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培训参考资料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参考资料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参考资料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参考资料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培训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5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理解.....................................5

第二节历史、发展和现状...............................................6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7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10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10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12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21

第一节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21

第二节教师的发展方向................................................22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23

第四章心理发展与教育.......................................................30

第一节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32

第二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予教师或父母最大的启示有:......33

第三节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应用..........................34

第四节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35

第五节总结............................................................36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41

第一节概述..............................................................44

第二节刺激一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48

第三节认知学派.........................................................51

第四节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56

第五节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58

第六章学习迁移'保持和遗忘.................................................62

第七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70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78

第九章个别差异与教育........................................................85

第十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87

《教育心理学》练习册...........................................................88

2014年6月四川省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88

2014年12月四川省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91

2015年4月四川省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95

2015年11月四川省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99

2013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104

《教育心理学》培训参考资料

说明:

①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

试时参考。

②《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③有五角星、字体为斜体的部分是考核要点要求重点掌握的。

④依据《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制定。

⑤附: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教育心

理学。

一、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

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

理的发展

(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二、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

(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

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习迁移的促进

(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

(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

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

策略及其培养

(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

(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

(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

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

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

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

机的激发与培养

(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引导合理归因

(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

六、个别差异与教育

(-)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

(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

策略、内倾与外倾

(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

教育措施

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

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重占-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考试重点)

4、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理解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理解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研究①

学生如何学习;②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2、理解:

(1)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教育心理。不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

教育。

(2)主要内容是研究“学与教”,不是“教与学”。研究序歹(J:

首先是学生的“学”,其次是教师的“教”。

(3)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

①知识的学习

②技能的学习

③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

④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态度)的学习

(4)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

(二)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过程理解

一一增加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师专业基础

——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总结教育经验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教育研究方法

一一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5、塑造健康人格

——为教师提供健康心理塑造的知识支撑!

第二节历史、发展和现状

一、起源阶段(历史)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

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的。

2、1913年,桑代克将《教育心理学》扩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

共分三个部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

二、发展阶段:

阶段时间主要内容

初创1903年1、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

时期2、强调:教育测量、统计分析、学科心理研究

20世纪

20年代

过渡20世纪1、出现了庞杂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时期30年代2、中国的教育心理学开始兴起

----50

年代

发展20世纪1、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时期50年代2、代表:

----80A:布鲁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掌握

年代学习”。两大贡献:教育目标分类和掌握学习理论

B:布鲁纳,《教育过程》,“发现学习”

C:加涅,《学习的条件》,“指导学习”

D: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有意义学习”

三、现状和趋势

20世纪80年代,现代西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显

著特点:

1、中心问题——“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

问题。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

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3、课堂教学一一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问题,强调理论的实

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问题。

4、学习过程一一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

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增多,对学习条件有系

统的研究。

5、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

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名称特点

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其进行了解

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教育经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有目的地整理教学经验,提炼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

验总结

自然实在学校教育的世纪情况下按照研究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

验法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实验室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京的,通过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

实验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临床个对学与教的个案做详尽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是因材施教的必要前

案法提和基本技巧。

第一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教师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种方法属于()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D:测验法

2、在教育心理学中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

的心里活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D:临床个案法

3.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A华生B布卢姆

C桑代克D詹姆士

4.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

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叫做()

A观察法B调查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D实验法

5.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以年美国教育

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

A1903年B1913年

C1956年D1960年

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等著作,其提出

理论。

A发现学习B掌握学习

C指导学习D有意义学习

7、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主要涉及的是学校情境中

的()

A:学习B:学生与教师

B:教师与教学D:学与教

8.教育心理学的过渡时期是()

A1903年----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

9.1913年,桑代克将《教育心理学》扩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

包括那些部分()(多选)。

A人的本性

B学习心理

C个别差异及原因

D课堂教学

E:性格教育

10、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初创时期是()

A:1903年--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本世纪

11>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而是通过其他有

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主要是()

A:调查法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D:观察法

(二)填空题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基本心理学规

律的科学。

2、加涅的代表作是。

3、学校教育心理学以的研究为核心.

4、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材料,简介了解被试者的心理

活动的方法是。

5、《教育目标分类》是心理学家代表作。

6、观察法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

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的研究方法。

7、一般认为,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

理学称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8、布卢姆(布鲁姆)对教育心理学的两大主要贡献是

和。

9、奥苏贝尔提出理论,对改进传统模式的学校教

学过程具有很大意义。

(三)简答题

1、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2、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有那些?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重占•

1、关于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关于“学生和教师”的认识

(关于“学生的认识”是重点)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1、教育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

2、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

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影响学生个体社会化

A: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

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从

“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B:例如:

“义务教育制度”体现了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知识程度。

“交通法规”体现了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行为规范。

“结婚宣誓”体现了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价值观体系

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A:学校教育能促进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发展变化。

B:人的发展是终身的。因此现代教育两条基本的趋势是:(1)

形成终身教育体制;(2)学校教育的任务从主要转手已有的知识经验

转变为主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积极地进行雪儿系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教学与课

1、教学一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

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诱导学习”)

A:“学前教后”一一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或学教观,是当前教学

改革的重要前提。

B:现代学校的教学是科学一一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确定其

内在规律;也是艺术一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课一一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40分钟,

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课包括三个要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

3、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最终突破的地方都应该在

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4、从过程开展分析,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内容输入

(2)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3)经验输出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

一、学生及群体特征

1、学生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学校管理和学与教活动应以科学

的学生观为基础。

2、教师要掌握两种学生心理特征:个体学生心理特征和群体学

生心理特征。

3、因为学生群体对学生成员的思想行为有很大影响,所以,争

取诱导学生群体,更能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

4、学生群体的分类(根据其组成方式及性质)

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

(1)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

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学生会、班级、团组织等。

A:正式的学生群体应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规范、集体活动、共

同感受和一定的组织形式。也可以称为“学生集体”,其中最重要的

是“班集体”。

B:班集体是形成学生集体意识的直接源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

教育的主要途径。

C:班集体的分类:团结、聚散、离散三种班集体

D:根据班集体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

(1)团结的班集体

----有集体核心,成员对集体有向心力。

(2)聚散的班集体

——班主任依靠基本干部维持班上工作。

(3)离散的班集体

——没有集体核心,成员不支持、不关心集体。

E: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形成的过程:

①组建阶段:主要靠教师组织指挥

②形核阶段: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

③形成阶段:核心形成,开始进行民主管理

④发展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F:如何指导和利用班集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的建议。具体方法:

①利用教师对班级期望

一一加强学生对班级的期望

②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③利用教师对学生接纳与爱护

——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

④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发展和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

⑤利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一一增强学生间彼此沟通的能力

⑥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电影《TheSchoolOfRock》)

——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

(2)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

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A:大多由3----7人组成

B:如班级中的“团伙”等

C:学校和班级中,正式学生群体并不总是起支配作用,往往还

有非正式学生群体也发挥作用。

D:青少年时期,一个人的同伴的赞许和欢迎有时是强大的动力。

同伴小团体的赞成与否的压力往往超过教师和父母的影响(青春期开

始)

E: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

①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②情感依赖性

③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孩子王)

F:如何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若提出社会测量法。

二、教师心理

(《教育学》考试重点)

1、教师角色

A:教员----教师的中心角色

B:学生模仿榜样

C:课堂管理者

D:办事员

E:团队活动的领导者

F:公共关系人员

G:学者与学习者

H: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

I:父母

J:权威人物

2、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

(1)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提出。

(2)定义一一教师期待效应,从心理学角度上讲,证实了教师对

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进

步。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

尔效应”。

(3)教师期待效应的大小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年龄较小的

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期望的影响

3、课堂上的“讲台效应”

(1)学校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但心

里感受却不相同。

(2)教师站在讲台上,如果用目光扫视课堂,他自己并不觉得

在刻意地盯着特定的听讲者,而每一位听讲者却可能感受到教师在专

门看自己。

(3)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

应,可以起到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这

就是“讲台效应”。

4、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

(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一般而言,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课堂

教学能力。

(2)教师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

A:稳定的专业气质

B;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

C:耐心和信心

D:乐观活泼的性格

E:公正和不自私

4、教师的优秀品质和技能

(1)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一一是决定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

因素。

(2)理解学生

——品质包括:虚心、敏感、移情作用和客观性

A:虚心一一坦率和包容地对别人的言行,持一种善于公开接

受的态度。(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和观点并不是都正确的,学

生也有强于自己的地方)

B;敏感——不麻木,能快速地、准确而合理地理解学生。能

及时、恰到好处地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反应。

C:移情作用一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别人(学

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D:客观性——尽量减少偏见,减少自己的主观判断。

(3)与学生有效交往

(4)理解自己

5、课堂师生交往的特点

(1)课堂交往是一种正式交往

A:遵守交往规则(衣着正式等)

B:掌握交往技能

C:具有强烈的目的性、计划性等

(2)课堂交往是一种代际交往

A:要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

(3)课堂交往是“一对多”交往

A:注意减少“交往死角”——忽视部分学生

6、课堂交往的障碍

(1)课堂语言障碍

A:信息接受者对语言的理解有一个过程

B:课堂双方师生之间知识经验的代沟

C:教师的语言问题(逻辑、清晰等问题)

(2)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A:师生之间的动机障碍

B: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

C:师生之间的认知障碍

(3)角色地位的障碍

A:教师的权威角色和教师的“自我中心”倾向

B:学生的被动、顾虑、焦虑等心理

(4)交往技能的障碍

A:教师要具备“一对多”的交往技能

B:需要要具备与“权威”打交道的技能

(5)课堂结构障碍

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群体的组成方式及性质,可以把学生群体划分为()

(单选)

A:大群体和小群体

B:正面型学生群体与消极型学生群体

C:正式学生群体与非正式学生群体

D:同质群体与异质群体

2、非正式学生群体是()(单选)

A:班集体B:共青团支部

C:学习小组D:团伙

3、教师扮演的中心角色是()

A:学者B:办事员

C:教员D:权威人物

4、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是()

A:非正式交往B:正式交往

C:同辈交往D:“■-对一”交往

5、非正式学生群体组成的人数一般是()

A:2----4人B:2----7人

C:5——8人以上D:8人以上

6、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A:史莫克B:莫雷若

C:加涅D:奥苏贝尔

7、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

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A: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中等年龄的学生

C:年龄较大的学生

D:年龄较小的学生

8、教师的中心角色是()

A:课堂管理者B:学生模仿的榜样

C:教员D:权威人物

9.关于教师期望和教育效果关系的实验研究,是1968年进行的,

实验的主持者是()

A罗森塔尔B古德

c奥苏贝尔D史莫克

10、社会测量法的研究者是()

A:斯金纳

B:莫雷若

C:加涅

D:皮亚杰

11、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有()(多选)

A:有固定的组织结构

B: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C:情感依赖性

D: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E:凝聚力不强

12.一个优秀的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多选)

A组建阶段

B形核阶段

C形成阶段

D发展阶段

E巩固阶段

13、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的出现是在班集体形成阶段的()

A:组建阶段B:形核阶段

C:形成阶段D:发展阶段

14、莫雷若提出的收集关于班级和学校内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的

手段是()

A:社会测量法B:观察法

C:实验法D:行动研究法

15、一般而言,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

A:语言能力B:与学生交际能力

C:课堂教学能力D:科研能力

16、决定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是()

A: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B:教师的科研能力

C:教师的道德品质D:教师的心理素质

17、师生课堂交往必须注意两代人在知识、经验、认知方式、需

要和心理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这是因为课堂交往是一种()

A:“一对多”的交往B:代际交往

C:正式交往D:非正式交往

18、教师常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学生必定按照他们讲的意义去理

解。其实学生接受的信息并不等于教师发出的信息。这种交往障碍是

()

A:课堂语言障碍B:角色地位障碍

C:交往技能障碍D:课堂交往的心理障碍

19、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一般是()

A:男生与女生一样大B:男生较女生大

C:女生较男生大D:男女生混合的群体更常见

20、学校管理和学与教活动应该以()为基础。

A:科学的学生观为基础B:国家的法律文件

C:家长意见D:学校的管理制度

21、师生之间的交往容易导致某种“貌合神离”,有时师生之间

直接交往和心理交往较为困难,容易产生被忽略的“交往死角”,是

因为课堂交往是()

A:正式交往B:代际交往

C:“一对多”的交往D:非正式交往

二、名词解释

1、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2、讲台效应

(1)学校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但心里感受却

不相同。

(2)教师站在讲台上,如果用目光扫视课堂,他自己并不觉得在刻意地

盯着特定的听讲者,而每一位听讲者却可能感受到教师在专门看自己。

(3)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可以

起到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这就是“讲台效应”。

3、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

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从“生物人”到“社

会人”的过程。

三、填空:

(1)、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其中班集

体有了核心人物,是在。

(2)、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教学看做是企求的

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3)、社会测量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专门方法,在了解非正

式群体在班级和学校存在的状况时有较好的作用。其提出者

是。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引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

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这就是。又

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5)根据班集体的性质,可将其分

为、、。

(6)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

、、、O

(7)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也叫“”。

(8)非正式学生群体一般由构成。

(9)最重要的学生集体是。

(10)课包含三个要素,即一般时间、及

O

四、简答

1、优秀班集体形成的阶段

2、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提出的对教师怎样在可样教学中利用班

集体的作用去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有哪些?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

重点:

1、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发展的方向

3、教学目标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1、学校应支持一些基本的普遍价值观:

2、珍妮特•沃斯认为,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教学应该包括:

“三重四面”。

3、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应包含三个基本支柱:

(1)学会认知:科学的认知不仅是认识客观世界和生活的基本

前提,也是人心灵健康的基本前提。

(2)学会做事:做事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也是个体获得价值感

的手段。

(3)学会生存:工业社会对人的要求相比农业社会来说是前所

未有的提高。生存对个体能力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一一学校应鼓励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猜测

和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2、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一一发展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

的信心。通过发展学生的各种理解力,教授给学生各种工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我推进能力一一引导学生独立运用各种题材,允

许学生用确定问题形式的方式直接处理熟练掌握的材料。让学生自己

决定其过程和方式。

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一一促使学生能自觉地、有较大倾

向去“终止表面的印象,寻找深层规律”的内驱力。(透过现象找本

质的自觉性和内驱力一一思维的自觉性)

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一一习惯、自觉地运用科学仪器或材料,

去检查和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并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能“有理智上

的忠诚”。

6,促进学生参加社会生活的志愿和能力一一学校应传播基本的

价值体系;学生融洽相处的对象不能仅仅是伙伴。

第二节教师的发展方向

1、教师职业专业化

(1)作用:

A:是现代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B:是基础教育活动现代化的保证和标志

C:是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基础。

(2)含义

A:(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不但能胜任所担负的教学工作,具备

相关学科的较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能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

生;怎样利用和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

有利环境。

B:(职业道德)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

规范,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学生的典范。

(3)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途径

A:加强教师培训

B:加强师德教育

C:社会教育

D:教师自我教育

2、教师职业的人性化

(1)含义:

A:立足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组织的“育人”需要,

B:提倡教师应该从新一代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以一种特殊

的教育者的立场,从一种特殊的对新一代人和未成年人的爱护和同

情,

C:形成一种相对于其他专业人员来说更具有人情味的新人道主

义态度。

(2)要求一一爱护学生,全面关心和全面负责

A:不仅对日程生活、智力、个性和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关心,

B:还应包括满足学生精神方面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现实

甚至是终极关怀。

C:向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一、有关概念

1、教育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教育学》----教育目标体系: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目标

D:单元目标

2、学习目标则是单元目标的进一步分解,是单元目标的具体、

明确的表述。

3、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

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学习目标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

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

4、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