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药理学_第1页
麻醉药药理学_第2页
麻醉药药理学_第3页
麻醉药药理学_第4页
麻醉药药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醉药药理学(2)作用机制目前公认的是局麻药主要作用于神经细胞膜Na+通道上的一个或多个结合位点,抑制Na+内流,使神经纤维兴奋阈升高、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幅度降低,最终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的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第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吸收作用

局麻药的剂量或浓度过高,或误将药物注入血管时,血中药物达到一定浓度,即可对全身神经、肌肉等产生影响,这实际上是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

(1)药理作用

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抑制,常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2)作用机制

由于中枢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最先被局麻药抑制,以致兴奋性神经元占优势,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第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局麻药的临床应用1.表面麻醉(surfaceanaesthesia)

将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涂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神经末梢麻醉。适用于黏膜部位的浅表手术。常用浓度为利多卡因:2%~10%,丁卡因:2%,可卡因:1%~4%。成人表面麻醉最高安全剂量为利多卡因500mg,丁卡因500mg,可卡因200mg。第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ana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入皮下或手术切口部位,使局部的神经末梢麻醉。常用的局麻药及其浓度为利多卡因:0.5%~1.0%,普鲁卡因:0.5%~1.0%,布比卡因:0.125%~0.25%。3.传导麻醉(conductionana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分布的区域麻醉。常用药为普鲁卡因:0.5%~2%,利多卡因:1%~2%,布比卡因:0.25%~0.5%。第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alana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入腰椎蛛网膜下腔,麻醉该部位的脊神经根,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spinalanaesthesia)。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丁卡因、普鲁卡因。5.硬膜外麻醉(epiduralanaesthesia)

将药液注入硬膜外腔,麻醉药沿着神经鞘扩散,穿过椎间孔阻断神经根。常用浓度较高的溶液,如丁卡因:0.3%,布比卡因:0.5%

0.75%。硬膜外用药时加入的肾上腺素浓度以1:20000(5

g/ml)最为常用,即将0.1%肾上腺素0.1ml加入局麻药20ml内,一般总量不超过0.3~0.5mg。第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中毒反应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掌握药物浓度和一次允许的最大剂量,采用分次小剂量注射的方法。小儿、孕妇、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适当减量。注意不要误入血管。一旦发生局麻药中毒,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第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皮炎、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

过敏反应的防治①询问变态反应史和家族史;②麻醉前过敏反应皮试;③用药时可先给予小剂量,再给予适当剂量;④预防性用药,局麻前给以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能增强体内酶诱导;⑤一旦发生变态反应,应立即停药、吸氧、补液,并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第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常用局麻药及其特点

局麻药分子在化学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芳香基团、中间链和胺基团。中间链为酯键者构成酯类局麻药,常用药物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和丁卡因;中间链为酰胺键者构成酰胺类局麻药,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丙胺卡因和罗哌卡因等。第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药物,穿透力较强,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加入血管收缩药如肾上腺素可延缓其吸收,延长作用时间。本药安全范围较大,能穿透黏膜,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有全能局麻药之称。第10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普鲁卡因普鲁卡因是酯类局麻药,对黏膜的穿透力弱,需注射给药方可产生局麻作用。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第11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丁卡因丁卡因是酯类局麻药,局麻作用比普鲁卡因强约10倍,吸收后毒性也相应增加。能穿透黏膜,作用迅速,最常用于黏膜表面麻醉,也可用于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因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第1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布比卡因布比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强3~4倍,持续时间也较长。与利多卡因不同的是无快速耐受性,可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第1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对神经阻滞作用和镇痛作用比布比卡因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均比布比卡因小,用于急性疼痛,如分娩及术后镇痛以及硬膜外阻滞和神经阻滞等。第1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全身麻醉药(一)概念1.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指麻醉药在两相中分压相等(即达到动态平衡时)浓度的比值。血气分配系数大,表示药物在血中的溶解度大,故诱导、苏醒缓慢。2.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是评价吸入全麻药效价强度的重要指标。MAC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的病人或动物对疼痛刺激不再产生体动反应(逃避反射)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肺泡气)内麻醉药浓度,单位是Vol%。第1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影响吸入麻醉药跨膜扩散速度的因素

吸入麻醉药入脑需穿透若干生物膜,其跨膜扩散速度受膜两侧药物的分压差、药物在组织(包括血液)中的溶解度、扩散面积和距离、温度以及药物分子量等因素的影响。第1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机制吸入麻醉药化学结构差别很大,没有共同的化学基团,缺乏明确的构效关系,提示麻醉药很可能并非与某一特异性受体起作用。一百多年前,Meyer和Overton发现麻醉药的麻醉强度与其脂溶性成正比,而提出“脂溶性(脂质)学说”。该学说认为麻醉药首先与神经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发生物理性结合,从而干扰细胞功能。被称之为“Meyer-Overton”法则。此外,还有“临界容积学说”、“相转化学说”、“Ferguson热力学活性学说”、“突触学说”及“蛋白质学说”等。以上各种学说虽都有一定的依据,但也均有不足之处,现多数学者认为麻醉药可能作用于多个靶位或具有有多种作用机制。第1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常用吸入麻醉药及其特点1.异氟烷(isoflurane)和恩氟烷(enflurane)互为同分异构体,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吸入麻醉剂。麻醉效价强度稍低于氟烷,但理化性质比氟烷稳定、血气分配系数低于氟烷,麻醉诱导期平稳快速,麻醉深度易于调整;体内代谢量远低于氟烷,肝肾毒性小。异氟烷刺激性较强,可致咳嗽、分泌物增加和喉头痉挛。恩氟烷可致惊厥,有癫痫史者应避免使用。第1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七氟烷(sevoflurane)麻醉效价强度高于地氟烷,血气分配系数略大于地氟烷,无明显刺激性。本药麻醉诱导期短、平稳、舒适,麻醉深度易于控制,病人苏醒快。目前广泛用于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3.氧化亚氮(nitrousoxide)又称笑气,为目前尚在临床使用的气体吸入麻醉剂。性质稳定、不易燃易爆,几乎不在体内代谢;虽然麻醉效价强度低,但镇痛作用较强。作为麻醉辅助药与其他吸入麻醉剂合用。安全性高,几乎无毒性。体内有闭合空腔者禁用。第1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常用静脉麻醉药及其特点1.硫喷妥钠(thiopentalsodium)超短效巴比妥类,极易透过血脑屏障,故起效快,无兴奋期,但作用维持时间短。硫喷妥钠刺激性强,镇痛、肌松作用差,对呼吸、循环抑制强,故主要作诱导麻醉、基础麻醉和抗惊厥。第20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丙泊酚(propofol)良好的镇静、催眠效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完全,无明显蓄积作用。对呼吸、循环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丙泊酚难溶于水,临床使用为乳剂。目前广泛用于麻醉诱导、麻醉镇静及麻醉维持。第21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氯胺酮(ketamine)阻断NMDA受体是其产生麻醉作用的主要机制。该药通过选择性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阻断痛觉传入信号向丘脑和皮质区传播,同时还激活边缘系统,使两者功能分离。有研究报道氯胺酮能与激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氯胺酮具有“分离麻醉”作用,是静脉麻醉药中唯一有显著镇痛作用者,临床适用于小手术、低血压病人的诱导麻醉及复合麻醉。起效迅速,作用维持时间短。禁用于高血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颅内压升高、心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精神病等患者。第2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依托咪酯(etomidate)

超短效、强效非巴比妥类催眠药,突出优点是对心血管影响小,可轻微扩张冠状血管,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尤其适用于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其他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第2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麻醉药物或其他辅助药物,以达到完善的术中和术后镇痛及满意的外科手术条件。主要用于:1.麻醉前给药(premedication)2.基础麻醉(basalanesthesia)3.诱导麻醉(inductionofanesthesia)4.合用肌松药5.神经安定镇痛术和神经安定麻醉第2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大纲要求掌握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掌握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掌握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掌握常用局部麻醉药及其各自特点掌握“分配系数”和“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的概念掌握影响吸入麻醉药跨膜扩散速度的因素掌握吸入麻醉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掌握常用吸入麻醉药及各自特点掌握常用静脉麻醉药及各自特点掌握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第2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型题2.在局麻药的作用下,首先消失的是下列哪种感觉A.持续性钝痛B.短暂性锐痛C.冷觉D.温觉E.触觉和压觉1.局麻药过量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A.皮肤发红B.肾功能衰竭C.惊厥D.坏疽E.支气管收缩答案答案第2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局麻药作用后,下列哪种感觉最先恢复A.持续性钝痛B.短暂性锐痛C.冷觉D.温觉E.触觉和压觉4.局麻药在Na+通道细胞膜内侧的作用点是位于A.α亚单位第Ⅰ区S6节段上的氨基酸残基B.β1亚单位C.β2亚单位D.α亚单位第Ⅳ区S6节段上的氨基酸残基E.α亚单位第Ⅳ区S1节段上的氨基酸残基答案答案第2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有2%利多卡因4ml,使用2ml相当于多少mgA.2mgB.4mgC.20mgD.40mgE.80mg6.丁卡因不宜用于A.浸润麻醉B.表面麻醉C.传导麻醉D.腰麻E.硬膜外麻醉答案答案第2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下述哪种不是局部麻醉方法A.浸润麻醉B.诱导麻醉C.传导麻醉D.腰麻E.硬膜外麻醉7.腰麻时血压下降可选用A.多巴胺B.麻黄碱C.吗啡D.异丙肾上腺素E.肾上腺素答案答案第2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下列药物哪一个属于全身麻醉药中的静脉麻醉药A.氟烷B.盐酸氯胺酮C.乙醚D.盐酸利多卡因E.盐酸布比卡因10.硫喷妥钠用于静脉麻醉最大的缺点是A.无兴奋期B.麻醉深度不够C.易致缺氧D.易导致呼吸抑制E.易致心律失常答案答案第30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1.下述哪种不是复合麻醉的目的A.诱导麻醉B.降温C.短暂性记忆缺失D.升高血压E.骨骼肌松弛12.对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机制,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B.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DA受体C.作用于痛觉中枢D.最先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E.影响神经细胞膜脂质,进而暂时改变中枢神经生物膜的功能答案答案第31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3.目前最理想,安全的吸入性麻醉药是:A.氟烷B.氧化亚氮C.乙醚D.七氟烷E.异氟烷14.“Meyer-Overton”法则是指全身麻醉药作用机制的A.突触学说B.临界容积学说C.相转化学说D.脂溶性(脂质)学说E.蛋白质学说答案答案第3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型题A.利多卡因B.普鲁卡因C.丁卡因D.布比卡因E.罗哌卡因15.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的是16.适用于产科手术麻醉的是17.有全能局麻药之称的是18.不能用于表面麻醉的是答案答案第3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依托咪酯B.氧化亚氮C.氯胺酮D.丙泊酚E.氟烷19.具有“分离麻醉”作用的是20.体内有闭合空腔者禁用的是21.尤其适用于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其他心功能不全病人麻醉的是22.有显著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是答案答案第3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X型题23.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包括A.血压升高B.心脏功能抑制C.血压下降D.惊厥E.过敏反应24.下列哪些药物属于酰胺类局麻药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丁卡因D.布比卡因E.罗哌卡因答案答案第3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5.下述关于局麻药对神经纤维阻断现象,哪些项是正确的A.注射到感染的组织作用会减弱B.纤维直径越细作用发生越快C.纤维直径越细作用恢复也越快D.对感觉神经纤维作用比运动神经纤维强E.作用具有使用依赖性26.影响局麻作用的因素有哪些项是正确的A.组织局部血液B.乙酰胆碱酯酶活性C.应用血管收缩剂D.组织液pHE.注射的局麻药剂量答案答案第3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7.影响吸入全麻药跨膜扩散速度的因素包括A.膜两侧药物的分压差B.药物在组织(包括血液)中的溶解度C.扩散面积和距离D.温度E.药物的分子量28.下列属于挥发性吸入全身麻醉药的是A.氙气B.乙醚C.异氟烷D.氧化亚氮E.恩氟烷答案答案第3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0.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使用方便B.不刺激呼吸道C.无燃烧、爆炸危险D.不污染手术室空气E.镇痛作用较强29.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相比,主要缺点是A.麻醉作用不完善,除氯胺酮外,其他药物无镇痛作用B.消除有赖于肺外器官,剂量过大难以迅速排出,长时间应用有一定蓄积作用C.容易产生药物耐受D.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较强E.全麻分期不明显,表现不典型,不易识别答案答案第3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选择题答案:1C6A7B8B9B10D2A3E4D5D11D16E17A18B19B20C12E13E14D15C21A22C23BCDE24BDE25ACDE26ACDE27ABCDE28BCE29ABE30ABCD第3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简答题1.简述局部麻醉药的分类及其各类的主要代表药物。2.局部麻醉药的局麻作用机制是什么?什么是局麻药的使用依赖性?3.局部麻醉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4.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相比其优缺点各有哪些?5.什么是复合麻醉?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哪些?第40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简答题答案1.局麻药分子在化学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芳香基团、中间链和胺基团。依据中间链的不同,可将局麻药分为两大类:中间链为酯键者构成酯类局麻药(esterlocalan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