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纲结构自学_第1页
记忆大纲结构自学_第2页
记忆大纲结构自学_第3页
记忆大纲结构自学_第4页
记忆大纲结构自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忆大纲结构自学一、记忆研究中的各种变量(1)DependentVariables:Rememberingmaybemeasuredinnumerousways;theseofteninvolverecallorrecognition.

Inrecalltests,reproductionofmaterialisrequired.Whereasinrecognitiontests,materialispresentedtopeopleandtheyarerequiredtojudgewhetherornottheyhaveseenitpreviously.第2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记忆研究中的各种变量(2)Threepopularrecalltestsareserialrecall,freerecall,andpaired-associaterecall.Recognitiontestsaregenerallyoftwotypes.Yes/Norecognitiontests;Forced-choicerecognitiontestsForced-choicetestsarepreferredtoyes/notestsbecausecorrectingforguessingislessofaproblem.第3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记忆研究中的各种变量(3)Ineachcase,thedependentmeasureintestsofrecallandrecognitionisthenumberorproportionofitemscorrectlyrecalledorrecognizedindifferentconditionsorthenumberoferrors,whichamountstothesamething.Sometimesaderivativemeasureisused,suchasd'fromthetheoryofsignaldetection.Recently,investigatorsconcernedwithrecognitionhaveusedreactiontimeasadependentmeasure.第4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记忆研究中的各种变量(4)Recently,thestudyofimplicitmemorytestshasintriguedcognitivepsychologists.Althoughthesetestsdonotrequirepeopletoconsciouslyrememberthematerialtheyhavestudied,performanceonthesetasksisinfluencedor“primed”bypreviousexposuretothematerial.Thatis,implicitmemorytestsaretasksthatcanbeperformedwithoutspecificreferencetothepreviousexperiencesinthelaboratory.第5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记忆研究中的各种变量(5)IndependentVariables:Manytypesofvariablesaremanipulatedinexperimentsonhumanmemory.Oneofthemostpopularvariableshistoricallyhasbeenthenatureofthematerialpresentedformemory.Itcanbeletters,digits,nonsensesyllables,words,phrases,sentences,paragraphs,orlongpassagesofprose;thecharacteristicsofeachofthesetypesofmaterialcanalsobevaried;Theretentionintervalbetweenpresentationofmaterialandtest;Modalityofpresentation;Studystrategy;Thenatureofthememorytestgiventopeople.第6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记忆研究中的各种变量(6)ControlVariables:Memoryexperimentsaretypicallyquitewellcontrolled.Importantvariablesthatareusuallyheldconstantacrossconditionsaretheamountofmaterialpresentedandtherateofpresentation,thoughthesecanbeinterestingvariablesintheirownright.Themodalityofpresentationisanotherfactorthatmustnotvary,unlessitisavariableofmajorinterest.Ifsomecharacteristicofthematerialisbeingvaried,thenitisnecessarytoholdconstantotherfactors.第7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艾宾浩斯与巴特利特的研究艾宾浩斯(1850~1909)与巴特利特(F.C.Bartlett,1886~1979)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虽然他们研究记忆的途径是对立的,但两人都对后来的记忆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885年,Ebbinghaus:OnMemory:AContributiontoExperimentalPsychology.1932年,Bartlett:Remembering:AStudyinExperimentalandSocialPsychology.1956年,Miller:MagicalNumberSeven.第8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艾宾浩斯的研究(1)Ebbinghaus受到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英国经验主义者所描述的联想过程。他在人为的实验室条件下产生联想,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记忆进行客观的测量,我称之为新联想主义心理学。第9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联想主义心理学(1)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詹姆士穆勒(Mill,1773~1836)。他原来研究历史和政治学,但在1829年,他发表了一部重要著作,名为《人类的心理现象的分析》(AnalysisofthePhenomenaoftheHumanMind)。此书两卷计25章,第三章为“论联想”,穆勒首先指出意识本身的性质是联想的。詹姆士穆勒论联想的一章,是经典的,因为它使联想主义的力量和缺点,都达到了最高点。第10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联想主义心理学(2)“思想不断地追随着思想;观念也不断地追随着观念。假使我们的感官方在活动,便可连续地接受感觉,但也不仅以感觉为限。感觉之后,便常有已往感觉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之后,复有其他观念;终我们的一生,这两种意识状态,即感觉和观念,不断地衔接起伏。例如我见一马:那是一个感觉。我便想到马的主人:那便是一个观念。这个马主人的观念,又使我想到马主人的职位;他是一个国务部长:那便是另一观念。国务部长的观念又使我想到国事;因此,乃引起一组政治观念;那时恰巧摇铃进餐。这又是一个新感觉了。……”(《实验心理学史》E.G.波林)第11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联想主义心理学(3)因此,凡属清醒的时候,都不断地有此过程。联想是心灵的基本机制,记忆就是形成联想,可以看作是“S--R”记忆,是一种机械联系。第12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艾宾浩斯的研究(2)Ebbinghaus的想法是:组成思想的一系列有联系的观念,可以通过识记一串完全新的联系在实验室中模拟。他的论据是:如果一个人连续地受到A、B、C、D…等一系列刺激,且每一刺激在头脑中都产生和它相应的a、b、c、d…;根据接近率,连续发生的观念会联系起来。因此,如果按顺序受到A、B、C、D…的刺激,则a、b、c、d…的观念的联系就会形成。这样,任何时候A出现时,在人的头脑中也就会产生从a到d…整个一系列的观念。第13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艾宾浩斯的研究(3)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第一是无意义音节(nonsensesyllables);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savingsmethod)法。第14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无意义音节(nonsensesyllables)Ebbinghaustypicallyusedmeaninglesssyllablesthatcontainedavowelsandwichedbetweentwoconsonants(thereforecalledCVCsyllables),suchasZOK,VAP,andsoon.Byusingthesesyllables,hehopedtominimizetheinfluenceoflinguisticassociationsthatwouldhavebeenpresenthadheusedwords,sentences,orpassagesofpoetryasmaterialstoberemembered.无意义音节作为识记的单位大致是相同的,这样便于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并可使学习少受个人有关经验的影响。第15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节省法(savingsmethod)例如,初次学会一张音节表(16个或10个音节等等)需要读30遍,一星期以后只学15遍就学会了,那么,你节省了15遍,也就是50%,50%就是你的记忆保持量。节省法是测量记忆的十分灵敏的方法。计算公式:第16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节省法(savingsmethod)我们知道最初铭记时所达到的印象的深度和后来回忆时印象消失的程度有关。但印象的深度和印象消失程度如何度量,当时还是没有解决的问题。Ebbinghaus试图为它找到一个客观的数量指标,并把这个函数关系象物理定律一样表述出来。他把原来学习时重复的遍数当作印象深度的指标,把达到原来的熟练程度所需要再学的遍数当作印象消失程度的指标。并通过再学所用的遍数和最初学习所用的遍数的比较,来计算节省遍数的百分数。第17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遗忘曲线(theforgettingcurve)Ebbinghaus一共制作了2300个无意义音节。他从所有这些无意义音节中随机地选出一定数量的项目并排成固定的顺序来组成实验材料。在所有的实验中,Ebbinghaus自己做被试。在识记一个无意义字表时,他是按照一个较快的、有规则的节拍器的节律(2/5s)朗读那些音节的。把时间和遍数都当作字表难度的指标。此外,他还控制了其它实验条件,如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每天做实验的时间等。他还记下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备分析实验结果时用。根据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他知道几次观察的平均数比单独一次的测量更为稳定。因此对每一实验条件,他都是做几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第18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遗忘曲线(theforgettingcurve)Theforgettingcurve.Ebbinghausmeasurethesavingsinrelearningalistofnonsensesyllablesaftervariousperiodsoftimehadelapsedsinceoriginallearning.Noticethatforgettingisrapidatfirstandthenlevelsoff.第19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此项工作的评价Ebbinghaus的工作也受到一些责难和非议。一种批评是他制作的无意义音节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且各音节之间的难度也不一定相等。另一种批评是关于他自己做被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产生前摄和倒摄抑制;他自己知道了每一个实验的目的,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其他人身上去,等等。这些批评并不是全无道理,但Ebbinghaus介绍了测量记忆的方法,较好地控制了实验条件,不仅对记忆过程进行了客观的研究,对印象深度和遗忘量也做到了数量化。在高级心理过程只能作为思辨哲学研究的课题时,艾宾浩斯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至于他工作中的缺点,如果和他的贡献比较起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第20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关于联想的实验(1)艾宾浩斯在心理学理论上属于联想学派,他认为记忆就是形成联想。他对于学习中联想的形成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用精巧的实验设计研究了直接联想和间接(远隔)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艾宾浩斯认为,当学会从头到尾按照正确的次序背诵出一系列无意义音节时,在各项目间存在着多种联系。例如,abcde是紧挨着的向前联系,edcba是紧挨着的向后联系,而ac,ad,ae,bd,be,ce则是一些远隔联系。按照接近联想的法则,他推断在非相邻的项目之间也会存在联系,不过项目在系列中分开愈远,联系愈弱罢了。他应用了一种巧妙的方式来验证他的推断。第21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关于联想的实验(2)艾宾浩斯头一天学习6个音节组(称为原来的音节组),而在第二天学习6个变化的音节组。头一天与第二天学习的无意义音节完全相同,但音节组中音节的次序不同。假设头一天学习的6个音节组中的一个音节组是这样排列的:原来的音节组:1,2,3,4,5,6,7,8,9,10,11,12,13,14,15,16;那么第二天,这个原来的音节组变化成下列变式之一:跳过一个:1,3,5,7,9,11,13,15,2,4,6,8,10,12,14,16;跳过二个:1,4,7,10,13,16,2,5,8,11,14,3,6,9,12,15;跳过三个:1,5,9,13,2,6,10,14,3,7,11,15,4,8,12,16;倒转过来:16,15,14,13,12,11,10,9,8,7,6,5,4,3,2,1。对于每种变化的音节组,实验都是由17个两天的单元构成的,因此,在下面的表中每一个记录都是从176=102个音节组(而每个音节组由16个音节)所得到的平均数。时间是按照每6个音节组构成的单元所需要的秒数来计算的。第22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关于联想的实验(3)第23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关于联想的实验(4)结论:在学习音节组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把每个项目和它后面的一个连结起来的直接的顺向联系,并且也形成了把不相邻的项目连结起来的远隔联系,而同时也形成了倒向联系;倒向的联系比顺向联系弱,而远隔的联系也比直接的联系弱。第24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艾宾浩斯的研究(4)艾宾浩斯在小结他研究记忆的方法时写道:在研究心理过程时应用所谓自然科学的方法,遇到两种根本性的困难:心理活动的经常变化和反复无定使之不能布置稳定的实验情境;心理过程无法测量或计量。第25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巴特利特的研究(1)巴特利特对艾宾浩斯的研究持批评态度。他认为记忆不仅是形成联想,学习与记忆是一个活跃的过程(activeprocesses),涉及意义的追求(effortaftermeaning),把识记材料纳入一定的图式(schemas)。他批评艾宾浩斯为避免过去知识的影响而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和记忆的材料,使记忆陷入一种人为的状态,因而对日常生活的记忆缺乏现实意义。艾宾浩斯过于注意记忆的材料而忽视了被试的态度和他们过去的经验等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第26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巴特利特的生平简介Bartlett(1886.10.20——1969.9.30)1914年起在剑桥实验心理学研究室任教,1922年任主任,1931年正式成为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1944年创建属于英国医学研究院的应用心理学研究所。1932年被推为皇家学会会员,1948年被授予“勋爵”,是英国实验心理学家第一人。第27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巴特利特的研究(2)图式理论(schematheory):Bartlett认为图式是指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过程,它不仅使个别成分一个接一个地作用起来,而且将他们组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Bartlett的记忆过程中,图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记忆过程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改变事件的某些细节,使整个事件更符合已有的图式,意义更明确。Bartlett认为人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将新的事物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并不断地对已有的图式进行重建。第28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巴特利特的研究(3)记忆的心理重建理论(reconstruction):Bartlett认为记忆是一种心理重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他认为,对既往事件的记忆不只是简单的保存和再现,而是受文化态度和个人习惯渲染的心理重建。他通过实验证明了人们对一个事件很少在其发生的当时被如实地知觉到,观察或知觉中的遗漏部分在记忆过程中进行重建时,被以往的经验所填补。第29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关于故事的研究(1)Bartlett从“北美印第安民间故事”中选了一个叫做“鬼魂的战争”(TheWaroftheGhosts)的故事。第30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关于故事的研究(2)TheWaroftheGhostsOnenighttwoyoungmenfromEgulacwentdowntotherivertohuntseals,andwhiletheywerethereitbecamefoggyandcalm.Thentheyheardwar-cries,andtheythought:”Maybethisisawar-party”.Theyescapedtotheshore,andhidbehindalog.Nowcanoescameup,andtheyheardthenoiseofpaddles,andsawonecanoecominguptothem.Therewerefivemeninthecanoe,andtheysaid:”Whatdoyouthink?Wewishtotakeyoualong.Wearegoinguptherivertomakewaronthepeople”.Oneoftheyoungmensaid:”Ihavenoarrows”.“Arrowsareinthecanoe”,theysaid.“Iwillnotgoalong.Imightbekilled.MyrelativesdonotknowwhereIhavegone.Butyou”,hesaid,turningtotheother,”maygowiththem.”Sooneoftheyoungmenwent,buttheotherreturnedhome.AndthewarriorswentonuptherivertoatownontheothersideofKalama.Thepeoplecamedowntothewater,andtheybegantofight,andmanywerekilled.Butpresentlytheyoungmanheardoneofthewarriorssay:”Quick,letusgohome:thatIndianhasbeenhit”.Nowhethought:”Oh,theyareghosts”.Hedidnotfeelsick,buttheysaidhehadbeenshot.SothecanoeswentbacktoEgulac,andtheyoungmanwentashoretohishouse,andmadeafire.Andhetoldeverybodyandsaid:”BeholdIkilled,andmanyofthosewhoattackeduswerekilled.TheysaidIwashit,andIdidnotfeelsick”.Hetolditall,andthenhebecamequiet.Whenthesunrosehefelldown.Somethingblackcameoutofhismouth.Hisfacebecamecontorted.Thepeoplejumpedupandcried.Hewasdead.第31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关于故事的研究(3)Bartlett实验中的被试是英国学生。实验时,首先让第一个被试以正常速度阅读这个故事两遍,15~30min以后,第一个被试回忆并把回忆的内容写下来;然后,第二个被试阅读第一个被试写下来的内容两遍,15~30min以后,第二个被试回忆并把回忆的内容写下来;以此类推。Bartlett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顺序再产生的方法(themethodofserialreproduction)。Bartlett把被试写下来的内容,与故事原文作精心的比较和分析。他发现写下来的内容与原文有很大差别。写下来的故事比原文更合乎逻辑,更加前后一致,并且总的来说也短得多。第32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关于图画的实验Bartlett用图画作材料,应用顺序再产生的方法进行的研究,同样证实了他的设想。第33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巴特利特的研究(4)Bartlett总结了心理重建过程中的三种特点:记忆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加简略概括,一些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及显著特征被保持。保持的内容变得更鲜明,一些细节被加以强调,更加突出、生动,更具特色。识记的内容被已有的经验同化,某些细节被改变了,使整个内容更符合被试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第34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巴特利特的研究(5)在Bartlett的实验中,实验材料的意义都不是非常明确,他所使用的图画很模糊,我们甚至不能给它一个确切的命名;而“魔鬼的战争”是一个美国印第安的故事,对它的一些文化背景被试并不熟悉,而且故事情节也比较离奇,所以在识记过程中,被试趋于对识记的内容进行图式基础上的心理重建,使之合理化,更符合被试的文化背景和个人习惯。正是因为这种意义模糊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使我们能比较清楚地观察到心理重建的结果。第35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Bartlett的评价:贡献Bartlett进行过很多方面的研究,但他是以识记的研究而著名的。他所建立的图式理论,以及心理重建的理论都是很有影响的。其中的图式理论对今天的认知心理学家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他的心理学方法在英国也是很有影响的。他强调心理作用的社会性和整体性,坚持心理学应从实验室走向社会,这也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特点。第36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Bartlett的评价:批评(1)其中之一来自Ballard在1913年进行的实验。Ballard在实验中以12岁左右的学生为被试,让他们用15分钟识记一首诗,学习后立即测其保持量。此后在第一、二、三、四、五、六天又进行保持量的测量。发现识记后立即回忆的成绩不如过两三天后回忆的成绩。记忆恢复的内容大部分是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识记复杂材料的过程中产生了抑制的积累作用,影响立即回忆的成绩,经充分休息后,抑制得到解除,因此回忆成绩有所回涨。Ballard的结果反驳了Bartlett的观点,因为他认为再现时内容的缺失或错误是抑制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心理重建的结果。但Bartlett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提到Ballard的研究。第37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Bartlett的评价:批评(2)由于Bartlett的实验控制非常少,指导语也很模糊,诱使被试进行虚构,而且很少使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这不仅限制了他的研究工作的影响力,而且使他的实验很难被成功地重复。因为后来的研究者发现,当要求被试尽量好地复述他们看到的故事的时候,他们很少出错(除非是疏忽),而且当他们通过一个再认实验进行判断时,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说Bartlett选择了一种能够观察到图式效应及心理重建的实验条件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图式及心理重建不会出现的另一些情况,使他的研究失于片面。第38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Bartlett的评价:批评(3)Bartlett的图式理论也受到了批评。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心理学家就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他们认为图式缺乏灵活性和敏锐的联系,不足以支持人的记忆与思维功能。因此,无论是对人自身的理解还是对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图式理论都不是很有用。第39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Ebbinghaus和Bartlett实验的比较(1)他们都是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家,都试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不是思辨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规律;但是Ebbinghaus是新联想主义的心理学家,而Bartlett是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是有很大区别的。第40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Ebbinghaus和Bartlett实验的比较(2)第41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教学实践中的识记问题第42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记忆过程通常包括三个相互有机联系的阶段:编码(encoding):对信息的学习或获得,是我们对经验片段进行建构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将他所见、所闻、所想或所感的某事转换成记忆的过程;存储(storage):对信息的保持;提取(retrieval):对存储信息的再利用。第43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记忆研究的常用仪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研究记忆的仪器是计算机。按照实验程序要求编写好软件程序后,可以在计算机上很方便又可靠地实现对文字和图形等材料的呈现时间、间隔时间的控制,准确性可达到毫秒级。计算机还可以自动记录被试的口头反应、按键反应,以便记录被试在记忆测验中的正误反应、反应时等。几乎所有的记忆研究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速示器(tachistoscope)也是研究记忆的常用仪器。其基本构造是一个长方形的不透光的箱子,箱子的一头放置刺激项目片,另一头是一个观察窗,被试在这里接受刺激项目。箱内的灯光照明时间长短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可以使被试只在几毫秒内看到刺激物。现代较先进的速示器由几个箱子连接组成。如三视野速示器等。第44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1)美国心理学之父W.James(1842~1910)1890年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记忆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初级记忆(primarymemory)与次级记忆(secondarymemory)。初级记忆是任何刺激(不管人们是否注意到)遗留下来的最初印象,这种印象会飞快地消逝,它代表着现在的心理(thepsychologicalpresent),处在意识中。次级记忆的印象不在意识中,它代表着过去。初级记忆的内容很容易获得(accessible),不费劲就可以提取;但提取次级记忆的内容则要求有意义的、费劲的努力。虽然James是当时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但他关于记忆的思想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影响实验心理学,因为他那个时代行为主义盛行,而行为主义是否定意识等主观观念的存在的。第45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2)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生产与使用已迅速增长,计算机的工作方式逐渐为公众了解。计算机是由存储器和运算器组成的。存储器用来存放信息,包括程序和数据;运算器是计算机的工作空间(workspace),新信息的输入,已存放信息的提取以及信息的各种运算、比较、判别、决定等过程都发生在运算器,因而,它是中枢加工部位。心理学家很快就看到了计算机装置与James记忆构成设想之间的类似性——初级记忆类似于运算器,而次级记忆则可比喻为存储器。这样就导致了著名的记忆的计算机模拟模型: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themultistoremodelofmemory)。第46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3)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强调记忆作为不同的结构而存在,所以多重存储模型又叫做形态模型(modalmodel)。它强调每一结构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作为3种不同的记忆结构(memorystructure),在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第47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感觉存储或感觉记忆在感觉记忆中,心理学家研究得最多的是视觉形象的存储(iconicmemory)与听觉回声的存储(echoicmemory)。第48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美国心理学家Sperling在1960年关于视觉形象存储的研究是经典性的。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就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持较多的信息。第49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短时存储或短时记忆短时存储的容量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短时存储信息的提取短时存储信息的遗忘第50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短时存储的容量(1)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测定记忆广度(memoryspan)来获得。以数字材料为例,向被试朗读或视觉呈现一系列数字,呈现速度为每秒一个数字。呈现一次后,让被试立刻按原来呈现的顺序把数字写下来。被试所能正确写下来的最长系列叫做记忆广度。记忆广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同一长度的数字系列连续呈现,每种长度各呈现3个系列。正确再现一个系列得1/3分,3个系列全部正确再现者得1分。以得1分的最长系列的长度为基础,在加上从其他长度系列所得的分数就是所求的记忆广度。第51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短时存储的容量(2)记忆广度测验还可以用字词、双字词,甚至句子来进行。但是,使用的材料不同记忆广度也就会发生变化。如数字广度为7~10,单词广度是5~7,句子广度包含的单字可达20。那么,记忆广度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呢?短时记忆容量通常是以组块(chunk)作为测量单位的,组块是人们熟悉的一个单元。数字、英文字母、汉语单字、汉字词、句子等都可被用来作为组块。第52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1)许多研究表明,短时存储使用声音编码(phonologicalcoding)。Conrad1964年给被试视觉呈现两种不同的字母串:声音上混淆的,如CTVG和另一种不混淆的,如XVSL。他发现回忆声音混淆的字母串时错误更多。如把B写成P,把C写成T,把F写成M,等等。1966年Baddeley扩展了Conrad的发现,他呈现给被试一连串的5个单词,一类单词又类似的发音(如man,mad,cap,can,map);另一类单词发音差别较大(如pen,rig,day,bar,sup);第三类单词意义相近(如huge,big,broad,long,tall);第四类单词意义不同(如old,late,thin,wet,hot)。结果表明,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而意义相近的单词正确回忆率远远高于发音类似的单词,这说明短时存储是以声音编码的。第53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2)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是否必须是听觉的呢?这要看具体情况。上面讨论的都是语文材料,如字母单词之类。这样的信息用听觉编码、用内部语言复习当然是适宜的。但如果所要识记的是某一动作,或者是一张图画,用听觉编码就不大方便,而用视觉编码则是必须的了。第54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3)Craik和Watkins的实验:他们给被试呈现一长串单词,并在实验前告诉,当单词呈现完毕时,要他们报告词表中最后一个以P字母开始的单词。因为被试不知道词表中有多少个以P开始的单词,所以任何一个以P开始的单词出现时,他必须通过复习把它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直到另一个以P开始的单词出现为止。第55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4)M.J.Watkins和O.C.Watkins的实验:他们用听觉呈现词表,每2秒钟呈现一个单词,单词都是双音节的具体词。共呈现7个词表,各个词表包括的单词数如下:8,10,12,14,16,18,20。每个被试都有一个记录本,记录本每页的右侧有一竖行方格。被试分为I和U两大组。I组被试用的记录本各页上的方格数和所呈现的单词数相同,U组被试用的记录本各页上的方格数都是30个。当呈现某一词表时,每呈现一个单词,让被试在一个方格中做一个记号,因此,I组被试在呈现的过程中可以知道哪些是最后呈现的几个单词,而U组被试就不可能知道。事先告诉被试,每个词表呈现完毕,当主试用铅笔敲桌子时,被试就对这个词表上的单词进行立刻再现。因为词表的长度不同,再现限定的时间从60秒到90秒不等。做完第7个词表后,让被试做1分钟的算术,然后出乎被试的意料,让他们把7个词表上的单词尽可能多地再现出来,这个延迟再现所用的时间限定为6分钟。第56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5)从图上可以看出,立刻再现时,最后呈现的几个单词的保存量,I组被试高于U组被试;而延迟再现时,则I组被试低于U组被试。这是为什么呢?由于I组被试知道哪几个单词是最后呈现的,对这些单词他们可以进行机械的复述;而U组被试不知道哪几个单词是最后呈现的,在呈现过程中,对每个单词都必须做精心的复习,也就是进行类似寻找意义联系的复习。说明机械的复习只对短时记忆的保持起作用,从而有利于立刻再现;为了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则必须进行精心的复习。第57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1)关于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何提取的问题,S.Sternberg曾做过一系列的实验。他给被试用视觉或听觉呈现一系列数字或字母,然后被试按一个电钮,就有一个数字或字母出现。这个数字或字母叫做检验的项目。被试的任务就是确认在原来呈现的项目中有无这个检验的项目。被试的反应也是通过按电钮实现的。在被试面前有两个电钮,一个与“有”相当,一个与“无”相当。要求被试反应得又快又准。因为错误率很低(一般小于5%),所以这个实验主要主义反应得快慢,也就是从检验项目出现到被试反应之间的潜伏期。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查信息是如何从短时记忆中提取的。第58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2)第59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短时记忆中的遗忘(1)造成遗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历史上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一种假设认为遗忘是信息自然消退的结果。即信息的强度随时间的消逝而减弱,别无其它原因;另一种假设认为遗忘是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被其它信息干扰造成的。即信息的强度由于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而减弱。第60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短时记忆中的遗忘(2)N.C.Waugh和D.A.Norman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企图使上述混淆在一起的两个变量分开。他们把这个实验方法叫做探查法。实验的程序是呈现一系列数字,例如16个,让被试识记。最后一个数字叫做探查数字。这个数字在它前面的数字系列中只出现过一次。当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都伴随一个纯音,表明它是探查数字。被试的任务就是要从前面呈现的一系列数字中找出一个探查数字,并把它后面的一个数字报告出来。从应报告的数字后面的一个数字数起,直到把最后一个数字数完,这些数字叫做间隔的数字,也就是起干扰作用的数字。呈现这些间隔的数字所需要的时间叫做间隔的时间。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间隔的数字的多少,也可以是间隔时间的长短。因变量则是正确再现的百分数,这是根据多人多次实验计算出来的平均数。第61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短时记忆中的遗忘(3)根据自然消退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应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根据干扰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应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降低。为了把这两个自变量分开,又增加了改变数字呈现速度的措施。快速呈现为每秒4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1个数字。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间隔数字的条件下,改变间隔的时间。第62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短时记忆中的遗忘(4)第63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1)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recalltask)的实验。这种记忆测验先是呈现一系列的项目,大约2s一个项目。当最后一个项目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以不按呈现顺序回忆。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正确回忆率为纵坐标做图,我们就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theserialpositioncurve)。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3个部分:近因效应(recentyeffect,指系列最后几个项目回忆得最好);首因效应(primaryeffect,指系列中开头几个项目回忆得较好);渐进线(asymptote,指曲线得中间部分回忆最差)。第64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2)不少研究者都提出,近因效应来自短时存储,而首因效应则来自长时存储。为证明这个设想,我们需要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机能得双重分离(functionaldoubledissociation):某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进线。第65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3)如何正确进行实验以获得系列位置曲线?系列位置曲线意味着单字在系列中得位置会大大地影响自由回忆成绩。要确切地证实这一点,就必须避免单字的系列位置与单字本身的频率、意义性等属性相混淆。为了避免单字的系列位置与单字本身的各种属性相混淆,我们应该将单字系列以各种不同的顺序呈现给不同的被试。第66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4)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进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第67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5)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进线。与前面的曲线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系列位置曲线中的机能双重分离的证据。第68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6)短时存储不同与长时存储还得到负近因效应(negativerecency)的强有力支持。Craik(1970)首次发现此现象。Craik以每个单词2秒的速度向被试呈现包括15个双音节词的系列,呈现完毕,立即要求被试对该系列进行自由回忆,时间为1分钟。每个被试完成10个相同的作业。在所有10个系列回忆完成后,在被试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给被试5分钟,要求其仍然以自由回忆的方法,回忆出呈现过的10个系列的所以单词。10次自由回忆的结果表现出标准的系列位置效应。但是在最后对所以单词的总测验中,仍然保留首因效应,但是没有出现近因效应,实际上,近因部分单词的回忆率低于渐进线的回忆率,所以称为负近因效应。第69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7)负近因效应的解释:Craik认为,负近因效应的出现,是因为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较短,复述次数较少,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而最后总测验时,这些项目又已经从短时记忆中消失,因此对近因部分项目回忆的正确率最差。由于首因效应是长时记忆作用的结果,因此,不论是即时回忆还是最后的总测验,都表现出首因效应。第70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8)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生物学基础。例如,遗忘症病人的短时存储功能正常,但长时存储似乎完全丧失,可以说是存在着两种存储的很好的生物学证据。第71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对记忆多重存储模型的质疑(1)连续分心实验范式中的近因效应;非常短暂项目呈现过程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第72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对记忆多重存储模型的质疑(2)右图为三种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立即自由回忆、延迟回忆和连续分心实验条件。连续分心实验条件(continuousdistraction):每个项目之间有12秒的分心任务,系列最后一个项目呈现完毕进行20秒的分心任务。结果:立即自由回忆产生了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延迟自由回忆消除了近因效应,而连续分心实验表现出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第73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对记忆多重存储模型的质疑(3)Neath等人(1996)从可区分性原则(distinctiveness)研究了大约1s或0.5s的时间内的系列位置效应。可区分性原则通俗地称为电线杆理论。实验:每个单词呈现50ms,掩蔽10ms,空白50ms,然后是下一个单词。最后一个单词呈现完毕立即让被试进行自由回忆,假定最后一个单词呈现完毕到开始回忆的时间为50ms。这样,全部呈现这5个单词共需550ms。第74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记忆的加工层次1972年前10多年间,人的记忆研究一直由信息的储存以及它在储存中间的传递这样的概念所统治。Craik等人(1972)较系统地批评了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进而提出了研究记忆的新途径即加工层次的途径。自加工层次的概念提出之后,一大批实验研究应运而生,其影响延续至今。第75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记忆的多重储存模型的合理性及其弱点第76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Craik等人对多重存储模型的批评在方法论上存在缺陷短时储存的有限容量是“箱子”模型的主要特征之一第77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加工层次的途径Craik等人认为,记忆是同知觉加工的水平联系在一起的。知觉涉及对刺激物作一系列水平的分析。初级阶段涉及物理或感觉特点,而后来的阶段则更多涉及把输入与头脑中已存储的经验的抽象进行匹配,即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抽取。这些不同的加工阶段属于不同的“加工深度”。第78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加工层次理论实验举例(朱滢,1982)实验用材料为16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东西与无生命的东西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这样,每个单词都具有颜色、语种和意义这三个由浅到深的层次。实验前只告诉被试要他们按要求对单词进行分类,并对他们的反应时进行测定。不告诉他们进行回忆和再认的测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是在非随意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将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称作颜色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颜色尽快作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为语种组,要求被试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作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为意义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是代表有生命的东西还是无生命的东西尽快作口头报告:活或死。实验结果如下表。第79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加工层次途径的贡献及问题在Craik等人提出加工层次的概念以前,记忆的研究者几乎没有注意到知觉和记忆的关系,也不知道编码、加工过程具有多种形式因而是灵活多变的。多重存储模型只强调复述一种加工过程,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所有的记忆理论都必须对性质不同、丰富多彩的加工过程作出说明。另外,加工层次概念奠定了一个基础,使得研究者有理由推论编码障碍(encodingdeficits)是记忆障碍的一种原因。加工层次途径也有它的缺陷,即加工深度没有独立的指标来规定。这样,加工深度就是由实验结果来定义的,记得好的必定是加工层次深的;而加工层次概念认为,加工层次深的,必定记得好。这也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圈子里了。Craik等人非常理解这一问题,曾尝试使用加工时间作为独立指标来测量加工层次,但实验研究表明,加工时间与各加工层次并没有对立关系。第80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记忆的提取过程(1)心理学家从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的有关短时记忆的争论中,开始认识到编码过程的重要性。从此,发展出一系列强调编码和存储的记忆理论,但却普遍忽视对记忆的提取过程的研究。在20世纪初,德国学者RichardSemon就曾强调过提取过程在记忆中的关键作用。在Semon出版了一个小册子《论记忆》中,他区分了记忆的三个方面或阶段。由于他相信日常语言具有很多潜在的误导性内涵而不能在科学意义上加以使用,便杜撰了三个术语来描述记忆的这三个阶段:engraphy,指将信息编码入记忆中的过程;engram,指在神经系统中所造成的持久变化(即所谓“记忆痕迹”);ecphory,指记忆痕迹(engram)的激活,相当于我们对某一记忆项目的提取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坚信提取过程在回忆时所起的重要作用。Tulving(1991)就曾经明确指出:“记忆的关键是提取”。第81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编码/提取范式

(theencoding/retrievalparadigm)图中A和B是两种编码条件,而A’和B’是两种提取条件。如果仅进行A—A’和B—

A’的实验,那么A与B可以是机械背诵和想象。但在两种编码条件下提取条件保持恒定,这是编码实验。如果仅进行A—A’和A—B’的实验,那么编码条件保持恒定,但提取条件不同,这就是提取实验。我们假定A与B是不同的编码条件,提取条件A’和B’具有类似性。如果编码特异性原则是正确的,那么A—A’与B—B’条件下(提取条件与编码条件匹配)的结果要好于A—B’与B—A’条件(提取与编码匹配差)的结果。第82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编码/提取范式实验举例:Thomson&Tulving(1970)实验:两种学习条件结合3种提取条件,共有6种实验条件,采用组间设计,共6组被试。在一种学习条件下,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一次一个。在另一种学习条件下,同样的单词被呈现,但每一个单词旁边有一个微弱的线索词,不要求被试记住线索词,只注意它就够了。第一种提取条件下没有任何线索提供给被试,要求被试回忆所学单词。第二种提取条件下微弱的线索提供给被试,而在第三种提取条件下,强有力的线索提供给被试,但这种强有力的线索被试在实验中没有学习过。实验结果见下表。第83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记忆的提取过程(2)记忆作为一种动态过程的思想为Craik进一步发挥。他认为,记忆不是知觉到的事件的原封不动的记录,记忆是一种活动,当刺激输入到认知系统进行加工后,就微妙地改变了整个认知系统,提取时,如果原来的加工事件的许多方面重新呈现就能够推动认知系统进入大体上同以前加工时一样的活动,于是回忆就是可能的。即提取与加工一致,就容易导致原来加工事件的“复活”,导致良好的回忆效果。Craik等人(1983,1996)指出,编码与提取进程是非常类似的。编码过程基本上是对事件的知觉与理解,而提取过程则是对编码过程的重演,但方向相反。但是,编码过程与提取过程仍然存在差别,即编码过程是控制过程,而提取过程则有很多自动化的成分。Tulving等人在综合多项PET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情景记忆的大脑半球编码/提取的非对称模型(HemisphericEncoding/RetrievalAsymmetry,theHERAModel)。第84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关于启动效应的两种观点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第85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1)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启动效应的基本特征是与意识分离,所以它又被称为无意识的记忆。它与正迁移类似,但正迁移是在总体效果上进行测量,而启动效应的测量单位却十分具体。启动效应又分直接启动(directpriming)与间接启动(indirectpriming)。在直接启动中,测验项目与学习项目是相同的;直接启动又称为重复启动(repetitionpriming),因为,同一项目在学习和测验中都出现过;而在间接启动中,测验项目与学习项目有关,但并不相同。目前记忆研究中未作说明的启动效应就是指直接启动。第86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2)知觉辨认(perceptualidentification)词干补笔(wordstemcompletion)补笔(word-fragmentcompletion)第87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3)外显记忆测验(explicitmemorytests):自由回忆和再认等传统的测验记忆的方法。其特点是这些测验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内隐记忆测验(implicitmemorytests):知觉辨认、词干补笔和补笔等测验记忆的方法。其特点是这些测验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只要求被试专注于完成眼前的作业。第88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4)进行内隐记忆测验时遇到的一个困难是,内隐记忆测验会受到外显记忆的影响。Schacter等人1983年提出了“有意提取标准”。这一标准包括两个关键成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测验中客观的线索是相同的,只是提取的指导语不同;实验操作程序是相同的,但它对两种测验的影响不同。第89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5)任务分离程序(task-dissociationprocedures)过程分离程序(process-dissociationprocedures)第90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1)人们把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experimentaldissociation)。Tulving曾对实验性分离作过如下描述:“符合实验性分离逻辑的实验是这样的:控制单一的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中变量的效应…,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测验任务中的结果,但不影响另一种测验任务的结果,或者变量对两种测验任务的结果的影响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第91页,共10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2)记忆的神经心理学关于遗忘症病人的研究是目前启动效应研究的原动力。遗忘症病人由于某种形式的脑损伤而丧失记忆,不过,这些病人的知觉能力、语言和智力基本上保持完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