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孔孟老庄素材_第1页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孔孟老庄素材_第2页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孔孟老庄素材_第3页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孔孟老庄素材_第4页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孔孟老庄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孔孟老庄素材一、孔子

(一)【孔子经典素材多维解读】

1.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有三年寄居在司城贞子家。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舍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在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素材运用】(1)坚持;(2)志气;(3)面对挫折;(4)道德的表率

2.选择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3.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素材运用】(1)关爱百姓;(2)人间温情;(3)感动;(4)仁爱

4.义利之辩

鲁国有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账,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账,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账,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账,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账,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账,你去报账,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

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

【素材运用】(1)实事求是;(2)影响:(3)远见;(4)透过现象看本质

5.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素材运用】(1)虚心学习;(2)精益求精;(3)艺无止境

(二)考场作文常用的孔子名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与思考,是学问之车的两个轮子,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明:人必须诚信。)

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说得好听,做的难看,这种人值得信任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说明:求学理应如此。)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说明:孔子承认追求富贵的正当性,他说这是符合人性的,但必须以正当的手段获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要广泛地学习,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说明:智慧的人,不会糊涂;仁厚的人,不会忧惧;勇敢的人,不会胆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明:如果你看不到明天将是什么样子,那么,你连今天的处境都会看不见。人,必须有远见,有预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例如:你不想饿肚皮,就不要让别人饿肚皮;你不想吃亏,也就不要让别人吃亏。)

小不忍则乱大谋。(说明:忍耐是必要的。大丈夫能屈能伸。)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明:人应该坦荡。忧虑是不必要的,我们得坦然地面对现实。)

德不孤,必有邻。(说明:只要你有品德,就不愁没有愿意和你共处的人。如果你缺德,就会很孤立。)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明:自己要发达,就应使别人发达。我们不能太自私。)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说明:我们要保持高贵,不要与别人争夺什么;我们要团结别人,但不能拉帮结派。)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说明:人要有精神追求,只看到物质层面的人,精神境界卑下,人生便无多大价值。)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明: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努力学习,争取达到相同境界;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就反思自己有无类似问题。这也是“以人为镜"的意思。)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说明:有的人只是话说得漂亮,不值得举荐他;而坏人的言论,往往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因为他是坏人,就否定人家说的话也可能正确。)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说明:这不是鼓励我们饿肚子,住茅屋。孔子的意思是,人生有比吃什么、住哪里更要紧的事。另外,孔子告诫我们,要对事情有灵敏的反应,而说话要谨慎,不要信口开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足道。)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说明:人,必须有所承担。因此,人生必须有恢弘的抱负和坚定的意志。)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说明:我们要保持内心的舒坦泰然,不可骄傲。真正具有心灵力量的人,他不会虚张声势,更不会盛气凌人。)

(三)考场作文中的“百变”运用

主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运用示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既将沉稳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要求以灵动如水的“智"作为处事的基本手段。山,确定了人生的强度和高度;水,流出了人世的变幻和精彩。人生必须有坚定的原则立场,所以应当沉稳如山;人生必须灵活应对世事,所以应当灵动如水。

仁者决不是冥顽不灵、不知变通的人;智者也绝不是八面玲珑、圆滑世故的墙上芦苇。仁者必须有水的灵动,不惧“变化”,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智者必须有山的沉稳,有所坚持,相信人生有执著的目标。“变化"如同流水,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而理想的发展,应如沉稳的山,立足根基,坚定不移。

主题:为与不为

[运用示例]:孔子,这个心存君国的救世者,他直面现实,反对逃避责任,力求有所作为。但另一面,他却极力赞叹伯夷、叔齐和吴太伯等人的让位、逃隐,推崇他们的人格。他讲过“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的处世方法,提出过“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的观感。

孔子本是有为之士,何以又有无为之想这说明他内心存在矛盾,而恰恰是这种矛盾,更证明了孔子热心救世的伟大。他周游列国,遭到晨门者的讥刺,碰到长沮、桀溺的批评,领会楚狂接舆的讽劝,他都是会心地叹息。人生贵在有为;不可为而为,正是孔子胸襟恢弘的体现啊!

主题:物质利益与精神愉悦

[运用示例]:你可以但不能只靠面包生活。面包能让人活命,我们不能不承认物质对于生存的意义。所以,即使是一再宣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孔子,也是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

但是,真正的生活并不只是解决物质问题,还需要落实精神需要。只有物质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它只是生存。哲人爱默生说:“人借以安身立命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孔子在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篇,体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心灵志趣。

要求天下人都能拥有孔子式的耳朵和苏东坡的境界,也许不现实。但人在除了“饮食男女"地“活着”外,还应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同样无可置疑。

(四)走进孔子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几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墙,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时间有时往往会掩盖住真相,在这儿,我们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后来,孔子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讲学和著述,大成殿后的诗礼堂就是最好的见证。堂中的几十块黑石板雕刻着孔子一生的经历。看着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经历着生活的贫困,政治上的失意,到最后仍坚持宣扬“仁爱”,成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四个寒暑后回到鲁国时,已年近七旬,他的晚境是凄凉的,老年丧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放松对古文献的整理和继续撰写《春秋》。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坚强的意志!他的儒学思想影响巨大,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惊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学者,中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部分诺贝尔奖获奖者曾在巴黎发表的一个宣言中预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世人对于孔子思想的重视。

走近孔子,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二、孟子

(一)人物事略

仁者无敌

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何谓大勇

北宫黝培养勇气,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大庭广众上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杀卑贱匹夫一般;他不畏惧诸侯,受到辱骂必定回骂。孟施舍培养勇气,据他自己所说:“把无法战胜的对象看作能战胜一样。如果先估量敌方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交锋,必定会畏惧敌军的众多。我怎能够一定战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哪个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较为简要。从前曾子对孟襄说:“你崇尚勇吗我曾经听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即使是卑贱的匹夫我也不去凌辱;反躬自问正义在我,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退缩。”

(二)8句孟子的经典名言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适用于“区别"、“劳心与劳力”等主题。比如,写“劳心与劳力"时,可以像这样用:在儒家先哲看来,读书人是劳心者,耕种者是劳力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君子应该做劳心者,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适用于“追求”、“活法"、“态度”等主题。比如,写“追求"时,可以像这样用:古代的士大夫,面对不同的人生遭遇,会有不同的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既恪守着孔孟之道,也遵照着老庄之学,为天地立心,也为生民立命,更为自己营造了收放自如的进退空间。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适用于“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等主题,如:“孟子曾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只有合适取舍,才能把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更好的事情里。春天的花朵芳香四溢,但只有少量的花,能变成秋天的累累硕果。人生也是这样,要学会取舍,懂得放弃,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成就大事的人物,总会有善良、纯朴、率直、热爱生命的人格品质。适用于“品质"、“赤子之心”等主题,如:“孟子曾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用善良、朴实对抗世间的不平与不公的人,用率真与热血浇灌人生的人,才能在这个世界焕发独特而美丽的光彩。"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言下之意是提醒人们用行动证明事实。适用于“实践”、“行动"等主题,如“实践”的主题,可以这样写:“富勒曾言:‘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只有实践才能打开知识的宝库,千虚不搏一实,用心实践才能度量真理的长度。"

6.如欲平治乱世,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适用于“自信”、“担当"等主题。比如,写“担当”时,可以像这样用:英国某家报纸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调查:当今世界,最大的问题在哪?最简单的回答来自作家切斯特顿:“在我"。数千年前,儒家先贤孟子也曾说:“如欲平治乱世,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下,吾辈应该像切斯特顿、孟子一样,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真正做到重担在肩,砥砺前行。如此,才算不负时代,也不负韶华。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适用于“尊敬"、“为人方式”等主题。比如,写“尊敬"时,可以像这样用:赫本曾说,要拥有年轻的脸蛋,就要经常对人微笑;要保持苗条的身材,就要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人;要真正受人尊敬,就要先友好礼貌地待人。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适用于“尊老爱幼”、“博爱"等主题,如:“以古观今,便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尊重的是过去的沧桑与经历;爱幼,爱护的是未来的希望与曙光。”

(三)孟子:当我们周围狼烟四起的时候

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硝烟还未散尽,土尘又重重扬起。刀与戟相撞的声响,王与侯争霸的号角,合成战国流动的历史图画。

我站在历史画面前,看着你昂着头挺着胸自信地走来。用你洪钟般的嗓音,诵读你传世的儒经。彻耳清心之音,拨开茫茫历史雾霭,穿越重重山水阻隔,震撼山川,响彻华史。

多年的战乱,河山早已满目疮痍;俯视中原大地,“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你心中是怎样的酸楚。于是你慈悲的心肠,你为民请命的豪举,便显现在一次次的苦心游说中。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则勃然大怒:哼,君为轻?君为轻我当什么王?!你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梁襄王心里嘀咕:不杀人?不杀人打什么战?又怎夺得了天下?你又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者们于是以“善其身”来自我安慰,而“达"者们谁又能“兼济天下”?多数是明哲保身,躲得远远的罢。

自古才子多孤独!任你跑破了鞋底,凭你走短了春秋;哪怕你说破了唇舌,还是话断了历史,仍然没有一个君王愿意实施你心中的王道。于是你由孤独变得孤傲了。齐宣王称病,你也称病。君王有什么了不起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可历史决定了你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君王。你开始蔑视统治者,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可你不怕。难怪后来的李大诗人也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越之语,是受到了你的影响的吧?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周围烟尘这么重,你显然已经“昭”不过来了。你渐渐疲惫了,但仍心存希望,于是向当权者发出最后的“通牒":“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国田氏却废姜氏而成为诸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然是齐国因“附于秦"得一夕安寝,失去民心失去警惕之心,“终继五国迁灭”。唉,他们不听,也只能随他们去吧!

硝烟仍在不断地涌起,纷争还在无奈地继续。你也只能泪眼朦胧地心痛万分地看着哀鸿遍野尸骨满地。硝烟埋没你的救民之心,亦使你的爱民之情显得更为真切,使你想“兼善天下"的博大情怀显得更为高贵!

关上《孟子》,我已被孟子感动得泪流满面。

三、老子

(一)孔子问礼

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二)文章:儒家与道家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道家由“道”取代“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刪改)

四、庄子

(一)庄子相关的写作素材

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构建自己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浙江高考优秀作文《精神的伊甸园》节选)

话题:买镜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

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来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己给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感情和认知》节选)

话题:魅力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庄子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