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评测师案例真题及答案近年合集_第1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评测师案例真题及答案近年合集_第2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评测师案例真题及答案近年合集_第3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评测师案例真题及答案近年合集_第4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评测师案例真题及答案近年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number"pagenumber/SECTION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软件水平考试_(中级)软件评测师_案例_真题及答案近年合集1.2005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2.2006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3.2007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4.2008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5.2009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6.2010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7.2010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8.2011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9.2011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10.2012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2005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问答题]1.试题一(15分)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在软件开发与运行阶段一般需要完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这些对软件质量保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问题1】(5分)请简述单元测试的主要内容。答案:模块接口测试(1分)、局部数据结构测试(1分)、路径测试(1分)、错误处理测试(1分)、边界测试(1分)。解析:[问答题]2.【问题2】(5分)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者联合测试,请简述集成测试的主要内容。答案:【问题2】(5分)知识点包括:(1)在把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的时候,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丢失(1分):(2)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1分);(3)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能否达到预期要求的父功能(l分);(4)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1分);(5)单个模块的误差累积起来,是否会放大,从而达到不能接受的程度(1分)。解析:[问答题]3.【问题3】请简述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的关系答案:【问题3】(2分)知识点包括:集成测试的主要依据是概要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的主要依据是需求设计说明书。集成测试是系统模块的测试,系统测试是对整个系统的测试,包括相关的软硬件平台、网络以及相关外设的测试。(答出其中2个知识点即可得2点)解析:[问答题]4.【问题4】(3分)公司A承担了业务B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2004年10月初,项目正处于开发阶段,预计2005年5月能够完成全部开发工作,但是合同规定2004年10月底进行系统验收。因此2004年10月初,公司A依据合同规定向业主B和监理方提出在2004年10月底进行验收测试的请求,并提出了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在该方案中指出测试小组由公司A的测试工程师、外聘测试专家、外聘行业专家以及监理方的代表组成。公司A的做法是否正确?请给出理由。答案:【问题4】(3分)知识点包括:验收测试要在系统测试通过之后,交付使用之前进行,而不是仅仅根据合同规定进行(1分)。2004年10月初并不具备验收测试的条件(1分)。解析:[问答题]5.试题二(15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大体纸的对应栏内。【说明】使用基本路径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能够保证程序的每一条可执行语句在测试过程中至少执行一次。以下代码由C语言书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IntIsLeap(intyear){if(year%4==0){if(year%100==0){if(year%400==0)leap=1;elseleap=0;}elseleap=1;}elseleap=0;returnleap;}【问题1】(3分)请画出以上代码的控制流图答案:【问题1】(3分)知识点包括:控制流图解析:[问答题]6.【问题2】(4分)请计算上述控制流图的圈复杂度V(G)(独立线性路径数)答案:【问题2】(4分)知识点包括:V(G)=4解析:[问答题]7.【问题3】(8分)假设输入的取值范围是1000<year<2001,请使用基本路径测试法为变量year设计测试用例,使其满足基本路径覆盖的要求。答案:【问题3】(8分)知识点包括:用例1:year是1000~2000之间不能被4整除的整数,如1001、1002、1003等(2分)。用例2:year是1000~2000之间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整数,如1004、1008、1012、1016等(2分)。用例3:year是1000~2000之间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整数,如1100、1300、1400、1500、1700、1800、1900(2分)。用例4:year是1000~2000之间能被400整除的整数,如1200、1600、2000(2分)。解析:[问答题]8.试题三(20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软件系统的文档测试应当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其中用户文档是文档测试的重点。【问题1】(6分)软件系统的用户文档包括哪些?答案:【问题1】(6分)知识点包括:·用户手册·安装和设置指导·联机帮助·指南、向导·样例、示例和模板·授权/注册登记表·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宣传材料、广告及其他插页(答对以上其中6点,每点给I分)解析:[问答题]9.【问题2】(8分)软件系统中除用户文档之外,文档测试还应当关注哪些文档?答案:【问题2】(6分)知识点包括:●开发文档◆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管理文档◆项目开发计划◆测试计划◆测试报告◆开发进度月报◆开发总结报告(在开发文档中答对其中4点,每1点给l分;在管理文档中答对其中2点,每1点给1分)解析:[问答题]10.【问题3】(6分)简述软件系统中用户文档的测试要点。答案:【问题3】(3分)知识点包括:·读者群。文档面向的读者定位要明确。对于初级用户、中级用户以及高级用户应该有不同的定位。·术语。文档中用到的术语要适用于定位的读者群,用法一致,标准定义与业界规范相吻合。·正确性。测试中需检查所有信息是否真实正确,查找由于过期产品说明书和销售人员夸大事实而导致的错误。检查所有的目录、索引和章节引用是否已更新,尝试链接是否准确,产品支持电话、地址和邮政编码是否正确。·完整性。对照软件界面检查是否有重要的分支没有描述到,甚至是否有整个大模块没有描述到。·一致性。按照文档描述的操作执行后,检查软件返回的结果是否与文档描述相同。·易用性。对关键步骤以粗体或背景色给用户以提示,合理的页面布局、适量的图表都可以给用户更高的易用性。需要注意的是文档要有助于用户排除错误,不但描述正确操作,也要描述错误处理办法。文档对于用户看到的错误信息应当有更详细的文档解释。·图表与界面截图。检查所有图表与界面截图是否与发行版本相同。·样例和示例。像用户一样载入和使用样例。如果是一段程序,就输入数据并执行它。以每一个模版制作文件,确认它们的正确性。·语言。不出现错别字,不要出现有二义性的说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屏幕截图或绘制图形中的文字。·印刷与包装。检查印刷质量;手册厚度与开本是否合适;包装盒的大小是否合适;有没有零碎易丢失的小部件等。(答对以上其中6点,每1点给0.5分)解析:[问答题]11.试题四(25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软件系统性能调优的关键是首先作好性能故障定位,面对软件系统中运行在不同平台上的多个服务器、多种应用、大量工作站以及局域网、广域网和其他类型的网络体系结构,故障点交错,故障定位测试非常复杂。下述是《工作流平台系统》的性能测试案例描述及结果数据:1单机运行环境2集群运行环境●测试案例描述:模拟多用户登陆《工作流平台系统》,针对工作流A、B、C分别连续创建20个实例,在单机和集群运行环境下分别对系统进行负载压力性能测试。单机环境下测试用机与一台应用服务器连在同一交换机上,压力直接加在一台应用服务器上。集群环境下测试用机与服务器集群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压力由负载均衡模块分摊到俩台应用服务器上。在单机和集群运行环境中应用服务器和一台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客户端交易并发执行测试数据:1单机运行环境2集群运行环境●服务器资源占用情况1单机运行环境①应用服务器资源占用情况②数据库服务器资源占用情况2集群运行环境①俩台应用服务器资源占用情况【问题1】(6分)单机运行环境和集群运行环境下,系统能够提供的客户端并发性能服务等级哪种更好?为什么?答案:【问题1】(5分)知识点包括:在集群环境下,系统能够提供的客户端并发性能服务等级更好(3分)。响应时间小,交易执行效率高(2分)。解析:[问答题]12.【问题2】(10分)试分析系统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如何?是否有瓶颈存在?单机运行环境和集群运行环境相比,哪种环境下资源占用率更高?为什么?随着系统并发负载的加大,试预测哪种环境下资源占用率递增更快?答案:【问题2】(lO分)知识点包括:单机环境和集群环境下,系统后台服务器资源利用率较低(2分)不存在瓶颈(2分)。与单机环境相比,集群环境下资源利用率更高(2分)。为了实现集群策略,系统需要花费资源,所以造成集群环境下资源利用率更高(2分)。随着系统承受负载的继续加大,单机环境下资源使用会递增较快,因为集群的负载均衡策略会发挥其作用(2分)。解析:[问答题]13.【问题3】(10分)集群对系统性能有哪些贡献?有哪些弊端?该系统是否应该采用此集群部署策略?答案:【问题3】(l0分)知识点包括:集群能够提高系统的客户端并发性能服务等级,用户能够体验到更好的性能。(3分)集群带来较大的花费,同时增加了维护费用。(3分)该系统采用此集群策略是不合适的,我们看到在单机测试环境下,创建工作流B和工作流C时,数据库服务器CPU占用率平均值己经达到85%以上,应用服务器的集群策略使系统能够承受更多的并发负载,这样就给数据库服务器带来更大的压力,CPU占用率会成为瓶颈。(4分)解析:2006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问答题]1.试题一(15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基本路径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能够保证在测试中程序的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以下代码由C++语言书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voidReadPara(CStringtemp){If(temp==">=")M_oper.SetCurSel(0);else{if(temp==">")m_oper.SetCurSel(1);else{if(temp=="==")m_oper.SetCurSel(2);else{if(temp=="<=")m_oper.SetCurSel(3);else{if(temp="<")m_oper.SetCurSel(4);elsem_oper.SetCurSel(5);}}}}return;}【问题1】(6分)请画出以上代码的控制流图。答案:[问题1]解析:[问答题]2.【问题2】(3分)请计算上述控制流图的环路复杂度V(G)。答案:[问题2]V(G)=6解析:[问答题]3.【问题3】(6分)请使用基本路径测试法为变量temp设计测试用例,使之满足基本路径覆盖要求。答案:[问题3]用例编号 temp取值 1 >= 2 > 3 == 4 <= 5 < 6 除>=、>、==、<=、<之外的字符组合 解析:[问答题]4.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针对某公司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负载压力测试,采用专业的负载压力测试工具来执行测试。系统采用Browse/Server架构,服务器是一台PCServer(4路2.7GHz处理器,4GB内存),安装的平台软件包括Microsoft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5.0,ASP.NET,SQLServer2000。使用2台笔记本电脑安装测试工具模拟客户端执行?登录?业务操作。测试目标分别为以下两个:第一,测试系统分别在2M、4M网络带宽下,能够支持用户登录的最大并发用户数;第二,测试服务器的吞吐量(即:每秒可以处理的交易数),主要包括服务器CPU平均使用率达到85%时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大吞吐量和服务器CPU平均使用率达到100%时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大吞吐量。本次测试的性能需求是:指标?响应时间?合理范围为0~5秒。测试结果如下:案例1网络环境:2M带宽客户端性能测试结果:服务器资源使用结果:答案:[问题1]响应时间是系统完成事务执行准备后所采集的时间戳和系统完成待执行事务后所采集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是衡量特定类型应用事务性能的重要指标,标志了用户执行一项操作大致需要多长时间。解析:[问答题]5.【问题2】(3分)分析案例1的测试结果数据,指出满足系统的性能指标需求时,系统能够承受的并发用户登录的最大数量,并说明理由。答案:[问题2]系统能够承受的并发用户登录的最大数量为50题中指出"通常情况下,交易操作合理的响应时间为5秒以内"。此案例中,登录响应时间随虚拟并发用户数增加而增长。在50个虚拟并发用户的负载下,登录响应时间达到5秒(注意图形中响应时间指标的比例为10)。当负载超过50个虚拟并发用户,响应时间超过5秒。所以此案例中最合理的并发用户数为50。解析:[问答题]6.【问题3】(4分)分析案例1的测试结果数据,说明服务器CPU资源使用率是否合理,以及带宽是否是系统瓶颈,并陈述理由。答案:[问题3]服务器CPU资源使用率是合理的。2M带宽是系统处理业务的瓶颈。理由是对比"4M带宽登录"案例,4M带宽下,系统每秒处理完成的登录个数固定在13.5个左右,登录响应时间随虚拟用户数增加而增长。在60个虚拟用户的压力下,登录响应时间在4.2秒左右(注意图形中响应时间指标的比例为10)。在80个虚拟用户的压力下,登录响应时间在5.8秒左右,所以在合理登录响应时间(5秒)内预计同时登录用户数是70左右。服务器CPU使用率成为系统处理的瓶颈。说明随着带宽的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高吞吐量造成了系统资源的紧张,带来了新的系统性能瓶颈。解析:[问答题]7.【问题4】(4分)分析案例2的测试结果数据,说明服务器CPU资源使用率是否合理,以及增加带宽是否是提高系统性能的有效方法,并陈述理由。答案:[问题4]服务器CPU资源使用率不合理,其平均值超过85%。4M带宽的网络测试环境与2M带宽的网络测试环境相比,带来了新的系统瓶颈(CPU资源使用率平均值超过85%),所以增加带宽不是提高系统性能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带宽,系统的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高的处理能力会使服务器的资源瓶颈进一步加重,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解析:[问答题]8.【问题5】(6分)论述CPU使用率成为系统性能瓶颈时,如何制定解决方案?论述网络带宽成为系统性能瓶颈时,如何制定解决方案?答案:[问题5]当CPU资源使用成为系统瓶颈时的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1.增加CPU的个数;2.提高CPU的主频;3.将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分开部署;4.调整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当带宽成为系统瓶颈时的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1.增加带宽;2.压缩传输数据。解析:[问答题]9.试题三(15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软件系统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场景法就是通过用例场景描述业务操作流程,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应用流程上所有基本流(基本事件)和备选流(分支事件)。下面是对某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问题一暂缺答案:[问题1]场景1:A场景2:A、B场景3:A、C场景4:A、D场景5:A、E解析:[问答题]10.【问题3】(3分)假如每升油4元人民币,用户的账户金额为1000元,加油机内油量足够,那么在A4输入油量的过程中,请运用边界值分析方法为A4选取合适的输入数据(即油量,单位:升)答案:[问题3]1.0升2.250升3.251升解析:[问答题]11.【问题4】(3分)假设本系统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测试发现了20个错误,独立的测试组通过上述测试用例发现了100个软件错误,系统在上线后,用户反馈了30个错误,请计算缺陷探测率(DDP)。答案:[问题4]DDP=Bugstester(Bugstester+Bugscustomer)=(20+100)(20+100+30)=80%(0.8)其中,Bugstester为测试者发现的错误数;Bugscustomer为客户发现并反馈技术支持人员进行修复的错误数。解析:[问答题]12.试题四(15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易用性和用户文档是影响软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直接决定一个软件能否取得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问题1】(5分)用户对软件系统的第一认识来自于安装,因此易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安装的易用性。简述安装测试应当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答案:[问题1]评估安装手册安装的自动化测试安装选项和设置的测试安装过程的中断测试安装顺序测试多环境安装测试安装正确性测试修复安装与卸载测试解析:[问答题]13.【问题2】(6分)软件用户界面起着引导用户操作的重要作用,简述整体界面测试和界面中的元素测试分别应当设计哪些测试点?答案:[问题2]界面整体测试:规范性测试、合理性测试、一致性测试和界面定制性测试界面元素测试:窗口测试、菜单测试、图标测试、鼠标测试和文字测试。解析:[问答题]14.【问题3】(4分)软件帮助是协助用户使用软件的关键途径,因此也是软件测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简述在进行软件帮助测试时的测试要点。答案:[问题3]文本的准确性与程序的接口帮助索引的检查超链接的正确性链接的意义风格应简洁解析:[问答题]15.试题五(10分)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和问题2,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软件测试是与软件开发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在软件测试过程模型?Ⅴ模型?的指导下,开发过程中应该安排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测试活动。软件测试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关键活动组成的,同时软件测试质量的保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问题1】(2分)针对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应该包含那些类型的软件测试。答案:[问题1]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解析:[问答题]16.【问题2】(8分)简述软件测试过程的关键活动,以及保证软件测试质量的手段。答案:[问题2]知识点包括:软件测试过程的关键活动:测试需求分析制定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分析与总结质量保证手段:制定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体系建立测试活动审核、测试文档评审测试过程数据的收集、度量与分析解析:2007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问答题]1.试题一(15分)(白盒测试之基本路径测试法)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以下代码由C语言书写,能根据指定的年、月计算当月所含天数。intGetMaxDay(intyear,intmonth){intmaxday=0;if(month>=1&&month<=12){if(month==2){if(year%4==0)70{if(year%100==0){if(year%400==0)maxday=29;elsemaxday=28;}elsemaxday=29;}elsemaxday=28;}else{if(month==4||month==6||month==9||month==11)maxday=30;elsemaxday=31;}}returnmaxday;}[问题1](4分)请画出以上代码的控制流图答案:【问题1】画出控制流图解析:[问答题]2.[问题2](3分)请计算上述控制流图的环路复杂度V(G)。答案:【问题2】计算环路复杂度V(G):V(G)=7解析:[问答题]3.[问题3](8分)假设year的取值范围是1000<year<2001,请使用基本路径测试法为变量year、month设计测试用例(写出year取值、month取值、maxday预期结果),使之满足基本路径覆盖要求。答案:解析:[问答题]4.试题二(16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负载压力性能测试是评估系统性能、性能故障诊断以及性能调优的有效手段。下述表格是针对税务征管系统中?税票录入?业务的测试结果,系统服务器端由应用服务器和单节点数据库服务器组成。[问题1](4分)简述交易吞吐量和交易响应时间的概念。答案:【问题1】交易吞吐量:系统服务器每秒能够处理通过的交易数。交易响应时间:是系统完成事务执行准备后所采集的时间戳和系统完成待执行事务后所采集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是衡量特定类型应用事务性能的重要指标,标志了用户执行一项操作大致需要多长时间。解析:[问答题]5.[问题2](2分)试判断随着负载增加,当交易吞吐量不再递增时,交易响应时间是否会递增,并说明理由。答案:【问题2】知识点包括:随着负载增加,当交易吞吐量不再递增时,交易响应时间一般会递增。当系统达到交易吞吐量极限时,客户端交易会在请求队列中排队等待,等待的时间会记录在响应时间中。解析:[问答题]6.[问题3](3分)根据上述测试结果,判断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问题3】数据库服务器资源使用不合理。当并发用户数达到50时,数据库服务器CPU平均利用率(%)达到97.5%,属不合理范围。解析:[问答题]7.[问题4](5分)在并发用户数为50时,如果交易吞吐量和交易响应时间都不满足需求,简述数据库端造成此缺陷的主要原因,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答案:【问题4】数据库端造成此缺陷的主要原因包括:服务器资源负载过重;数据库设计不合理;数据库单个事务处理响应时间长;系统并发负载造成最终用户响应时间长;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数据库集群策略,并注意配置正确。解析:[问答题]8.[问题5](2分)去年全年处理?税票录入?交易约100万笔,考虑到3年后交易量递增到每年200万笔。假设每年交易量集中在8个月,每个月2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8小时,试采用80~20原理估算系统服务器高峰期?税票录入?的交易吞吐量(trans/s)。答案:【问题5】用80~20原理估算系统服务器高峰期?税票录入?的交易吞吐量(trans/s)。(1000000*2*80%)/(8*20*8*3600*20%)=1.74trans/s即服务器处理"税票录入"交易的吞吐量应达到1.74trans/s解析:[问答题]9.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计划管理?模块的流程图如下:[问题1](4分)因果图法是功能测试案例设计方法中的一种,简述利用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答案:【问题1】(1)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原因常常是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而结果是输出条件。(2)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语义的内容,并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3)标明约束条件。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有些原因和结果的组合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为表明这些特定的情况,在因果图上使用若干个标准的符号标明约束条件。(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为判定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况设计测试用例。解析:[问答题]10.[问题2](4分)根据题干中的流程图,利用因果图法,找出哪些是正确的输入条件,那些是正确的输出结果,将下列描述的字母编号填入表中。a.可以进行销售发货管理b.可用库存不满足销售需求(有可用库存)c.可用库存不满足销售需求(无可用库存)d.可用库存满足生产需求e.可用库存不满足生产需求f.可用库存不满足生产需求(无可用库存)g.可以进行MPS运算h.可用库存满足销售需求i.生成主生产计划j.生成计划采购定单k.生成计划生产定单l.可以进行MRP运算答案:解析:[问答题]11.[问题3](7分)下图画出?计划管理?模块的因果图。请把问题2中列出的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的字母编号填入到空白框中相应的位置。答案:解析:[问答题]12.试题四(15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软件测试是与软件开发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性活动。软件测试需要用测试模型去指导实践,软件测试专家通过测试实践总结出了很多很好的测试模型。[问题1](4分)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软件测试模型。请将开发活动和相应的测试活动填入下图空白框中。答案:解析:[问答题]13.[问题2](4分)在集成测试阶段,可采用不同的组装方式把模块组装起来形成一个可运行的系统,其中增殖式组装方式包括哪几种?除增殖式组装方式外还有哪种组装方式?答案:自顶向下的增殖方式自底向上的增殖方式混合增殖式测试除增殖式组装方式外还有一次性组装方式解析:[问答题]14.[问题3](7分)测试工程师甲按照V模型安排测试活动,在验收测试阶段发现的某些功能缺陷是与产品需求设计说明书有关,造成软件缺陷修复成本较高。你认为若采用W模型能否避免类似问题出现?简述W模型的优点。答案:能。测试的活动与软件开发同步进行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还包括需求和设计尽早发现软件缺陷可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解析:[问答题]15.试题五(14分)(探测率及测试成本计算课本P116-117)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企业在质量方面的投资会产生利润,诸如提高产品质量会提高公司的声誉,降低产品交付之后的维护成本等等。测试是重要的质量保证手段,但必须付出相应的测试成本。[问题1](3分)简述测试实施成本的构成。答案:测试准备成本测试执行成本测试结束成本解析:[问答题]16.[问题2](3分)简述缺陷探测率的计算公式答案:缺陷探测率=测试者发现的错误数/(探测者发现的错误数+客户发现并反馈给技术支持人员进行修复的错误数解析:[问答题]17.[问题3](8分)假设对一个开发的MIS(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进行测试。属于质量预防方面的一致性成本只考虑软件测试的投资,把发布之前和之后发现、修改缺陷产生的成本看成非一致性成本。假设发现的缺陷为300个,各阶段花费在发现及修改缺陷的成本假设如下:在开发过程单元测试阶段,软件开发人员发现及修改每一个缺陷的成本为100元;在独立测试阶段进行集成和系统测试,测试人员发现、开发人员修改、测试人员再确认每一个缺陷的成本为400元;在产品发布后,由客户发现,报告技术支持人员、相关开发人员修改,测试组再进行回归测试,每一个缺陷的成本为4000元。请对比这3种测试情况,填补下表空格中的内容答案:解析:2008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问答题]1.试题一(18分)(验收测试及缺陷的管理课本2-4章节)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软件企业内部测试部门对其ERP产品进行内部测试之后,由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验收测试,重点测试的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以及可移植性。[问题1](2分)验收测试的依据是什么?验收测试对测试环境有何要求?答案:1.验收测试根据合同、《需求规格说明书》或《验收测试计划》对成品进行验收测试。2.生产环境,或者软硬件配置接近生产环境的模拟环境。解析:[问答题]2.[问题2](2分)软件产品的功能性测试中应关注哪些子特性?答案:软件产品的功能性测试中应关注的子特性为:①适合性:软件为指定的任务和用户目标提供一组合适功能的能力。②准确性:软件提供所需精确度的正确或相符结果及效果的能力。③互操作性/互用性:软件产品与一个或更多规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④保密安全性:软件产品保护信息和数据的能力。⑤功能依从性:软件依从同功能性相关的超标准、约定或法规的能力。解析:[问答题]3.在实际的软件测试过程中,对缺陷的管理与分析至关重要。回答如下问题:(1)针对本测试,Bug的错误类型除了功能性错误外,还可能会包括哪些?(3分)(2)严重性级别是Bug的重要属性,请写出常见的功能性Bug的严重性级别层次(3分)。(3)在测试过程中Bug的处理会处于不同的状态,请设计Bug管理中从发现到关闭必须经历的状态名称(3分)。答案:(1)Bug的错误类型除了功能性错误外,还包括:可靠性错误,易用性错误,效率性错误,维护性错误以及移植性错误(2)常见的功能性Bug的严重性级别层次致命,严重,一般,建议的①致命:系统崩溃、数据丢失、数据毁坏。②较严重:操作性错误、错误结果、遗漏功能。③一般:小任务、错别字、UI布局、罕见错误。④建议的:不影响使用的瑕疵或更好的实现。3)打开已解决不是问题还有问题待处理已关闭(1)Bug错误的状态新信息NEW),打开(OPEN),修正(FIXED),拒绝(DECLINED),关闭(CLOSED)①新信息(NEW):测试中新报告的软件BUG②打开(OPEN):被确认并分配给相关开发人员处理③修正(FIXED):开发人员已完成修正,等待测试人员验证④拒绝(DECLINED):拒绝修改BUG⑤延期(DEFERRED):不在当前版本修复的错误,下一版本修复⑥关闭(CLOSED:BUG已被修复解析:[问答题]4.[问题4](5分)企业内部测试部在测试?主生产计划制定?模块过程中,使用30个测试案例进行测试,共发现10个问题。开发组对软件修改后,向测试组提交问题修改报告及修改后的软件。问题修改报告中提出:其中3个问题是用户需求,不是错误,无需修改,其余7个问题已修改完成。测试组使用上轮测试中发现这7个问题的5个测试案例进行了回归测试,确认问题已得到修改,因此测试组决定,当前版本可以进入配置管理库,进行后续集成工作。测试组的做法是否有问题?为什么?如果有问题,应写出正确的做法。答案:测试组做法存在任务,错误如下:针对取消的3个任务:这3个任务应该将这3个任务作为补充说明交用户确认需求,测试组在回归测试中应对这3个任务与开发组进行沟通,并由用户或项目经理确认这3个任务是否可以取消,对于不能取消的任务仍需开发组进行修改并进行回归测试。针对测试的`7个任务:只使用发现任务的5个案例进行回归测试是错误的,在修改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可能引入新的任务。因此应使用全部30个案例进行回归测试。解析:[问答题]5.试题二(20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信息系统测试中,系统的时间特性、资源利用性等是衡量其效率的重要指标。在软件测试中我们通常会借助于自动化负载压力测试考核系统在一定的大用户量访问、长时间运行、大数据量处理的使用场景下系统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通过故障诊断和性能调优的手段,获得系统性能的提升。下图是某网上报名系统的负载压力测试拓扑图,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网络设备、负载均衡设备以及测试用机。测试环境网络带宽100M,应用服务器选择ApacheTomcat5.0,数据库服务器选择Oracle10G,两类服务器操作系统都采用Windows2000Server(SP4)。负载压力测试中模拟大量考生通过此系统执行网上报名,主要测试用例包括?考生注册?和?预定座位?,报名操作的顺序是先执行?考生注册?,再执行?预定座位?。系统性能要求能够承受10000用户并发访问,业务执行成功率保持在80%以上。下表是测试结果数据,其中数据库服务器资源利用属合理范围,网络带宽足够,未在结果中描述[问题1](4分)衡量系统执行效率的时间特性指标中通常会包括:业务执行响应时间和吞吐量,请描述上述两个指标的概念。答案:业务执行响应时间是系统完成事务执行准备后所采集的时间戳和系统完成待执行事务后所采集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是衡量特定类型应用事务性能的重要指标,标志了用户执行一项操作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吞吐量指每秒执行的业务数。解析:[问答题]6.[问题2](3分)简述此系统测试环境中负载均衡设备的作用。答案:[任务2]作用1:将客户端的负载均匀分摊到不同的应用服务器上,达到最佳的服务器群性能。作用2:当某台应用服务器出现错误时,错误信息将会返回到负载均衡器上,然后会将客户的访问指向另一台应用服务器。解析:[问答题]7.问题3](5分)简述测试用机中负载压力测试工具主控台、负载压力测试工具负载生成器的作用,并论述此项目中采用分布式部署负载生成器的原因。答案:[任务3]负载压力测试工具主控台作用:管理负载生成器,并收集测试数据。负载压力测试工具负载生成器作用:模拟客户端执行负载压力测试。此项目中采用分布式部署负载生成器的原因包括:1、负载生成器测试用机硬件资源(CPU、内存)有限,不能模拟10000用户并发的负载。2、测试执行会产生大量的业务流。若采用一台测试机作为负载生成器,测试机的网卡带宽会成为测试瓶颈。解析:[问答题]8.[问题4](4分)请分析测试结果中的交易执行情况数据,陈述随并发用户数递增,交易执行成功率降低的可能原因。分析测试结果中的应用服务器资源利用数据,判断服务器资源利用是否有瓶颈存在。答案:[任务4]随着并发用户数递增,交易执行成功率降低的可能包括:1、服务器端架构不合理。2、服务器端参数设置不合理。3、软件系统实现存在任务。4、应用服务器资源利用不存在瓶颈。解析:[问答题]9.[问题5](4分)若系统的性能不能满足需求,有哪些调优措施?答案:[任务5]系统性能不满足需求时,调优措施包括:1、检查软件设计、软件开发是否正确。2、检查软件参数设置是否合理。3、评估服务器端架构设计的合理性。4、评估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匹配是否满足系统性能需求。解析:[问答题]10.试题三(12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因果图方法的思路是:从用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描述中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分析中国象棋中走马的实际情况(下面未注明的均指的是对马的说明),马走日字型(邻近交叉点无棋子),遇到对方棋子可以吃掉,遇到本方棋子不能落到该位置。[问题1](3分)应用中可能有多种输入条件,在什么情况下可采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答案:应用的输出结果依赖于各种输入条件的组合或各种输入条件之间有某种相互制约关系。解析:[问答题]11.[问题2](4.5分)根据上述说明,利用因果图法,下面列出走棋出现的情况和结果,找出哪些是正确的输入条件,哪些是正确的输出结果,请把相应的字母编号填入表中。A.落点在棋盘上;B.落点与起点构成日字;C.移动棋子;D.落点处为对方棋子;E.落点处为自己方棋子;F.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G.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无棋子;H.不移动棋子;I.落点处无棋子。答案:解析:[问答题]12.[问题3](4.5分)下图画出中国象棋中走马的因果图,请把问题2中列出的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的字母编号填入到空白框中相应的位置。答案:解析:[问答题]13.试题四(10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以下代码由C语言书写,在输入三个整数后,能够输出最大数和最小数。intmain(void){inta,b,c,max,min;printf("inputthreenumbers:");scanf("%d%d%d",&a,&b,&c);if(a>b)判断1*/{max=a;min=b;}else{max=b;min=a;}if(max<c)判断2*/max=c;elseif(min>c)判断3*/min=c;printf("max=%d\nmin=%d",max,min);return0;}[问题1](3分)请画出该程序段的控制流图,并分析该控制流图中有多少条线性独立路径(V(G)的值)。答案:解析:[问答题]14.[问题2](2分)为了用分支(判定)覆盖方法测试该程序,需要设计测试用例,使其能对该程序中的每个判断语句的各种分支情况全部进行过测试。对两组输入数据(1)a=3,b=5,c=7;(2)a=4,b=6,c=5,请分别写出程序中各个判断语句的执行结果(以T表示真,以F表示假),填入答题纸的相应栏中。答案:解析:[问答题]15.[问题3](5分)上述两组测试数据是否能实现该程序的分支(判定)覆盖?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请再增设一组输入数据,使其能实现分支(判定)覆盖。答案:问题3:不能,给出a,b,c三个数值满足a>b>c(如:a=10,b=8,c=5等)]解析:[问答题]16.试题五(15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网上信息系统的服务范围为全国。按照功能类别将其划分为前端路由区、Web区(DMZ区)、后台信息系统区。各区域说明如下:前端路由区:部署路由设备。负责与上端网络供应商(ISP)路由器和下端内网交换机的连接。Web服务区(DMZ区):部署网站服务器及其相关的设备。负责处理HTTPRequest的任务,并将数据传送给数据库,后台信息系统等模块。后台信息系统区: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系统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等,负责完成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在不同的网络区域之间,通过部署防火墙实现区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问题1](3分)画出其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答案:解析:[问答题]17.[问题2](6分)漏洞扫描的功能是什么?请叙述漏洞扫描器的分类以及各类扫描器的功能。答案:[任务2]漏洞扫描的功能是什么?请叙述漏洞扫描器的分类以及各类扫描器的功能。漏洞扫描的功能是用主机或系统漏洞扫描器自动检测远程或本机安全性漏洞,以便及时修补安全漏洞。漏洞扫描器的分为两种类型:(1)主机漏洞扫描器(HOSTSCANNE)R,在本地运行检测系统漏洞。(2)网络漏洞扫描器(NETWORKSCANN)E,R基于网络远程检测目标网络和主机系统漏洞。解析:[问答题]18.[问题3](6分)确定安全测评中漏洞扫描工具的接入点。并说明选择漏洞扫描工具各接入点的原因和目的。答案:任务3]确定安全测评中漏洞扫描工具的接入点。并说明选择漏洞扫描工具各接入点的原因和目的。针对系统的网络边界和各区域设备的情况,在系统及边界中设置A到C,3个工具接入点。A接入点A接入点(互联网接入);设在Internet中,探测目标系统的防火墙1、防火墙2、Web服务器、Web数据库,测试其对该点暴露的安全漏洞情况。B接入点(Web服务器区):接在交换机1上,探测目标系统的Web服务器、Web数据库、防火墙2、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系统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测试其对该点暴露出的安全漏洞情况。C接入点(后台信息系统区):接在交换机2上,探测目标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系统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测试其对该点暴露出的安全漏洞情况解析:2009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问答题]1.试题一(18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软件测试的质量决定着被测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1](3分)请简要叙述软件测试质量包括哪些管理要素。答案:[问题1:软件测试质量管理要素包括:●测试过程,如技术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测试人员组织●测试工作文档:如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错误报告解析:[问答题]2.[问题2](2分)请简要论述软件测试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答案:问题2软件测试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测试文档的评审测试活动审核制定质量保证计划采取背靠背式的测试解析:[问答题]3.取背靠背式的测试[问题3](4分)企业衡量软件测试的质量经常采用两个指标:测试用例覆盖率和缺陷修复率,请简述这两个指标的概念。答案:问题3测试用例覆盖率=测试需求对应数目/测试需求数目缺陷修复率=累计关闭的缺陷数/累计打开的缺陷数解析:[问答题]4.[问题4](9分)企业内部测试组在测试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使用60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共发现了20个问题。开发组对软件修改后,向测试组提交问题修改报告及修改后的软件。问题修改报告中提出:所发现问题中的5个问题是用户所要求的,无需修改,其余15个问题已修改完成。测试组使用针对上轮测试中发现的15个问题的36个测试用例进行了回归测试,确认问题已得到修改,因此测试组做出结论:当前版本可以进入配置管理库,进行后续集成工作。请简要分析测试组的做法是否存在问题并简述理由。此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交给用户之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5个问题,测试项目经理打算采用缺陷探测率来对测试人员进行绩效评估。请计算此测试项目的缺陷探测率。答案:问题4测试组做法存在问题,理由如下:针对取消的5个问题1。不对开发组提出取消的5个属于用户需求问题进行回归测试是错误的。2。测试组应该将开发给所述的用户需求作为补充说明由用户确认,测试组在回归测试中应对这5个问题与开发组进行沟通,并由用户或项目经理确认这5个问题是否可以取消,对于不能取消的问题仍需开发组进行修改并进行回归测试。针对测试的15个问题1。只使用发现问题的36个用例进行回归测试是错误的,在修改36个测试用例发现的15个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引入新的问题。2。因此应使用全部60个用例进行回归测试,或者准确判断这15个问题的修改波及到多少个用例,然后用这些用例来执行回归测试。缺陷探测率=测试人员发现的缺陷数/(测试人员发现的缺陷数+用户发现的缺陷数)=20/(20+5)=0.8=80%。解析:[问答题]5.试题二(20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网站稿件管理发布系统‖是采用J2EE架构开发的B/S系统,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一台物理设备上。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稿件管理和文档上传下载。稿件管理模块可以对稿件进行增加、查询、删除、修改、显示和批准等操作,批准后的稿件即可在网站上发布;文档上传下载模块可以将稿件直接以Word文档的格式进行上传下载。系统性能需求如下:(1)主要功能操作在5秒钟内完成;(2)支持50个在线用户;(3)稿件管理的主要功能至少支持20个并发用户;(4)在50个用户并发的高峰期,稿件管理的主要功能,处理能力至少要达到8trans/s;(5)系统可以连续稳定运行12小时。[问题1](3分)简要叙述―网站稿件管理发布系统‖在生产环境下承受的主要负载类型。答案:问题1、―网站稿件管理发布系统‖在生产环境下承受的主要负载类型有(1)并发用户的操作是属于并发执行负载;(2)连续运行12小时是属于疲劳强度负载;(3)大量―稿件查询‖操作是属于大数据量负载。解析:[问答题]6.[问题2](3分)简要叙述进行―网站稿件管理发布系统‖的性能测试中应测试的关键指标。答案:问题2、进行―网站稿件管理发布系统‖的性能测试中应测试的关键指标如下:1、并行用户数:指某一物理时刻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的用户数。2、事务执行响应时间:是系统完成事务执行准备后所采集的时间戳和系统完成待执行事务后所采集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是衡量特定类型应用事务性能的重要指标,标志了用户执行一项操作大致需要多长时间3、交易执行呑吐量(trans/s):每秒钟执行的业务数。或系统服务器每秒能够处理通过的交易数。解析:[问答题]7.[问题3](3分)请简述访问系统的―在线用户‖和―并发用户‖的区别。答案:问题3、并发用户:指某一物理时刻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的用户数。在线用户:是指某段时间内访问系统的用户,但这些用户不一定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解析:[问答题]8.[问题4](3)系统性能需求中要求―系统可以连续稳定运行12小时‖,若系统连续运行12小时完成的总业务量为1000笔,系统能够提供的最大交易执行吞吐量为200笔/小时,试设计测试周期,并说明理由。答案:[问题4]系统连续运行12小时完成的总业务量为1000笔,系统能够提供的最大交易执行吞吐量为200笔/小时,因此系统呑吐量在极限的情况下,完成1000笔的业务需要的时间就是测试周期,即1000/200=5小时。原因:在增加单位时间的负载情况下,需要缩短测试周期,保证系统在12小时完成的总业务量为1000笔。解析:[问答题]9.[问题5](8分)下图为并发50个用户执行―稿件查询‖操作的测试结果。(1)请判断结果是否满足系统性能需求并说明理由。(2)简要说明TransactionsperSecond与AverageTransactionResponseTime之间的关系。系统要求:(1)主要功能操作在5秒钟内完成;(2)支持50个在线用户;(3)稿件管理的主要功能至少支持20个并发用户;(4)在50个用户并发的高峰期,稿件管理的主要功能,处理能力至少要达到8trans/s;(5)系统可以连续稳定运行12小时。答案:[问题5](1)交易执行平均值时间为10.936秒,与需求主要功能操作在5秒钟内完成,不相符合,不满足测试要求;交易执行呑吐量(trans/s)平均值为3.76,与需求需求‖在50个用户并发的高峰期,稿件管理的主要功能,处理能力至少要达到8trans/s;‖不符合,不满足测试要求;从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来看,CPU、内存、硬盘利用率都比较低,不存在硬件方面瓶颈问题。(2)TransactionsperSecond与AverageTransactionResponseTime这两者都是体现系统交易执行效率。在系统性能比较稳定情况下,随着负载增加TransactionsperSecond会基本保持不变,而AverageTransactionResponseTime会递增。解析:[问答题]10.试题三(14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下面是对网上银行支付交易系统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注:假定输入的银行卡号是正确的;不考虑备选流内循环情况。[问题1](6分)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字母A表示,备选流用题干中描述对应编号表示。答案:[任务1]根据题目中已经确定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可以设计场景,每个场景覆盖一种在该案例中事件的不同触发顺序与处理结果形成的事件流,最后得出所有的测试用例。下面就是所有的测试用例和用例中所涉及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用例1:A用例2:A、B用例3:A、C用例4:A、C、D用例5:A、B、C用例6:A、B、C、D以上用例顺序可以互换解析:[问答题]11.[问题2](5分)请针对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依次将银行卡号、初次输入密码、最终输入密码、卡内余额、银行卡可支付额度等信息填入下述测试用例表中。表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输入值,用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C01表示―成功支付‖用例。答案:解析:[问答题]12.试题四(10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逻辑覆盖是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的覆盖,是设计白盒测试用例的主要方法之一。以下代码由C语言书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voidcal(intn){intg,s,b,q;if((n>1000)&&(n<2000)){g=n%10;s=n%100/10;b=n/100%10;q=n/1000;if((q+g)==(s+b)){printf("%-5d",n);}}printf("\n");return;}[问题1](3分)请找出程序中所有的逻辑判断语句。答案:[任务1](3分)找出程序中所有的逻辑判断语句有:1、n>10002、n<20003、(q+g)==(s+b)解析:[问答题]13.[问题2](4分)请分析并给出分别满足100%DC(判定覆盖)和100%CC(条件覆盖)时所需的逻辑条件。答案:[任务2](4分)请分析并给出分别满足100%DC(判定覆盖)和100%CC(条件覆盖)时所需的逻辑条件。按照DC和CC的定义分析逻辑条件。解析:[问答题]14.[问题3](3分)假设n的取值范围是0<n<3000,请用逻辑覆盖法为n的取值设计测试用例,使用例集满足基本路径覆盖标准。答案:[任务3](3分)假设n的取值范围是0<n<3000,请用逻辑覆盖法为n的取值设计测试用例,使用例集满足基本路径覆盖标准。可按以下步骤完成:1、画出控制流图[任务3](3分)假设n的取值范围是0<n<3000,请用逻辑覆盖法为n的取值设计测试用例,使用例集满足基本路径覆盖标准。可按以下步骤完成:1、画出控制流图2、计算V(G)=3.3、找出线性独立路径。4、按路径执行过程中的逻辑条件设计相应数据构造测试用例。解析:[问答题]15.试题五(13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企业信息中心委托系统集成单位开发了企业网站,将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都部署在信息中心机房,系统集成工作完成后,集成单位对网段、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等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向信息中心提交了安全测评报告。信息中心主管认为该测评报告不够全面,要求尽可能提供系统的、多层次的、深入的安全测评报告。[问题1](5分)请简述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的层次答案:解析:[问答题]16.[问题2](4分)对于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测评?答案:解析:[问答题]17.[问题3](4分))安全日志是软件被动防范的措施,是重要的安全功能,软件的安全日志应当记录哪些信息?在安全测试中应当检查安全日志的哪些方面?答案:解析:2010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问答题]1.某软件公司在研发一个城镇居民保险系统时,为了加快进度,测试工作在系统开发初步完成之后开始并直接进行系统测试。测试工程师针对界面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工程师和开发工程师借助缺陷管理工具,交互进行测试与缺陷修复工作。测试期间发现系统的?文档审批?功能出现严重缺陷,开发工程师认为修改难度大,经测试工程师认可后决定暂停修复该缺陷,直到产品发布前,该缺陷在开发环境下被修复。随后,测试工程师在开发环境下针对该缺陷执行了有关的用例,进行了回归测试。回归测试结束后,开发工程师在开发环境下对产品直接打包发布。3、测试开展的时间是过早、过晚还是合适?说明理由。(4分)4、测试工程师功能测试的方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陈述正确的方法;若正确,请说明理由。(5分)5、该案例中对缺陷的管理有哪些不妥之处?(3分)6、开发工程师产品发布的做法是否正确?(3分)答案:3、本题考查两个知识点:(1)测试工作与开发工作如何配合;(2)测试的对象包括哪些。测试工作开展得太晚。测试工作应该覆盖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等前期阶段,而不应该在系统开发初步完成后才开始。4、本题考查功能测试的依据,正确的依据应该是需求规格说明书,而不是用户界面,因为界面实现的功能是否正确的理解和表达了用户需求为不可知。测试人员功能测试的方法不正确。系统功能测试应该追溯到用户需求,针对界面进行功能测试是错误的。5、本题考查两个知识点:(1)缺陷管理的流程和职责;(2)回归测试的概念。答案要点如下:(1)开发工程师无权决定是否延期或者暂停修改某一缺陷;(2)测试工程师认可暂停修复缺陷的决定是不合理的;(3)测试工程师应该跟踪缺陷状态,直至确定修改后关闭缺陷,才是完成了测试任务;(4)回归测试应该执行所有的用例,不是仅仅执行与该缺陷有关的用例;(5)产品发布前,应该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评审;(6)应该分析缺陷修复情况之后才可以发布产品。6、本题考查配置管理的知识点。产品最后由开发人员直接发布不合理。(基线库中的产品应该是最后经过测试的。)实际最后发布的产品应该从产品库中提取。解析:[问答题]2.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图1-1描述了简化的中心层、省市层、地区层三级的?公文流转?业务流程,表1-1描述了省市层(图1-1阴影部分)业务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公文的状态包括:已下发、未下发、已接收、未接收。表1-1省市层业务流1、用表1-1中表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场景。基本流和备选流用表1-1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8分)2、下表给出了测试用例名称,请将表中的输入条件和预期输出补充完整。(8分)答案:1、本题考查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场景法。[问题1](场景顺序可以任意)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本题共包括5个场景:1.A2.B3.B、C4.B、C、D(C和D可以互换)5.B、C、E2、本题考查测试用例中输入条件与预期输出内容。注意步骤的衔接,以及测试数据的设置。解析:[问答题]3.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或相应的编号填入对应栏内。[说明]性能测试在系统质量保证中起重要作用。某项目组对一个电子政务平台系统执行了负载压力性能测试,重点评估其效率质量特性中的时间特性和资源利用性两个质量子特性。性能需求可以概括为:业务成功率达到100%;响应时间在8秒之内;服务器资源利用合理。测试环境逻辑部署图如下图。13、请分别指出性能测试中负载测试与压力测试的目的。(4分)14、请分别指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6分)15、该电子政务平台的?文档审核?业务的测试结果如下表,请具体说明测试结果是否满足性能需求。(3分)16、如60个用户并发执行?新立申请?业务的成功率为80%,应用服务器内存页交换速率为2000pagein/s,数据库服务器CPU平均占用率达到100%。(5分)请说明该业务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假设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软件配置正确,请指出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答案:13、本题考查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概念。(1)负载测试模拟系统真实使用环境执行性能测试,考核系统在日常业务运行和高峰期运行期间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2)压力测试模拟系统的性能极限点执行性能测试,用来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点。14、本题考查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监控指标。有关的监控指标很多,关键指标如下。(1)应用服务器关键指标:操作系统指标、缓存状况、连接池、执行队列等。(2)数据库服务器关键指标:操作系统指标、缓存命中率、数据库进程占用的CPU时间、数据库进程使用的内存量、锁资源使用情况。15、本题考查能否正确判断测试指标是否合理。关键指标判断原则为:·响应时间遵照3/5/8原则,大于8秒是不合理的;·CPU平均占用率应小于85%;·内存页交换速率Pagein/s平均值不能大于80,否则预示物理内存不足。对测试结果分析如下:(1)40个用户并发平均响应时间为21.4秒,超过8秒,不满足需求;(2)40个用户并发数据库服务器CPU平均占用率为91.4%,超过85%,不满足需求;(3)内存页交换速率Pagein/s平均值为98.8,超过80,不满足需求。16、本题考查能否正确判断测试指标是否合理,以及工程师对系统瓶颈的初步判断。以下列出的是最有可能存在的三种瓶颈。业务成功率(没有达到100%)、应用服务器内存页交换速率(大于80)、数据库服务器CPU平均占用率(大于85%)3个指标都不满足性能需求。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可能包括:(1)应用服务器物理内存不够。(2)数据库服务器的CPU性能不足。(3)数据库设计有问题或没有优化。解析:[问答题]4.某大学暑假期间为教职员工开办了VPN远程接入服务,员工在校外通过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后,就可以访问仅供本校师生使用的各类信息资源。为了实现信息隔离与访问控制,在校园网不同的网络区域之间部署了防火墙等相关设施。10、下图是VPN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网络拓扑结构图,请指明图中设备1、设备2、设备3、设备4是何种类型的网络设施。(4分)11、通信加密的目的是什么?通信加密测试的基本方法有哪些?(4分)12、为防止未授权用户通过反复猜测口令获得VPN使用权,从用户口令管理和网站登录控制两方面说明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4分)答案:10、本题考查具有VPN远程接入服务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中的设备的部署概念。交换机是内网设备,设备1的防火墙是用来隔离内外网的设备,设备3的防火墙是隔离Web前端和后台数据库的设备。设备1是防火墙;设备2是交换机(或集线器);设备3是防火墙;设备4是交换机(或集线器)。11、本题考查通信加密的目的。目的: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机密性)和一致性(完整性);基本方法:验证和侦听。12、本题考查用户口令管理和网站登录控制的基本措施。用户口令管理:口令长度、复杂度(特殊字符)、时效(定期更改);用户登录控制;多次登录延时、账户锁定、验证码。解析:[问答题]5.逻辑覆盖法是设计白盒测试用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的覆盖。针对以下由C语言编写的程序,按要求回答问题。getit(intm){inti,k;k=sqrt(m);for(i=2;i<=k;i++)if(m%i=0)break;if(i>=k+1)printf("%disaselectednumber\n",m);elseprintf("%disnotaselectednumber\n",m);}7、请找出程序中所有的逻辑判断子语句。(5分)8、请将满足100%DC(判定覆盖)所需的逻辑条件填入下表。(8分)9、请画出上述程序的控制流图,并计算其控制流图的环路复杂度VG.。假设函数getit的参数m取值范围是150<m<160,请使用基本路径测试法设计测试用例,将参数m的取值填入下表,使之满足基本路径覆盖要求。(4分)答案:7、本题考查对编程语言的理解,着重考查判断语句。程序中的逻辑判断子语句如下:i<=km%i==0i>=k+18、本题考查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判定覆盖法。判定覆盖法又称为逻辑覆盖,是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的覆盖。9、本题考查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基本路径法。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根据代码绘制程序流图、计算环路复杂度以及设计测试用例。注意测试用例的数目本应和环路复杂度是一致的,但存在特殊情况。控制流图:环路复杂度:V(G)=4基本路径覆盖用例:解析:2010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评测师真题及答案案例[问答题]1.试题一(15分)(黑盒测试之场景测试-公文流转场景)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2,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图1描述了简化的中心层、省市层、地区层三级的?公文流转?业务流程,表1描述了省市层(图1阴影部分)业务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公文的状态包括:已下发、未下发、已接收、未接收。?公文流转?业务流程图【问题1】(5分)用表1中表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使用场景法审计测试场景。基本流和备选流用表1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答案:基本流和备选流用相应的字母编号表示:场景1:A;场景2:B场景3:BC场景4:BCD场景5:BCE解析:[问答题]2.【问题2】(10分)下表给出了测试用例名称,请将表中的输入条件和预期输出补充完整。答案:解析:[问答题]3.试题二(14分)(测试生命周期、功能测试)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软件公司在研发一个城镇居民保险系统时,为了加快速度,测试工作在系统开发初步完成之后开始并直接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工程师针对界面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工程师和开发工程师借助缺陷管理工具,交互进行测试与缺陷修复工作。测试期间发现系统的?文档审批?功能出现严重缺陷,直到产品发布前,该缺陷在开发环境下被修复。随后,测试工程师在开发环境下针对该缺陷执行了有关的用例,进行了回归测试。回归测试结束后,开发工程师在开发环境下对产品直接打包发布【问题1】(3分)测试开展的事件时过早、过晚还是合适?说明理由。答案:过晚。理由:为了保证软件质量,软件测试应该尽早并不断地进行测试,在需求分析阶段软件测试就应该开始进行,而此案例中测试工作不应等到在系统开发初步完成之后才开始。解析:[问答题]4.【问题2】(2分)测试工程师功能测试的方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陈述正确的方法;若正确,请说明理由。答案:错误。测试工程师不仅仅针对界面进行功能测试。应该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缺陷记录(缺陷的分类与管理)等。目前在功能测试中,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划分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和组合分析法、场景法等。除功能性测试外,还应对系统的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以及可移植性进行测试。解析:[问答题]5.【问题3】(6分)该案例中对缺陷的管理有哪些不妥之处?答案:该案例中对缺陷的管理有下列不妥之处:(1)该案例中,出现系统的?文档审批?功能出现严重缺陷,直到产品发布前,该缺陷在开发环境下被修复,存在对缺陷的管理有不妥之处。根据缺陷的管理原则拒绝或延期处理不能由开发工程师单方面决定,应该由项目经理、测试经理和设计经理共同决定。(2)测试环境应该独立于开发环境进行测试,不应该在开发环境中进行测试。测试环境应该在生产环境或软硬件配置接近生产环境的模拟环境中进行测试。解析:[问答题]6.【问题4】(3分)开发工程师产品发布的做法是否正确?答案:不正确。本案例中开发工程师在开发环境下对产品直接打包发布的做法是错误。应该在产品发布前在生产环境或软硬件配置接近生产环境的模拟环境中根据《合同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或《验收计划书》要求的各项指标功能进行验证测试和确认测试后方能打包发布。解析:[问答题]7.试题三(16分)(白盒测试之逻辑覆盖法)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或相应的编号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逻辑覆盖法是设计白盒测试用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的覆盖。针对以下由C语言编写的程序,按要求回答问题getit(intm){intI,k;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