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课件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课件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课件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课件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一课阿尔丰斯·都德导入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他们身上又会有什么样子的光辉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最后一课》。CONTENTS01020304作者简介课文学习艺术特色作品影响01作者简介PART0NE作者简介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年)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曾在小学里任监学。17岁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成名.作者以故乡普罗旺斯的生活为题材,流露了深深的乡土之恋。之后,又发衷了自传性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时.他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个剧本和4个短篇小说集。长篇中较著名的除《小东西》外,还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和揭露资产阶级生活的《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02课文学习PARTTWO故事背景“1870—1871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内容简介普法战争后,战败的法国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禁止这两地的学校再教授法语。这里的乡村小学迎来了最后一堂法语课。小学生小弗郎士因为上学迟到了非常担心被老师韩麦尔先生惩罚,但是到了学校却看到这样一番景象:教室里不再乱糟糟一片,老师也不再那么严厉。这一切让小弗郎士感到奇怪。但是当他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他非常震惊!他顿时对以前读书的不努力感到后悔。在最后一堂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尽可能大地写出了“法兰西万岁!”生字、生词捂(wǔ)戒(jiè)凳(dèng)郝(hǎo)叟(sǒu)膝(xī)诧(chà)惩(chéng)赚(zhuàn)钥(yào)匙(shi)藤(téng)祈(qí)祷(dǎo)哽(gěng)挟(xié)

懊(ào)皱(zhòu)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按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第二部分(7-10)上课之前。第三部分(11-23)上课经过。第四部分(24-29)宣布放学。问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连……也……""怕""想"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②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问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作用?认为比学习有趣。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问3:"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逃去。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问4: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练、布告牌)对全文内容起什么作用?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出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为他后来的心理变化作了辅垫。问5:这"沉痛而又复杂的心情"还表现在哪儿?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第一个"最后"表现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提出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他对祖国的热爱。问6: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问7:小弗郎士未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韩麦尔先生并末责怪他,而是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表现了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问8:先生为什么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是联系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牢记住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热情,团结起来为收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作者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先生强烈爱国心的表现。问9: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1)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2)大家平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在意";(3)孩子们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问10: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里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都碎了03艺术特色PARTTHR人物刻画

《最后一课》在刻画人物上出色地运用了心理描写。作者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与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来表现人物的整体形象寥寥几笔就使得人物跃然纸上。最典型的就是对小弗郎士的描写,把他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融为一体。如作品开头描写小弗郎士的心理“天气是那么暖和,那么晴朗!“还有锯木场后面,里佩尔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进行操练,这一切都比分词规则更吸引我,但是我有力量控制住自己,迅速朝学校跑去。“这样就把景物描写与直接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小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却被路旁景物所吸引一既留恋又不敢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此外,作者描写人物,就像在口述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并没有把人物描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如韩麦尔先生,他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不够尽责的地方,但是在民族命运面前,他身上却能激发起某种崇高的情操。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在少许几笔白描中勾勒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在短短的篇幅中表现出不同人物的典型形象。叙述角度《最后一课》采取第一人称写法,用天真的儿童口吻来叙述事件的经过,通过小弗郎士的心灵来感知周围发生的一切。本来,“少年不识愁滋味,尽管战火早已燃烧在法兰西的国土上,但天真的小弗郎士却仍然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还没有切身感受到战争带给祖国的灾难。而现在,战争的恶果终于成为摆在他眼前的可怕的事实:他再也不能学习祖国的语言了。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感觉到与祖国的语言分离是何等的悲哀,而这悲哀又是和亡国之痛揉合在一起、并通过韩麦尔先生等人的脉搏传导给他的。不言而喻,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幼小心灵的感受,极其鲜明地表现了祖国所蒙受的灾难以及处于灾难之际的法国人民的忧愤。同时,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读来也使人感到亲切。”语言特色《最后一课》的语言也是一一个很大的亮点,是高度精练的典范。作为短篇小说,它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和题材,描写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而所有这一切又是以平易的风格和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如作者多次重复“最后--课",每次出现这句话,用意都有不同,而意义却一-次比一次深刻。又如作品并没有像当时一般的战争题材小说一样对外国侵略者进行直接的谴责,只是在少数几个地方写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以后不许再学法文的命令。言语虽少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处处透露着战争的痕迹,这种沉默的无言的控诉使得对侵略者的揭露和谴责更为深刻有力。反之,他通过对小学师生和村里老百姓的悲伤和痛苦的具体描写,无尽地扩大了爱国主题。作者凭着得天独厚的敏感气质,通过精心的剪裁,记叙详略得当,并在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加入了真挚感人的爱国热情,以情动人,使主题开掘得很深,读者仿佛听得见都德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在怦怦跳动。主题思想《最后一课》虽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却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运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方法,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一小学里的-堂课,来表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情感。虽说巨大的非常的历史事件都是由普通的日常生活表现出来的,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个日常生活的场景都能表现出某个巨大的事件,正如不是每一朵花开都代表春天到来一样。都德所选择的正是集中表现了这一巨大事件的生活片断: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祖国的语言了,学生们从此要学异国统治者的语言了!作者把意义巨大的主题浓缩在一件日常生活的事件里,从而把一堂小学法语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这就使得普法战争悲剧性的结果表现得异常鲜明,从而使得作品的主旨——普通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反抗侵略的意志不断地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所理解所颂扬。04作品影响PARTFOUR作品评价《最后一课》的好处,不仅在于它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是深刻的、真挚的、动人的,而且也在于它的艺术结构和描写,是成功的、生动的。这篇作品的结构,可说是非常简朴而又紧凑的。作者没有任何多余的话,也没有任何空洞的议论,他只是用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小弗郎士亲身的见闻和感受,来把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但是极其生动地展开了出来。我们一打开书,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他把一切看得那么天真,甚至战争都没有惊动他。像这样的孩子,应当有幸福的生活。然而,忽然他却面临了亡国的悲痛!这该是多么残酷的事!作者就按照生活本身的铁的逻辑,以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