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基础知识题库_第1页
2022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基础知识题库_第2页
2022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基础知识题库_第3页
2022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基础知识题库_第4页
2022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基础知识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日一练)2022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基础知识题库

选择题

1、读下面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山脉是()

A.太行山B.天山C.秦岭D.喜马拉雅山

(2)山脉以南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

答案:

C

B

【提示】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地理剖面图的判读及应用

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1)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

【解答】

(1)读图分析可知,根据图中山脉位于34中的纬度位置、呈东西走向和海拔高度大致为2200千米,由此判

断该山脉为秦岭,故C正确;太行山脉和天山山脉,分别位于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纬度都比34小高,故

A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南部,纬度低于3CFN,故D错误。

故选Co

(2)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以南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B正确。

故选Bo

2、我国东南部亚热带气候区的丹霞地貌,常为四面陡壁、底部形成封闭沟谷的孤岛状山峰,热带植被比重比

同纬度地区高10%左右。其山体相对高度一般低于500m,但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显著,不同区域植被过渡性差,

突变性强。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亚热带某地区丹霞地貌区典型植被垂直分异模式,在丹霞山顶边缘(图中甲处)

植被一般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植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沟■甲

小■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

山皿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

坡E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

^•/顶

,谷

1

(1)图示缓坡沟谷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最可能是()

2

A.沟谷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

(2)下列符合该丹霞地貌区从X处至丫处生物量一般分布规律的是()

(3)甲处植被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岩石裸露,光热不足B,土层较薄,生境恶劣

C.岩体光滑,风力微弱D.地表湿热,水分丰富

答案:

A

D

B

【提示】

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图示位于我国东南部某丹霞地貌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沟谷中由于地形影响,造成了局部小低压,

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且因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形成了局部的雨林气候。

故选Ao

(2)根据图示自然带分布可知,X处为沟谷雨林,甲处植被为干旱灌丛、草丛或地被植物,丫处为山顶型亚热

带针阔混交林,故从X处至丫处生物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变化趋势,且X处生物量大于Y处生物量。

故选D。

(3)读图可知,甲处植被主要分布于山块底部,该处地形陡峭,土层较薄,保水性差,生存环境恶劣。

故选Bo

3、板根亦称“板状根",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

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板根主要出现在()

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

(2)我国板根现象最典型的地区是()

A.云南西双版纳B.江西井冈山C,陕西秦岭D,福建武夷山

答案:

D

A

4

【提示】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植被的生存环境与它的生活习性相适应,板根根系发达,一般在水分充足的地区。

本题考查植被的生态功能,植被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等功能。

【解答】

(1)板根亦称"板状根”,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根系发达,吸收水分,枝叶繁茂,一般在水热充足的热

带雨林地区易出现。

(2)板根现象主要根据在水热条件充足的地区,云南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因此板根现

象最典型。

4、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

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

(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

(3)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B.草原C.荒漠D.湿地

答案:

5

D

D

B

【提示】

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2)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结合材料信息,该地降水量,根据所学知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判断该流域的典型的自然景

观。

【解答】

(1)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该地区冬季寒冷,积雪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

给河流,形成春汛。

故选D。

(2)伏汛即是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如果A选项正确的话,春季也不易

形成春汛,A项错误;

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有明显影响,B项错误;

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况且蒸腾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影响,河流附近的植被影响力有限,C项错

、口.

铁/

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D项正确。

6

故选Do

(3)读材料,根据材料中该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

所以典型的自然景观为草原,B正确。

故选Bo

5、科尔沁沙地地处我国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围栏封育和不同强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物群落的物

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对生物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的变化。据

此完成下列各题。

土层涕皮

放牧强度

(1)推测科尔沁沙地的优势种是()

A.灌丛B.高寒草甸C.一年生植物D.多年生植物

(2)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A.灌丛热量需求小B.高寒草甸生根条件低

C.一年生植物需水量少D.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快

(3)不同放牧强度下,对深层土壤地下生物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物种根系B.地下水位C,放牧畜种D.土壤肥力

答案:

C

7

c

A

【提示】

主要的植被类型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科尔沁沙地地处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降水少,适宜草类生长,灌丛不可能为区域优势种;高寒草甸在

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或高山地区,不是科尔沁沙地的优势种;由图可知,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浅层土壤,

说明该地植物根系浅,需水少、易存活,为一年生植物。

故选Co

(2)由分析可知,该区域的优势种为一年生植物,其只要有点降水,种子便快速萌发、生根,受放牧强度影

响不大;相比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条件更加苛刻,在图示区域所占比例小,对物种丰富度影响

小。

故选Co

(3)土壤肥力集中在表层,对深层土壤的地下生物量影响有限;该地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图示深

度不到半米,地下水对该深度的生物量影响较小;由图可知,在中度和重度放牧条件下,深层土壤的地下生物

量变化不大,说明破坏地表的牲畜对其影响小;该地多为一年生植物,根系较浅,放牧强度越大,对其根系破

8

坏越大,而土壤深层则多为多年生植物的根系,不同放牧强度对深层根系的影响小,故地下生物量变化小。

故选Ao

6、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反映养分储

量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例

◎土壤

。生物量〔

O枯枝落月尸

©

一物质养分流①

(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

(2)图中表示的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A.®2XDB.②®3)c.③®2)D.③,

答案:

A

D

【提示】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2)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解答】

9

(1)根据所学可知,气候对生物的数量和体积、枯枝落叶的腐烂速度、土壤的发育有决定性影响。

故选Ao

(2)低纬度地区热量和水分最多,生长的生物数量多,体积大。高纬度地区寒冷,枯枝落叶腐烂的速度最慢,

枯枝落叶中储存的养分最多。

故选D。

7、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丘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甲

景观图),而背海一侧植被高大而茂密(乙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甲图乙图

(1)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季雨林带

(2)结合甲、乙两景观图,导致该小山丘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光照条件D.降水量条件

(3)该公园几乎每年都会受某自然灾害影响而闭园几天,此灾害最可能是()

A.洪涝、干旱B.滑坡、泥石流C.台风、暴雨D.火山、地震

答案:

C

B

10

c

【提示】

主要的植被类型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

(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3)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灾害的分布。

【解答】

(1)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故选Co

(2)山丘东南沿海一侧,地下水盐度大,土壤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热量、降水和背海一侧没有区别,

光照条件比背海一侧好,所以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瘠薄,土壤条件差。

故选Bo

(3)公园每年都会因受某自然灾害影响而闭园几天,说明该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发生,并且会导致闭园,火山

地震不是每年都会发生,该公园地势低,不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干旱现象不会导致闭园,台风暴雨常发生于我

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会有几次台风登陆福建。

故选C。

8、法属南部领地是全世界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岛屿人烟稀少,自然环境保存状态

完好。如图为法属南部领地地理位置示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1)法属南部领地是全世界鸟类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主要是该地区()

A.纬度较高B.周边陆地少C.食物丰富D.植被繁茂

(2)法属南部领地典型植被的特点是()

A.叶片有蜡质B.肉质茎C.植株矮小D.叶尖滴水

答案:

B

C

【提示】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占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法属南部领地鸟类密度高与其自身地理环

境有关。

(2)本题考查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源、食物、栖息地等。

【解答】

(1)读图可知,法属南部领地位于印度洋中部,周围为海洋,陆地少,受人类影响小;陆地面积小,空间有

12

限,单位面积的鸟类密度大,使其成为全世界鸟类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B正确,ACD错误。

故选Bo

(2)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法属南部领地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风力强劲,因此,该地

区植株矮小。

故选Co

综合题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苔原带的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长

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之间,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葬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

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

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

1.5

71.0

oe

Io0.5

a)

J0

>、

¥-0.5

何-1.0

S轴

-1.5

嵋-2.0

-H-2.5

-3.0

月份

(1)据图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2)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13

⑶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答案:(1)此时段,垂直变化率为负,即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1月达到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值,在

4月达到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小值。

⑵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土壤

汩znn百J又工/4|-告|=]'o

⑶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耗水量减少,土壤水分增加;灌木减少,枯

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解析:

本大题以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

化、该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及原因、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等相

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

核心素养。

由材料可知,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读图可知,长白山西坡苔原

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负值,说明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

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小值出现在4月份。

(2)

读图可知,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正值,说明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苔原带,随着海拔升高,

气温逐渐降低,热量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

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与灌木相比,因为自身耗水量的关

系,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因而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但随着灌木的减少,枯枝落叶减少,草本植

物提供不了足够多的腐殖质,有机质来源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自然减少。

14

小提示: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

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

后气候转暖,地球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末次冰期机器以后东南亚海陆分布变化情况

1(

))。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展验.水(mm)•~~•气温CC)

该起典型气候资料

(1)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

答案:(1)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有机质

15

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

(2)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

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原因等相关知识。热带雨林系统中,土壤贫瘠的根本原因是:(1)有机质分

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2)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因此土壤很贫

瘠。第2小题要注意从水循环的角度来分析。

(1)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

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多,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

地质稳定,无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补给少。所以土壤贫瘠。

(2)冰期时,全球气温低,两极地区、大陆的高山地区冰川面积大。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

存于大陆,多转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

起来的陆地露出海面,即大陆桥显现。

小提示:

11、读“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土壤形成因素的角度,说出图中岩石风化产物的名称,并描述其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指出岩石风化

16

与温度、降水之间的关系。

(2)写出图中“吸收”的含义。

(3)说出图中生物与腐殖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图示“循环”的顺序可以表述为(选择填空)。

①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②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③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④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并储存在生物体内

A.(IWD一一①B.3八"A④

C.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