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17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_第1页
2016年、2017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_第2页
2016年、2017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_第3页
2016年、2017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_第4页
2016年、2017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类填写

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H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般虐,草木引凌,而那些春

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茱孥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

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年客

差军,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畋国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季学的声音

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迢迢旅途中,气

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

“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

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零於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

深入雪国,陆续强型学中,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肆虐凋凌B.集结昼夜兼程

C.版图稚嫩D.嫣然抱憾退出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席卷系扩展B.笼罩停扩展

C.席卷停扩充D.笼罩系扩充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

【答案】

1.A

2.A

3.C

【解析】

I.试题分析:A项“凋凌”应为“凋零”,泛指花的凋谢,零落。后也用来比喻人的死伤离

散。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延续了2015和2016年高考题型,

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形的辨析。与2016年不同的是,2017年去掉了字音

的考查,并且题干由“正确的一项是”变为“有错……的一项是”,难度有所降低。所

选词语有两字词、四字词,指向明确。字形设误点“凌”与“零”是同音字,对于这类

情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

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④语境辨识法,借

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2.试题分析:席卷:①形容卷东西像卷席子一样,②迅速有力地掠过。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文段中说

的是“寒流”,用“席卷”恰当。扩展:向外伸展。扩充:扩大充实,使增多。文段中指“版图”,用

“扩展”恰当。“系”有“拴”的意思,文段中说“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用“系”更为生动形象。

故答案应为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采用的是语段阅读式填空,题型延续了2015年

和2016年山东卷题型,指向明确,所选词语皆为动词,难度适中。解答这类题目既要

注意语境的限制,又要注意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

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

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

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本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词语在选择时需要考

虑搭配对象,此句的主语是“西伯利亚的寒流”,所以此处只能选“席卷”;第二个括号

中的词语选择时需要考虑语境,文段中说“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在雷州半岛上”,

似乎用“系”用“停”皆可,但若选“停”,则“海南岛”与“雷州半岛”应为一体,

不够准确,而用“系”则不仅符合实际而且更为生动形象。“扩充”与“扩展”词义侧

重点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文段中指“版图”,用“扩展”恰当,故选C。

3.试题分析:第一个空的上文说的是春天刚刚来到的景象,所给出的诗句上句是“东风好

作阳和使”,“东风”也就是春风,同样表明文中写的是初春景象,“万柄莲香一枕山”

写的是盛夏景象,所以应选用“逢草逢花报发生”。第二个空所给出的诗句上句是“桃

花嫣然出篱笑”,“笑”写出了桃花刚要绽开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样子,陈述对象是“桃花”,

用“似开未开最有情”恰当。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新题型,将对诗句的理解渗透到文段阅读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

查中,重点突出对语言表达连贯准确能力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

确语境要求,同时分析所给诗句的含义,从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

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

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等几个角度去思考就可以。第一个空可根据内容前后的照应性,

选出写春天的诗句,第二个空则可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选出答案。“东风好作阳和

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春郊》,意思是东风是最称职的报春使者,

逢着花草都催促它们发芽萌生。“万柄莲香一枕山”出自宋代韩琦的《北塘避暑》,写的

是盛夏时节,莲花盛开的景象。''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出自宋代诗人汪

藻的《春日》,写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只恨春归

我未归”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二)》,写的是春末景

象,表达的是思归之情。另外,如果考生备考中对所考查到的诗句有所积累,则此题就

完全变成了诗句填空题,难度也就大大降低。这也提醒考生要加强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积

累。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

挥她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摆苗助长。赛

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

冠军,不言而喻她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B.掴苗助长C.运筹帷幄D.不言而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不能用来做“证明”的状

语。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使用

正确。堰苗助长:携,拔;把苗拨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

把事情弄糟。使用正确。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号;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

为筹划、指挥。使用正确。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一考点是山东卷必考考点,今年题型有所变

化,由传统的四选一形式改为语段阅读形式,而且由原来的“选出正确的一项”变为“选

出错误的一项”,难度较低。从历年高考来看,成语类试题测试重点有:一感情色彩的

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

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

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所考查的四个成语都是学习生活中常

见常用易错成语,其中“不言而喻”与“证明”连用出现了逻辑错误。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

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

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

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

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句式杂糅,

可改为“包括重

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的“,或改为“由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

内容组成的C项,“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搭配不当,去掉“的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

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份残缺,应改为“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能力已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D项,成分残块或赘余,“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

缺少主语,可去掉“在……中”,改为“因为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或去

掉“使”,改为“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采用的是山东高考一贯使用的独立辨析形式,属于

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考点比较全面。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

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

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

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

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

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A项

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和“由重要地理国情要素、

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糅合到一起,设置了句式杂糅类语病;C项“标志”

的主语应是“C919试飞成功”,而不是“试飞成功”,故此处属于搭配不当,“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的主语应是“能力”之类,句中缺失,所以此处属于成分残缺,应补出;D

项“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同时使用了“在……中”

和“使”,造成了句子缺少主语,所以此选项既可以看成是成分赘余类语病,也可以看

作是成分残缺类语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6-8题

谈审美移情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

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

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

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

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

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

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

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

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

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

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跄作

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

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

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

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

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

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

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

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

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

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

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

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

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

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

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

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

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

了无限。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6.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

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

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

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

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

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

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

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

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

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

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

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

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

结果。

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

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

的自我情感。

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

己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

的境界。

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

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题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

属于青山的。

【答案】

6.C

7.B

8.D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对“移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人的审

美体蛉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错。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亩美移情作为一种亩美体蛤,其本

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亩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

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依据题干确定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移情”二字,然后明

确要求“不正确”,然后到文章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较。A项源自文章

第一段,B项源自文章第二段,D项源自第四段。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意概括。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这种观点不可信”错。

文章第五段说的是“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

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并没有说谷鲁昕的观点不可信。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于文意概括题,考生应明确题干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先分析选项,凡说法过于绝对,有因果关系的选项要重点关注,因为这些选项易犯

绝对化、以偏概全、强加因果等毛病。比如本题中“这种观点不可信”就过于绝对化,

与文意不符,因为文中只是说另一种观点更可信而已。

8.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主意考查学生依

据文意进行正确推断的能力。D项,“只属于青山的”错。文章第三段说“审美移情作

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

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

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

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第四段也有明确说明,此时应是物我合一,物中有我,

我中有物。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较之上面难度加大,文中很难找到相同的内容,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

础上,运用文章里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选项中的问题。比如本文主要讲述“移情”这一内

容,考生可以依据文本把握移情的特征,然后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与文中观点一致,

显而易见,“只属于青山”这一说法与移情“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

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

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

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

且物我互赠、物我回”不一致。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

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

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

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口:“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

步惠连⑶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

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央复然从父洽族兄嵩

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

谁恭母邪?”自后少进篦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嵩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

嵩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

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

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

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

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目:“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口敕舍

人施文庆日:“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眉固辞,敕报目:“虽知哀茕在疚,而

官俟得才,可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嬴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

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

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几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日:

“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

B.王草隶虫篆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半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眉固辞启:禀告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太傅安九世孙电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电

B.茬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荐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良乃入,具告沛公

D.后主国敕舍人施文庆曰或学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嵩乃共往/华严寺请

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誉乃共往华严寺/请

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胃乃共往华严寺/请

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嵩乃共往/华严寺请

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

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

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

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

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

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

【答案】

9.A

10.B

11.B

12.C

13.(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

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尚书王

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所以“奇”,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不一般、惊奇。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主要考查平时课内识记常用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和用法,然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文言实词的意义主要靠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都是“假如”“如果”的意思;A

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C项“乃”,前一个是“才”的意思,后一

个是“于是、就”的意思。D项,前一个:于是,后一个:凭借、依靠。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高中阶段主要有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

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在

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1.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

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

清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

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另外

要特别注意“日”“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

文中“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暑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这一时期未能孝顺母

亲O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

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

的意识。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

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关键词得分点:度、

因、辙辞以疾(定语后置句)、雅;第(2)句关键词得分点:友善、笃、省、后事。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

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二

【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

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

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

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

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

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

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

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

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嵩逃难逃难,贞母出家在宣明

寺。及高祖即位,嵩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叔陵

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

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不

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

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

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后主就赐给谢

贞一百石米。

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

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

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

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

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善,及贞病重,前去探望,询问以

后事。谢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这夜死了。后主问察日:“谢

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川陕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

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

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答案】

(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噪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

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

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炼字能力。炼字题苜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

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

果,或者表达的情感。“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

出了江崖陡峭、峥蛛之势态。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

集、重叠。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

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

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

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

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

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如"斗”字凸显了江

崖陡峭、峥峰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

密集、重叠之态。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

你的理解。”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

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

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靠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

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聚赞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

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流上长满了密密的鲜

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现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是感到富有情趣。

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因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

思想,抓住这个字或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程度。对于

这类题目,考生要从该字或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结合考

虑。本题要抓住诗歌内容来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

(2)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

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两句,描写了

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

【答案】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辍)

(3)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默写时要看清题

目要求:(1)句中“'君子'与'小人’心态进行对比”;(2)句中“把贤才比作光照宇

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3)句中“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

名句默写题难度不大,但考生很容易出现会背但不得分的现象,原因就是写了错别字,

比如本题中的坦荡荡、长戚戚、掇(辍)、卷等字尤其要注意。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

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

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

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

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12分)

16.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好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网络围观中貌似人人都有维护道德的责任感,①这种责任感大多只局

限于对他人行为的评判,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省察;②,网络上有再多

的道德理论,也往往难以转化为现实行动。有道德热情的义愤填膺重要,

但我们更应该以夯实的责任意识为出发点,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落脚点,

④网络围观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答案】①但是②所以③固然④否则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注意第一空空后内容是对空前内容的传折,因此应填写“但是第二空后内容是

空前内容的一个结论,因此要填入“所以第三空根据后面的“但”这一转折词推断,可以填写“固

然第四空根据空后内容可以推出应填写“否则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语言连贯及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要求选择填入恰当的关联词的题

型出现:其意图是考查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分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情况,侧重考查的是

考生的分析能力。因此解答时一方面应当注意文段的具体语境,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分析

句间关系,根据句间关系进行判断。

17.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

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会对其形

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参差不齐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表面形成坚固的保护层,

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②内部可通可隔。③构件艺术美观。④涂有油漆以防

腐。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认真分析题目所给文段,从文段中提取主要信息,最后概括答案。

要分别抓住每段中的“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

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房屋的各种构件……往往会对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

加工,使之更漂亮、美观”“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等内容,

根据这些压缩语段,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所给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将次要信息排除。本题中的文字属于说明性的材料,要抓住说明的对象及特点进行概括。

总之,“压缩语段”的关键在于寻找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点,取主舍次,然后确定表达

的语言骨架,将重要的信息分解安排,组成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

18.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

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4分)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

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o那么,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

迎。

【答案】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

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了解文段的语境,这段话是围绕健康心理来谈,因此所填内容也要针对“健康

心理”来说,另外还要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手法及字数的限制,排比修辞为我们确定了语句的格式,

应当用三个相同句式的句子来表达;比喻修辞为我们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应当是把“健康心理”合理

作喻,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

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及修辞正确运用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原文语境及所

填句子与上下文的衔接,也就是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保持感情的一致、语气的一致

性,还要从空间发展、从对象的一致和事理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另外本题还涉及到了比

喻与排比的修辞,这两种修辞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平时复习过程中应当掌握了这两中修

辞的特点,解答时难度不大。

六、(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七岔椅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乌热尔图

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

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

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

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

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

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

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

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

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

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

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

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耨角,椅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

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病

一拐地跟在最后面,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它

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

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

是七岔耨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

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

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

服。懂吗?”

⑫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廓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

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

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痛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

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病一拐地直奔山坡跑

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碰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⑮孟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

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

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⑯良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

利的特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协,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⑱t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特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

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硬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耨角竖在空中。“呦——”七岔构角的公鹿站

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额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耨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

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

“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似乎觉察出什么,

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

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有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

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

枪栓,看着它一瘤一拐的身影......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

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19.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本文第⑬颜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1.请简要概况七岔椅角公鹿的形象特征。(4分)

22.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9.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②引出下文“我”

去打猎的故事: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阂,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

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

20.①动作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写,如公鹿忍者剧痛攀爬石崖的

姿势,恶狼弓腰、咧嘴、凶残的发起进攻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②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③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

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写狼的凶残,

侧面烘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

21.①体格健壮,长有漂亮的椅角。②刚猛傲然,斗志高昂。③沉稳而有智慧④有头领气质

和牺牲精神,时时保护弱小。

22.看法一:不会再向公鹿开枪。①公鹿健硕的体态,它在与恶狼搏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

谋都让“我”着迷。②“我”从公鹿身上汲取到作为男子汉应有的不屈气概,这让“我”

对它心生敬意。③公鹿对鹿群的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