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提升检测卷_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提升检测卷_第2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提升检测卷_第3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提升检测卷_第4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提升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机械运动提升检测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A.8cmB.8mmC.8dmD.8ym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答案】A»

【解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

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

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本题考查

对长度的估测及长度数据、数量级的认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并了解长度单位之

间的换算进率。

解答:A、对于12岁的学生来说,一年内身体增长大约10cm左右,符合题意。

B、8mm等于0.8cm不到1厘米,是不明显的,不符合题意。

C、8dm等于80cm,一年内身高增长80cm超出人类增长的速度,不符合题意。

D、8um等于0.008nmi,还不到1mm,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

D.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考点】运动的描述、参照物。

【答案】C

【解析】(1)运动有很多种,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判断运动与

静止时,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在判断物体的运

动还是静止的时候,可以选择任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只不过这个物体一旦被选择为参照物,

就被假定为静止了。

解答:A、空气的流动,空气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是机械运动,故A错。

B、任何物体只要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就属于机械运动,故B错。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就是静止的,因此它的速度就是零,故C正确。

D、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

参照物,不过物体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就被假定为静止了,故D错。故选C。

3.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BCD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答案】C

【解析】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边要紧

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

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A图,被测铅笔左侧没有和零刻度线对齐,故错;B图,应用有刻度线的一侧与铅笔对齐,

故错;C图,是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故正确;D图,眼睛的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故错。

正确答案是C。

4.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

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o

A.1.65mB.1.75mC.1.85mD.1.95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答案】B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

单位组成,并且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图中,分度值是1mm,鞋子的右端正好与25.1的刻度线齐,故读数应为25.10cm。25.10X

7=1.76,故嫌疑人的身高应为B。

正确答案是B«

5.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考点】运动的描述、参照物。

【答案】D

【解析】A、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选地面为参照物,联合

收割机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故B错误。

C、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卡车相

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卡车是静止的;故C错误。

])、以卡车为参照物,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联合收割机相

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I)。

6.2017年4月27日,我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首次完

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如图是它们成功对接时

的情形,此时若认为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B.月亮C.地球D.天舟一号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答案】D

【解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

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月球、太阳,均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它们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

运动的,故ABC错误。

“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成功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

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舟一号”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

7.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答案】C

【解析】物体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是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

慢。

解答: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不是速度

的平均值,故AD错误,C正确。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精确描述物

体运动快慢,故B错误。

故选C。

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

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加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通过币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sz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班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考点】平均速度测量。

【答案】B

【解析】小车沿斜面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

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小,

故A错误,B正确。

小车通过s,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9.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

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B.2m/sC.Im/sD.2.5m/s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特点的理解,对于加速运动的物体,其前

半程的平均速度要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

v-.5M/S

则该物体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2s.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

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L5m/s,因此选项A、B、D都不正确。故选C。

10.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前50m的平均速度是7.14m/s;

B.小明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33m/s;

C.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

D.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

【答案】C

50掰

【解析】(1)前50m的平均速度为匕=包«8.33mls

46s

s250m

(2)后50nl的平均速度为刈­=------«7.14冽/s

7s

lOOw

(3)百米全程用时:t=6s+7s=13s;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一7一行

故正确答案是C。

11.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

解:由图象知,

A、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故A正确。

BCD、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v二金婴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

t5s

动;5至10s内物体静止;

而10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厂旦=叱20m=2m/s.所以在20s的过程

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l誓=2m/s;故B正确。

t20s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Co

12.湖北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于5月17至27日在秀美山水宜居名城-湖北黄石成功举

行。在百米赛跑比赛中,黄石籍男运动员小磊同学赛出了个人最佳成绩。经过计算,他的百

米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

A.2.5m/sB.3.3m/sC.7.0m/sD.11.lm/s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估

算中学生运动会中男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中百米纪录略小于10s,即运动速度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所用时间

要超过10s,即运动速度要小于IQm/s,不可能达到ll.lm/s;而2.5m/s和3.3m/s太慢,

7m/s符合题意。

13.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

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距离s/m

时间t/s2080100

姓名

王小兵2.38.412.2

刘磊2.48.311.8

周伟2.58.411.4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速度的计算。对选项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

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A不正确。

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时间

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即丫=$八得:表中可知:周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选项B不正确。

对选项C,根据v=s/t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v沪s/t*i=60m/(8.3-2.4)

s=60m/5.9s-7m/s,vs=s/t«=60m/(8.4-2.5)s=60m/5.Os^lO.17m/s,选项C正确。

对选项D,根据v=s/t得:在20〜80nl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选项D不正确。

14.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

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o

|s/m

046t/s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C

【解析】(1)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6s内的平

均速度;(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

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

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故B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

S

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

不正确。

S15m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2.5m/s,故D正确。

t6s

15.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

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

正确的是()o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答案】C

【解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的物体是运动

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都市蚂蚁”概念车相对于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的位置

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都市蚂蚁”概念车是运

动的,相对于车内的驾驶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内的驾驶员为渗照物,车是静

止的,故C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48分)

16.有些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会逐渐向边缘变薄,从侧面看上去的形状如图所示,请从正确

使用刻度尺的角度来谈谈这样做的好处:。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测量。

【答案】便于刻度尺贴近(或“紧靠”)被测物体;2.80。

【解析】(1)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目的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2)起始端

没有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

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解: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逐渐向边缘变薄,这样放置刻度尺时,有刻度的一边能紧靠被测物

体,便于测量。

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3.80c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cm,

物体的长度L=3.80cm-1.00cm=2.80cm。

故答案为:便于刻度尺贴近(或“紧靠”)被测物体;2.80。

17.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右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纽

扣的直径是cm。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1234cm

【考点】长度测量。

【答案】1;1.10.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1cm对齐,估读为3.10cm,

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10cm-2.00cm=l.10cm。

故答案为:1;L10。

18.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一s»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cm。

【考点】长度与时间测量。

【答案】367.5、2.50o

【解析】(1)用秒表读取时间时,首先要读取分针对应的分钟:然后再读取秒针对应的秒。

图中,分针对应的分钟数是5.5min;秒针对应的秒是37.5s。故时间为:5.5义

60s+37.5s=367.5s。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读数为3.50cm;被测物体与1cm刻度线对齐,应减去1。

故被测物体长度为2.50cm。

正确答案是:367.5、2.50»

19.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为参照物;说他是静止的,

这是以为参照物。

【考点】运动的描述、参照物。

【答案】地面、汽车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

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是静止的。

解答: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是运动的。

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和汽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乘客就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地面、汽车。

20.夜晚抬头望星空时看到:“月亮在云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乌云遮

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

【考点】运动的描述、参照物。

【答案】云层、月亮

【解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

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月亮在云层里穿行”是以云层为参照物,月亮与云层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月亮为参照物,乌云相对于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是:云层、月亮。

21.海口“双创”以来,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小谦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以自行车为参

照物,小谦是的,他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骑行500m的时间是s。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答案】静止;100

【解析】(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

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2)知道小谦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和行驶路程,根据

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骑车时间。

解:小谦同学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同学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由v=且得,小谦同学骑自行车匀速行驶时间t=d普LlOOs。

tv5m/s

故答案为:静止;100。

22.“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如图6

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1165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m/so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选填“运动”

或“静止”)的.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参照物及其选择。

【答案】5;运动

【解析】(1)根据公式v=且计算平均速度;(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

t

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1)长江索道全长s=l165m,单程运行时间为t=233s,

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v二旦二磐匹5m/s。

t233s

(2)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游客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所

以游客自己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5;运动。

23.一架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500m/s,合km/h.军演地点距军用机场的距离为3600km,

则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ho战斗机飞行过程中需要加油机适时加

油,那么,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的。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答案】1800,2、静止。

【解析】(1)lm/s=3.6km/h,据此完成单位换算;(2)已知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时间;(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

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v=500m/s=500X3.6km/h=1800km/h;

根据“旦可得,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的时间:

t

+_s_3600kmLou

71800km/h外

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与加油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

所以战斗机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1800、2、静止。

2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

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当时间t=s

时,两车相距8m。

【答案】运动、4。

【解析】(1)学会由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是一项基本要求。此题中,甲乙两物体的S-t

图像,也就是物体路程随时间变化规律;从图像可以看出,甲物体在4s内的路程是24m,

一物体在4s内的路程是16m,故甲比乙运动快,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这样两

物体之间就会发生位置变化。(2)由图可知,在物体运动时间为4s时,它们相距8m。

25.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m,图中的a点表示.

【答案】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解析】(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

法,分析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2)由图象可知相距的距离;(3)图中的a

点表示相遇。

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

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

离为10m«

(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故答案为: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26.如图是用照相机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过程中某段时间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

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10cm,闪光灯每隔0.2s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照片可知,

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B位置做(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小球

通过【)点时的速度为m/so

【答案】减速;0.5,

【解析】由图象知,AB、BC、CD的时间相同,AB的路程最长,BC、CD段距离相等,小于AB

的距离,说明从B点开始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小于AB段的平均速度,所以AB段小

球做减速运动。

BD段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sBi>=2X10cm=20cm,t^O.2sX2=0.4s,

则VBD==2°”"=50cm/s=0.5m/s°

tBD0.4s

故答案为:减速;0.5o

三、计算题(7分)

27.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

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

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答案】(1)小明父亲经5min能追上小明;(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1.72km。

【解析】(1)小明父亲追上小明所走的路程等于小明走的路程,由速度公式丫=且可得;(2)

t

出发5min,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明经过的路程,再利用相对速度求出时间,用总路程减去

小明父亲的路程就是相遇时离学校的路程。

解:(1)由丫=且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v,(t°+t),①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i=Vzt,②

由①②可得,Vi(t0+t),=v2t,5km/hX(5X」—h+t)=10km/ht,解得:t=a*h=5min;

6012

(2)由\,=且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1o=5km/hX5Xh=-^-km;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v=vi+v2=5km/h+1Okm/h=15km/h;

由v=j•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十五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ft-小=2km-0.28km=1.72km。

答:(1)小明父亲经5min能追上小明;(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1.72km。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B。

【解析】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防治噪声

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A、光的传播速度是3X107/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噪声防止。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辨别发声体是靠

声音的音色:噪声的控制有三个方面:控制噪声的产生、控制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传入人

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所以,只说声音传播速度是340m/s是错误的;“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色分辨人的,

不是音调,故C错;带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控制。

3.端午节龙舟赛是我市传统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音色;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

【答案】A。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音调

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还

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

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解答: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故其响度发生了变化,故

B错误。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

观众是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故D错误。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

4.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答案】Ao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

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由上可知,

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5.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

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o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答案】Bo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的频率和物体本身有关,当物体本身发生变化时,

物体振动的频率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此题中,老师在吹塑料管的时候,逐步剪短塑料管,物

体的出发生了变化,振动频率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故,此题答案是B。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6.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o

【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此说法错误。敲

击音叉力量的大小,影响到音叉振动的幅度,也就是响度,而不会影响到音叉的振动频率,

故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变。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此说法正确。任何物体振动,响度、音

调可能相同,但音色不会相同,所以''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此说法错误。超声波碎石是利用超声

波的能量来击碎人体内结石的。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此说法错误。双层玻璃可以有效阻止噪

声传入室内,故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考点】声音的特性、噪声控制、超声波。

7.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答案】C«

【解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方面: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音调指的是

物体振动的频率,音色指的是物体发声的特点。所有物体发声,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

色一定不同,所以,辨别不同发声体靠的是音色。

所有,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主要一句声音的音色。故,正确答案是Q

【考点】声音的特性。

8.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

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

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答案】Bo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

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解:A、“以两石相击”,石头会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

D、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呱”的回声,回声不是噪声,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噪声及来源。

9.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答案】C„

【解析】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琴弦

长度,目的是改变乐器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此题正确答案是C。

【考点】声音的特性。

10.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

【答案】C.

【解析】音又是可以产生固定振动频率的实验器材,同一音义,无论敲击它的力量大小,音

叉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不变。所以,重敲和轻敲音叉相比,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了。

【考点】声音的特性。

11.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答案】Do

【解析】心跳的音调、音色和响度和心脏本身有关,与听诊器无关,都是一定的,故A、B、

C不符合题意;D、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这样可以清楚的听到心

跳声音,易于判断病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的传播特征、声的利用。

12.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o

【解析】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

说法正确。鼓面上的泡沫颗粒的跳动,说明了鼓面的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此说法正确。玻璃罩内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音量减弱只能说明玻璃罩内的空气稀薄。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此说法

错误。物体振动的音调越高,它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高指的是频率大,不是响度大;响度

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故,C符合题意。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正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也可以传递能量;在扬声器旁的烛焰的闪动正说明了这一论断。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13.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J同两端是开口的,不育济生回声;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棚同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D.标同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答案】C»

【解析】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差是0/s,因

此区分开原声和回声最短距离,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站在桥洞里说话时,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桥洞两侧较近,声音传到桥洞两侧上反射

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儿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不能区分说话声

和回声,也就听不到回声,C选项的说法正确。

【考点】声的利用、回声。

14.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

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答案】C„

【解析】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此说法错

误。这是为了减小声音反射,增加漫反射,使整个剧场都能得到好的声音效果。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错误。医生利用B超是

超声波传递信息,不是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

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此说法正确。在空气中,声速远远小于光速,在百米比赛中,光的传

播时间可以忽略,故以看见光为开始计时点是正确的。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此说法错误。“禁鸣喇叭”是在声

源处控制噪声.

【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噪声控制。

15.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呐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验D.利用回声定位

【答案】A。

【解析】通过发声体发声是否异常来获得物体本身状况方面的信息或通过物体对声音的反射

获得物体与声源的距离及物体表面状况方面的信息,这是声音传递信息;通过声波作用于物

体,可以使物体产生一定的反应,如振动、运动等,这是声能传递能量。

解答:声波能携带信息,如声波探测海深,可知道海的深度,B超能检查出人体的病况,回

声定位能确定声源的位置、大小及形状等,故BCD错;声波是一种波动,传递能量,可以击

碎结石,故A对。

【考点】声的利用。

16.下列四副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答案】C.

【解析】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此说法错误。消音器安装在

摩托车排气筒上,属于在生源处控制噪声。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此说法错误。蝙蝠的导航系统是靠超

声波传递信息实现的,在太空中没有传播的介质,故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是无法发挥作

用的。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此说法正确。把小球弹

开是因为音叉振动产生的,故C的说法正确。

I).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橡皮筋绷紧程度

相同时,越细它的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细的橡皮筋是高音弦。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噪声控制、声音的特性。

17.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

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Bo

【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D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

故B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

减弱噪声,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噪声控制。

18.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

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答案】D.

【解析】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监测噪声的响度,并不能减弱噪声,所以不是直接控制噪

声的措施,故D选项符合题意;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城市道路的

隔声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这些措

施都能够有效控制噪声。

【考点】噪声控制、噪声。

19.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

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B„

【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D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

故B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

减弱噪声,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控制。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20.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

由音箱中的纸盆产生,经传播到人耳。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关掉音箱是在处

控制噪声。

【答案】振动、空气、声源。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减弱噪音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

在人耳处;关掉音箱是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1.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

空气柱产生,通过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发

生改变。

【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知识,此题正确的解答是:在试管中加

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通过空气

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22.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

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产生的,手机间是利用传

递信息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

声的传递需要,不能传声。

【答案】振动、无线电、介质、真空。

【解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的原因,手机铃声是由手机内的扬声器振动产生的;但

是手机之间是利用无线电信号传递信息的;如果把手机放入真空罩内,真空罩内空气越来越

少的情况下,声音会越来越小,这也正说明力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出版声音。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23.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

产生的,根据声音的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答案】振动、音色。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声是餐具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

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判断出是锅还是碗

发出的响声,这是因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色。

24.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产

生的,根据声音的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答案】振动、音色。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声是餐具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

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判断出是锅还是碗

发出的响声,这是因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25.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

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

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

的。

‘〃〃〃〃〃〃〃〃〃〃〃〃〃〃|

【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吹口琴时,发出声音是由铜片振动产生的。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铜片振动

的频率不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铜片振动的振幅不同,

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考点】音调和响度。

26.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会降

低。

音调

【答案】音调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答: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

越高;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

故答案为:音调。

【考点】音调、响度和音色。

27.由于退化,蝙蝠的视力较差,它躲避障碍物,捕捉食物靠的是它能发出超声波。当蝙蝠

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蝙蝠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时,它就能规避物体或捕捉食

物,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超声波牙刷”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的特点制成的:

“超声波牙刷”能使牙周产生空化效应,达到清除牙周病菌和不洁物的目的。

【答案】信息、能量。

【解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例子很多,比如:人们面对面说话;

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声纳;探矿:B超;超声探伤(检测)。声波也可以传递能量,

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声波清灰;超声波清洗镜片;超声波雾化;医用超

声波碎石;声波凝聚;超声波空化治理废水等。

【考点】声波的利用、超声波。

28.如图1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

量”或“传递信息”)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就可以提

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把一条橡皮筋扣在椅背上,用手拉紧,并且

拨动它,如图2所示,这时可以听到所发出的声音,它是由引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