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训练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训练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训练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训练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专题训练

单选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1、常温下,一些饮料或食物的近似pH如下:

柠檬汁橙子汁西瓜汁鸡蛋清

PH2.2~2.43.6~4.35.3-6.17.6〜8.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喝柠檬汁

B.西瓜汁和鸡蛋清显碱性

C.西瓜汁比柠檬汁酸性强

D.柠檬汁和橙子汁显酸性

答案:D

解析:

酸性溶液的pH<7,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7,pH越大碱性越强。

A、柠檬汁pH范围是2.2~2.4,PH<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尽量少喝柠檬汁,否则会加重病情,故错误。

B、西瓜汁pH范围是5.3~6.1,pH<7,显酸性,鸡蛋清pH范围是7.6~8.0,pH>7,显碱性,故错误。

C、西瓜汁pH范围是5.3~6.1,柠檬汁pH范围是2.2~2.4,均小于7,且柠檬汁的pH小于西瓜汁,则柠檬汁

比西瓜汁的酸性强,故错误。

D、柠檬汁pH范围是2.2~2.4,橙子汁pH范围是3.6~4.3,均小于7,则柠檬汁和橙子汁显酸性,故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

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丫的组合可能是

A.水、硝酸镂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小苏打

答案:A

解析:

A、硝酸铁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a液面高于b液面,符合题

/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液面低于b液面,不符合题意;

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液面低于b液面,不符合

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氨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

差的作用下,a液面低于b液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加热蒸干氯化镁溶液可得到碱式氯化镁MglOHbCI"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加热能分解。取一定质量

的碱式氯化镁,加热分解生成16gMg。、7.3gHCI和3.6gHQ。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碱式氯化镁的质量为26.9gB.MgO和HCI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x:y:z=2:1:3D.HCI气体溶于水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

答案:C

解析:

16gMgO中含镁元素的质量为:非x100%x16g=9.6g,则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6g-9.6g=6.4g;

则7.3gHCI中含氢元素质量为:白x100%x7.3g=0.2g,则含氯元素质量为:7.3g-0.2g=7.1g;

0o.b

则3.6gHQ含氢元素质量为:5x100%x3.6g=0.4g,则含氧元素质量为:36g-0.4g=3.2g

lo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所以碱式氯化镁含有镁元素质量为9.6g,含氧元素质量为:

6.4g+3.2g=9.6g,含氢元素质量为0.4g+0.6g=0.6g,含氯元素质量为7.1g。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碱式氯化镁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氯化氢和水,故碱

式氯化镁的质量为:16g+7.3g+3.6g=26.9g,故A选项正确;

B、设生成的氧化镁和氯化氢的分子个数分别为:a、b,则有:瑞;=辔,^=7,故B选项正确;

36.5b7.3gb1

C、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结合分析中的数据可得:碱式氯化镁中镁元素、氢

氧根、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4x:17y:35.5z=9.6g:(9.6g+0.6g):7.1g,24x:17y:35.5z=96:102:71,即

x:y:z=4:6:2=2:3:1,故C选项错误;

D、HCI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4、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答案:C

3

解析:

酸一般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而选项中只有C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故C符合题意

5、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A.NaCIB.NaOHC.NHNChD.CaCOs

答案:C

解析:

某固体物质溶于水过程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见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

A、NaCI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B、NaOH溶于水放热,不符合题意;

C、NHNQ,溶于水吸热,符合题意;

D、CaC。,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6、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酸试液均变色的是

A.pH=l的盐酸

B.pH=3的硫酸

C.pH=7的氯化钠溶液

4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D

解析: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欲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

变成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醐试液均变色的是碱性溶液。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

故选:Do

7、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蜜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A,食盐水(pH=7)B.牙膏(pH-9)C.肥皂(pH-10)D.米醋(pH-3)

答案:D

解析: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等于7,溶液呈中性;黄蜂的毒液呈碱性,所以应使用米醋中和。选D。

8、下列关于H2soi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答案:C

解析:

A.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B.酸都能与氧化铁发生反应,正确;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这是浓硫酸

的特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错误;D.稀盐酸、稀硫酸能与Mg反应

5

放出氢气,正确。故选C。

9、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

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

cQ

!过氧化J

过氧化u

裕盐酸

t稀盐

卜氢溶液」--

氢溶液-vV

(一

T6:

66

氨氧化

钠溶液

nf溶

屋一二氧化镜D)E-)3

答案:D

解析:

A、镁比铁活泼,分别与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快的是镁,反应慢的是铁,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

B、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反

应慢慢停止,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反应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镒,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很快,没有放二氧化镒的反应缓慢,现象明显,不符

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现象;氢氧化钢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没有现象,符合

题意;

故选D。

10、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

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6

A.水、硝酸镂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小苏打

答案:A

解析:

A、硝酸铁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a液面高于b液面,符合题

/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液面低于b液面,不符合题意;

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液面低于b液面,不符合

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氨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

差的作用下,a液面低于b液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CQz,所以燃烧生成CO?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但是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错

误;

B、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生成Cd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按照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

含有的元素一定是反应物中含有的元素,因此正确;

D、所含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颊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故说

法错误;

故选C。

12、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7

0123456891011121314

JIIIII1II1IIIII

xYZ

A.X显酸性B.丫可能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D

解析:

依据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

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A、X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8

B、丫的pH为7,呈中性,可能是水,不符合题意;

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能是某种盐溶液,不符合题意;

D、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符合题意。故选D。

13、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右下图所示。下列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像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I

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答案:C

解析:

A.由曲线的起点pH小于7可知,该图像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选项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物氯化钠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选项B正确;

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此时pH小于7,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NaCI、HCI,选项C不正确;

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溶液显碱性,故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选项D正确。故选C。

14、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9

01020304050

时间/s

A.NaCIB.NaOHC.NH>NO3D.CaCd

答案:C

解析:

某固体物质溶于水过程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见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

A、NaCI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B、NaOH溶于水放热,不符合题意;

C、NHNCh溶于水吸热,符合题意;

D、CaCQi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除味剂

C.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作干燥剂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

答案:C

解析:

10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有异味、有颜色的物质,具有吸附性,做吸附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作

干燥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是指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吸收大量热,属于物理变化,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多选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16、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FeCI3B.ZnCI2C.FeCI2D.CuCI2

答案:AD

解析:

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制取的化合物,应为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盐,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进行判

断"O

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铁;故A不正确;

B、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B正确;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C正确;

D、铜与盐酸不反应,不能直接生成氯化铜;故D不正确.

故选ADO

小提示:

铁元素有+2价、+3价,在铁与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时,铁元素表现+2价,形成亚铁盐。

11

17、一些食物近似pH如下表

食物番茄牛奶鸡蛋清苹果汁

pH4.0~4.46.3~6.67.6~8.02.9~3.3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B.番茄汁属于酸性食品

C,牛奶和鸡蛋清均为碱性食品D.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弱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

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酸性食品,苹果的pH值为2.9~3.3,显酸性,正确;

B、番茄汁的pH值是4.0~4.4<7,显酸性,正确;

C、牛奶的pH值是6.3~6.6<7,显酸性,错误;

D、pH值越小酸性越强,很显然苹果汁的酸性比牛奶的强,错误。故选CD

考点: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和熟记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图表信息,

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进行解答。

1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

C.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答案:AD

12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此选项正确;

B.将加热到发红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此选项错误;

C.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此选项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此选项正确。

故选AD0

19、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两端各放置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然后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100g溶质量分数为7.3%的稀

盐酸,再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是()

A.10gZn、10gFeB.5.6gZn、5.6gFe

C.10gCaCOsx5.6gCaOD.10gCaCCh、10gCaO

答案:AC

解析:

力口入的HCI的质量为100gx7.3%=7.3g;

A、根据10g锌和10g铁与盐酸反应的质量关系:

Zn+2HCI=ZnCI2+H2T

6573

10g11.2g

Fe+2HCI=FeCI2+H2T

5673

10g13g

可知,酸的量不足,金属都有剩余,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天平平衡,故A正确;

B、根据5.6gZn、5.6gFe与盐酸反应的质量关系:

Zn+2HCI=ZnCb+H2T

6573

5.6g6.2g

13

Fe+2HCI=FeCI2+H2T

5673

5.6g7.3g

可知,酸是足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分别为:

Zn+2HCI=ZnCI2+H2T

65732

5.6g0.17g

Fe+2HCI=FeCI2+H2T

56732

5.6g7.3g0.2g

生成氢气质量不等,所以不平衡,故B错误;

C、根据10gCaCQ,、5.6gCaO与盐酸反应的关系:

CaC03+2HCI=CaCl2+H20+C02-O7^^>

1007344100-44

10g7.3g5,6g

可知,盐酸和碳酸钙完全反应,导致质量增加为56g,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无论是否完

全反应,都会导致质量增加为5.6g。天平平衡,故C正确;

D、根据lOgCaCO,、10gCaO与盐酸反应的关系:

CaC03+2HCI=CaCl2+H20+C02O!7^^>

1007344100-44

10g7.3g5,6g

可知,盐酸和碳酸钙完全反应,导致质量增加为5.6g,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无论是否完

全反应,都会导致质量增加为10g。天平不平衡,故D错误。故选AC。

20、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热蒸发过程中,当溶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右盘纸上称量

14

E.将稀盐酸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定稀盐酸的pH

F.过滤时,用玻璃棒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答案:ACDF

解析:

A、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错误;

B、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产生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可用稀盐酸洗涤,故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

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故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E、将稀盐酸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定稀盐酸的pH,故正确;

F、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防止损坏

滤纸,故错误。

故选ACDFo

2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一”

表示直接转化关系)。某同学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A为氧化铁出为铁,则C可以为FeSOi

B.若A为H.SO..B为CuSO,,B-C肯定发生置换反应

C.若C为H2O,B为CCX则A可以为酸、盐、氧化物

15

D.若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不一定为水

答案:AB

解析:

A、若A为氧化铁,B为铁,则C不可以为硫酸亚铁,氧化铁不能直接转化成硫酸亚铁,A错误;

B、若A为硫酸,B为硫酸铜,C可以是硫酸钠,此时B-*C是硫酸铜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和氯化铜,属于复

分解反应,B错误;

C、若C为水,B为二氧化碳,则A可以为酸、盐、氧化物,C正确;

D、若A为碳酸钙力为氧化钙,则C可以是氯化钙,D正确。

故选ABO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CaCQ,和MgCO;固体混合物9.2g与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贝性成Cd气体的质量为4.4g

B.FeSO,和Fe2(Sd)3的混合物含S量为a%,则混合物中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7:8

C.密闭容器中CO和CO?混合气体5g与足量CuO反应,得到6.6gCO2,则混合气中C元素与0元素的质量

比为2:3

D.Mg和Fe的混合物4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H?质量为0.2g,则该混合物中Mg元素的含量为30%

答案:AD

解析:

MCO

CaCO3+2HCI=CaCI2+H2O+CO2T93+2HCI=MgCI2+H2O+CO2T

A、73447344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氯化氢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均为73:44,则将CaCd和MgCQ,固体混

合物9.2g与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100gx7.3%x£=4.4g;由极值法可知

16

产生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10g、碳酸镁8.4g,则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物9.2g,也能产生4.4g二氧化碳,

正确;

B、FeSOl和Fe2(SO以中硫与氧的质量比均为32:(16x4)=:L2混合物含S量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含量为

a%x2=2a%,混合物中共3种元素,故Fe元素含量为1-a%-2a%=l-3a虬故Fe元素与。元素的质量比不是7:8,

错误;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密闭容器中CO和COe混合气体5g与足量CuO反应,得到6.6gCOz,

气体增加质量就是一氧化碳得到氧元素质量6.6g-5g=1.6g,1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1个氧原子生成1个二氧化

碳分子,则混合气中一氧化碳质量为L6gx学=2.8g,故二氧化碳质量为5g-2.8g=2.2g,C元素与。元素

的质量比为(2.8gx就x100%+2.2gX-^―x100%):(2.8gx品x100%+2.2gxX

1Z+1OIZ+loXZ1Z+±O1^+loXZ

100%)=9:16,错误;

D、如果Mg和Fe的混合物4g中Mg元素的含量为30%,则镁质量为4gx30%=1.2g,铁质量为4g-l.2g=2.8g

Mg+H2sG>4=MgSC)4+H2TFe+H2SO4=FeSO4+H2T

242562

1.2g0.1g2.8g0.1g

由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昆质量为0.1g+0.1g=0.2g,正确。

故选ADo

2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作保护气

B.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C.活性炭作吸附剂

D.铜作导线

答案:CD

解析

17

A、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是利用其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D、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能导电的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DO

24、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象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

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答案:AC

解析:

A、根据图象,在反应未进行时,溶液的pH=l,为强酸性溶液,所以该曲线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

中,故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pH=7,故B正确;C、当滴入溶液的

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盐酸还有剩余,此刻溶液中的溶质是HCI、NaCI,故C错误;D、滴入溶

液体积为15mL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D正确。故选AC。

18

25、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两端各放置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然后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100g溶质量分数为7.3%的稀

盐酸,再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是()

A.10gZn、10gFeB.5.6gZn、5.6gFe

C.10gCaCO;is5.6gCaOD.10gCaCCh、10gCaO

答案:AC

解析:

加入的HCI的质量为100gx7.3%=7.3g;

A、根据10g锌和10g铁与盐酸反应的质量关系:

Zn+2HCI=ZnCI2+H2T

6573

10g11.2g

Fe+2HCI=FeCI2+H2T

5673

10g13g

可知,酸的量不足,金属都有剩余,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天平平衡,故A正确;

B、根据5.6gZn、5.6gFe与盐酸反应的质量关系:

Zn+2HCI=ZnCb+H2T

6573

5.6g6.2g

Fe+2HCI=FeCI2+H2T

5673

5.6g7.3g

可知,酸是足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分别为:

+

Zn+2HCI=ZnCI2H2T

65732

5.6g0.17g

Fe+2HCI=FeCI2+H2T

56732

5.6g7,3g0.2g

19

生成氢气质量不等,所以不平衡,故B错误;

C、根据10gCaCQ,、5.6gCaO与盐酸反应的关系:

CaCO3+2HCI=CaCl2+H2O+CO2W7^>^>

1007344100-44

10g7.3g5,6g

可知,盐酸和碳酸钙完全反应,导致质量增加为5.6g,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无论是否完

全反应,都会导致质量增加为5.6g。天平平衡,故C正确;

D、根据lOgCaCCK10gCaO与盐酸反应的关系:

CaCO3+2HCI=CaCl2+H2O+CO2^7的质量

1007344100-44

10g7.3g5,6g

可知,盐酸和碳酸钙完全反应,导致质量增加为5.6g,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无论是否完

全反应,都会导致质量增加为10g。天平不平衡,故D错误。故选AC。

26、(2012年山东烟台,15题,2分)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

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酉太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20

答案:BC

解析:

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故A错误;

B、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C、从图象可以看出,A点

溶液呈碱性,酚醐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故C说法正确;D、C点的pH继续减小,说明酸还没有完全反

应,故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溶质,故D错误;故选BC。

27、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14册的稀硫酸,微热至粉末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中

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滤渣与所加铁粉质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

A.原氧化铜粉末质量为10g

B.所加铁质量可能为10g

C.所得滤液中溶质质量约为21.7g

D.所得滤液中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两种溶质

答案:AC

解析:

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14弱的稀硫酸,微热至粉末全部溶解,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铜和水,再向蓝色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FeSC)4+Cu,56份的铁

置换出64份的铜,如果铁恰好和硫酸铜完全反应,则固体质量增加,但是最后得到干燥的滤渣与所加铁粉质

量相等,故加入的铁与硫酸铜反应过量,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后,稀硫酸过量,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

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A、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C)4=FeSO4+Cu,铁与稀硫

酸反应:Fe+H2SO4=FeSO4+H2T,可得关系式:Fe~H2S04,设加入铁的质量为x

21

Fe~H2sO4

5698g=^8g,最后生成铜的质量与加入铁的质量相同,故生成铜的质量为8g,氧化铜中的

x100gx14%8

铜元素完全转化为铜,故氧化铜的质量为:8g+(岛x100%)=10g,符合题意;

B、由A可知,所加铁的质量为8g,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和氢气,最后所得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铁完全转化到了硫酸亚铁中,溶质质量为:8g+(0x100%)”

21.7g,符合题意;

D、由于金属活动性:Fe>H>Cu,铁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铁与稀硫酸

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得滤液中只含硫酸亚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CO

28、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

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120g。再向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

其质量比原来固体混合物增加了7.2g。则下列相关计算中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6.4g

B.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C.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为32g

D.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46.8g

答案:CD

解析:

A、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得到120g不饱和溶液可知,加入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为20g,将沉淀洗涤、干燥、

称量,其质量比原固体混合物增加了7.2g,说明增加的水的质量为7.2g,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氢离子和与氢氧

根离子反应的氢离子质量相等。

22

则7.2g水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7.2gx^=6.4g;

原固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为20g-6.4g=13.6g,说法错误;

B、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2H+〜*。〜2HCI

1873

7.2glOOgx

18_7.2g

73=lOOgx

解得:x=29.2%;

加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9.2%,说法错误;

C、设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为y

2HCI〜2NaOH

7380

100gx29.2%y

73_100gx29.2%

80=y

解得:尸32g;说法正确;

D、由元素守恒可知,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NaCI的质量为100gx29.2%x餐x100%+(票x100%)=

ob.bbo.5

46.8g,说法正确。

故选CDO

2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硝酸镂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3

答案:AD

解析: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A正确。

B.硝酸铁固体溶于水后,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吸收水分,逐渐溶解。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者反应。故D正确。

30、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g

Ao

加热时间s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镒酸钾

PHit

7L

O7

加入Na2cCh

B

溶液质量g向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

氢:

电Fe

C。

反应时间s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和铁

D.0时间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24

答案:AB

解析: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镒酸钾时,加热一段时间后,高镉酸钾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当高镒酸钾

完全分解后不再产生氧气,故A正确。

B、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不断升高,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

pH=7,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由于碳酸

钠溶液显碱性,溶液pH继续升高,故B正确。

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和铁时,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故C错

1天。

D、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时,由于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

、口

i天o

故选AB。

小提示: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弄清图像所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

图像横纵坐标的意义,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与横纵坐标的关系。

简答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31、在抗击“新冠肺炎”的防护工作中,过氧乙酸(CHEOOOH)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过氧乙酸是有刺激性气

味的液体,易挥发,具有酸的通性,浓度大于45%就有爆炸性,遇高热等其他条件会引起爆炸。

(1)稀释过氧乙酸溶液时能否用铁制品盛装,原因是什么?

(2)过氧乙酸储存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写出一条)

答案:不能,过氧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铁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从而腐蚀铁制品密封低温储

25

解析:

(1)不能用铁制品盛装过氧乙酸溶液,因为过氧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从而

腐蚀铁制品。

(2)过氧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遇高热等其他条件会引起爆炸,因此应密封低温储存。

32、人体胃液的pH通常在0.9-1.5之间,胃酸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胃部不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利用中和反应治疗人体内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

⑵有一些人因胃酸过少影响消化,你建议他应该多吃哪些食物?

答案:(1)3HCI+AI(OH)3=AICI3+3H2O

⑵酸性食物,如橘子、酸奶等

解析:

(1)

氢氧化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CI+AI(OH)3=

AICI3+3H2O;

胃酸过少影响消化,可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如橘子、酸奶等。

3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镁中和胃酸:O

(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o

(3)盐酸除去铁锈:。

26

答案:

Mg(OH)2+2HCI=MgCI2+2H2O3Fe+2O2Fe3O4Fe2O3+6HCI=2FeCl3+3H2O

解析: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Mg(OH)2+2HCI=MgCI2+2H2O。

点燃

(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为:3Fe+251%3。4。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6HCI=2FeCl3+3H2O。

34、钢丝表面上常有一层氧化铜,某同学于是把该铜丝放到稀硫酸中浸泡一会儿,很快铜表面的黑色氧化铜就

没有了,该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使氧化铜溶解了,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

次探完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