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比较阅读导学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比较阅读导学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比较阅读导学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比较阅读导学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比较阅读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暂将心灵寄托山水,神与物契我自安

课题课时4课时

一一《赤壁赋》《登泰山记》比较阅读

从古至今,山水为我们记录了古代文人的情与思,客观的自然山水中不仅投射了文人感性的喜怒哀乐,也

镌刻着文人的理性思考和哲学感悟。《文心雕龙》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

设计说明

将与风云而并驾驱矣。”赤壁和泰山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让历代文人为之歌咏,留下很多优秀作品。《赤壁

赋》《登泰山记》是记游山水的名篇,登山临水各有哲理和意趣。

贵阳市清华中学公众号“经典美文”栏目将推送《赤壁赋》《登泰山记》这两篇文章,需要制作推送版面,

现特向高一年级征稿。形式自由,可以单篇推送,可以合并推送。

要求:

任务引领1.给推送页面取一个诗意的名字;

2.选择文中一到两个景物描写图片(描述画面);

3配一段100字左右的解说文字;

4.选择一首背景音乐,并说出选择理由。

语言建构与应用:背诵两篇经典文章,积累文言字词,培养文言语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苏轼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胸怀,了解儒道互补思想下的古代文人的山水情结与文化哲思。

核心素养与

德育目标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发现自然中的美,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思考感悟。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赤壁、泰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体会姚鼐“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文人兴致和雅趣,了解桐城派雅正的思想追求。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自主预习:1.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课前

2.阅读导学案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第一课时

1.朗读《赤壁赋》,疏通文意,扫清字词句障碍;

学习目标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游踪

学习难点掌握基本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学习资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导入:以第三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赤壁赋》是其在黄州另

学习活动一:

一篇千古传世之作。

情境探究:苏

2.安排学习活动一:结合预习,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小组合作探究,

轼在黄州整

疏通文章字词障碍,梳理文言文知识。

天忧心忡忡,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1.培养学生自

写出了“终不

4.教师应注意重点句子:主阅读,合作

羡人间,人间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1.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习

日似年”的诗

(2)侣鱼虾而友麋鹿。疏通文意,惯

句,他的仆人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扫清字词句2.新教材注解

很担心他。拿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障碍;非常详细几乎

着《赤壁赋》

2.整理疑难句句跟注解,

一文找到你,I泛舟赤燧X^>瓯

(乐)llA*J1举酒砌J句子,提出教师要给学生

希望你帮忙

-----,,题1X.问题;充分的阅度时

解读,苏轼情需]画画坤

3.理清作者间,吸收消化。

绪怎么样,会sUrii

游踪。3通.过设置情

不会想不

境探究激发学

开?他希望闺1㈣■,

生学习兴趣。

你告诉他文

章写了什么。1喇喘咕

第二课时

1.朗读《登泰山记》,疏通文意,扫清字词句障碍;

学习目标

2.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踪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游踪

学习难点掌握基本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导入:中国古人普遍存在一种无法排解的泰山情结,一种积淀深厚的文化

心理。比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曹植“我本泰山人”的精神寄

托。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散文家姚鼐的《登泰山记》,看他为我们展现了怎

样的山水景象,这种山水景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审美。

学习活动一:2安.排学习活动一:结合预习难点,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小组合作探

1.培养学生自

情境探究:泰究疏通文章字词障碍,梳理文言文知识。

主阅读,合作

山旅游中心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习

举行“寻找姚4教.师注意难点句子翻译。

疏通文意,惯。

鼐的足迹”活5.熟读课文通过情景设置理清作者行踪。

扫清字词句2,新教材注解

动,提供的资

[[泰山地势图)障碍;非常详细几乎

料是姚鼐的

[[京师f泰安)2.整理疑难句句跟注解,

《登泰山

㈤[雪后登山图N(a麓-山顶)问题,提出教师要给学生

记》。你为此

泰〔[登顶后所见)问题;充分的阅度时

次活动研究

3.理清作者间,吸收消化。

攻略。请写出山___________

游踪。3.通过设置情

你的攻略内记I泰山日出日出时)

境探究激发学

容。

U日出后)生学习兴趣。

,___________泰山人文景观)

第三课时

1.了解《赤壁赋》《登泰山记》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习目标

2.对比阅读这两篇写景抒情名篇,感受中国古代文人或显或隐地将个体思考寄予于山水之景中的文学自觉。

学习重点《赤壁赋》《登泰山记》情景交融的特点

结合中国古代文人以儒家“经世济民”思想为世俗追求,以山川自然为精神寄托的文化传统,感受作者借山水书写世

学习难点

俗困境、于山水中寻求突围途径,最终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实现个体自由的生命历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导入:作者笔下的每一个情境画面都是自己内心情感的投射,鉴赏景语的

过程就是逐步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过程。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

我之色彩。”我们一起来读山水,感悟作者的情感。

12学.习活动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赤壁赋》《登

从古诗文中的

泰山记》,一乐水,一乐山,均为名篇,各具意趣。选择写景句子赏析,知

景语探究情

学习任务一: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事迹,读出你的理解。

<语,学生在第

读山水以感教.师引导:

3三单元古诗词

其情,这两篇学生自主选

《55^Kt》自然之水月历史中水月哲理中水月学习中得到一

文章是游记,择写景句子

定的锻炼,分

请任选游中赏析,分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客日:",月明星稀,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析这两篇文章

美景赏析,知月出于东山之上,留胭于鹊南飞。’西E曹孟德之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景与情的关

的写景特点,

人论世,结合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系,从景语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根从景物特点基

作者生平事光接天。2一苇之腑n,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中读出情

防此茫然言告钝口屿口德于周良睹乎?者者而观之,贝肱与我皆无尽也.本能分析出诗

迹,读出你的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方其畸州,下江陵,顺语。

重点语句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人情感。但是

理解。嬲阚腌他啦滩麻祢也,解千里,旌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而登仙。旗蔽空,碗酒临江,横槊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需要教师引导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之共适。赏析和指导学

钺谈?生归纳。

清风白再,美不胜收历史风云,沧桑巨变江山风月,永世长苻

各自特点心旷神怡,歌以咏志我辈须臾,徒羡无夯耳得目遇,无尽享用

《登泰山记》登泰山经过观日出景象播自的AX景观

大冈扬积雪击面,亭东自

京师(乘、历、穿、越)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

一泰安一(由)南麓一

若•立者,lU*.

(循)中谷一(越)中

岭(天门)一(复循)西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

fiiR.行宫、道中石刻

重点语句谷(遂至)一山巅日上,TW红

或日:峙

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一或得日

绛皓驳色,而皆若

山势高俊,攀登艰鹿雄伟壮阔,绚丽壮美文化名山,峻峭奇特

各自特点气势雄浑,虎踞龙盘

苏轼“夜游赤壁”——对比——姚网“登山临雪”

苏轼被贬黄州,异中有同姚鼐养亲辞官,

仕途坎坷,人生仕途尽头,人生

低谷,夜游赤壁,路口,登山临雪,

把悲喜之情与把赞美之情与

超然物外的人生自然山水攀登以历绝美的

之理融入赤壁安放心灵人生之理融入苍

“水月”中,L1I“风雪”中,

实现了乐观豁实现了超然洒

达的精神突围。脱的心灵安放。

暂将心灵寄山水,神与物契我自安。

情感变化乐——悲一乐喜悦——洒脱

蕴含的哲理超然物外以历绝美

创作目的精神突围、豁达成熟心灵安放、华丽转身

(1)《赤壁赋》中作者的感情一直在变化,由乐--悲-喜,《登泰山记》

记述登山的经过,两篇文章都借景抒情。

苏轼三个场景带动着情绪的变化,不同的江月背景寄寓着作者不同情感。

自然之水月

由清风、水波、明月、白露、水光、小舟等意象,构成一个静谧、

空灵、梦幻的景象。这景色引发作者舒畅飘逸、陶醉痴迷的“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的感觉。“乐”由景生,尽显月下泛舟之乐。

历史之水月

作者"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比喻君王,加上箫声的幽怨,

不觉悲从中来。历史江月的虚幻背景下,苏轼想象当年赤壁古战场和建

功立业的英雄。在古今对比中,表现苏轼内心无限哀愁。其一:功业未

成之叹。曹操的丰功伟绩与苏子的闲散平淡作对比,一个“破荆州,下

江陵……固一世之雄也”,一个是“侣鱼虾而友麋鹿”的闲散之人。其

二:生命短暂之悲。苏子与客的须臾人生与自然万物的无穷无尽作对比,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通过有限和无限作对比,将功业未

成而又短暂极致的人生境遇推向极致的悲哀。从怀才不遇,遭受贬谪,

从自己的得失之愁,到时空下一群人的得失之悲,再到宇宙自然中人类

的终极悲哀。在历史的江月的虚幻景象中,苏轼的“悲情”层层加深。

哲理之江月

作者抓住“水”“月”两个意象,从变与不变,取与不取两个角度

分析。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待万物,化解了苏轼“生命短暂”“须臾变幻”

的终极悲哀。因为月是永恒的,水也是永恒的。从“不取”的角度看待

万物,化解了苏轼的“怀才不遇”“遭受贬谪”“功业未就”之悲。山

间明月,江上清风帮助其破除执我,淡化得失,保持平常心。

小结:《赤壁赋》由山水的江月到历史幻境中的江月,再到哲学意

义的江月,作者的情感从乐转悲,再由悲转喜,情从景出,景随情移,

因情悟理,景、情、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苏轼的悲情从哲思的山水中

解脱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辨使他乐观豁达。

(2)姚鼐描写泰山景象,通过多种角度、多种色彩,用多种手法写

出泰山壮美的景色。作者沉醉于泰山日出盛景中,泰山景色绚烂壮美折

射出作者内心的喜悦。姚鼐厌恶官场借养亲辞官,仕途尽头,人生路口,

登山临雪,把赞美之情与攀登以历绝美的人生之理,融入苍山“风雪”

中,实现了超然洒脱的心灵安放。

从文中“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

限,至于泰安。”几个动作连用,简洁写出作者穿山越岭,马不停蹄直

奔泰安的情形。虽然风高雪猛,但作者并无顶风冒雪之苦,反而兴致淋

漓,潇洒轻松。作者登泰山山势高俊,攀登艰难,“四十五里”“其级

七千有余”“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看出作者人生不断攀登,

以历绝美的感悟。

总结:两位作家都在不同的景物中得到情感的升华,苏轼完成了黄州

的突围,姚鼐完成华丽转身。

余秋雨曾在散文集《文化苦旅》自序中说道:“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

教师总结

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长期熏染造

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之所以称“人水”,是因为自古在文人墨客笔下,山川自然便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第四课时

1.探讨苏轼儒道互补的文化思想。

学习目标2.了解桐城派雅正的思想追求

3.通过学习课文熟知两篇文章的文化思想,制作微信推送网页。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课文熟知两篇文章的文化思想,制作微信推送网页。

探讨苏轼儒道互补的文化思想。

学习难点

了解桐城派雅正的思想追求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导入:我们从《赤壁赋》风清月明的自然山水中读出一个失意的苏轼,一

个旷达的苏轼,也更深层地读出了山水之于苏轼的救赎意义。我们从姚鼐的

《登泰山记》简洁的文字中,看到泰山日出的景象,也从中读到了文人的诗

情和意趣。他们各自在思想文化源头上有什么异同?

2苏.轼儒道思想,在《念奴娇》一诗中讲过,这里可以简单回顾。

3泰.山承载的文化与桐城派“雅正”思想

补充资料:这个设计是拓

学生阅读关

(1)孟子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展学生的阅

于“儒道思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度,通过教师

学习活动一:想对苏轼的

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的指导、讲解

山水运思,思影响”了解

上》)——圣人胸襟,崇高之美让学生了解苏

有源桐城派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轼乐观豁达,

“雅正”思

——厚重高洁的人格高度姚鼐超然洒脱

想。

(3)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诗经•鲁颂》)的文化源头。

(4)凡朝廷之制度纪纲,莫不得条理,而四海九州岛之民,莫不安居乐业,

天下之势,盖若泰山而四维之安。(《尚书》)

——国泰民安、中正平和的象征。

姚鼐作为桐城派大家,文章追求雅正的思想。而雅正正是一种中正平和又

博大崇高的思想,这种思想正是泰山作为文化胜地所承载的重要内涵。

让学生更加深

刻地理解这两

山水作为一个重要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