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2024届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2024届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2024届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2024届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全真冲刺卷(六)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圣传:高老师,您好!您认为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形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古典美学在思维方式上与作为“学科”的西方美学之间,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里?高建平:首先,我必须纠正一个误读,中国古代并不存在作为理论形态的美学,西方也是如此。在欧洲,只是到了18世纪,在鲍姆加登、康德那里,才出现“Aesthetics”这一学科,并有了相关的术语和理论形态。我们今天在书写中国古代美学史的时候,通常的写法主要包括孔、孟、老、庄等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以及艺术家、文论家,画论家的思想。文论家的思想大多体现在诗论、词话、点评中。这些思想感受性很强,因此我认为它们更符合美学的特点。在西方,18世纪以前,美学思想主要来自王公贵族,有学问之人。然而王公贵族与文化人主要是鉴赏者而非艺术实践者,因而美学在西方的理论与实践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分裂的。为什么我们觉得中国古人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更深刻,而西方人的思想更宏观、更具理论概括性,正是这种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使然。李圣传:自“美学”传入中国后,20世纪的中国美学经历了数次“美学热”。您对此如何看待?高建平:美学原本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但在中国它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总是被一个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思潮裹挟着。20世纪前期的中国美学处于“西学东渐”与“五四”精神影响背景下,随着国门大开,西方思想开始被以多种形式大量引介进来。当时美学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王国维到朱光潜的主张“审美无利害”的美学线索,宣传康德、叔本华等人的美学学说并强调“审美无功利”和“艺术自律”;另一条是从梁启超开始,主张艺术的社会功用,并在后来鲁迅等人的思想中得到张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起了一场“美学大讨论”,旨在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年代,所有知识分子都有自觉改造自身以跟上新时代的愿望。当时的“美学热”就处于这种思想改造过程中。到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美学讨论,则显然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时段内的“美学热”与当时中国迫切走出旧思想之影响的精神气氛相关。这成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学热”的契机,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摘编自李圣传《美学的西方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与未来展望——访高建平研究员》)材料二:中国美学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是绝大多数中国美学史专家认同的观点。但是,关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起点、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中国美学史专家有着不同的观点。从本土的思想资源来看,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李泽厚先生指出:“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道家美学指以老庄“自然无为”的观点去对待审美与艺术的美学思想。道家美学追求的顺应自然,而达到的自由境界,便是审美境界。儒家美学是指孔子开创的以“仁学”为核心的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伦理规范相统一的美学思想。它们对后世的审美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就是积极入世的审美态度和为人生的艺术倾向。虽然中国美学传统历史悠久,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则由王国维等人从日本引入中国,开创了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开端。王国维于1900年到日本留学,其间撰写了《<红楼梦>评论》等文章,向中国人介绍康德、叔本华等人的美学思想。王国维在中国美学上的贡献还在于利用西方美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艺术和文学的文本,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说”作出了开创性的阐发,建立起了新的美学体系。梁启超以启蒙为目的,强调审美改造人心的社会功用。他构筑了以“趣味”和“情感”为特色的美学观念。他把“趣味”作为人生之根本,也是美的根源所在。梁启超重视情感在艺术中的价值欣赏中国艺术中含而不露的情感表达方式。继王国维、梁启超等先生开创百年中国美学先河之后,朱光潜、宗白华等先生继往开来,专注于美学研究,促进了百年中国美学的形成。朱光潜先生从审美的非功利性来把握“形象的直觉”,强调把美的本体归结为美生于美感经验,美感经验来自于审美直觉的理论。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理论主要是关于意境理论的探索。他指出意境就是人的心灵与宇宙人生相综合生成的一种境界,是情与景的“结晶品”,表现为虚与实的统一,体现了中国式的宇宙观和生命观。宗白华先生认为构成艺术境界的基本因素是情、景和情景交融,在这种交融中,创形象为象征,化实境为虚境。在朱光潜、宗白华等美学先贤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美学学科基本确立,并且为新中国建立后美学的论争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摘编自张伟《百年耕耘、中国气派与当代繁荣——百年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回望与当下反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到18世纪,西方社会才出现了美学的相关术语和理论形态;在此之前,西方与中国古代是相似的,不存在作为理论形态的美学。B.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起点等问题目前仍存在不同看法,材料二认为老子、孔子代表的道家、儒家美学思想就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C.道家追求的顺应自然而达到的审美境界,与儒家所讲的个体心理欲求与伦理规范的统一,实际上是互补的,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D.《〈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他利用西方美学思想剖析传统文学的代表,由此建立起了新的美学体系。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高建平看来,文论家的思想比艺术家、画论家等的思想要更符合美学的特点,因为文论家的思想感受性很强。B.18世纪以前,西方美学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分离的,这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是不同的。C.中国美学在20世纪的发展中总是与社会上的各种思潮相伴而生,其学科的独立性和影响力都受到了较大的削弱。D.与王国维等人倡导“审美无功利”不同,梁启超重视审美的社会功用,以“趣味”“情感”为特色构筑了美学观念。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证明中国美学传统历史悠久的一项是()A.《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B.《庄子·外篇》:“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C.《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D.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梳理20世纪我国“美学热”的发展轨迹。5.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理论主要是关于意境理论的探索,他对“意境”理论做出了独特的阐释。请结合其“意境”理论,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词。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燕食记(节选)葛亮五举来到“多男”的第一天,就给荣贻生①瞧见了。这雅座原并不好静。那孩子手里,拎着一个铜制的大水煲,俗称“死人头”。水煲占去他三分之一的身量。在这身边的喧嚣里,他的眼睛,却是静的。以后便常见到这孩子。他默然地长高。有一日,他看这孩子上楼来,忽然站住了。蹙一蹙眉头,也不动,一瞬后,荣师傅听得童音喊一声:十六少到,敬昌圆茶服侍。过了好一会儿,听到咳嗽,继而是迟缓的步子,便见得潮风南北行的太子爷,撩着长衫下摆,慢慢走上来。孩子爽手爽脚,伺候他坐下。这一霎,荣贻生捕捉到了孩子嘴角的笑容。稍纵即逝,他大约为自己经年练就的好耳力得意了一下。但很快,便又恢复了静穆的表情。荣贻生决定收五举,是因司徒云重的一句话。这些年,他已经惯了,有许多事都和这个女人商量。而且这些事,多半是大事。他记得许多年前,慧生说过,阿云是个女仔,有男人见识。此前,云重从未到“多男”来过。这时她虚白着脸,面对着荣贻生。五举,便在他们的无知觉间,做好了所有的事,洗茶、摆茶盅、开茶。眼里清静,手也稳。临走时,只如常微微躬身。似乎云重如荣贻生一般,是他长年关顾的熟客。云重揭开茶,喝一口,又喝一口。或许也是身子虚,额上便起了薄薄的汗。她启开了茶盅,续水。却见茶盅里卧着一颗开了肚的大红枣。她便打开荣贻生跟前的茶盅,倒净了茶,里头什么都没有。云重觉出脸上漾起了一些暖。她望一望底下,方才那个小企堂,跟着茶博士,拎着大铜煲,在不同的桌间穿梭。停下了,脚下有根,站得稳稳的。她看一眼荣贻生,开口道,这个细路,真像你后生时候。荣贻生回家时,头脑里还回响着这句话。打开门,家里有浓郁的中药味扑面而来。秀明倚在沙发上,目光斜一斜,道,谢醒阿妈送来的,说是端午的礼。荣贻生望见饭桌上,摆着几只龙凤纸包着的大盒。秀明说,天下父母心,佢哋不放心自己嘅仔。讲真,你到底教成怎样?荣贻生说,我俾心机教,但肯学至得。秀明抬一抬眼,说,但阿妈知佢不生性,说按规矩官教。这行谁不是这么过来。她慢慢地站起身,说,大仔今朝返来,在石硖尾买了几个粽。我热给你吃。荣贻生连忙道,不用了。你唔使理我,自己歇着罢。去过医馆了?秀明便轻轻抚一抚心口,说,换了个医生,重开一剂方子。先试一试吧。荣贻生服侍她躺下,关上卧室的门。收谢醒这事,当初他没听云重的。算起来,从广州到香港,已近二十个寒暑。他来时,“同钦”虽有老号“得月”的加持,已经打开了局面,但还远非如今的地位。毕竟较之广州,香港的饮食界更海纳百川些。且不论西人加入,光是各地菜系在此开枝散叶。“太平馆”这样中体西用的新式菜馆,也便应运而生。谢醒的阿爸谢蓝田,是铜锣湾义顺茶居的车头。虽久在庖厨,这人天生带些江湖气,是个社会人。原本以为是点头之交,没承想谢蓝田却相见恨晚,引为知己。在一次业内聚会,谢蓝田自作主张,将荣师傅的莲蓉酥作为伴手礼,送给了香港饮食总会的上官会长。会长一尝之下,惊为天人,这由此成为荣贻生在本港声誉鹊起的起点,也助他在同钦楼站稳了脚跟。嘴里不说什么,荣师傅对他是感激的。日子久了,两家倒处得像个家人了。所以,当谢蓝田提出要谢醒跟他学徒。他没怎么犹豫,便答应了。谢家夫妻谈起这孩子,也直唉声叹气。荣贻生是看这细路长大,周岁时拜过自己做“契爷”。小时看着精灵,可长大了,就是读不进书,转了两间官校,到底辍了学。谢蓝田便说,贻生,你两个仔几生性,读“英皇”,日后考港大要做医生律师。谁来接手你的好本事?教教不成器的契仔,也算手艺有个去处。荣贻生不忍拒绝谢蓝田。大约一个月后,他方与云重谈及此事。云重沉默了一会儿,说,你莫后悔便好。由于通家之好,又是契爷,谢醒也并没有将荣贻生这个名厨当师父来待,竟有两次问到荣贻生脸上,问几时教他整莲蓉。做师父的,被他问得一愣。荣贻生本没有叶七的心机。他师父将莲蓉的绝活儿藏到了最后,临了还靠他自己悟出了一味。然而,他也觉得时机未到。这孩子问得急,他便也琢磨是不是他娘老子的意思。这样想,心里越发冷。他知道自己还是不甘心,在等一个人。终于,等到了,是个“多男”的小企堂。白纸一张,却是上好的生宣。他想起云重的话,这细路,真像你后生时候。可他忘了,这二十年来,他自己已经变了。(有删改)文本二:《燕食记》的题名,已显示了将饮食通于礼义的心意。“燕食”二字,出自郑玄注《周礼·天官•膳夫》:“燕食,谓日中与夕食”,即日常的午餐和晚餐。而“三餐制”自周朝确立后,意味着礼制的开始。凡人皆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常被做了最通俗的理解,即吃饭问题是人命关天的问题;葛亮所看重的,则不仅在饮食的日常层面,更在其与主体的心力、意志以至记忆、伦理等方面的复杂勾连。慧生对于月傅,可谓之义;周师娘对于慧生、阿响,可谓之情……这些中国式的伦理充溢于《燕食记》错综的人物关系中。(节选自陈培浩《食史互鉴,以艺证心》)注释①[荣贻生]岭南百年老字号茶楼同钦楼主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他眼睛,却是静的”“但很快,便又恢复了静穆的表情”,表现了人物恬淡之性,也表现出荣贻生对五举的欣赏。B.小说多以侧面描写突出人物,如写司徒云重就有慧生对她的看法,五举为她洗茶、开茶等,再如以荣贻生等人视角写五举等。C.小说插叙收谢醒一事,交代了荣贻生与谢蓝田相识的经过,补充说明了事情的原委,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也使行文富于变化。D.文本二中写到“《燕食记》的题名,已显示了将饮食通于礼义的心意”,文本一由荣贻生被问得一愣,就是因谢醒的做法不合礼义。7.下列关于文本一中五举迎客(太子爷)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举原本打算上楼,但是忽然站住了,这是因为他突然觉察到太子爷来了。B.五举熟悉客人的特点,知道来客是太子爷,就早早吆喝迎客,给足客人面子。C.侍候潮风南北行太子爷,五举不得不阿谀逢迎,这反映了当时的世态人情。D.五举得意于自己的职业能力,但是也能自持,很快便“恢复了静穆的表情”。8.沪语版电视剧《繁花》大获成功,有评论:方言的使用最见潜台词和真性情,尽显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的全部风情和韵味。文本一中也使用了一些岭南方言(粤语),请结合内容分析使用方言的作用。9.文本二指出,“葛亮所看重的,则不仅在饮食的日常层面,更在其与主体的心力,意志以至记忆、伦理等方面的复杂勾连”。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父仲怀,为宋豫州刺史殷琰将。琰叛,辅国将军刘勔讨琰,仲怀力战,死于横塘。公则随父在军,年未弱冠,冒阵抱尸号哭,气绝良久。勔命还仲怀首。公则敛毕,徒步负丧归乡里,由此著名。和帝即位,授湘州刺史。梁武军次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时荆州诸军悉受公则节度,虽萧颖达宗室之贵亦隶焉。郢城平,武帝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建邺。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虏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公则所领多是湘溪人,性懦怯,城内轻之,以为易与,每出荡,辄先犯公则垒。公则奖厉军士,克获更多。湘州寇乱累年,人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励己廉慎,为吏人所悦。湘俗单门①多以赂求州职,公则至皆断之,所辟皆州郡著姓。武帝班下诸州以为法。时朝廷始议北侵,公则威名素著,至都,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将发,遘②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涂疾苦,岂可僶俛③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等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而返。疾笃,卒于师。武帝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谥烈侯。(节选自《南史·杨公则传》)注释①[单门]家世寒微,没有地位的家族。②[遘]gòu,遇见,遭遇。③[僶俛]mǐnmiǎn,须臾。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外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国家A不以B吾朽懦C任D以前E驱F方于古G人H见知I重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于横塘”与“青,取之于蓝”(《劝学》)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B.绝,指气息中止。与成语“深恶痛绝”“空前绝后”中的“绝”字含义不同。C.“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与“见犯乃死”(《苏武传》)两句中的“见”字用法相同。D.“去城数十里而返”与“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两句中的“去”字的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仲怀战死后,杨公则冒死闯入战场,抱尸号哭,悲痛欲绝,后徒步归乡,安葬父亲,受人称赞。B.在新林时,箭矢险些射中杨公则,他谈笑自若;敌人趁夜进攻,他安睡不起,从容地命人回击敌人。C.杨公则治理湘州时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人口增长迅速。他廉洁谨慎,得到了官吏和百姓的爱戴。D.杨公则奉命驻守在洛口,却不幸染病,然威武不减,斩杀石荣,后来病情恶化,在军中逝世。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荆州诸军悉受公则节度,虽萧颖达宗室之贵亦隶焉。(2)湘俗单门多以赂求州职,公则至皆断之,所辟皆州郡著姓。14.攻打新林时,为什么东昏军出击时总是先攻打杨公则的营垒?杨公则采取了什么办法应对?请结合文本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①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释①《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含有词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几度”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B.“月明”句语带双关,既可理解为景物实写,也可隐喻奸人当道,词人因谗遭贬。C.词中的“孤光”与“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中“孤光”蕴含的情感相同。D.全词突出了一个“凉”字,既写了环境、节候之“凉”,也写了人生的悲凉。16.苏轼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有评论说:“读者可以在这首词中见到词人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请结合诗歌内容,从手法和情感角度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___________”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同时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既可以是“___________”,也可以是“弟子不必不如师”。(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了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的景象。(3)“瑟”是古老的拨弦乐器,代表着高雅的审美与节操,象征着知音与年华,是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柿子是秋季的吉祥果,一直以来①,希望吃了它能够“柿柿顺心”“好柿成双”。但在吃柿子这件事上,有人夸它好吃又营养,也有人说它②。经常吃柿子,对身体有啥好处?柿子中含有的胡萝卜素,能帮我们抵御蓝光对视网膜的损伤,部分还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不仅能更好地保护眼睛健康,还能促进皮肤的健康。柿子中含有山梨糖醇,山梨糖醇有很强的亲水性,具有渗透作用,可以增加粪便的含水量,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改善肠道菌群,进而帮我们预防和改善便秘。除此之外,吃柿子还能补充维生素C,一个大磨盘柿子差不多有250克,而一个甜柿子约为150克,吃一个柿子可以满足一般人群每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50%左右,利于身体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不过,柿子虽好可别贪吃,毕竟它的热量为74-80kcal/100g,是柑橘类水果的近2倍,碳水化合物高达18%左右,比土豆和红薯还高呢。吃一个大磨盘柿子摄入的热量几乎相当于一大碗米饭了,每天吃太多真的会胖。至于柿饼外面的白霜,并不是商家涂抹的防腐剂,而是柿子被晒成柿饼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逐渐渗透到表皮,凝结形成白色粉末。它是可以放心吃的,无需刻意洗掉。因为柿饼水分含量比新鲜的柿子低,糖分含量高,限制了微生物的繁殖,所以③,一般可达半年以上。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吃柿子的好处。每点不超过8个字。20.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材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通往茶山的路,小方石铺就,汽车被硌得左冲右跳,犹如颠簸在大海上,如此坎坷的盘山公路,还是第一次体验。终于得见这漫山满岭的古茶树,①两千七百年的古茶树,几百年的古茶树,是古的,古代,古老,但不古稀,因为太多。古茶树并不是很高大,因为要采摘,所以都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