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登高》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1页
2《登高》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2页
2《登高》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3页
2《登高》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4页
2《登高》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登高》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登高》专项练习(原卷版)

一、基础巩固

1.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

D.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2.关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登高》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杰作,_千余年来,凡读过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2)严武病逝,杜甫痛失挚友,孤苦无依,抱病弱之躯,漂泊江湖,

异乡,心境凄苦异常。

(3)李白擅长夸张,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

时间上的故意缩短,形象地表现出迟暮之年的到来,不知不觉,竟在早晚之间。

A.面世作客经过B.问世作客通过

C.面世做客通过D.问世做客经过

4.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仍以“登高"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例句:登高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解析:仿写要注意句式特点:登高会有……(名句)的……(感受)。引用的名句须与登高有关,感受应与名句表达的情感一致。

5.下图是某校“诗歌朗诵大赛"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7.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说说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B.三、四句写诗人远眺所见,仰望萧萧而落的树叶,俯视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五、六句诗人把以上景物描写蕴涵的感情明朗化了,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D.七、八句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悲愁难以排遣,“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9.分析作者复杂感情的具体内容。

三、课外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各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①,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③。

(注)①亚相:御史大夫,这里指封大夫。②中军:即主帅,指封大夫。③荷吾君:荷,承受恩惠。吾君,犹“吾子”,对人亲热和尊敬的称呼,这里用以称呼封大夫。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边塞无战事,重阳佳节,众人登高饮菊花酒,呈现一派祥和欢乐之景。

B.颔联间接描写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

C.颈联借对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聚佳节的愉悦之情,同时含蓄地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D.封大夫与将士们登高饮酒、聆赏笛歌,暗示了封大夫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

11.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一斟起酒来唱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C.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D.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13.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四、情境默写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秋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登高》专项练习(解析版)

一、基础巩固

1.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

D.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解析:C“未来凄凉晚景”不当,是现在的凄凉晚景。

2.关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解析:A唐以后的诗按格律写的叫律诗,也有诗人写古风,如李白。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登高》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杰作,_千余年来,凡读过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2)严武病逝,杜甫痛失挚友,孤苦无依,抱病弱之躯,漂泊江湖,

异乡,心境凄苦异常。

(3)李白擅长夸张,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

时间上的故意缩短,形象地表现出迟暮之年的到来,不知不觉,竟在早晚之间。

A.面世作客经过B.问世作客通过

C.面世做客通过D.问世做客经过

解析:B“问世"多指某件事物被发明或者创造出来,并且将其公之于众,强调的是它的诞生;“面世”则指这件事物不但已发明,还投入了生产、供应于市场,强调的是它的投产上市。“作客"指在别的地方寄居;“做客”指身为客人去访问别人。“通过"是利用某种方式或手段来达到某个目的,或者有一个结果;“经过”是说明已经完成的过程,使情况发生变化或出现了某个结果。

4.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仍以“登高"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例句:登高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解析:仿写要注意句式特点:登高会有……(名句)的……(感受)。引用的名句须与登高有关,感受应与名句表达的情感一致。

答案:(示例)①登高会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豁然。②登高会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开朗。③登高会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伤感。④登高会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惊喜。(任选两句)

5.下图是某校“诗歌朗诵大赛"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本次诗歌朗诵大赛由海选与决赛两个阶段构成。海选通过网上投票,选出15人参加决赛。决赛将于12月31日在礼堂举行,由5位评委现场打分,评出5个奖项并当场颁奖。

解析:表述时,先整体后局部。整体看,本次诗歌朗诵大赛由海选与决赛两个阶段构成。“海选”在前,“决赛"在后。然后,一一对这两个阶段细细陈述,仍然是先说“海选”的步骤,然后再说“决赛"的环节。陈述决赛时,要按照时间、地点、事情等顺序来表述。注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解析:B没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7.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说说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答案:前两联勾画了秋肃天下的图景,融合了诗人复杂、深沉的凄凉之情,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痛,将后两联的内容包含无遗。后两联将上述感情明朗化,更深广地表现了诗人的忧思。

(二)、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B.三、四句写诗人远眺所见,仰望萧萧而落的树叶,俯视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五、六句诗人把以上景物描写蕴涵的感情明朗化了,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D.七、八句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悲愁难以排遣,“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9.分析作者复杂感情的具体内容。

【答案】8.A

9.有作客思乡的情思,天涯孤独的怅惘,悲秋苦病的愁苦,人在暮年的感叹,无力报国的苦闷。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错,应是勾画出深秋凄凉冷清的画面。

故选A。

9.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尤其注意关键意象及其带有作者情感的字词。《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抒发内心的凄凉苦闷。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年老多病、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三、课外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各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①,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③。

(注)①亚相:御史大夫,这里指封大夫。②中军:即主帅,指封大夫。③荷吾君:荷,承受恩惠。吾君,犹“吾子”,对人亲热和尊敬的称呼,这里用以称呼封大夫。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边塞无战事,重阳佳节,众人登高饮菊花酒,呈现一派祥和欢乐之景。

B.颔联间接描写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

C.颈联借对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聚佳节的愉悦之情,同时含蓄地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D.封大夫与将士们登高饮酒、聆赏笛歌,暗示了封大夫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

11.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0.B

11.①与封大夫一起登高饮酒的欢欣之情。②对封大夫威严有杀气的赞颂之情。③对封大夫镇守、治理边疆的感激、颂扬之情。④对边境安宁的欣慰、自豪之情。

【解析】10.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B项,“间接描写封大夫特有的……”错误。“霜威"意为威严如霜;“杀气”意为肃杀之气;“亚相"中军”指封大夫,颔联是直接描写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的。B错误。

故选B。

1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情感,确定答题步骤。指出作者的情感,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注意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本题要求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情感。首联“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意为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饮酒登高,呈现出一派和熙欢乐,表达了诗人与封大夫一起登高饮酒的欢欣;颔联“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封大夫威严如霜,杀气峻厉,说明封大夫治军雷厉风行,表达了诗人对封大夫的赞颂;颈联“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通过对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出边塞将士欢聚佳节的愉悦,侧面表达诗人对封大夫镇守、治理边疆的感激和颂扬;尾联“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意为在封大夫的领导下,边境安宁,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表达诗人对边境安宁的欣慰、自豪。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一斟起酒来唱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C.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D.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13.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2.A

13.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南飞,一片翠微美景,携客带酒登山,表现佳节的乐事;②暗含人世的忧苦,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③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时,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戚,落泪伤心。

【解析】

1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表述错误;翠微是指青山。故选A。

1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另外还要抓住主要的意象等来分析把握诗歌情感。本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简析“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结合诗歌内容,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可看出,景色美丽,诗人登高望远,与客人一同游乐,应该心情愉悦;从“尘世难逢开口笑”又表现出诗人对人世少欢乐的愁苦认知;“不用登临恨落晖"是诗人对自己的劝解,但显然他也有“恨落晖”的情绪,才会如此劝解自己,为落日而悲伤,是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悲叹;“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表现诗人对人生苦短,但应该趁着佳节及时作乐,努力旷达的情绪。由此得出答案即可。

四、情境默写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秋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二、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三、重点字词

1.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2.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4.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5.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6.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7.万里:指远离故乡。

8.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9.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10.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11.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12.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3.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14.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四、整体感知

哀婉孤独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五、诗句赏析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赏析: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3.万里悲秋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