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积累(21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之始,是播撒希望的季节,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启航。本学期语文教材的选文里,我们结识了许多令人崇敬的名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xūn()邓稼先;治学严谨、言行一致的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同时,我们也被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深深的感动着:可爱无私的志愿军,用一本粗拙的《山海经》温暖了迅哥儿整个童年的长妈妈,苦难却永葆善良之心的老王……由于他们用微光穿透阴霾,使你我温暖。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元xūn() 粗拙()2.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两句组成一副以“凡人温暖”为主题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正确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①粗茶淡饭有真味②书山有路勤可攀③学海无涯苦能渡④温情暖意驻人间上联: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揭开历史的帷幕,眼望祖国大好河山,忆往昔峥嵘岁月,心潮澎湃。在民族危难存亡之际,涌现出一批批先进人士,他们是暗空中闪耀的群星,点亮了万千国人的心灵。以闻一多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把演说化作对未来的期许;核武器研制开拓者邓稼先,身先士卒,至死不渝,从实践中填补科研的空白;新时代文学开创者鲁迅,忘我工作,以思想来唤醒麻木的魂灵。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澎湃:_______________ 兀兀穷年:_______________4.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5.下面从以上材料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2分)A.春天,是一年之始,是播撒希望的季节。B.由于他们用微光穿透阴霾,使你我温暖。C.他们是暗空中闪耀的群星,点亮了万千国人的心灵。D.新时代文学开创者鲁迅,忘我工作,以思想来唤醒麻木的魂灵。6.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10分)作者作品提示诗文名句(1)____《逢入京使》走马相逢,行色匆匆,无奈托口信传递思亲之情。(2)______,______。韩愈《晚春》赋予杨花榆英人格化,虽无姿色也不甘示弱,如雪花随风飞舞,尽情留春。(3)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夜静人寂,明月多情如知己相伴,共赏琴声,达天人合一之境。(4)______,______。李白(5)《____》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游子们都不禁思乡吟叹。(6)______,______。二、阅读(39分)(一)阅读《邓稼先》节选,完成7~9题。(7分)“我不能走”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②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③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④“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⑤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⑥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⑦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7.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B.交代我国原子弹的爆炸地,同时点明邓稼先工作的地点很荒凉。C.用虚笔描述邓稼先的工作环境,同时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D.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突出其不畏艰辛、舍生忘死的精神。8.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对下属的关怀及其内心平易近人的情感的极力赞扬。B.“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C.“我不能走”简短的四个字的心理描写,表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品质。D.文章把邓稼先伟大的历史贡献与其默默无闻的品格作对比,从而突出了邓稼先高尚的情操和博大、深沉、谦逊的品格形象。9.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二)阅读《长征》(节选),完成10~13题。(13分)长征(节选)王树增①金沙江,长江的上游,江水沿着川藏边界奔腾而下,在云南的石鼓突然北流,形成了一百一十度的急转弯,在高山峻岭中切出了三千多米深的大峡谷。②就在中央红军从昆明开始急速北返的时候,蒋介石急电龙云把沿江所有的渡船全部销毁,“竹木片亦应严密收集或烧毁”。龙云当即下达了封锁金沙江沿江渡口的命令。③干部团先遣连到达金沙江边的时候,皎平渡口已经处于封锁状态,但是确实有两只渡船靠在江南岸。红军询问了船工之后才知道,这是北岸川军的船。控制了这两条渡船后,红军宣传员把在江边开小客栈的张姓兄弟说服了。在张氏兄弟的帮助下,先遣连又找到了三条船。④在和当地船工讲好了价钱之后,先遣连的两个排在连长萧应棠的带领下上船了。渡江的时候没有发生危险情况。船顺利靠岸后,萧应棠立即燃起了一堆火,这是顺利登岸的信号。同时,两个排的红军官兵在船工的带领下扑向了川军保安队的一个据点。萧应棠报告控制渡口的第二堆火也点燃了。⑤先遣连奉命继续向北。大家的肚子实在是饿了,路边一个小铺子主人已经跑了,红军官兵在里面放了十几块银元,敛了大约三十斤点心,然后每人分了几块边吃边赶路。走了大约十几里,萧应棠连长决定休息。安排了警戒哨兵后,红军官兵倒在地上就睡着了。但是,刚睡一会儿,萧连长就被推醒了,副营长说前边的路边有座山,如果让川军占领了,可能对主力渡江有威胁。萧应棠立即把官兵们一一叫醒。天亮的时候,先遣连到达山顶,开辟了阻击阵地。⑥汪保卿是当地人,厘金局的头目。刘文辉命令必须把南岸所有的船只拉到北岸,可他偷偷留了两条船做起了生意:单客渡江每人收洋一元,挑担子的加收半元;空马一匹收一元,马背上驮货物的收两元。干部团先遣连最先控制的那两条船,就是汪保卿为了自己发财留在南岸的。⑦干部团先遣连攻击厘金局的时候,听见枪声的汪保卿从睡梦中惊醒,他带着几个心腹刚一跑到江边,就看见江面上的船正在运送红军。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红军。当他听说据点里的人已经都被红军俘虏时,立刻顺着通往通安的山路向北逃去。逃着逃着,汪保卿实在害怕对渡口的丧失承担负责,于是又重新组织队伍开始反扑。⑧萧应棠的先遣连占领了路边的高地之后,遇到的川军就是江防大队长汪保卿的队伍。红军仅打了个把小时的战斗,汪保卿的队伍就逃得没了踪影。至此,金沙江皎平渡口的南北两岸,已完全在红军的控制之下。⑨刘伯承在江边查看了水情,发现这里根本不能架桥。这时,红军官兵报告又找到了两条船,刘伯承大喜过望。在江边的一个山洞里开辟了指挥所后,刘伯承给中革军委发去了电报:“皎平渡已在我手中。有船七只,一日夜可渡万人。军委纵队五日可渡完。”电报发完,极度疲惫的刘伯承不禁心生万般感慨,他对身边的人说:“干部团的同志一天走近两百里的路程,是黑夜,又是难走的山路,还有敌人。一个人怎么能一天走这么远的路?他们走到了,而且还打了胜仗。靠什么?靠觉悟,靠党。没有这些,根本做不到!”(选自《长征》,人民文学出版,有删减)10.通读选文,简要概括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请结合内容,说说这次顺利渡过金沙江的战斗中,红军体现出了哪些革命精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1)品读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说说文章交代这一细节有何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第⑧段中加点字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短文结尾部分写刘伯承对身边人说的话有什么作用?这些话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迪?(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阅读,完成14~15题。(5分)木兰诗(节选)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段写的是木兰经过长期艰苦的战争后,拒封辞赏,回到故乡,愿继续过农耕生活。B.首句运用排比的句式细致刻画了木兰全家闻讯后的喜悦,这里不厌其详地写了爷娘、阿姊和小弟的特别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C.第二句写了木兰到家后的举动,描写具体的动作和神态,通过开东阁门、坐西阁床、换装、打扮,充分表现出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D.末句写木兰出门看伙伴,伙伴大吃一惊,用伙伴的吃惊反衬出木兰女扮男装而不被发觉的无比自豪与得意。15.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3分)(四)文言文阅读,完成16~20题。(14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节选自《韩非子》)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A.自钱孔入 先自度其足B.至之市 东市买骏马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非得一人于井中D.郑人有欲买履者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7.下面对甲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B.与骄矜暴躁的陈尧咨相比,卖油翁是一个身手不凡、神闲气定的智者。C.甲文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陈尧咨善射;后通过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轻蔑并用倒油的事实,让陈尧咨恍然大悟,心悦诚服。D.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陈尧咨的射技,略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剪裁精当,主题鲜明。18.翻译句子。(4分)(1)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19.文末康肃公的笑,有人认为是尴尬的笑,有人认为是会心的笑,还有人认为是嘲讽的笑,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2分)20.根据选文内容,这两个文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第二则寓言故事讽刺了哪些人?(4分)三、综合(10分)21.综合性学习(10分)七年级某班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上组织了“爱国名句我来说”展示会,请你也找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句,说出你对该句的理解。(3分)(2)名著《骆驼祥子》中,人物的命运和社会,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宜制作了一张关于《骆驼祥子》的学习卡片,请你帮她把卡片的信息补全。(3分)经典语段人物人物评价……拿谁也当个人对待……而且决不给下人臭东西吃;所以A必是孔圣人;假若祥子想不起孔圣人是什么模样,那就必应当像①,不管孔圣人愿意不愿意。①________他是一个同情底层劳动人民、正直善良的教书先生。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祥子②________(3)小宜说:“很多名著篇幅过长,读起来很慢,会影响学习。”请你用所学到的读书方法针对此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字数80字以内。(4分)四、写作(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邓稼先那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计算筹划的身影,令人心里一震;老王那重病缠身、给杨绛送香油和鸡蛋的身影,令人心里一震;父亲那一块砖一片瓦修建新台阶的身影,令人心里一震……相信在生活中,也有令你内心震动的身影吧,请选择一个跟大家分享。请以《那一刻,那身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24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21分)1.(2分)勋zhuō2.(2分)上联:粗茶淡饭有真味下联:温情暖意驻人间3.(2分)澎湃: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指声势、气势等浩大雄伟。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4.(3分)鞠躬尽瘁心潮澎湃身先士卒等。5.(2分)B(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掉“由于”;故选B。)6.(10分)(1)岑参(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5)春夜洛城闻笛(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二、阅读(39分)(一)7.(2分)A(A.“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表述有误,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把读者带到神秘的戈壁荒滩,渲染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烘托出邓稼先和他们的同事工作环境极其艰苦恶劣,体现了邓稼先的奉献精神;故选A。)8.(2分)C(“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因此是语言描写。本项中“心理描写”表述错误;故选C。)9.(3分)示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邓稼先从事这项伟大的工程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突出了邓稼先杰出的才能和大将风度,表达了对邓稼先的赞扬、佩服之情。(二)10.(3分)敌人封锁渡口;缺少船只;红军长途行军,十分疲惫。11.(2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怕艰难的革命精神。(结合内容)12.(4分)(1)体现了汪保卿的自私,不守纪律,同时反衬出我们红军严守纪律的品质。(2分)(2)一个“仅”字表现了红军战斗力很强,消灭敌人用时很短。(2分)13.(4分)借助刘伯承的话,点明了红军取胜的原因,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极强的战斗力,升华了文章主旨。(2分)今天的我们也要学习红军这种坚强意志,不怕困难的精神。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想办法解决。(2分)(三)14.(2分)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是动作描写,没有描写其神态。故选C。)15.(3分)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她勤劳勇敢,机敏活泼,不慕名利,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四)16.(2分)A(A.动词,从/代词,自己;B.都是名词,集市;C.都是介词,在;D.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