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议论文写作课堂第十一讲:冲突与和谐_第1页
2024年高中议论文写作课堂第十一讲:冲突与和谐_第2页
2024年高中议论文写作课堂第十一讲:冲突与和谐_第3页
2024年高中议论文写作课堂第十一讲:冲突与和谐_第4页
2024年高中议论文写作课堂第十一讲:冲突与和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讲

冲突与和谐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克思原题呈现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冲突是指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互相对抗。达伦多夫在《社会冲突论》中认为,冲突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审题】根据该题目,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思考:冲突的定义是什么?可以理解为互相对抗。题干中达伦多夫在《社会冲突论》中认为,冲突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我们需要聚焦关键词“也”,而达伦多夫对冲突的不同认识结果是审题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思考核心问题:为什么冲突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冲突解决问题的路径是什么?有效性体现在哪里?冲突是互相对抗,对抗意味着双方在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学术观念等方面存在矛盾,而互相对抗可以让矛盾充分暴露,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解决问题。冲突是互相对抗,对抗本质上是一种交流,是物理、思维等层面的碰撞。因而问题关涉双方或多方在互相对抗的激烈交流过程中,能较为直接了解彼此,从而取长补短,利于问题的解决。冲突是相互对抗,激烈对抗能使处于尖锐矛盾中的双方或多方更快速地决出胜负,避免陷入僵局。冲突是互相对抗,在对抗中深入剖析问题,多角度聚焦审辩问题,或许能够使问题关涉方打开解决问题的新维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当然,在进行以上分析之后,我们务必清醒地觉知这一论题的辩证性:冲突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和最有效方式;冲突是互相对抗,因而形式较为激烈,容易激化矛盾;冲突是互相对抗,但当今世界的主流是沟通与协商,以和为贵;冲突是互相对抗,对抗中的一方或是双方若控制不了情绪或限度,容易导致用暴力粗暴解决问题的局面。我们在进行对立统一律的分析阐释之中,其实也可以运用例证手法,使我们的分析更加充满说服力和感染力,譬如:其一,先秦诸子中,儒家与法家在人性善恶论与治国理念方面存在冲突。出身儒家的荀子对于儒家主张“仁爱”“性善论”在治国理政上方面的不足,提出“性恶论”、以法治国的主张,其学生李斯在秦国践行法家治国,虽然助秦统一天下,但也因苛政严法导致秦亡。秦后统治者在儒道两家观念冲突中认识到两者各有其利弊,最终形成“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理论,并延续千年。其二,荷兰的议会制度。15世纪的荷兰社会,代表工商业经济利益的资产阶层与代表封建专制的贵族阶层在社会生产发展、政治经济利益分配方面存在激烈冲突,在延续近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武力冲突之后,双方意识到可以在对外殖民、贸易合作中实现利益平衡,因而共同设立议会解决双方的冲突,使得荷兰成为名噪一时的“海上马车夫”。其三,辜鸿铭和胡适新文化运动中也多次交锋。胡适是当时北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推崇西学,倡导新文化;辜先生留着辫子,坚守旧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辜鸿铭先将莎士比亚的诗用通俗英语写了一遍,再与原文比较,证明用通俗英语来描述莎士比亚的诗歌之后诗意全无。【例文】拨开云雾见天日达伦多夫在《社会冲突论》中认为,冲突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我认为的确如此。(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既然冲突指事物之间的对抗,那么就意味着其中必有矛盾所在。既有矛盾,而后引起冲突,于冲突之中寻求矛盾的本源,剖开矛盾的外在表象,最终寻得问题的关键,所以冲突为“有效方式”也。昔者有物理学之冲突——爱因斯坦与薛定谔就电子的概率分布起了争执冲突。已有矛盾,故而溯源,探求关键,最后得到了贝尔不等式,宣告了爱因斯坦一代伟人梦想的幻灭。而正是因为他们的冲突,最终解决了问题,发现了事物背后的本质。(本段界定冲突的内涵,指出在冲突的过程中,常常会“寻求矛盾本源”“剖开矛盾外在表现”“寻得问题关键”,因此冲突是解决矛盾的有效方式)冲突的结果并非是单一的,也绝非仅仅是其中某一方面的胜利,思想的冲突让各方都绽放出绚丽的火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各执一词,探索经邦济世之道。各学说都争相希冀被采纳而相互辩论,故由此生出孟子、老庄之朴素的辩证哲学。秦皇用法,汉武尊儒,而其他学说并非因冲突而消亡,反而因冲突而在辩证中不断完善自己,最后绵延到后世。思想上的冲突最终带来的是方兴未艾的文化成果,也才有了兼容并包的文化魅力。(从科学界例证冲突可以解决矛盾冲突,转而到思想界,冲突让冲突双方都能获得完善,绽放绚丽光彩)冲突的本质是因理念的不同,各方基于某个准则,出于维系自身观点和利益的必要性而产生矛盾。并非所有的冲突均有益处,均有效。思想上的冲突给予文明的较量碰撞,融会贯通,最后摘得共赢的甘果。若是以冲突而去“碾压”对方,那么结果必将惨淡收场;哥白尼的“日心说”严重侵犯了罗马教会的利益,因而哥白尼惨遭软禁,而布鲁诺最终被处以火刑。百年后的十字架上仍控诉着教会的恶行,以暴力解决冲突落得千夫所指的下场。而这样解决冲突的方式数不胜数,是亦不可以已乎?(指出冲突的另一面——利益冲突和暴力方式,以辩证的方式补足观点)冲突并非是恶的,思想与精神上的冲突带给人们的绝非仅仅是见闻,若以兼容并包之心待之,更可以涤荡出灿烂的新思想;若以暴力解决冲突,却只是解决了矛盾的表象。冲突并非只是风起云涌,雾霭蔽日,而是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指出冲突的两面性,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和做法,当以兼容并包之心,方能拨开云雾见青天)素材拓展【名言警句】1.先秦时期老子的矛盾观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阐释:第一句指出相反的事物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后三句指出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是一种普遍现象。2.《易传》中的矛盾观点:·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阐释:第一句是说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第二句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变化的原因;第三句是说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表现出无穷的变化。3.韩非子的矛盾观点:·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阐释:这几句是说矛盾是普遍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相对的,绝对完善的事物和全智全能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能求全责备。【名家链接】《和谐之“义”》(作者:殷辂)一学术人不相信古人所说的“义”,认为“义”只是社会设置的游戏规则而已,因为内化于人才被说成是“义”。他举例说:“只有一块烧饼,几个人都要吃,怎么解决?”意思是争夺是必然的,要么强力争夺,要么制定争夺的规则。所谓“义”就是这种规则,目的是防止打得头破血流。我说:“小的时候你们兄弟争一块烧饼,母亲是怎样解决的?”其欲辩而无语。心得其宜为义,非“由外铄我也”。母亲对子女出于真心,所以能得“心之制,事之宜”,处理得适宜而得当。兄弟虽时而有争,但不失友悌,所以认同、服从母亲的做法。家庭中这种最真切笃实、不容蒙昧的地方,正是良知的发端之处。从此出发,反身而诚,推而至于社会,则各得其理、各适其宜。虽然“义”之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同样是理之所当然。如果失去了根本,所谓制度、规则必然是偏私的,即使内化,也是屈从于强力。有人说,现代社会是由陌生人组成的复杂的大型社会,只有利益的竞争、交换,不存在家庭或血亲关系中那种自然的“义”。那么,家庭或血亲关系中所谓自然之义是从哪里来的?难道决定于“血亲”而无关乎心?难道人之本然良知也会随社会的变迁而消失?家庭与社会不同,但人的良知、良心却并无不同,以老吾老、幼吾幼之真心待人,社会岂能陌生混乱?社会的陌生化、复杂化由于人心被污染而变得冷漠、麻木,而当今一些人却倒果为因,用现代的、复杂的眼光看问题,“现代社会”成了不需要被解释而解释一切的起点。伦常、道德要么成为与现代社会绝缘的“古董”,要么成为初级群落的“非理性本能”。用现代和传统、复杂和简单这样的两分法将“道”“理”一分为二,人之本善之心、本体之明被“现代”所覆盖而无法显现,人而不仁,社会失义,在野蛮中求和谐,这是典型的缘木求鱼。和谐是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往往求之而不能得,原因在于将和谐外在化。丧失“心之所同然”,各拘于形、各拘于私,失其性命之正,只有私利相争而无礼义之和,在这种情况下,和谐根本不可能实现。“君子和而不同”,以其不拘于私、不拘于形,正心而归于理义;“小人同而不和”,以其同于私欲,各争其利,相互倾轧。古人云:“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失正理则无礼义、无是非、无善恶,个人与个人、集团与集团、阶级与阶级、国家与国家之间完全停留在各自私利之上,利益之间根本无法调和,只能以斗争解决问题,哪里会有和谐?《论语正义》中说:“和因义起,同由利生。”君子依义而行、各尽其道,虽不同却能和;小人嗜欲相同,然各争其利、损人利己,虽同却不能“和”。以私利、私欲之“同”作为“发展”动力,越是“发展”其内部的对立与分化也就越大。强势者利用手中的资源、优势,将私利“上升”为学术乃至意识形态,用“私利”的叠加来计算整体的增长,用增长掩盖各种关系的对立。在“做大蛋糕”“创造财富”的旗号下,不断地“创新”掠夺手段,以“创新”为名巧取豪夺,夺利于他人、夺利于后代、夺利于自然,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做大蛋糕”的过程成了制造金融危机、社会危机以及生存危机的过程,“创造财富”的过程成了创造贫富对立和人天对立的过程。这是一个讲“利益”的时代,但其实并不懂得真正的利益。“利者,义之和也。”“利者,和合于义也。”没有凭空产生的利益,也没有孤立的“发展”,一切都是在一定的“关系”中进行的。脱离各种关系之“和”而追逐“利益”,利己而害他,利此而害彼,“竭取宇宙所有,以满足人类之动物欲”,这种所谓的“利益”与吸毒之后须臾的快感一样,是以系统的毁灭为代价的。古人曰:“和于义乃能利物,岂有不得其宜而能利物者乎?”不得其宜,不能和于义,造祸而得“利”,害物而求“益”,所谓的“利益”并不真实,即使获得物质财富也不能真正利益人。在冲突和对立越来越严重的当今世界,人们认识到多元和谐的重要性,但和谐并不是力量比拼之后的妥协,也不是“兼赅众异而得其平衡”。废理而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