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8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8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8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8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8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0分,共30分。)1、古代希腊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以下属于古代希腊对世界文明留下的宝贵的遗产是()。①雅典民主政治②《汉谟拉比法典》③《荷马史诗》④爱琴文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②不符合题意。故选B。2、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成阳的基本布局是:以咸阳宫为中心,形成众星拱辰的格局。咸阳宫是秦王朝的正宫,是皇帝的日常居所,国政朝议的所在。由此可看出,当时政治属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即C项。3、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从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南方的户数逐渐增加,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故选D项。4、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中“妻子”是奴隶,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其婚姻不受帝国法律的保护,因而法庭的态度应是D项。5、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正义、公平,追求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创造了法律。被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法典是()。A、中国的《秦律》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英国的《大宪章》D、《拿破仑法典》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统一了罗马法体系,是后世研究罗马法的基本依据,对于欧洲各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被恩格斯称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故选B。6、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A、海外贸易B、和平环境C、地理位置D、宪政制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光荣革命后英国率先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由此可知选D项。7、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两国总统()。①拥有行政权力②可以连选连任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④不拥有立法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但连续任期不能超过两届。排除②、③。美国实施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行使;法国行政权归于总统,而立法权归于两院议会。①、④两项正确,故选C。8、下列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B、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C、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议会拥有立法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说法绝对,事实上,德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其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拥有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故选C。9、美国的托马斯.利科纳认为,古希腊人给人类留下了四种美德:智慧、公正、坚忍不拔、自我控制。古希腊人能够给人类留下这四种美德的原因是()。①哲学的发展②人文精神的产生③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④进行海外殖民活动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其进行海外殖民活动,其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以及哲学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D。1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离不开正确的外交思想的指导,外交活动与外交方针政策不成对应关系的是()。A、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一边倒”方针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政策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结盟”政策D、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取得重大成果—“求同存异”方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且不结盟政策是相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大结盟阵营而言的.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成对应关系。故选C。11、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运动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A、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B、成立三支海军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设京师同文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鸿章“求富”的意图,洋务运动以求富为目的创办了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故C项正确。12、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地区50年所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上述材料表明()。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C两项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相矛盾,D项发生于1924年之后,故B项正确。14、孙中山和毛泽东进行革命活动的指导思想都来自西方,但一个失败,一个成功,其原因在于()。A、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已过时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C、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已不再是一个革命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才是革命的阶级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而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C两项说法本身错误,B、D两项相比,D项既揭示了原因,还有对比性,故D项最佳。15、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这是一道图表类试题,首先要看懂图表,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图例说明,然后根据历史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从图表来看,第一次高峰时期大致在公元8世纪初,根据时间可知,此时应为唐朝。顾恺之在东晋时期,吴道子在唐朝,张择端在北宋,郑板桥在清朝,故选B。16、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其本质目的在于说明()。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C、孔子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D、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并不是孔子提出的,C项本身错误,排除。B项内容是孔子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表现,并不是本质所在。新文化运动反对孔子不仅因为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更为主要的是儒家思想实质是封建社会赖以统治的思想基础,是封建统治思想的内核。故选A。17、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以上言论体现出的主要外交政策是()。A、“门户开放”政策B、大棒政策C、冷战政策D、金元外交政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通过分析“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妥协……”“……有能力解决,且不必……全面的军事冲突……”“1949年2月……致国务院电报”等关键词语,再结合1949年时美国的主要对手是苏联,且对苏联的政策是“冷战”.可知选C。18、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之所以要纠“左”,就是因为“左”的错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A项没有涉及“大跃进”,C项是纠“左”的具体方针,D项中反“右”倾斗争主要在政治领域,所以此题选B。19、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是因为()。①危机的规模空前大②危机持续的时间相当长③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大④危机使社会动荡不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的理解,可以看出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20、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目中的照搬别国指的是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的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21、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A、三藩之乱B、准噶尔叛乱C、郑氏割据D、大兴文字狱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1676年正值三藩之乱,当时福建处在叛军控制之下清政府无从统计数据。22、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政府直接管辖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由题干中“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可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故可排除D项,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A、B两项不符合实际。最恰当的是由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2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芍陂是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位于今安徽寿县南。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由题中的“三国时蜀相诸葛亮”一句可知此水利工程应在当时蜀国即四川境内,所以应选A。2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色彩。25、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外语、化学、物理”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为主,替代以往的经书。A项所述符合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的主张,排除。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排除。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C项是创办同文馆的目的。故正确选项为C。26、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如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一是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种情况综合比较各项,最可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答案选D。2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歌舞伎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28、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中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军机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由材料中“万历、嘉靖”等年号及“大学士”、“张居正”等信息综合可知该制度是明代内阁制度。29、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得以初步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①铁制农具的逐步推广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一些诸侯国扶植个体小农经济的改革④曲辕犁的发明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与理解。①②③表述均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都为小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发生于唐代,与题目时间不符。30、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不是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B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D项,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确选项是C。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材料一20世纪前半期经济全球化大倒退的第一个直接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任何向敌对国家出售产品或投入资金的行为都会被视为资助敌人的卖国行为。大战加剧了各国的民族主义,使各发达国家看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对民族利益的重要性。结果是各国都采取措施以减少经济上的对外依赖.导致降低了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往来。20世纪前半期经济全球化大倒退的第二个原因是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在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之后,许多西方工业化国家对外贸易占总产出的比重都大幅度下降,直到二次大战后很久才恢复到30年代之前的最高水平。这可以说是一次地地道道的“全球化的大倒退”。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的特别致辞中强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危机关头越要坚持开放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加大危机的严重程度,还会使危机持续更长的时间,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要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请回答:3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导致全球化大倒退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标准答案:表现: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设置关税壁垒,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危害: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标准答案: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为推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国际社会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标准答案: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建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材料一美国方面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关联合公报》和《中关建交公报》材料二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1995年1月30日《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材料三1995年4月初,李登辉强调两岸为“分裂分治”“两个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台湾不是大陆的一部分”的说法无法接受。—1995年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材料四5月22日,美国允许李登辉对美国进行“私人”访问,把中关关系推向危险的境地。—1995年6月新华社评论员文章请回答:34、材料一中,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怎样的承诺?对中美关系影响如何?标准答案: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认了两国关系的原则基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材料二中,中国政府对台湾的一贯立场是什么?标准答案: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一中一台”的企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李登辉是如何歪曲两岸关系的?结合材料三、四,说明美国的政策与李登辉的态度有何关系?标准答案: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企图分裂中国。李登辉在美国主张“台独”势力的支持下,气焰更加嚣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结合以上材料,为什么说美国允许李登辉访问,把中美关系推向危险的境地?标准答案: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允许李登辉访问美国,从根本上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严重破坏了中美关系的基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论述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38、为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标准答案:首先,从中国革命的性质看,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后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其次,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看,以往的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新的生产关系能够在旧制度里产生并得到发展.与新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国家政权一旦建立起来,就标志着进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则不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只有先推翻旧有的政权.建立起人民的国家政权,然后才能在这个政权的保护下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利用人民政权的力量,接管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造农业和手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表明新中国的成立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但不能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再次,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来看,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到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加上原来没收官僚资本后建立的国营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巾,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经济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些都是上层建筑中保障我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因素;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建立,它们就担负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工作,实现了二者的统一。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因此说,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标准答案: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劳动人民。到独立前殖民地的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得到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使用奴隶劳动的资本家—种植园主阶级。13个殖民地之间经济来往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开始形成。这些客观条件都为形成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奠定了基础。西属拉美殖民地山西班牙统治,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由宗主国出生的封建贵族充任高级官吏。他们控制矿山和种植园,奴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没有统一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民族。北美独立战争是在大陆会议和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领导下,以《独立宣言》为旗帜而取得胜利的。西属拉美殖民地独立战争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也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是各地分别进行和取得胜利的。综上所述,无论从美国和拉丁美洲独立前的阶级基础、经济基础、民族基础还是从独立过程中的革命组织、斗争形式分析,在这些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北美13州独立和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必然走上两种不同的建国道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简述历史教育过程中的矛盾。标准答案:历史教育和其他各学科一样存在着三个普遍的矛盾,即教师和学生的矛盾.个体认识和社会历史认识过程之间的矛盾,学生现有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目标的矛盾。除此以外,历史教育过程还存在着三个特殊矛盾。(1)历史发展顺序与学生认识特点的矛盾从心理学角度看,历史表象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而表象又来源于感觉和知觉,感知的产生都需要客观事物的直接刺激。从认识论角度看,学生的认识发展,经历的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历史教学由于本身的特殊性,一般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教学,这样就和学生感知和认识特点发生了矛盾。(2)历史知识多样性与学生知识经验有限性的矛盾历史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样性,涉及古今中外各个地区、时间和领域。这使得历史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同时也带来了困难。由于相关知识的不足,社会生活经验的缺乏,许多历史知识往往很难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3)历史的真实性与学生信息渠道广泛性的矛盾历史是过去了的客观存在,历史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真实地再现历史现象,使学生从中把握历史规律。但是,由于学生信息渠道的广泛性,常常在学习某个历史事实之前,已经通过小说、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接触了有关的内容。其中有真实的成分,也有虚构的成分,甚至有歪曲了的成分。学生或者由于分不清历史与文艺作品的区别,或者由于思维定势,经常会把真实的历史与虚构、歪曲了的故事混淆,这是历史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矛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教学设计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41、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重温历史,颇多教训,请以“辛亥革命’’为课题。设计一个教案。标准答案: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相关内容以及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复杂原因。运用历史辩证法来分析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教材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爆发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戊戌变法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的革命要求,武昌起义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统治,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最终这一任务由工人阶级来完成。【教学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客观评价。【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辨证分析法。【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人: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对华的侵略战争和强加给清政府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将独立的中国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渊。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政治、经济的控制,继而又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瓜分狂潮中,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崛起于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变革,图强救亡,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但很快就失败了。随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就在这深刻的社会危机中酝酿发展起来。资产阶级中先进分子形成了革命的信念:必须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以上成为清未民主革命风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之一。(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1.清末民主革命风潮的背景在如此社会危机下,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为背景之二。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整顿图强的自救运动,也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继续。主要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吏治腐败依旧,兼之实行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但它对当时的政局产生某些重要影响。新政的重点在军事方面,但编练新式军队却造成两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的兴起;二是革命党人争取了大量士兵。所以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却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背景之三则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2.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潮的概况—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辛亥革命的组织准备)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斗争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破产和旧式农民战争的终结。面对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加深,挽救民族危亡并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导责任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他们的代表人物—孙中山身上。(1)兴中会孙中山于1894年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教师介绍兴中会的情况:兴中会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来。(2)同盟会到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同盟会。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得到了许多革命者的拥护。学生活动:请学生说说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革命纲领以及机关刊物?教师总结、讲解:①中国同盟会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②革命纲领中的“鞑虏”在这里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话,孙中山解释为:“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统治,这也就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建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可见,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③同盟会的性质: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使民主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教师提问:“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说出‘三民主义’的含义吗?你能找出‘三民主义’分别从哪条政治纲领发展而来吗?”学生活动:总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自主的民主共和国—民族主义;“建立民国”是指—建立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是指—改革封建土地制度—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第一个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看图)上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上的插图,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的某个主义四字组成。你能看出是什么主义吗?你能看出这幅图的喻义吗?(提醒学生换个角度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竹叶组成的是“民族主义”。)学生回答:此图喻示着清政府腐朽统治被推翻,中华民族走上独立自主。(教师强调同盟会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3.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辛亥革命的思想准备)同盟会成立后,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为拥护清朝的反动统治。革命派和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的。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有力推动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4.多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的军事准备)(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爆发)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与其战友曾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到1911年(旧历辛亥年)发动了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教师提问:请大家看课本《武昌起义形势图》,请一位同学讲讲武昌起义。教师作生动叙述:1911年9月14日,湖北的两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在武昌进行武装起义,推举文学社蒋诩武为总指挥,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组织起义领导机关。10月9日,因孙武等人的意外爆炸事故,计划暴露,引来巡捕,革命处于群龙无首之状态,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于1911年10月10日率领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11日占领武昌,12日收复三镇。清朝统治处于名存实亡境地。因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