X1012/L

2、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

男120—160g/L

$110-150g/L

3、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

男0.40—0.50(40%—50%)

女0.35—0.45(35%—45%)

A2、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标本]

EDTA-K210ul抗凝静脉血1ml

[原理]

手工法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在含有伊红的低渗溶液中被染成红色,而红细胞及其

他白细胞破裂或溶解。

仪器法(VCS原理)

[试剂]

手工法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稀释液种类较多,各有一定的优缺点,尚待大家

继续实验,找出最佳配方。下列3种稀释液供参考。

1.Hinkelmann液

伊红0.2g

95%石炭酸0.5ml

40%甲醛0.5ml

蒸储水加到100ml

2.乙醇一伊红稀释液

90%乙醇30ml

甘油10ml

碳酸钾1g

枸椽酸钠0.5g

20g几伊红液10ml

蒸储水加至100ml

本配方背景清晰,嗜酸性粒细胞着色鲜明,缺点是含10%甘油,比较粘

稠,细胞不易混匀,故计数前必须充分振摇。

3.伊红一丙酮稀释液

20g/L伊红液5ml

丙酮5ml

蒸储水90ml

新鲜配制效果好,每周配1次。

仪器法

COULTERHMX五分类血细胞仪及专用试剂

[操作]

手工法

1.小试管中加稀释液0.38mlo

2.常法取末梢血20口1,加入管内混匀,待红细胞溶解后两侧充池。

3.静置3—5min,用低倍镜(必要时用高倍镜)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

嗜酸性粒细胞数。

仪器法

操作同血常规

[计算]

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X20X10=嗜酸性粒细胞/L

[参考值]

(50-300)X106/L(50-300/n1)

[附注]

1.血液稀释后应于lh内计数完毕,否则嗜酸性粒细胞会逐渐被破坏,使结

果偏低或不易辨认。

2.充池前要充分混匀,但又不宜用力过猛,特别是使用含甘油的稀释液要

适当延长混匀时间。

3.注意与中性粒细胞区别,以免误认,中性粒细胞•般不着色,但也有着浅红

色的,其颗粒较小。

4.住院病人采标本时间力求统一,以免受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

5.用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百分率求得的绝对值不如直接计数结果准确。

[临床意义]

1.直接计数主要用于观察传染病预后、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及测定肾上

腺皮质功能。

2.其他变化的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减。

A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标本]

200ul枸椽酸钠抗凝静脉血1.1ml,颠倒混匀。

[原理]

离体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测定管(魏氏法血沉管)内,垂直立于室

温中,一定时间时观察上层血浆高度的毫米数值报告之。

[仪器及试剂]

MONITORJI血沉仪、专用血沉管

109mmol/L(32g/L)枸檬酸钠溶液:取含二分子结晶水的枸椽酸钠

(分子量294.12)3.28,用蒸储水溶解,稀释至100ml。此液在室

温保存不得超过2周。

[操作]

1.专用血沉管1支,加抗凝剂0.2ml。

2.静脉采血后,取下针头,加血至刻度,颠倒混匀。

3.用血沉管(300mmX2.5mm)吸取上述混匀血液至“0”刻度处,拭去管外

附着的血液,将血沉管直立在血沉架上。(MONITORJI操作)

4.记时,室温中静置lh,读出血沉仪上的读数即是血沉值。

[参考值]

男:<15mm/60min

女:V20mm/60min

[附注]

1.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与血浆蛋白的量和质,血浆中脂类的量

和质,红细胞的大小与数量,是否成串钱相聚以及血沉管的内径、清洁

度、放置位置是否垂直,室温高低等因素都有关系。

2.要求

(1)标本采集时避免脂肪血。

(2)血液和抗凝剂比例要准确。

(3)血沉管内径要标准(2.5mm),放置要垂直。

(4)做血沉的标本要在采集后3h内测定,并充分混匀。

3.室温过低、过高和贫血时,对结果都有影响。为此,血沉应尽量

放在18—25℃室温下测定。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可以按温度系

数校正。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无法校正。

[临床意义]

增快:

(1)生理性:

年幼小儿、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月。

(2)病理性: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活动性结核、风湿热活动期、组织

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重金属中毒

O

A4、血型鉴定

(1)ABO血型鉴定

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0型

4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所谓正定

型,是用已知抗一A和抗一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

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一A或

/和抗一Bo

[试剂和材料]

1.抗一A(B型血)、抗一B(A型血)及抗一A十B(0型血)分型血清,制备方

法见本节附注;

2.5%A、B及0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3.受检者血清;

4.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方法]

1.试管法

⑴取洁净小试管(内径lOmmX60mm)3支,分别标明抗一A、抗一B和抗一A

十B,用滴管分别加抗一A、抗一B和抗一A十B。分型血清各1滴于试管

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和。

(2)另取洁净小试管(内径lOmmX60mm)3支,分别标明A、B和0细胞。用

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和0

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和。

(3)立即以1000r/min离心Imin。

(4)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内眼观察有无凝集

(或溶血)现象。如内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

查。

(5)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B亚

型、类B或cisAB的发现。

(6)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十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

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血清尚清晰。

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见到游离红细胞。

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

±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

混合凝集外观(mixedfield)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极

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

一表示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

2.玻片法

(1)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抗-A、抗-B

和抗-A十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十B分型血清1滴

于标明的方格内,再各加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1滴,混和。

(2)另取洁净玻片一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A细胞、

B细胞和0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

A、B和0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3)将玻片一(或白瓷板)不断轻轻转动,使血清与细胞充分混匀,连续约

15min,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反应。如以玻片作试验时,也

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

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

分型血清+受检者红细胞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

受检者血型

抗-A抗-B抗-A十BA细胞B细胞。细胞

十—十A—十—

—十十B十—'—

———0十十—

十十十AB———

注:十为凝集;一为一不凝集。

[附注]

1.分型血清质量性能符合要求,用毕后应放置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2.试剂红细胞以3个健康者同型新鲜红细胞混和,用生理盐水洗涤1次,以除

却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

3.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4.操作方法应按规定,•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

是否漏加血清。

5.按理IgM抗-A和抗-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4c为最强,但为了防止

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仍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37℃可使反应

减弱。

6.离心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以防假阳性或假阴性结

果。

7.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以及缗钱状排列的区别。

8.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有技术性问题或红细胞和血清本身的问题,常见者有以下儿种:

1.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如抗一A血清效价不高,可将A亚型误

定为。型,AB型误定为B型。

2.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

性反应。

3.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见于白血病或恶性

肿瘤:以及类B或cisAB等。

4.受检者血清中蛋白紊乱(高球蛋白血症),或实验时温度过高,常引起红细

胞呈缗钱状排列。

5.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及或抗一B抗体,如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6.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

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

7.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

8.血清中有意外抗体,如自身抗一I,常引起干扰。

9.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解决办法如发现

ABO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先要重复作试验1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

用质量合格的试剂以及细心观察和解释试验结果,就可解决明显的问题,

对一些疑难问题月必须进一•步研究。

[检查步骤]

1.另从受检者采取1份新鲜血液标本这样可以纠正因污染或搞错样本造成的

不符合。

2.将红细胞洗涤数次,配成5%盐水细胞悬液,用抗一A、抗一B、抗一A1,

抗一A十B及抗H做试验可以得到其它有用的信息。

3.对受检红细胞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如结果呈阳性,表示红细胞已被抗体

致敏。

4.用Al、Az、B、0红细胞及自身红细胞检查受检血清。如果怀疑是抗一I,

用0型(或ABO相合的)脐血红细胞检查。

5.如果试验结果未见凝集,应将细胞及血清试验至少在室温和4c放置

30min,用显微镜检查核实。

6.如疑为A抗原或B抗原减弱,则可将受检红细胞与抗一A或抗一B血清作

吸收及放散试验以及受检者唾液作A、B、H血型物质测定。后者只对

80%HAB分泌型的人有用。

7.如试验结果红细胞呈绢钱状排列,加等渗盐水1滴,混和,往往可使绢钱

现象消失。应注意不应先加盐水1滴于受检者血清中而后和红细胞作试

验,以免使血清中抗体被稀释。

8.如受检者为A型血而疑为有类B抗原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

(1)观察细胞与抗一A及抗一B的凝集强度,与抗一A的反应要比与抗一B

的反应强。这种区别用玻片法作试验更为明显。

(2)用受检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作试验,血清中的抗一B不凝集自身红细

胞上的类B抗原。

(3)检查唾液中是否有A、B物质,如果是分泌型,可检出A物质而无B物

质。

(4)核对患者的诊断,类B抗原的形成与结肠癌、直肠癌、革兰阴性杆菌

感染有关。

9.如发现多凝集现象,应考虑由遗传产生的Cad抗原活性;被细菌酶激活的

T或丁K受体;或产生机制不太明了的丁n受体所引起。多凝集红细胞具

有以下特点:

(1)能被人和许多家兔的血清凝集。

(2)能与大多数成年人的血清凝集,不管有无相应的同种抗体。

(3)不被脐带血清凝集。

(4)通常不与自身的血清凝集。

A5、尿常规

(1)尿液标本处理

[收集]

1.应留取新鲜尿,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

照。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

2.使用清洁有盖容器(一次性容器为好)。

3.容器上应贴上检验条码。

4.尿标本应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止匕外,还应注意避免

烟灰、糖纸等异物混入。

5.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验,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等。

6.尿胆原等化学物质可因光分解或氧化而减弱。

[防腐与保存]

1.冷藏:防腐剂随检验目的而定,--般放4℃冰箱可保存6h。

2.甲醛:用于管型、细胞的防腐,按400g儿甲醛0.5ml/100ml尿加

入。由于甲醛具有还原性,不适于尿糖等化学成分检查。

3.甲苯(或二甲苯):用于尿糖、尿蛋白的防腐,按甲苯0.5ml/100ml

尿加入。

4.麝香草酚:用于检查尿中化学成分及细菌的防腐剂,每100ml加入<

0.180

[标本处理]

收到门诊标本后,核对检验项目后,倒入普通长试管内。液面距管中约1cm

收到病房标本后,核对检验项目后,倒入普通长试管内约10ml。液面距管中约

1cm,放于UFT00专用试管架上。

[检验后处理]

标本检验后,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入下水道内。所用盛尿容器及

试管等须经30-50g儿漂白粉澄清液或10g/L次氯酸钠液中浸泡2h,也可

用5g/L过氧乙酸浸泡30—6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常规检查

(一)、尿量

随气候、出汗量、饮水量等不同而异,一般健康成人约为1.0—1.5L/

24h,即1ml/(h/kg体重);小儿按k8体重计算尿量较成人多3—4倍。

(二)、颜色

根据尿的颜色进行报告:淡黄色、深黄色、褐黄色、红色、乳白色、深红

如浓茶、红茶色、乳白色

(三)、透明度

分为透明、微浑、浑浊、明显浑浊、乳糜状等。

(3)生化检查

[仪器及试剂]

仪器盈东URISCAN

试剂盈东尿十一联试纸

[操作]

把试纸条全部浸没于尿液中约3-5秒后,取出放于盈东URISCAN

的试纸条架上测定。

(4)尿沉渣检查

1)非染色尿沉渣镜检(门诊)

1.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1500r/min离心5min。

2.待离心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弃去上层清液,留下0.2ml沉渣,轻摇

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取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X18mm的盖玻片覆盖。

4、结果判断

尿沉渣镜检观察,用10X10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

型。用10X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计算数量,应观察10个视

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管型用低倍镜鉴定,但计数数量

应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2)UF-100尿沉渣分析(病房)

在尿生化检查完成后,立即把试管架放于UFT00的进架仪上,进行尿沉

渣分析。如果结果发现以下情况者应手工镜检。(镜检条件)

3)特殊规定

在检验尿常规时,所有工作人员及进修实习同志,如发现以下情况者,当用

显微镜进行复检,登记备查.

1.未用UF-100尿沉渣分析时所有样本必须做镜检.

2.尿常规如发现尿干化学和尿沉渣结果发生偏差.

3.尿UF-100正常,但尿蛋白为阳性或尿NIT为阳性时.

4.尿干化学和尿UF-100均正常,但病人是肾科或泌尿科时.

5.其他临床指定必须镜检的.

(5)临床意义

D、颜色

正常尿液因含尿色素可呈淡黄色,尿液浓缩时,颜色可呈深黄色,并受某

些食物及药物的影响。病理性尿色可呈褐黄色、红色、乳白色等,均应报

告。尿色深红如浓茶样见于胆红素尿;红茶色见于血尿、血红蛋白尿;乳

白色可能为乳糜尿、脓尿。

2)尿量

增多见于:

1.生理性:饮水过多,饮浓茶、咖啡及酒精类或精神紧张等。

2.病理性: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及神经性多尿等。

减少见于:

1.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2.病理性:常见于休克、脱水、严重烧伤、急慢性肾炎、心功能

不全、肝硬变腹水等。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尿毒症、急慢性肾功

能衰竭等。

3)、非染色尿沉渣镜检

(1).尿内白细胞增加,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红细胞增加,常见

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

(2).透明管型可偶见于正常人清晨浓缩尿中;当有轻度或暂时性肾或循

环功能改变时,尿内可有少量透明管型;在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

时,可见较多的颗粒管型。

(3).红细胞管型的出现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颗粒管型的出现,提

示肾单位有淤滞的现象。脂肪管型的出现,见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及类脂性

肾病。

(4).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尿内出现肾衰竭管型,提示预后不良。

(5).蜡样管型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见于慢性肾小球肾

炎的晚期和肾淀粉样变时。

A6、一小时尿沉渣计数

[标本收集]

患者先排尿弃去,准确收集3h尿液于清洁干燥容器内送检(标本留取时间

5:30-8:30)o

[操作]

手工法

准确测量3h尿量,充分混合。取混匀尿液10ml,置刻度离心管中,1500r

/min离心5min,用吸管吸弃上层尿液9ml,留下1ml,充分混匀。吸取

混匀尿液1滴,注于血细胞计数板内。细胞共数10个大方格,管型计数

20个大方格。

仪器法(UF-100操作)

准确测量3h尿量,充分混合。取混匀尿液10ml,倒入UF-100专用的试管

内,直接上机测定,读出定量的尿液细胞数。乘以1000除以3即得1小

时细胞数。

[计算]

10003小时尿总量ml数

1小时细胞数=10大方格细胞总数X——X------------------

103

20大方格管型总数10003小时尿总量ml数

1小时管型数二------------------X——X----------------

2103

式中:1000为u1换算成ml数;10为尿液浓缩倍数。

[参考值]

红细胞:男性V3万/h;女性V4万/h

白细胞:男性<7万/h;女性V14万/h

管型:<3400/h

[附注]

1.尿液应新鲜检查,pH应在6以下,若为碱性尿,则血细胞和管型易溶

解。

2.被检尿液比重最好在1.026以上,如小于1.016为低渗尿,细胞易

破坏。

3.如尿中含多量磷酸盐时,应加入少量稀醋酸液,使其溶解;但切勿加

酸过多,以免红细胞及管型溶解;含大量尿酸盐时,应加温使其溶解,以

便观察。

[临床意义]

1.急性肾炎患者红细胞增加。

2.肾盂肾炎患者白细胞可明显增加。

A7、尿乳糜定性检查

脂肪尿是指混有脂肪的尿液。而乳糜尿是指乳糜微粒与蛋白质混合,致使呈乳化

状态的浑浊的尿液。

[原理]

脂肪可溶解于乙醛中,而脂肪小滴可通过染色识别。

[试剂]

1.乙醛(AR);

2.苏丹m醋酸乙醇染色液:5%乙醇10ml,冰醋酸90ml,苏丹m粉末一

药匙,先将乙醇与冰醋酸混合,再倾入苏丹m粉末,使之

充分溶解;

3.猩红染色液:先配70%乙醇和丙酮1:1溶液,后将猩红加入至饱和为

止。

[操作]

1.取尿5—10ml,加乙酸2—3ml,混合振摇后,使脂肪溶于乙酸。静置

数分钟后,2000r/min离心5min。

2.吸取乙醛与尿液的界面层涂片,加苏丹m醋酸乙醇染色液或猩红染色

液1滴。

3.镜检观察是否有红色脂肪小滴。

[结果判断]

1.浑浊尿液因加乙醛而澄清,则为脂肪或乳糜尿。

2.镜检下可见红色脂肪滴。

[附注]

1.尿液中加少量饱和氢氧化钠,再加乙醛,有助于澄清。

2.将分离的乙酸层隔水蒸干,若留有油状沉淀,也可加苏丹m,镜检证实

有无脂肪小滴。

[临床意义]

1.正常人为阴性。

2.因丝虫或其他原因阻塞淋巴管,使尿路淋巴管破裂而形成乳糜尿。丝

虫病患者的乳糜尿的沉渣中常见红细胞,并可找到微丝蝴。

A8、大便常规

(1)标本采集

1.采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不同而有差别,如一般检验留取新鲜

指头大小(约5g)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送

检,标本容器最好用内层涂腊的硬纸盒,便于检查后焚毁。血吸虫毛

蝴孵化则留全量新鲜便(不少于30g)o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

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它化学药品。

2.检查蜕虫卵需要用软玻璃纸拭子,在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四周拭取标

本,也可用棉拭子拭取,但均须立即镜检。

3.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迅

速送检。

4.不应该采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使柔弱

的原虫致死。用白明胶膜法检查粪便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时,可因尿液

中存在溶解白明胶的物质而导致其检查结果错误的增高。粪便标本中

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因腐生性原虫、真菌抱子、植物种

子、花粉易混淆实验结果。

5.盛粪便标本的容器必须有盖,有明显标记。粪便标本应选择其中脓血

粘液等病理成分,若无病理成分,可多部位取材。采取标本后,应在

一小时内完成检查,否则可因9H及消化酶等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

分破坏分解。

6.检查胆石、胰石、寄生虫体及虫卵计数,应收集24h粪便送验。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