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复习试题_第1页
解剖复习试题_第2页
解剖复习试题_第3页
解剖复习试题_第4页
解剖复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解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80)骨膜:新鲜骨的表面覆有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分骨外膜(又分外层、内层,),骨内膜。板障:颅盖骨表层为骨密质,分为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易骨折。二板之间为骨松质,称为板障。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翼点:颞窝前下部,在额,顶、颞、蝶骨汇合处的最为薄弱部分,形成H形缝,称为翼点。内面常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挠神经沟:肱骨体后面正中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叫桡神经沟。5、胸膜顶胸膜顶是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向上的延续,突至胸廓上口平面以上,与肺尖表面的脏胸膜相邻。在锁骨关节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之间,胸骨膜高出锁骨上方2.5(1~4)cm。6、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周围相互转折,相互移行,两者之间形成两个潜在性盲囊腔隙,称胸膜腔。胸膜腔呈负压,内有少许浆液,以减少摩擦。7、肋膈隐窝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返折形成,左右各一,是胸膜腔的最低处。(胸膈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胸膜腔积液常先存于此)8、纵隔是指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9、膀胱三角:膀胱底部,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连成的三角形区域,因无粘膜下层组织,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贴,故此区粘膜光滑无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好发部位。10、子宫附件P172输卵管和卵巢。11、精索P163位于睾丸上端和腹股沟管腹环内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精索内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淋巴管和腹膜鞘突的残余鞘韧带等。12、腹膜腔:P182脏、壁两膜相互延续、移行所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浆膜间隙,称腹膜腔。13、直肠子宫凹陷:P187腹膜凹陷主要位于盆腔内,为腹膜在盆腔脏器之间移行返折而成。女性在子宫和直肠之间,形成直肠子宫凹陷。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腹膜,凹底距肛门约3.5cm。立位或坐位时,是腹膜腔最低部位。14、内、外分泌腺内分泌腺:无排泄管,因而又称无管腺。其分泌的物质称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运送至全身,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外分泌腺:外分泌腺有排泄管,称腺导管,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15、感受器是感受神经末稍装置。广泛分布于人体全身各部,结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结构简单,仅是感觉神经的游离末梢;有的结构复杂,除了感觉神经末梢外,还有数层结构共同组成的各种被囊神经末梢。(感觉器与感受器并不完全等同,感觉器的结构比感受器复杂)功能: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或神经兴奋,并借感觉神经(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经过中枢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整合后,产生感觉;再由高级中枢发出神经冲动,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对刺激做出反应。16、结膜:P267是一层薄而光滑透明。富含血管的粘膜,覆盖在眼球的前面和眼睑的内面,按所在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结膜穹窿。当上下睑闭合时,整个结膜形成囊状腔隙称为结膜囊。17、视神经盘P263在视部的后部,视神经起始处有圆形白色隆起,称视神经乳头,在正常情况下,视神经乳头并不突起,又称视神经盘,直径约1.5mm,视神经盘的边缘隆起,中央有视神经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无感光细胞,称为生理性盲点。18、黄斑P263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稍偏下方约3.5mm处,有一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的黄色小区,称黄斑。19、角膜P262占眼球纤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富有弹性。角膜曲度较大,外凸内凹,具有屈光作用,无血管但富有感觉神经末梢,由三叉神经的眼支分布。20、神经元P288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21、神经胶质:P293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间质或支持细胞,一般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数量是神经细胞的10~50倍,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和修复的作用,由于它有许多神经递质的受体或传导通道,因而对于调节神经系统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神经胶质始终保持其分裂能力,可分为大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22、突触:P292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感受器细胞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23、神经节:P294在周围部,神经元细胞胞体聚集成神经节。24、大脑动脉环(Willis环)P430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共同组成。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一、名词解释(20)腕管:P84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即腕横韧带和腕骨沟构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斜角肌间隙:P67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咽峡:P100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之间的分界。肺门:P140肺的纵隔面(肺内侧面)的中央为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的门户。十二指肠大乳头:P113胃十二指肠纵襞下端的圆形隆起,为肝胰壶腹的开口处。掌浅弓:P218位于掌腱膜深面,由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掌浅支吻合形成。掌深弓:P218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指深屈肌腱深面。硬脑膜窦:P232特殊结构的静脉,位于颅内,无平滑肌,无瓣膜,外伤时出血难止。胸导管:P246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长约30~40cm,平第12胸椎(T12)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右前方和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五胸椎T5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然后沿脊柱左前方上行,经胸廓上口至颈部。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动脉的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最后注入左静脉角。螺旋器:P282在蜗管螺旋膜上有螺旋器spiralorgan又称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咽骨管:P279是连通鼻咽部与鼓室,长约3.5~4.0cm。其功能是使鼓室内气压与外界的大气压相等,以保持鼓膜内、外两侧的压力平衡。灰质:P294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部位。白质:P294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髓质:P294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白质因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部,称为髓质。皮质:P294灰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称皮质。神经核:P294形态或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深部聚集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内侧丘系:P324由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经内侧丘系交叉后形成,向上经脑干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传递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外侧丘系:P324由起于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发出的二、三级听觉纤维组成。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三叉丘系:P324又称三叉丘脑束,由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的二级感觉纤维所组成。在脑干紧贴于内侧丘系的背外侧走形,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该纤维束主要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粘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脊丘系:P324脊丘系为脊髓内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又称脊髓丘系。传递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基底核:P349位于白质内,位置靠近脑底,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内囊: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的空隙。鼓索:P384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6mm处发出,行向上前进入鼓室,加入舌神经,并随其分支分布。鼓索含两种纤维:味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前2/3的味蕾,传导味觉冲动,终于孤束核上部;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即副交感纤维(上泌涎核),进入舌神经下方的下颌下神经节,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支配腺体分泌。喉返神经:P388左右喉返神经均由迷走神经干发出再返回颈部,但两者行程不同。二、填空三、单选1、骨的分类按部位可分为颅骨(23中耳中三对听小骨未计入)、躯干骨(51)、和四肢骨(126)三部分,前两者统称中轴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淋巴构成。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除关节面的部分外,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有营养、再生、感觉作用、骨外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附着于骨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重塑骨的功能。衬在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间隙内的骨膜称为骨内膜,是菲薄的结缔组织,也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髓为充填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5岁后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失血过多时黄骨髓能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能力。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骺内终身是红骨髓。长骨的动脉包括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和骨膜动脉,骨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主要有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束和黏多糖蛋白等构成,赋予骨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挺实。脱钙骨(去掉无机质)仍具原骨形状,但柔软有弹性;煅烧骨(去掉无机质)虽形状不变,但脆而易碎。两种成分比例随年龄变化。幼儿时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半,故弹性大,柔软,易形变,不易折断或骨折。成年人骨有机质、无机质比约为3:7,最合适,骨有很大硬度和一定弹性。老年人骨的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脆性增加,因激素水平下降,影响钙磷吸收和沉积,骨质出现多孔,表现为骨质疏松症,这时骨脆性较大,易骨折。关节的基本结构:P37关节的基本结构是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具体)关节的辅助结构:P37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具体)6、腹股沟管的位置及结构?P76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阔肌和腱之间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下,长约四到五厘米,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经过。腹股沟管有两口、四壁。内口称为腹股沟管深(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其内侧有腹壁下动脉;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臂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是腹壁的薄弱区,为疝的好发部位。7、大腿前群肌、后群肌及内侧群各包括那些肌肉?大腿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大腿内侧群:5块:浅层——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深层——短收肌,大收肌。大腿后群:肱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8、小腿前群肌、后群肌及外侧群各包括那些肌肉?小腿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小腿后群:浅层——腓肠肌,比目鱼肌,两者构成小腿三头肌;深层——腘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9、胆囊底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P117,P124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于右腹直肌外缘(或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10、输尿管的分布和狭窄?P156输尿管全长25-30cm,可分为腹段、盆段、壁内段三部分。输尿管的三处狭窄:第一个狭窄(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第二个狭窄(中狭窄):位于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第三个狭窄(下狭窄):输尿管的壁内部。1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150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排出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肾生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为储存尿液的器官,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12、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和狭窄?P167分部: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弯曲:耻骨下弯——凸向下后方、位于耻骨联合下方2cm处恒定,包括尿道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的起始段;耻骨前弯——凹向下、位于耻骨联合前下方,阴茎勃起或将阴茎向上提时此弯曲可消失。狭窄:尿道内口(出膀胱)、尿道膜部(穿尿生殖膈)、尿道外口(最窄)。13、精子的产生及排出体外的途径?P161-164生精细胞的产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睾丸内)排出: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尿道。14、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P171(1)子宫的形态: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长7-8cm,宽4-5cm,厚约2.5cm,重40-50g。子宫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子宫峡、子宫颈四部分。子宫底:两侧输卵管子宫口边线以上的圆凸部分。子宫体:子宫底向下移行为子宫体。子宫颈:为子宫下端呈圆柱状的部分,长约2.5-3.0cm,它又分为上、下部。其下1/3部伸入阴道内,称子宫颈阴道部,是宫颈癌和宫颈糜烂的好发部位;子宫颈阴道上部:在阴道以上的部分。子宫峡: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略狭细的部分。(2)子宫位置:位于小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两侧连于子宫阔韧带和输卵管,下方伸入阴道内。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前倾:整个子宫向前倾斜,子宫长轴与阴道长轴之间形成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略大于90°。前屈:子宫体与子宫颈不在一条直线上,两者间形成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约170°。(3)子宫的固定装置:(1)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2)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前屈;(3)子宫主韧带:主要防止子宫下垂;(4)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位。15、腹膜的内位器官、间位器官、外位器官?P183腹膜内位器官:表面几乎均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输卵管、卵巢和脾等腹膜间位器官:脏器表面大部分或三面被腹膜包裹的器官,如肝、胆、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充盈的膀胱和子宫等。腹膜外位器官:仅一面被腹膜包裹的脏器,如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直肠中下段、肾、肾上腺、输尿管、空虚的膀胱和胰等。16、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和功能?P436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调节机体基础代谢并影响生长和发育等。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平衡。如甲状腺手术不慎误将甲状旁腺切除,则可引起血钙降低、手足抽搐,肢体呈对称性疼痛与痊孪;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则可引起骨质疏松并易发生骨折。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中间部;神经垂体包括:神经部、漏斗。远侧部、结节部合称为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后三种激素分别促进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分泌活动。生长激素可促进骨和软组织生长,幼年时该激素分泌不足可引起侏儒症;如果该激素分泌过剩,在骨骼发育成熟前可引起巨人症;在骨骼发育成熟后可引起肢端肥大症。中间部、神经部合称垂体后叶。神经垂体能贮存和释放加压素(抗利尿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作用于肾,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由尿排除;催产素有促进子宫收缩和乳腺泌乳的功能。肾上腺:肾上腺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前者占肾上腺体积的80%~90%。肾上腺皮质:分泌调节体内水盐代谢的盐皮质激素、调节糖代谢的糖皮质激素、影响性行为和副性特征的性激素。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能使心跳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小动脉收缩以维持血压和调节内脏平滑肌的活动等。17、内耳的构成与功能?P279内耳:又称迷路,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全部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在鼓室的内侧壁和内耳道底之间。其形状不规则,构造复杂,由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组成。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骨质所围成的不规则腔隙,包括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膜迷路:膜迷路套在骨迷路内,是密闭的膜性管腔或囊,其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内耳除管听觉外,还有管平衡的功能。此外,维持身体的平衡,还要靠视觉和躯体感觉等综合作用。耳朵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在胎儿时期,内耳向前发育成耳蜗,向后形成半规管,中间为前庭,这三部统称为迷路。迷路有骨性的外壳,内有与外壳形状相同的膜性管腔,漂浮在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的外淋巴液中。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液。

半规管每侧有三个,即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每个半规管均为2/3圆环形,而且彼此相互垂直,每个半规管起始于前庭的开始处,都有一个膨大的部分叫壶腹。壶腹底部的上皮增厚突起,形成壶腹嵴,壶腹嵴内有管平衡的毛细胞。

前庭为椭圆形腔室。每侧前庭内有球囊和椭圆囊,囊内又有局限性的上皮增厚隆起,形成球囊斑和椭圆囊斑,斑内都有管平衡的毛细胞.

这些毛细胞的顶端有毛,毛上有一层胶质膜覆盖着,膜内有许多位觉砂粒,当躯体和头位姿势变化时,改变了淋巴液的原来流动的方向和速度,于是冲击毛细胞的毛和位觉砂粒,刺激毛细胞产生冲动,这冲动经过前庭神经,传至大脑管平衡的中枢。中枢神经分析后发生指令,调整头位和身体的姿势,以继续维持新的平衡。17.间脑的分部:间脑分5个部分: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上丘脑

底丘脑下丘脑间脑中间有一窄腔即第三脑室,分隔间脑的左右部分18、膈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的分支及支配:P362膈神经:(C3~C5)是颈丛中最重要的分支,经前斜角肌前面降至该肌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此后,有心包膈血管伴行经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于膈中心腱附近穿入膈肌。膈神经中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一般认为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的浆膜。桡神经:(C5-T1)P367在臂部: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关节支:分布于肘关节。三个皮支:臂后皮神经——在腋窝发出后分布于臂后区的神经;前臂后皮神经——自臂中份外侧浅出下行至前臂后面,直达腕部,沿途分支分布于前臂后面皮肤;臂外侧下皮神经——臂下外侧部的神经。在前臂:桡神经深支:肌支,经桡骨颈外侧穿过旋后肌至前臂后面,在前臂浅、深层伸肌之间下行,继之沿前臂骨间膜后面下行达腕关节背面,因此深支也称骨间后神经,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前臂伸肌、桡尺远侧关节、腕关节和掌骨间关节。支配全部前臂伸肌。桡神经浅支:皮支,至手背区,分成4~5支指背神经,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2½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桡神经主干损伤:抬前臂时呈“垂腕”;桡神经深支损伤:伸腕无力,不能伸指。正中神经:(C6~T1)P364正中神经在臂部一般无分支。在肘部及前臂部发出许多肌支及沿前臂骨间膜前面下行的骨间前神经,分布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前群肌、旋前肌以及附近关节等。在手的屈肌支持带下缘桡侧由正中神经外侧缘发出一粗短的正中神经掌支(返支),在桡动脉掌浅支的外侧进入鱼际,分布于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在手掌区,正中神经发出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下行至掌骨头附近再分成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的相对缘行至指尖。手区正中神经分布第1、2蚓状肌及鱼际肌(拇收肌除外),掌心、桡侧3½指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指背面的皮肤。感觉纤维:则分布于桡侧半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皮肤及其中节和远节指背皮肤。尺神经(C8,T1)P365发自臂丛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出腋窝后,沿肱动脉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臂中分,穿内侧肌间隔至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继而向下穿过尺侧腕屈肌起端又转至前臂前内侧,在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间、尺动脉内侧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本干在豌豆骨桡侧,经屈肌支持带浅面分浅、深两支,经掌腱膜深面腕管浅面进入手掌。在臂部:不发分支;在前臂上部:分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在桡腕关节上方:尺神经发出手背支转向手背侧,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尺侧2½手指背侧皮肤。浅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掌面皮肤。深支:分布于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股神经(L2~L4)是腰丛最大分支,初自腰大肌外缘穿出,继而在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经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进入股三角区,随即分为数支。肌支:分布于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有数条前皮支分布于大腿及膝关节前面的皮肤。最长的皮支为隐神经,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另外,股神经也发支分布于膝关节和股动脉及其分支。股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伸膝,行走困难,膝跳反射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坐骨神经(L4,L5,S1~S3)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支。坐骨神经干在股后区发出肌支分布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同时发出分支分布于髋关节。(1)胫神经(L4,L5,S1~S3)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经内踝后方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踝管处分成两终支——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进入足底区。肌支:大腿、小腿后群和足底肌;皮支:小腿后面、足底皮肤。胫神经在腘窝及小腿后区发出分支:分布于小腿后群诸肌,小腿后面皮肤和膝关节、踝关节。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内侧群肌,足底内侧半及内侧3½趾跖面皮肤;足底外侧神经分支:足底中间群和外侧群肌,以及足底外侧半和外侧1½趾跖侧的皮肤。(2)腓总神经(L4,L5,S1,S2)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分布范围包括小腿前、外侧群肌、足背肌和小腿外侧、足背、趾背的皮肤,膝关节前外侧部及胫腓关节。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短肌,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成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群肌,至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19、神经节的分类:感觉神经节、内脏运动神经节20、脑、脊髓被膜的构成:P423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外→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脊髓被膜——外→内: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脑被膜——外→内依次为:硬脑膜、硬脑膜、软脑膜四、论述题:(80)1、胸腔及胸膜腔的概念及区别?答:胸腔由胸廓与膈围成,上界为胸廓上口,与颈部相连;下界以膈与腹腔分隔。胸膜腔是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周围相互转折,相互移行,形成两个潜在性盲囊腔隙,左右各一,呈负压,间隙中有少许浆液,可减少摩擦。区别:所谓胸膜腔,是指由两层膜封闭而成的一个潜在腔隙。这两层膜是指紧贴于胸廓内表面的壁层胸膜和紧贴于肺、纵隔、横膈表面的脏层胸膜。说它是潜在腔隙是因为正常生理情况下,胸膜腔并不存在,其内仅含有少量润滑的液体,两层胸膜是紧密相贴的。如果该腔隙被打开,内部含有较多量液体则为胸膜腔积液,含有气体则为气胸。但是胸腔具体存在,它里面包裹着心脏肺等重要器官.2、上、下呼吸道的概念及组成?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其中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3、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答:肝外胆道系统是指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出肝后排放到十二指肠所经过的各级器官和管道,包括胆囊和输单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胆总管和肝总管)。胆汁的产生:由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贮存;排出途径:进食后,尤其是进高脂肪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肝胰壶腹括约舒张),胆囊内的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4、经手背静脉输液药物到达肺部的具体途径?P242(具体)答:手背静脉网、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5、口服抗生素药物经何途径至脑?(具体)答:肝门静脉、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6、视近物与视远物时晶状体的调节是如何实现的?P265答:晶状体借睫状小带(晶状体悬韧带)系于睫状体。晶状体的曲度随所视物体的远近不同而改变。当视近物时,睫状体内主要由环形排列的睫状肌收缩,牵引脉络膜向前,向前内牵引睫状突使之变厚,睫状小带也向内变得松弛,因而放松了对晶状体的牵拉,晶状体借助晶状体囊及其本身的弹性而变凸,特别是其前部的凸度增大。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增加,屈光度加强,使进入眼球的光线恰能聚焦于视网膜上,以适应看近物。当视远物时,与此相反,睫状肌舒张,可使睫状突向外伸,睫状小带的张力增加,从而加强了对晶状体的牵拉,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以适应看远物。与此相反。7、试述痛温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胞体为中、小型,突起较细、薄髓或无髓,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其中,传导痛温觉的纤维(细纤维)在后根的外侧部入脊髓经背外侧束再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第2级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第Ⅰ、Ⅳ到Ⅶ层,它们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内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束上行,经延髓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它们发出纤维称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头面部的痛温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节、舌咽神经上神经节、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经相应的脑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及口鼻粘膜的相关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和舌咽、迷走和面神经入脑干;三叉神经中传导痛温觉的三叉神经根的纤维入脑后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连同舌咽、迷走和面神经的纤维一起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内,它们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三叉丘脑束,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8、试述皮质脊髓束:答:由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半部等处皮质的锥体细胞轴突集中而成,下行经内囊后肢的前部、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和脑桥基底部至延髓锥体。在锥体下端,约7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继续于对侧脊髓侧索内下行,称皮质脊髓侧束,此束沿途发出侧支,逐节终止于前角细胞(可达骶节),主要支配四肢肌。在延髓锥体交叉,皮质脊髓束中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脊髓前索内下行,称皮质脊髓前束,该束仅达上胸节,并经白质前连合逐节交叉至对侧,终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运动。皮质脊髓前束中有一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而止于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支配躯干肌(图19-7)。所以,躯干肌是受两侧大脑皮质支配,而上下肢肌只受对侧支配,故一侧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交叉前受损,主要引起对侧肢体瘫痪,躯干肌运动不受明显影响;在锥体交叉后受损,主要引起同侧肢体瘫痪。实际上,皮质脊髓束只有10%~20%的纤维直接终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大部分纤维须经中间神经元与前角细胞联系。四、论述题:(20)1、上、下消化道的组成和区分?答: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间的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的消化管,包括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肛门。3、正常情况下声波传导途径?答:声音的传导有两条途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空气传导:耳廓收集声波,经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继而引起中耳内听小骨链随之运动,将声波转换成机械振动并加以放大,经镫骨底板传至前庭窗,引起前庭阶的外淋巴波动,通过前庭膜引起内淋巴波动,也可以直接使基底膜振动,刺激螺旋器并产生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同时,外淋巴的波动由前庭阶传向蜗孔,再经蜗孔传向鼓阶,最后波动抵达第二鼓膜,使第二鼓膜外凸而波动消失。鼓膜穿孔时,外耳道的空气振动引起鼓室内的空气震动,直接波及第二鼓膜,引起鼓阶的外淋巴波动,使基底膜振动,兴奋螺旋器。经此途径,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听觉。4、试述神经系统的分类和功能。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即中枢部,包括脑和脊髓,含有绝大多数神经元的胞体。周围神经系统:即周围部,是指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主要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髓肌;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都含有传入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的冲动是自感受器传向中枢的周围神经。(即感觉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的冲动是自中枢传向周围的周围神经。(即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维持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统一。神经系统既能使机体感受到内、外环境的变化,又能调节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